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VS史實,遊戲作品有必要嚴格按照歷史嗎?

2020-12-14 PeJoy遊戲說

《對馬島之魂》作為PS4世代最後的大作,其表現還是中規中矩的,這一點也可以從我之前的測評中看出來。

此作的美術風格與動作流暢感也得到了眾多玩家的肯定,但一如過往以歷史為題材的電影或遊戲作品,《對馬島之魂》被部分玩家批評偏離歷史。那麼,《對馬島之魂》有什麼地方偏離史實的?這種偏離又真的值得批評嗎?

01刻意偏離歷史

《對馬島之魂》的背景設定於1274年,當時蒙古帝國(元)入侵日本。當時元軍與屬國高麗,從高麗合浦(今大韓民國鎮海灣馬山浦附近)出發,並登陸在日本本土與高麗之間的「對馬島」。玩家扮演一位武士境井仁,在遊戲中抵抗來襲的蒙古和高麗的三萬大軍。

歷史上,這並非蒙古帝國唯一一次侵略日本。除了1274年,1281元軍亦有派兵。這兩次侵略在日本合稱「元寇」或「蒙古襲來」,或依當時的日本年號稱抵禦元軍第一次進攻的戰事為「文永之役」,第二次為「弘安之役」。

遊戲的故事中指主角境井仁的家族挺身而出保護人民,卻慘被殲滅,境井仁為了報仇所以捨棄一直堅守的武士之道,對元軍展開反擊。

但按遊戲開發商卻曾表示過,他們雖然想在歷史事件上建立故事,卻不想完整還原整段歷史。換而言之,他們是想稍微偏離歷史真相,並以一定的歷史自由度去製作《對馬島之魂》。

02歷史上查無此人

遊戲跟歷史之間的分歧,首先是史實之中不存在境井仁這個人。對馬島中沒有境井仁與他叔叔這兩個人,也沒有類似名字的人,這兩個角色都是虛構的。同樣發音的酒井(Saki)氏族的確存在,但後至14世紀才成立,當中也沒有人叫「仁」。現實世界中對馬的「守護代」,是宗氏的當主宗助國,他帶領了80騎對打元軍並陣亡。

在日本第一次入侵蒙古期間(1274),是忽必烈汗領導蒙古帝國,遊戲中有提到忽必烈。然而作為對馬守護者的主角,其敵人是成吉思汗的孫子赫通汗,他跟境井仁一樣都是虛構的。

歷史中也沒有一人英雄對抗元軍。元軍在1274年農曆5日進攻對馬,19日進逼今津,接著分三路在今津、鹿原、博多箱崎登陸。20日雙方激戰一天,副帥劉復亨中箭受傷,元軍撤退,當夜遇到大颶風,21日海面只餘下一些破碎木片。根據朝鮮史料《高麗史》、《東國通鑑》,就有「會夜大風雨,戰艦觸巖崖多敗」的記載。

03武士道的改變

而另一點是,主角在遊戲「開口埋口」也在提的武士道,尤其是「尊君」、「報恩」,其實是對馬抗元戰役之後才有的產物。

武士道作為日本武士的思想體系,與各地的思想體系一樣,不是一成不變,其核心精神隨時代而有變遷。「武士道」大約起源自12世紀日本鎌倉幕府成立後,吸取了大天朝的儒學、朱子學和佛教外,並結合日本文化如神道教的精神,是武士階級的道德行為準則。武士透過學習劍擊、兵法和讀書,服務於主君;精神上武士輕生死重諾言,重視人的名聲及道德價值多於物質生活。

但現時對「武士道」的認識,則來自於家傳戶曉的新渡戶稻造《武士道》(1900) 一書,當中闡述的是明治時期的武士道,而當時有著如此背景:幕府末年,美國培裡「黑船」艦隊叩關,開啟日本對外籤訂不平等條約的時代;外侮凌辱,幕府權威日墜。

為主君盡忠,為恩義復仇,以及守衛國家等價值被重新高舉。新渡戶稻造在書中便這樣寫道:

「常識卻授予武士以復仇制度來作為一種倫理的公正法庭,使那些按照普通法律沒法審判的事件,可以在這裡起訴。47個武士【按:指赤穗47浪人】的主公被判為死罪。他並沒有可以上訴的上級法院。他的忠義家臣們就訴之於當時僅有的唯一最高法院──復仇。而他們卻根據普通法律被定了罪。但是,民眾的本能卻作出了另一個判決,因此,他們的名字,同他們在泉嶽寺(位於現今東京)的墳墓,至今猶永保其常青和芬芳。」

明治時期的武士道是先有外國念頭,然後才產生日本近代性國民思想。為了回應外力威脅,建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國家,促使民族精神高揚,維護日本獨立地位的鞏固。明治之前的武士道,由武士與藩主關的私人關係,轉為明治時代皇和士兵的公關係,武士道也轉化為「軍人精神」。

所以,《對馬島之魂》中的主角,可說是13世紀的人,已有著19世紀末的思想與見解,這是明顯的時代錯置。

04改篇歷史故事時時有

網上有聲音指此遊戲改篇歷史有問題,但其實改篇歷史,在故事中真假夾雜的情況時時有。為人熟悉的武俠小說家金庸,正是當中的佼佼者。在類型文學之中,有一種作品稱作歷史虛構作品。從這名稱之中,已經透露出一種弔詭:難道歷史與虛構不是截然二分的對立?歷史講求詳實,而虛構的意思則是「不屬於現實」。

一般的虛構作品都會註明「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但歷史虛構作品呢?它會開宗明義就稱自己建基於歷史中的某時某地,在創作故事時,它要務求做到忠於那時那地的文化與社會環境。大文豪大仲馬、雨果、巴爾扎克與託爾斯泰,都是以歷史小說聞名的文學家。

若要為歷史小說再作次分類,就要視乎作品多大程度忠於史實。架空歷史小說以真實的歷史為藍本,但卻有一個或多個事件與史實不同,故事就建基在一個歷史中的「what if」而展開。這類作品之中一個頗熱門的題材,是「如果美蘇冷戰最後是蘇聯勝出,世界將會怎樣?」相當一部分的虛構作品之中,主角都是虛構的、不存在於史實之中,例如在華語圈子中一直頗流行的穿越劇,但也可以是《對馬島之魂》這種加入虛構人物的作品。

再者,道出歷史真理本來是歷史著作的使命。史家除了要根據史料,對該段時期與事件作最忠實的還原之外(這種還原能在多大程度上達到,則是史學理論家之間一直爭論的問題),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為歷史事實之間提出合理的因果解釋。

遊戲與小說等虛構作品,顯然並不以史家的工作為己任,它們所做的是藉助歷史背景,構造出一個「what if」的世界。批評這些作品「不夠忠實歷史」,其實不是很必要的。

相關焦點

  • 他完全違反了史實的歷史遊戲
    畢竟當你談論遊戲的歷史時,如果你不想告訴我們遊戲的歷史,你可以告訴我們遊戲的歷史。然而雖然有許多遊戲是根據歷史趨勢設計的,但是也有許多歷史遊戲是針對史實設計的,最簡單的一個例子是《無雙大蛇》系列,這個系列是一部航空史,包含了任何國家、任何時間甚至傳說的所有傳說然而阿揚要談的幾款遊戲並不是《無雙大蛇》,他本身就是一部航空史虛構故事,然而這個遊戲最初是根據歷史和適合史實製作的,然而球員的腦洞太大,打球風格與歷史完全不同。
  • 遊戲論·歷史的維度丨規則與虛構交織的人類文明發展
    嘗試對它加以觀察,人們可以投以不同的視角:有一個關於文化的視角,和一個關於技術的視角;可能還有一個關於玩遊戲的人的視角,和一個關於遊戲開發者的視角;甚至還有一個有關媒介的視角,和一個有關工業的視角;至少有一個關於社會變遷與遊戲歷史的視角,像缺一不可的兩聲部,在那名為消遣的河床上奏出一段文化的樂章。
  • 遊戲引入歷史 91.7%受訪青年指出要以尊重史實為底線
    有人覺得,文史專家可以讓遊戲有更多的歷史元素、寓教於樂。也有人認為,即便有專家把關,遊戲與歷史也很難有機結合。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82名18歲-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0.3%的受訪青年反感遊戲與史實不符的情況,73.0%的受訪青年認為遊戲可以和歷史很好地融合。
  • 這些顛覆認知的史實,每一件都像是虛構,其實歷史上都真實存在過
    在歷史上,有著不少編撰的故事,因為其場景的活靈活現,往往被人們認為是真實發生的故事,比如說貂蟬和穆桂英,其實都是虛構的人物,然而這些顛覆認知的史實,每一件都像是虛構,其實歷史上都真實存在過,不妨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 英文閱讀技巧你會分辨虛構類和非虛構類作品嗎?
    非虛構類作品傳達給孩子不同於虛構類作品的理念,比如,科學的書籍會讓孩子懂得嚴謹;歷史哲學方面的書籍會培養他們批判的精神……(1)意味著書中的所有內容都是基於真實信息。可以找到的信息研究或研究真實信息,不能偽造和虛構。
  • 《水滸傳》的虛構與寫實
    俞耕耘《水滸傳:虛構中的史實》 [日]宮崎市定 著 浙江大學出版社北宋一朝常給人留下文治勝於武功的印象。而太祖陳橋兵變,卻是以強力奪得天下。面對遼金崛起,北宋有畏戰情緒,但求安穩。日本著名史學家宮崎市定的《水滸傳:虛構中的史實》一書說明,北宋危機在於君臣縱慾揮霍,嚴重透支民生。所謂汴梁之繁華,全因榨取全國財力物力,堆成浮華一夢。宮崎市定審視了文學和歷史的界限——《水滸傳》既有與歷史吻合對榫的細節,又有誇大的虛構處理。此書在通俗筆法中融合紮實考證,是以歷史法、文獻法讀小說的典範之作。
  • 對電影《八佰》的討論,上升到有沒有篡改歷史,是可笑而荒誕的
    不僅是現在,在等待《八佰》上映的漫長的時間裡,有關《八佰》有沒有篡改歷史的消息,就不停在閃現,也看到有些內容煞有介事的將這部影片與史實不符的地方拎出來挨個批鬥,仿佛不把這部影片批爛批臭,批到永世不得翻身,就難解心頭之恨。
  • 觀點碰撞:影視劇作品能不能有法律硬傷?
    《三國演義》能成為經典,就在於其不拘泥於史實,「七分史實,三分虛構」。而《說嶽全傳》走得更遠,歷史上善終的金國大將金兀朮,居然被老對手牛皋抓住了,「氣死兀朮、笑死牛皋」,雖然明知不是事實,聽眾仍大加追捧,因為它滿足了聽眾的心理需求。這就是文藝,重要的不是紀事,不是載道,不是宣傳某個行業某個學科,而是慰藉人的心靈,調和人類的心靈精神問題。
  • 三國遊戲符合史實的隱藏彩蛋居然這麼多
    熱愛研究三國歷史、喜歡三國遊戲的玩家們會很明顯地發現,如今的不少三國類遊戲,無論是從從武將臺詞、武將形象,亦或是在技能設計、羈絆形成等方面,都在有意無意向真正的三國歷史靠攏,而這其中甚至還有不少武將的臺詞,都蘊藏了非常符合三國歷史橋段的隱秘彩蛋。
  • 你在GTA5 裡開的車為什麼都是虛構的?
    不過最直觀的變化還是在車輛外觀上面,那麼接下來請欣賞,洛聖都改車王與現實世界的車輛對比~貝菲特 迪布達 vs. 梅賽德斯-奔馳 G500▼菲斯特 陸上彗星 vs. 保時捷 RWB 964▼冒險家 猛牛 vs. 道奇 Charger▼威皮 公路霸者 vs.
  • 《大秦賦》此處嚴重違背史實,在此基礎上的劇情屬於空中樓閣
    隨著《大秦賦》在銀屏上的熱播,劇情逐步展開,情節的跌宕起伏,越來越多的觀眾被吸引進了這部歷史大片之中。它也收穫了觀眾的口碑和媒體的好評。 不過在該劇第21集的時候,有一個明顯的歷史錯誤。如果為了製造戲劇衝突,引發劇中人物矛盾,從而達到情節更加曲折更加吸引人的效果。這種苦心可以理解。
  • 歷史上虛構的4位名人,每一個都家喻戶曉,看看你認識嗎?
    中國上下擁有五千年歷史,留下不少文化遺蹟,也出了不少名人。這些人有的名垂青史,有的遺臭萬年。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這些人物中有不少人都是虛構的,接下來我要介紹的這四個人物,每一個都家喻戶曉,很多人都認為他們真實存在,但其實他們是虛構的,不過在歷史上還是能找到原型。
  • 克裡普克:如何認識虛構對象
    從虛構角色的產生來看,虛構專名不同於一般專名,它的存在取決於關於它的那部作品或那個故事的完整創作,作品或故事中所有關於虛構角色的描述所構成的屬性集合就是虛構專名的全部含義,我們每個人對這個虛構角色的了解也僅僅局限於作品中的描述,並且這些描述是固定不變的.而人們實際上無法判斷含有虛構專名的語句的反事實情形(即虛構的虛構)的真假,因此含有虛構專名的語句不表達命題。
  • 歷史上有哪些虛構的人物,被人們認為是真實存在的?
    )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3356,閱讀時間:約98分鐘答:說起這些「常被當真」的「虛構歷史人物」,首先值得一說的,是個「才藝強大」的「猥瑣男」:毛延壽。甚至上世紀好些少兒歷史讀物裡,也是大筆一揮,把「著名畫家毛延壽」寫了進去。鬧得好些「80後」都起了誤會,以為這位虛構人物,歷史上確有其人。其實,就算是最早記錄毛延壽故事的《西京雜記》,也不過是晉朝葛洪整理的筆記小說集,放在「中國古代美術史」或「漢史典籍」裡,都是查無此人,百分百屬於文學人物。但人雖然虛構,但類似毛延壽這樣有才無德的「猥瑣男」,卻是歷代都不缺。
  • 《突襲》的延續——《閃電戰》,重現史實的二戰經典遊戲
    在文章開始前,我們先來認識下一個遊戲公司——cdv,這家公司最初是為德國軍方開發各種作戰訓練軟體的,1998年時,電腦遊戲風靡,該公司更名cdv軟體娛樂,開發了基於二戰史實的即時戰略遊戲,最有名的就是《突襲》和《閃電戰》兩個系列了。
  • 他們都是虛構的歷史人物你信嗎?最後一個你肯定想不到。
    在這裡我們來看看歷史上有哪些虛構的女豪傑和美人。在電視劇和文學著作中都出現了很多美人和女豪傑,其事跡也是描述的非常詳細,但可惜的是她們並非真實存在,只是虛構的人物而已。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部分虛構的知名人物。貂蟬: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主要來自於《三國演義》。
  • 宮崎市定作品 | 啟真·文史中國
    宮崎市定對中國史的很多領域,包括社會結構、政治體制、經濟形態、權力關係、政府組織等方面均有獨到研究。目前,啟真·文史中國系列已推出宮崎市定作品三種,即將出版一種:《科舉》啟真新書 | 科舉,實際政治需要的人才選拔制度「科舉的長處和弊病都不可勝數,但它的最大成果之一便是兵部大臣的文官制,即使只拿出這一點來看,也可以說科舉的作用是偉大的。」
  • 中國式遊戲分級標準是什麼 網路遊戲分級有必要嗎
    有關於網路遊戲分級一直以來都被討論中,近日,發布《網路遊戲適齡提示》團體標準,主要由三部分過程,有不同年齡標準,那麼,中國式遊戲分級標準是什麼?網路遊戲分級有必要嗎?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中國式遊戲分級標準是什麼  12月16日,中國音數協第一副理事長張毅君在2020年度中國遊戲產業年會上發布《網路遊戲適齡提示》團體標準。
  • 非虛構作品的魅力,僅僅在於真實嗎?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
    2010年,《人民文學》「非虛構」專欄的開設,讓非虛構寫作進一步被社會所認知。《中國在梁莊》《中國,少了一味藥》《羊道》《消失中的江城》等作品在近十年間湧現。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專業用戶生產內容」)在非虛構寫作領域中的大量湧現,解構了調查新聞和特稿寫作的權力疆域,非虛構寫作就像是一場發端於寫作維度的「創造營」,在這裡的每一位作者和每一篇文字都有機會上演著一夜成名的故事。
  • 任澤遠:在真實與虛構間遊走
    原創 任澤遠 原梓軒 1839攝影獎第二屆1839攝影獎已經公布,為了讓大家對獲獎作品有更進一步了解,我們組織採寫了大獎和優秀獎獲獎者系列訪談,希望能對他們的作品有全面的介紹的同時,也能進一步推動他們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