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無關(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渣土車開到哪、停在哪,渣土倒在哪,在大數據監管平臺裡一目了然。」記者從紹興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獲悉,紹興市渣土(泥漿)智慧監管平臺8月17日運行,該平臺將對全市渣土車進行數字管控,今後所有在建項目的渣土施工也將納入監管,渣土處置和監管正逐步邁向「智時代」。
據了解,越城區境內智慧快速路、地鐵、在建樓盤的施工工地都安裝了監控探頭,並與渣土(泥漿)智慧監管平臺實現雲端互聯,讓工地「盡收眼底」。「監控人員只需在平臺上點擊不同工地對應的圖標,便能切換監控畫面,發現問題可立即處置。」越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俞科軍說。
8月17日,記者來到軌道交通1號線鳳林路站。「這裡每天將產生1000立方米渣土。」項目負責人房明明介紹,施工現場專門設置了渣土堆放區,並安裝排水、噴淋、監控系統,實現封閉式管理。工地出入口是渣土管理的重要關卡,以往渣土車出現超載、車廂密閉不嚴、號牌不清等違規情況,需要靠城管隊員定崗管理或機動巡查才能發現並處置,今後這一情況將明顯改善。「渣土車的車牌信息已提前錄入系統,智能道閘會進行識別,不是系統錄入的車牌,道閘就不會放行。」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在越城區綜合信息指揮中心看到,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城區範圍內渣土車的信息,車牌、位置、行駛狀態、運輸線路等。「全市渣土(泥漿)智慧監管系統運行後,越城區160個在建工地、393輛渣土車率先納入平臺監管,並實現全領域全覆蓋。」紹興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公用事業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俞永強說,一旦車輛超速、偏離預定路線、沿途拋灑滴漏、渣土偷倒,系統就會自動報警。此外,該平臺還能存儲渣土車歷史行駛軌跡和相關數據,可據此對違規運輸行為進行處罰,有效解決了以往「執法追著違章車輛跑」的困境。未來,全市渣土處置都將實現源頭、運輸、消納閉環管理。
「目前全市範圍內共梳理渣土、泥漿運輸企業94家、渣土運輸車輛1705輛、在建工地2000餘個,其相關數據、資料正逐步納入平臺,構建起『人防+技防』的智能監管體系。」俞永強說。
(原標題《渣土車一舉一動,盡在監管掌握中 我市渣土(泥漿)智慧監管平臺昨日啟用》。原作者高建峰。編輯金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