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庫斯科太陽節,印加人的前世今生

2021-03-05 菜菜旅行工作室

武器廣場,秘魯安第斯高原印加聖城庫斯科(Cusco)的心臟地帶。它呈環形,儼然一個天然舞臺,當地重大慶典活動都會在此上演。

 


這幾天,這裡一到夜半就嘈雜不斷,樂鼓震天,喧譁吵鬧,還夾雜著陣陣掌聲喝彩聲,甚至軍人操練的口號,這種大動靜持續到後半夜才漸漸平息。

打探之後才知道,原來這樣幾乎徹夜不休的歡歌載舞,才剛是印加太陽節(Inti Raymi)盛大慶典的開場而已。

每年6月的太陽節,乃秘魯祭奉太陽神的最重大的年度活動。提早一周,庫斯科乃至周邊地區就開始舉辦各種隆重的慶祝活動,一直到正日子6月24日。在這一天,當地人會依照五百多年前的傳統,從庫斯科城的太陽神廟(Qorikancha)出發,穿過武器廣場,一路歌舞抵達近郊的薩克薩瓦曼(Saqsaywaman),最終在那裡達到整個慶典活動的高潮。

▍太陽神廟,見證帝國崛起到覆滅

太陽神廟是印加帝國太陽神崇拜的中心所在,供奉著印加人的創世神維拉科查(Viracocha)和守護神太陽神因蒂(Inti),並保存有歷代印加王的木乃伊,所有這些都奠定了太陽神廟最為神聖的地位。

傳說中的印加開國帝王曼科·卡帕克(Manco Capac)在太陽神的指引下,率領族人找到庫斯科這塊樂土家園。當歷史緩步至第九世印加王帕恰庫提(Pachakutiq)時,這位印加王打造了秘魯史上最偉大的印加帝國。他主持重建神廟,飾以黃金,使其成為至高無上的「黃金聖殿」,裡外都是純金製品。外牆為700多片金板所覆,每片都重達2公斤;室內陳設了很多金制神像、動物造像;庭院「種植」和實物等高的金銀玉米莊稼地。

可惜盛世只持續了不到百年,天現異象。1526年,一隻安第斯山鷹被禿鷲圍攻負傷,從空中墜落在太陽神廟內印加王的腳下,不治而亡——這被印加大祭司視作極兇險的預兆。果然,同年,時任第十一世印加王瓦伊納·卡帕克罹患天花去世。

闖入的西班牙人早已按捺不住,在1533年設計俘虜了第十三世印加王阿塔瓦爾帕(Atahualpa),要求印加人用黃金堆滿約88立方米的房間,以贖回他們的國王。印加人不惜撬下太陽神廟的金板,熔化了造像,帝國各地的黃金被源源不斷地送到西班牙人手中,堆滿了整座房間,卻依然沒能挽回國王的性命。西班牙人拆毀了太陽神廟,只保留了印加石牆作地基,用石灰覆蓋牆面,描上天主教壁畫,修建了今日所見的聖多明戈修道院,開始長達400年的殖民統治。

著名的印加帝國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傾城而出,隆重熱鬧的慶典遊行

作為太陽節慶典活動的組成部分,每天的遊行就如古柯茶一樣不可或缺。城市早高峰後,警察陸續封鎖了武器廣場環形道的進入口。官員們被簇擁著入席主位,遊客被震天音樂所吸引,圍聚在鐵馬外。

在高原明媚的陽光下,教堂廣場前站滿了盛裝打扮的學生們,女生著裙,男生穿褲,花色繽紛豔麗。從服裝上辨認,大概這一地區的所有中學都派出了自己的代表。行進隊伍在環形道的東入口預備,聽到指令由引導員舉牌帶出,當他們走到現場評委和主席臺的面前,便會停下跳一段完整的舞蹈動作。他們使出渾身解數,賣力地出演,邊唱邊跳,在凹凸不平的卵石道上不斷變換著大動作。時而旋轉,時而高躍,時而奔跑,時而折返;3500米海拔的高原,這般劇烈的運動以及冒著崴腳的風險,讓不少少年大口喘氣,大汗淋漓。

仔細留意的話,不難發現他們大多赤腳穿著一雙簡陋的黑色膠皮涼鞋。這種成本低廉、經久耐穿的黑膠涼鞋多為秘魯安第斯山脈一帶農民的必備品,哪怕是在6月的寒冬季節。

人群裡突然爆發出一陣歡快的笑聲,原來是一隻表現男女戀愛的舞蹈,博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只見一番打情罵俏後,女生被男生扛上肩頭羞澀地離場。

在廣場上印加王曼科雕像注視下,熱鬧持續了兩個多小時之久。我們雖對舞蹈表達事件所知寥寥,但也能從鋤頭、馬鞭、水稻、瓦罐等道具和動作,大略猜出所展現的是農耕、紡布、燧火、戀愛、戰爭、妖魔、神靈、祭祀、成年禮等主題。我們既為兩軍對壘的馬術比試鼓掌,也被幽默風趣的搶親環節逗樂,學生們的表演極具感染力。彩色流蘇在半空上下翻騰,織錦裙裾在教堂前繚亂紛飛,又粗又長的辮子歡快甩來甩去,眼花繚亂的毛翎在風中瑟瑟抖動……一場場交替進行的敘事性舞蹈,就像在講述一個個的小故事,再現曾經輝煌的古老帝國年代。

 

看著這些青春蓬勃的孩子們,對於他們來說,貧困並不可怕,因為他們仍有信仰。在這片高原上,這個有生命力的信仰世界裡,他們在藍天白雲下盡情跳舞,笑若燦陽,夢想未來。




▍薩克薩瓦曼,重現帝國鼎盛光芒

祭祀活動乃至太陽節作為印加文化的復興,在今天的庫斯科人心目中究竟地位如何?我沒有找到答案。整個祭祀活動現在看起來更像是一場吸引遊客的純粹表演,國王、王后和祭司都是演員扮演的,保留了活牲祭祀的環節,參與其中的民眾還是不是純種印第安人我們無從知曉,但走在大街上看起來不少西班牙人的後裔,有著高高的鼻梁和深凹的眼眶這些明顯人種特徵。

薩克薩瓦曼在印加克丘亞語中是「山鷹」的意思。印加王帕恰庫提將整個庫斯科城規劃為一個美洲獅的形狀,薩克薩瓦曼恰是它的頭部,而太陽神廟則正在美洲獅的肚臍上。庫斯科是印第安人的「世界之臍」,太陽神廟則是「臍中之臍」,重中之重。

薩克薩瓦曼比庫斯科還要高出200米,隨著坡度緩升,一個巨大的空地展現在眼前,多層石牆靜默在一側,駐守著山谷中的庫斯科城。高原的雲彩顯得異常低,人們在空曠的廣場上顯得渺小,更加襯託出這古代防禦工程的氣勢恢宏。石塊之巨大,每一塊都不可思議。呈鋸齒狀分布的石牆恰如同美洲獅銳利的尖牙,可見其作為軍事要塞的重要性。這裡曾經足有三層石牆,每一層都高達18米,最外圍的一道牆長達540米。龐大堅固,易守難攻。根據印加人的古老傳說,其實早在印加王國出現前就已存在這巨石建築,是很久以前創世神維拉科查建造的,印加人只是在這期間幫忙保管而已。

15世紀印加帝國鼎盛時期,每年冬至之日(南半球6月21日)都會在此舉行盛大的「太陽祭」,以感謝太陽神的恩典,將陽光灑向人間,人們可以靠養殖農作物和家畜過活。當場宰殺一隻羊駝,獻祭給太陽神,取出內臟,作為大祭司佔卜的依據;偶爾特殊的年景,也會發生活人祭品,必須是從貴族人家裡挑選出最貌美的太陽神貞女。

印加王阿塔瓦爾帕被殺之後,印加人曾在1536年發動了反抗西班牙人的戰爭,但徹底失敗。成千上萬的印加人戰死沙場,屍體被遺棄在薩克薩瓦曼。薩克薩瓦曼的命運如同太陽神廟,西班牙人就地取材,拆除能搬走的石塊,運回城內建造房屋;太陽祭則被嚴令禁止,隨帝國消失了幾百年。

在20世紀40年代,太陽祭得以恢復,並改到了6月24日這天。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作最後施工準備,上千張座椅以及音響設備已經就位,以迎接即將到來的盛大祭祀。每個區域的座位都有自己的售價,從160美元到200多美元不等,視乎圍觀的角度不同。

如同五百年一樣,祭典儀式現場仍然歡歌載舞,人們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盛典;可能仍然會宰殺羊駝作為太陽神祭品,還有假扮的「太陽神貞女」分派祭品。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一定不會再有活人祭品出現了。

原文刊載於《旅行者》雜誌2015年9月刊。


更多世界拼圖

經驗之談,摩洛哥遍地是騙子?

一個週遊了40+國的旅行寫作者,手機裡都有些什麼旅行相關app?

香港茶餐廳的菜單,可能是世界上最複雜的菜單

一去再去,對義大利上癮

10天的旅行究竟要帶多大的衣櫃

昏暗的博物館展廳,就像藏著阿里巴巴寶藏的山洞

聽不厭的搖滾,去不厭的英倫

君臨城,即是杜布羅夫尼克

冰島|趕在異鬼之前,穿越絕境長城

探店深水埗,滋味米其林



相關焦點

  • 秘魯太陽節 | 在庫斯科遇見最鮮活的印加靈魂
    提到秘魯庫斯科,可能您第一想到的是高原晴朗天空下的自由與熱情;讓人流連忘返的悠閒與愜意;殖民風格濃鬱的熱門景點卻唯獨忽略了它曾經作為印加帝國中心的輝煌。印加帝國的真名是「四方之國」,曾經的庫斯科正是四方之中的中心。依據印加星座規劃的庫斯科古城區,縱橫的街道兩旁是不計其數的豪華建築,而如今,殖民者幾乎推平了那個令人驕傲的城市,只餘下殘垣斷壁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 秘魯古印加帝國的中心庫斯科太陽神廟
    印加文明從12世紀開始,15世紀起勢力強盛,極盛時期的疆界以今秘魯和玻利維亞為中心,北抵哥倫比亞和厄瓜多,南達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沿著南美洲延伸4000公裡,首都在秘魯南部的庫斯科。16世紀初由於內亂日趨衰落,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滅亡。
  • 秘魯.庫斯科Cusco
    庫斯科是秘魯南部著名古城,古印加帝國首都,現為庫斯科省省會。城中精美的石砌牆垣和太陽廟遺址等古印加文明比比皆是。
  • 千年印加古城,南美秘魯的庫斯科,孕育了美洲三大文明之一
    南美行記:秘魯古城庫斯科初印象。當我第一次踏上遙遠的秘魯的土地,我來到了古城庫斯科。它是位於秘魯南部的著名古城,也是古印加帝國的首都,在198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 庫斯科——世界的「肚臍」,印加的「心臟」,我最喜歡的城市(秘魯,2019)
    庫斯科建城可以追溯到公元1200年左右,印加人謹遵太陽神之命,從的的喀喀湖遷徙到了庫斯科,建立了庫斯科王國。14世紀末,庫斯科王國開始向外擴張。內戰進行了五年,最後決戰是在庫斯科城外進行。阿塔瓦爾帕的軍隊獲勝,瓦斯卡爾成為俘虜。內戰期間,阿塔瓦爾帕一直在一千英裡之外的厄瓜多的基多,直到1532年11月,內戰到了最後的決戰階段,他開始南下。卡哈馬卡城,距離庫斯科還有六百英裡。阿塔瓦爾帕停了下來,他準備在這裡等待將軍們攻佔都城的結果。卡哈馬卡,印加人的傷心之地。
  • 第五季 秘魯古印加人這項技術逆天了
    庫斯科,秘魯南部一省。面積71,892平方公裡。人口117.萬(2007)。首府庫斯科。原為古印加帝國的中心,是印加文化遺址最集中的地區,以馬丘比丘最為著名。1822年建省。庫斯科省最北部為安第斯山東坡熱帶雨林區,其餘均為山地、高原。多河流深切峽谷;氣候因地而異,山地氣候涼爽,谷地氣候炎熱。
  • 秘魯古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
    庫斯科是深藏在安第斯山中古印加帝國的首都和政治、文化與宗教的中心。
  • 太陽的後裔印加人崇拜的太陽神因蒂
    印加文明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與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並稱「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印加」為其最高統治者的尊號,意為「太陽之子」。15世紀起勢力強盛,極盛時期的疆界以今秘魯和玻利維亞為中心,北抵哥倫比亞和厄瓜多,南達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首都在秘魯南部的庫斯科。16世紀初由於內亂日趨衰落,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滅亡。
  • 復活印加帝國?秘魯人做到了!哪怕只有一天...
    印加人熱情地歡迎了這些外來人,但殖民者的貪婪並未讓他們知恩圖報。皮薩羅綁架了印加國王,要求印加人用神廟上的黃金來贖回,調戲了印加人幾次之後仍然無情地殺害了印加王。如今,華麗麗的殖民建築已經把庫斯科變成了一座保存完好的西班牙殖民古城。但遍布城市四周的印加廢墟,身穿傳統服飾的印加後裔,還有街頭巷尾的克丘亞名字。。。隨時隨地都在訴說著那些古老又輝煌的歷史,那些再也看不到了的繁華盛世。
  • "太陽之子"印加人崇拜太陽之謎
    印加人的太陽神崇拜與祖先崇拜有關。印加人廣為流傳的加起源神話保留著祖先崇拜的痕跡。印加起源神話認為印加人的祖先是神,印加王朝是「太陽之子」阿亞爾四兄弟和瑪瑪四姊妹開創的。 印加起源神話通過庫斯科的發現過程,展現了太陽神崇拜同祖先崇拜的密切關係。 印加人的太陽神崇拜與自然力崇拜也是緊密相連的。
  • 庫斯科:寫在牆上的歷史
    庫斯科武器廣場中心雕塑南美古文明中,最輝煌和最重要的,是十六世紀之前存在於現秘魯境內的印加文明。
  • 印加古都庫斯科,一生必須來一次的城市
    這個千年古城位於秘魯南部安第斯山脈的高原上,四面環山,坐落在山谷中。對於遊人來說,庫斯科是通向馬丘比丘和聖谷(Sacred Valley)的門戶和必經之處,但這裡遠不只是一個落腳之地。來到庫斯科,你會覺得它似曾相識,但又說不出像哪裡。在似與不似之間,它的多元和包容,現代活力和古老魔力使得每年有數百萬遊客慕名而來。
  • 庫斯科 | 「印加人」在安第斯山脈中建起輝煌而雄偉的「世界中心」
    庫斯科,這座曾經印加帝國的中心之城,今天依然保留著相當數量的歷史古蹟,在這些歷史古蹟之外,又迸發著現代活力。早在公元1200年前後,國王曼科·卡帕克就遵循他父親「太陽神」的指示,從的的喀喀湖遷至安第斯山脈之中,修建了雄偉華麗的庫斯科城。此後,便以庫斯科城為首都,建立了龐大的「印加帝國」。帝國以庫斯科為中心不斷擴張,最終成為南美大陸印第安文明的最高峰。
  • 新冠期間遊南美(3)——秘魯秘境,失落的印加帝國
    ——庫斯科2020年的除夕,我們從秘魯的首都利馬飛往印加帝國的古都庫斯科。利馬常年維持著22度左右的氣溫,而庫斯科的海拔高得多,也冷得多。這裡的人們都有著一張印加帝國的臉,他們世代守在這裡,和南美其他地區的人有著顯著差別,我們來到了印加帝國的核心區域。
  • 秘魯|從奇克拉約到阿雷基帕,21天縱穿昔日印加帝國
    今天的Cusco,印加人都在過聖誕節。是日,一年一次的Cusco聖誕大集開市,僅兩天,周邊的、偏遠地區的村民都趕到庫斯科,用土特產換些零錢花,晚上就睡在廣場露天長廊裡,生活是不是好難呢?庫斯科近郊,還有幾處印加遺蹟,並不單獨售票,需購130 Sol的旅遊套票許可入內。
  • 真的太愛這個國家—秘魯
    秘魯電源秘魯的電源是220伏和60赫茲。插座的形狀與中國的不同。建議攜帶轉換插頭。秘魯的語言秘魯的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語,而生活在庫斯科安第斯山脈的印加人仍然使用印的加克丘亞語語。因此,遊客可能會遇到一些語言障礙。
  • 印加之路:迎向太陽神的光輝
    通過將首都庫斯科在精神與物理空間上與整個王國所劃分出的四個區域(稱為四裔之境,tawantinsuyu)聯通起來,印加之路如同王國的大動脈,滋養著整個王國的軀體。■ 印加人雙面小雕像(分別是正面和反面),1470~1532年,秘魯利馬,銀銅合金。一切要從印加的造物傳說說起。
  • 離太陽最近的城市,秘魯印加古都- cusco庫斯科
    秘魯印加古都-離太陽最近的城市cusco庫斯科 庫斯科Cusco,是秘魯東南方的城市,座落在Huatanay谷中(Huatanay有神聖的意思
  • 秘魯 - 印加文化的心臟
    這座失落的「印加城市」是印加帝國建於1500年左右的遺蹟,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位於海拔兩千多米的山脊上,外圍是梯田用於農作物耕種,由於地理位置隱蔽,於1911年才被發現。庫斯科-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                位於安第斯山脈的南美古城,世界的肚臍,印加古國的誕生地,海拔3400米,有些高反但不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