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學者:兩岸經貿合作創造互惠雙贏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廈門12月9日電 (黃詠綢 彭莉芳)儘管面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等諸多不確定因素,「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兩岸經貿合作一定可以創造兩岸互惠的雙贏。」臺灣政治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林祖嘉如是說。

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9日以視頻連線方式在廈門市和臺北市同步舉行,當天,林祖嘉在臺北以《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經濟合作》為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林祖嘉談到,臺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經濟高度依賴出口和貿易。隨著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籤訂,一旦臺灣被排除在外,將對臺灣多領域產生衝擊。

林祖嘉認為,兩岸產業鏈結合已非常密切的前提下,臺灣企業應積極推動與大陸的經濟合作,順應市場,積極加入全球經濟整合。

大陸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在大陸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的格局中,林祖嘉鼓勵臺商臺企從中尋找並抓住機會。

林祖嘉指出,在5G、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方面臺商都有很多合作的機會;大陸服務業高速發展,在高端服務業、甚至未來金融、物流、醫療、教育等各領域,臺商大有可為;此外,還應鼓勵和協助臺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林祖嘉提到,許多臺商關心「31條」「26條」以及「11條」措施等多項惠臺政策在大陸各地落實落細,讓廣大臺商能夠更好參與大陸發展,分享發展機遇。

」我還是希望兩岸可以回到『九二共識』。在『九二共識』的原則下,兩岸可以共同探討、共同參與亞太經濟整合的途徑。「林祖嘉說。(完)

相關焦點

  • 兩岸經濟誰依賴誰?大陸學者:兩岸合作是臺灣保持增長的依靠
    但「依賴」在經濟學中本身就是中性的,在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就是一個相互依賴的整體。兩岸經濟合作快速增長的事實證明,合作符合兩岸的共同利益,也是臺灣保持增長的依靠,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客觀事實。盛九元表示,2020年,儘管受到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美國對華貿易戰不斷升溫、兩岸關係態勢惡化等疊加因素影響,但兩岸經貿仍逆勢上揚,成為2020年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亮點和暖色。
  • 脫鉤是假議題,臺灣疫後經濟更需大陸,更應深化兩岸經貿合作
    他說,近期美國官員接連訪臺,民進黨當局向外表示,臺美之間創造近年來最緊密的關係,對外釋出臺美間有望達成BTA甚至是FTA的訊號,同時強調,臺灣對大陸的經貿依賴要逐步脫鉤,但蔡當局的主張卻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
  • 國臺辦:進博會臺灣展區廣受歡迎展現兩岸經貿合作巨大潛力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記者劉斐 趙博)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4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進博會期間,臺灣展區吸引了大量觀眾參觀,參展的臺灣企業及其產品也受到廣泛歡迎。兩岸企業籤署了一批採購訂單,展現了兩岸經貿合作的巨大潛力。
  • 這場「壓軸」盛會再次證明: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步伐誰都無法阻擋
    這場「壓軸」盛會再次證明: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步伐誰都無法阻擋 2020年12月11日 15:3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多位參會臺灣企業家表示,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十四五」時期大陸經濟社會發展藍圖,將為廣大臺企臺胞帶來重大機遇和利好,希望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兩岸科技、醫療、基建、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共享大陸發展機遇。臺灣學者林祖嘉也指出,大陸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在大陸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的格局中,臺商臺企應從中尋找並抓住機會。
  • 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朱鳳蓮強調,大陸臺商臺企積極參與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在兩岸融合發展中造福臺灣同胞,為臺灣經濟保持增長作出了不可抹黑的貢獻。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造福廣大臺灣同胞。兩岸貿易誰依賴誰?
  • 國臺辦:民進黨執迷不悟只會給臺灣經濟帶來更多障礙
    朱鳳蓮說,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是一個現代、自由、高質量、互惠的大型區域自貿協定,其籤署標誌著當前世界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意味著成員之間在貿易、投資等方面都將實現高水平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也必將為區域和全球經濟復甦增長注入強勁動力。我們注意到,島內各界對臺灣經濟未來發展尤其傳統產業可能因此遭受衝擊感到擔憂。
  • 兩岸經貿不能脫鉤 臺灣搞「新南向」一敗塗地
    作者 朱穗怡  兩岸貿易,誰依賴誰?去年1月至11月,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是1277.3億美元。對此,臺當局陸委會竟聲稱是「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其言下之意,即「大陸經濟依賴臺灣」。這真是好笑。如果在兩岸經貿往來中,大陸依賴臺灣,那民進黨當局蔡英文為何還要搞所謂「經濟脫中」?為何還要搞以疏遠大陸為目的的「新南向」政策?
  • 怎麼看兩岸關係?這位臺灣80後這樣看
    (中新社)兩岸關係,向來是臺灣社會時常討論的主題與內容,也是各大政黨爭鋒相對的課題,今天我暫時不想討論「九二共識」或是其他的意識形態,只想單純以一位年輕人的角度看待兩岸關係,並透過文字的形式分享給所有讀者。
  • 海南省臺辦主任劉耿會見臺灣知名學者陳鼓應一行
    海南省臺辦主任劉耿會見臺灣知名學者陳鼓應一行 2017年01月03日 09:0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月3日海口訊 12月29日
  • (兩岸關係)2020浙江·臺灣合作周籤約創新高
    新華社杭州11月3日電(記者段菁菁)記者3日從2020浙江·臺灣合作周(以下簡稱「浙臺合作周」)開幕式上獲悉,浙江省通過此次活動新籤約臺資項目38個,總投資額約48.3億美元,籤約金額與去年相比增長5.5%。
  • 年終特稿:兩岸經貿2020:逆勢上揚 布局未來
    特別是大陸「十四五」規劃建議涉臺部分擘畫前景,更令兩岸經貿合作深化發展的大勢難以阻擋。巨額對陸順差支撐臺灣經濟在大陸成為今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背景下,兩岸經貿對於臺灣經濟起到強有力的拉動作用。
  • 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兩岸學者:不可能
    ECFA由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於2010年6月27日籤訂,全名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今年6月份,ECFA協議屆滿10年,大陸掌握是否續籤的主動權。
  • 臺北世貿中心黃文榮:21場臺灣名品展促兩岸雙贏
    臺北世貿中心黃文榮:21場臺灣名品展促兩岸雙贏 2012年11月19日 17:1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學者:蔡武訪臺為兩岸文化交流創契機
    於是,蔡武訪臺,又像是一個兩岸冷熱的刻度,它意味著兩岸又重新走上了一個高峰,水位又漲到朱麗蘭訪臺時的那個高度,甚至更高。尤其兩岸從2008年6月恢復制度化協商以來,已籤署了14項協議,並發布1項陸資來臺聲明,但大多數是屬於經濟議題,並沒有碰觸到文化議題。
  • 大陸經濟很依賴臺灣?專家:兩岸互相依賴才是真相
    事實上,臺灣依靠大陸,大陸也需要臺灣,兩岸經貿相互依賴才是真相。 首先,大陸市場對臺灣的重要性眾所周知。自本世紀初兩岸先後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兩岸貿易規模迅速擴張,大陸開始成為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據統計,2020年1至11月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是2356.9億美元,佔大陸進出口貿易額的5.4%。其中,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高達1277.3億美元。
  • 兩岸緊張升級,ECFA將終止?前海基會顧問:兩岸經貿不能翻船
    前海基會顧問、大葉大學榮譽講座教授蔡志弘在臺灣中時電子報撰文說,蔡英文即將展開第二任期,兩岸關係前景成為各界關注焦點。此前有大陸智庫稱,若兩岸緊張升級,大陸將終止ECFA,近日臺商圈則傳大陸研議區別對待在大陸製造和臺灣製造的臺商。
  • ECFA對臺灣意味著什麼?(兩岸關係)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2020年6月29日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簡稱ECFA)籤署十周年的日子。十年了,ECFA對臺灣究竟意味著什麼?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研究員沐穹說,2010年6月29日,時任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時任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重慶籤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簡稱ECFA)。協議籤署後,兩岸經濟的互利互惠合作進入了新時代。他說,縱觀十年的發展,ECFA對兩岸雙方來說可謂是互利雙贏,但就客觀分析上而言,臺灣社會的獲利更大。
  • 兩岸學者臺北共謀「和平創富」
    本報臺北專電 (駐臺記者 林娟) 為期兩天的第二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昨天在臺北開幕,論壇就兩岸如何共同打造華人品牌、共享產業商機、共促金融合作等議題進行探討。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致詞時稱,兩岸應該在經濟上找到更多結合點,文化上找到更多共同點,儘量把兩岸的「同」擴大,才能化解更多的「異」。
  • 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舉辦高峰會 專家呼籲善用兩岸經貿關係
    新華社臺北8月15日電(記者鍾群 查文曄)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15日在臺北舉辦「2018臺灣競爭力高峰會」。與會專家從臺灣的經貿、人才、願景等方向分析臺灣的現狀,並呼籲重視兩岸關係,善用兩岸優勢互補的經貿關係,如此才能提升臺灣競爭力。
  • 首屆兩岸和平論壇即將揭幕 韓正會見與會臺灣專家學者
    首屆兩岸和平論壇籌備就緒  首屆兩岸和平論壇將於11日在上海揭幕。記者10日從大陸主辦單位了解到,兩岸各約60位與會專家學者目前大多已抵達上海,在接下來的兩天會期中,將就兩岸政治關係、兩岸涉外事務、兩岸安全互信、兩岸和平架構等「深水區」議題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