近期,杭州的吳女士取快遞時被人偷拍視頻並造謠「出軌快遞小哥」,成都新冠肺炎確診女孩趙某被人造謠中傷……這些網絡造謠事件都對當事人造成了不小的傷害,引發人們廣泛關注。
俗話說,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網絡謠言違法成本極低,但治理成本卻極高。一些網絡謠言的背後還存在利益鏈,花錢買熱度、買粉絲,為網絡謠言推波助瀾,吸引流量,掠奪利益。與造謠者只靠一張嘴便能博來關注甚至換來真金白銀相對照,肆意傳播的網絡謠言讓受害者深陷漩渦。
謠言猛於虎。在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事件中,受害者吳女士不僅因為一則所謂「鬧著玩」的謠言丟了工作,還被醫院診斷為抑鬱狀態。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造謠者雖然被行政拘留9日,但現在早已回歸正常生活。不痛不癢的違法成本、懲治力度,顯然並不足以震懾造謠傳謠者。而在更多網絡謠言事件中,還有不少造謠傳謠者漸漸消失在網際網路中,難覓蹤跡也難以追責。
這再次警醒我們,對網絡謠言這隻「過街老鼠」必須「人人喊打」。杭州吳女士面對網絡謠言,選擇主動拿起法律武器,這值得提倡。事實上,有更多的受害者在遭遇網絡謠言後,因對具體的法律程序不清楚,同時還擔心經濟、時間與精力成本,常常放棄了維權,導致事件最後不了了之。吳女士主動拿起法律武器,不僅是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更是一種普法宣傳,為更多沉默的受到網絡謠言中傷的人發聲。
當前,我國已有不少法律法規,為網絡謠言的規制提供了明確依據,但從實踐來看,只有造成嚴重不良後果的網絡謠言行為會被追究刑事責任,一般的不良後果則予以行政處罰;而絕大多數的網絡造謠傳謠行為,卻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
所以,對網絡謠言不僅要「人人喊打」,還要打「七寸」。一方面,建立科學合理的追蹤和損失評估機制。利用大數據等對造謠傳謠者進行追蹤,同時對網絡謠言給受害者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將評估結果量化成金錢,作為向編造和故意傳播網絡謠言者追償的依據。對情節特別嚴重的網絡謠言,不妨增加罰金,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對個人和社會造成的損失,也可對造謠者形成震懾、警示效應。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提倡並鼓勵志願者、公益組織、專家學者等加入法律援助,幫助更多受害者站出來。只有更多人願意並敢於拿起法律武器,才能讓造謠傳謠者付出沉重代價,讓更多人在網絡空間發言時有所顧忌。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劉琛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莫偉濃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陳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