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馬夢瑤 煙臺報導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我來為我們山東的特色文創和非遺產品代言... ...」
「希望大家可以把我們的文化帶回家,讓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走向未來... ...」
6月13日上午9:50,位於煙臺市煙臺山近現代建築群山下廣場煙臺山文物管理處會議室中,有一間特殊且讓人期待已久的直播間——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帶貨直播間。正值中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王廷琦來到煙臺,出席山東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啟動儀式,並為山東特色文創和非遺產品代言。
直播間的桌子上擺放有10餘類山東特色文創和非遺產品,有來自山東博物館的「魯」字文具套裝,來自孔子博物館的論語經典語句軟筆字帖套裝和來自煙臺萊州的玉米皮蒲草收納筐等,還有一類來自青島嶗山的特色產品——嶗山白花蛇草水。
「下面我用篆書為大家用這套毛筆寫一個『齊筆』的『齊』字吧。」在介紹到來自東營市廣饒縣的中華齊筆——精品兼毫套筆時,王廷琦在現場為大家進行了書法展示「聽說毛筆字練習要走進學校了,書寫毛筆字要從娃娃做起,這是一件好事。如今練習書法的人會越來越多,用一款好筆會讓大家插上文化傳承的翅膀。」
本次帶貨直播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物局)舉辦,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文物局)、大眾網·海報新聞承辦,主題為「文物賦彩,非遺傳承」。直播以大眾網·海報視頻為平臺,同步抖音、快手平臺。在一個多小時的直播帶貨中,王廷琦在直播間裡為網友們細緻講述了山東特色文創和非遺產品的衍生和淵源,指出產品的背後是故事,是傳承,為網友們展開了一堂生動趣味的「文化科普」課堂。
本次直播採用線上零售模式,通過直播帶貨、線上銷售、線下體驗等形式,將單方購買變成有溫度的雙方交流,增加了消費者安全感,同時使山東文創和非遺產品走出深閨天下識,得到進一步宣傳與展示,提振山東文旅產業發展,激發消費潛能,降低疫情對消費的影響,促進疫後山東文旅經濟的恢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攝影/韓春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