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斯科,這座曾經印加帝國的中心之城,今天依然保留著相當數量的歷史古蹟,在這些歷史古蹟之外,又迸發著現代活力。
早在公元1200年前後,國王曼科·卡帕克就遵循他父親「太陽神」的指示,從的的喀喀湖遷至安第斯山脈之中,修建了雄偉華麗的庫斯科城。此後,便以庫斯科城為首都,建立了龐大的「印加帝國」。帝國以庫斯科為中心不斷擴張,最終成為南美大陸印第安文明的最高峰。
16世紀時,庫斯科遭遇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持續百餘年的戰爭,加上期間發生的幾次地震,庫斯科受到了極大的破壞。所幸城內仍有些印加時期的街道、宮殿、廟宇和房屋建築等留存至今,加上西班牙殖民者在此修建的大量屋舍建築,兩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西班牙-印加式」建築風格。
據傳說,庫斯科城是按照美洲豹的外形設計的,曾經貫穿城市的兩條河,框出了美洲豹的背部及腳部位置,且剛好勾勒了美洲豹身軀的大致形態。如今河流早已乾枯,變成了古城的兩條大街。美洲豹的頭部是「薩克薩姆瓦曼神廟」;「武器廣場」位於美洲豹的肚臍位置,即印加文化裡「世界的中心」;「太陽神殿」位於美洲豹的臀部,印加人認為這裡代表著生命和繁衍,是十分神聖而重要的。
作為城市中心的武器廣場,曾是印加帝國時期舉行慶典的場所。如今,廣場正中聳立著印第安人的全身雕像。幾條狹窄的石鋪街道呈放射狀通向四周,街道兩旁仍矗立著許多用土石建造的尖頂茅屋,其中很多石塊房基還是印加帝國的遺物。這些倖存下來的宮殿、廟宇和房屋建築,大多是從90公裡外的山上採集的巨石堆壘而成。石塊之間拼接密實,不用任何黏合物,石縫連一片刀片也難以插入。印加人的技藝之精巧,實在令人嘆服。
這座海拔3400多米的城市,歷經滄桑,雖然印加帝國早已不復存在,但它依然是一座十分重要的城市。不僅城市本身極具韻味,還是前往著名古蹟「馬丘比丘」的必經之地。而秘魯人更是將這裡稱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和「古印加文化的搖籃」。聯合國在1983年,將庫斯科古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徜徉在庫斯科獨具韻味的街巷,那些古老的建築和遺蹟會向你訴說它們獨特的故事和傳奇。
(部分圖文內容來自網絡)
秘魯精彩行程:
產品諮詢:
回覆:目的地 + 姓名 + 手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