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hel 2018 年參與 BrainBee 省賽,獲江蘇省三等獎;2019 年進入全國賽,但未得獎,當時的學科背景是 IGCSE。
有人說,一個英國 A-LEVEL 體系裡的 「初中生」,又沒在全國賽獲獎,有什麼資格做經驗分享?但她想要說,如果不是智商或記憶力超群,那麼參與這個競賽的
學習方法才至關重要。
作者:Rachel
責編:阿蛋
BrainBee 腦科學大賽是一項面向全球青少年的競賽。比賽旨在鼓勵學生對
研究人類大腦的興趣,今後從事相關的工作,改善人類健康和生活水平。比賽由美國心理學協會、歐洲神經科學學會、神經科學學會、美國 Dana 基金會和國際腦學科研究組織聯合主辦。
BrainBee 創始人 Dr.Myslinski
5-12 年級學生均可報名參加。其中 9-12 年級學生參加 BrainBee,5-8 年級學生參加低齡組 Brain Bee(Junior)。本文主要介紹 9-12 年級的比賽內容。凡是對
生物學、神經科學或相關專業感興趣的學生,
即使是零基礎也可以參與其中。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市的學生均參與到 BrainBee 腦科學大賽中。
地區賽為筆試,採取全國統一命題、統一閱卷,各賽區設考點統一時間比賽的模式。全國賽由
筆試、圖片/標本識別、視頻診斷三個環節組成,均為閉卷答題形式。圖片/標本識別環節要求學生寫出組織或者器官的名稱;視頻診斷環節要求學生根據一段患者的視頻判斷出該患者所患的疾病。國際賽由每個國家的全國賽冠軍代表參加,既是比賽,也是各國神經科學愛好者交流的峰會,去年的國際賽冠軍得主是中國的參賽選手哦!【更多關於比賽的信息,可在官網http://www.chinabrainbee.com/ 中查看。
文末小編也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參賽方法、時間地點等具體信息。】有不少剛進入國際課程體系的學弟學妹們,都在猶豫要不要參賽。我的觀點是,
如果你感興趣並有時間,為什麼不試一試呢?我是通過生物老師的介紹了解 BrainBee 的,剛開始只知道它是前沿的 interdisciplinary 學科。比賽前夕正逢聖誕假,我便計劃利用這段時間 「逼」 自己學習,培養自學能力之餘還能探索學術興趣。沒想到,學著學著就喜歡上了神經科學。有生物基礎確實更方便理解,但
神經科學與普通生物學的區別很大,即使是 A-LEVEL 生物的學生,也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不過,你不必為了 「神經科學」 這個聽起來很高深的詞擔心,因為官方提供的 Brain Facts 很好上手,網絡上也有大量學習資源。只要參賽的熱情,不用害怕學不會。作為國際認證的比賽,如果能夠獲獎,那便是對你學術能力的有力證明。說不定你可以藉此發現自己的興趣和熱情,那 BrainBee 就是你
開展學術社團或科研的起點。所以,為什麼不試試呢?It’s worth trying and challenging yourself.
Brain Facts 是官方為比賽準備的材料,我建議從它入手,至少讀一遍。給大家分享一個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用兩三種顏色的
螢光筆 highlight 不同層級的信息。很多課本的知識點結構都是point+explain+example,這就是三種不同層級的信息。課本很多時候較為 「囉嗦」,這個方法可以幫你快速找到有效信息,略讀不重要的內容,也能做到對知識框架心中有數。需要做筆記時,精簡書上的內容,甚至可以用大白話寫下來,千萬不要照抄。對於大腦的結構或某機制的 pathway,
多畫圖,把抽象的東西可視化,方便記憶。研究表明,highlight + 做筆記是比較低效的學習方法。因為方法本身太 passive,所以這知識就不進腦子呀!但是,低效不代表沒用,但如果你的備考時間緊,我推薦用更 active 的方法,會在下面提到。進入全國賽,會有標本識別題和視頻診斷題。標本識別題給大家推薦一個網站:http://www.brainfacts.org/3d-brain#intro=true,該網站提供了較為全面的腦部結構的 3D 模型。不過,3D 圖和標本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因此
即使你已經知道一個部位的位置,也要多看不同種類的照片,以防考場上有些模糊或者是帶血的圖片,可能會讓你難以辨別。
視頻診斷題,即播放一段視頻,你需要根據病人表現出的症狀診斷疾病。複習時
一定要看視頻(可在百度或 Youtube 上搜),不要只背 Brain Facts 上對各疾病症狀的描述。
很多疾病的症狀是類似的,書上的表達不方便記憶,看視頻才最直觀。考試時如果不確定,就回憶這道題和你看過的哪個視頻最像。學習時,可以
在 coursera 上看神經科學入門級的課。因為這類知識往往最枯燥,看書很難看進去。接著可以從 Brain Facts 上感興趣的話題著手,比如睡眠、記憶,都非常有趣。省賽和國賽之間隔了大約一個月,這期間恰好趕上開學,我便沒有投入太多精力準備國賽,主要以複習之前的筆記為主,這可能也是我國賽成績一般的原因。建議大家如果想拿到更好的成績,還是要多投入學習時間。
官方的建議是至少拿出 60 小時的學習時間準備比賽。BrainBee 是一個
需要大量記憶的競賽,神經科學中的內容比較深,弄清來龍去脈要花很多精力。因此,直接記是較快的學習方法。建議大家結合主動回憶法和間隔式重複學習法(可以去 Youtube 搜
Ali Abdaal 的視頻,這位大神有非常詳細的講解和案例)。
簡單來說,主動回憶法要求你
不斷 test yourself,比如在讀完一段文字後進行 summarize,問自己能向一個小朋友解釋清楚嗎?學完一個章節,能否畫出知識網絡?如果可以,那你才是真正掌握了。推薦 B 站詳細講解視頻連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4304086?from=search&seid=17238519189829675057
間隔式重複學習法的核心是,
通過重複,把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不斷上移,使得忘記的內容越來越少。推薦 B 站詳細講解視頻連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7997254/?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0)可能很多題都會讓你懵逼,尤其是關於
前沿技術的。沒關係,告訴自己你不會別人也不會。全國賽獲獎的選手也不全是省賽裡的佼佼者,
排名的浮動會很大。BrainBee 不同於傳統的理科競賽,它需要你有
足夠的求知慾和熱情。也許有一天,你回憶起 BrainBee 時,想到的不是多高的獎項,而是那些獨自學習的日日夜夜。
某個挑燈夜戰的夜晚
全國賽除了比賽,還有很多其他環節,這些都是
開拓視野,結交朋友的好機會。
教授的分享讓我感慨,雖然神經科學是一門新興學科,但人類對它的好奇和探索已久,從公元前學者漫無邊際的猜想,到近代科學家用合理的方法研究,現代的神經科學發展是無數前輩心血的果實,而未來的擔子就落在臺下一雙雙求知的眼睛上。而同齡人優秀的
社團分享,給我提供了很多管理和運營方面的新想法。除此之外,在參賽中結識的同路人,在異鄉吃到的美食……這一路上的點點滴滴都將是你的財富。來日方長,可待可期。雖然今年的決賽因為疫情原因改為線上形式,但在未來,希望有更多熱愛神經科學的夥伴們加入 BrainBee,來體驗一下和我一樣的,
從無到有、「痛苦」 又快樂的過程!
地區賽以學校為單位組織報名。填寫報名表後,發送至地區賽負責人(各賽區負責人信息見本文末)。地區賽由各地區賽負責人/單位統一組織、協調。本地區尚未開設地區賽的學校和學生可選擇在任一賽區參加比賽。
地區賽獎項:根據各賽區內參賽學生得分排名,評出該省(市、自治區)賽區一、二、三等獎各若干名。
總獲獎面維持在 40% 左右。全國賽名額分配:全國賽參賽總人數維持在
300 人左右(包括 BrainBee 和 BrainBee Junior 組)。其中 200 名為地區名額,由組委會根據各賽區實際參賽人數按比例分配,按照參賽學生分數排名確定全國賽名單;100 名為統考名額,在除去 200 名由地區名額晉級全國賽的學生後,根據地區賽階段全國所有賽區參賽學生的成績由高到低確定晉級全國賽學生名單。BrainBee 組和 BrainBee Junior 組的全國賽參賽名額根據地區賽實際報名參賽總人數按比例劃定。一般來說,
省賽得一二等獎晉級全國賽比較穩妥。
全國賽獎項:根據參賽學生各環節總分相加排名,評出全國賽一、二、三等獎各若干名。總獲獎面維持在 40% 左右。根據報名學校學生的總體成績表現,評出團體獎若干名。
①中國政府腦計劃:http://www.nsfc.gov.cn/csc/20340/20289/23016/index.html②美國政府腦計劃:https://braininitiative.nih.gov/?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③歐洲腦計劃:https://www.humanbrainproject.eu/④關於腦科學最新研究的一些趣味性文章:http://www.the-scientist.com/?articles.list/categoryNo/2625/category/The-Scientist/tagNo/11/tags/neuroscience/⑤神經科學學會網站:http://www.sfn.org/⑥大學入門級的《神經科學(Neuroscience)》教材⑦官方讀物《Brain Facts》(可在官網 www.chinabrainbee.com 下載)⑧《認知神經科學導論》沈政、方方、楊炯炯等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