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 陳鬱 通訊員 楊佔林報導) 10月5日,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北山林場在野生動物科考回收紅外相機時發現,在互助縣北山林場山區海拔3900米處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的活動影像。這是在互助北山林場區域首次拍攝到的雪豹影像,為互助北山林場生物多樣性提升提供了證據。
雪豹被稱為「雪山之王」。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會同北山林場在野生動物野外觀測中,發現了大型貓科動物的腳印,判斷是雪豹留下的痕跡,於是在相關區域布設下紅外相機。9月30日晚,兩隻雪豹觸發了布設在一旁的紅外相機,相機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這次我們為了調查這裡的哺乳動物,我們布設了將近30部紅外相機,這個點是我們布設的其中一個相機,在這個點我們拍到了雪豹,互助北山林場是雪豹的歷史分布區,但是已經有很多年沒有人親眼看到過,這次我們通過紅外相機,拍到了雪豹,意義非常重大。」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連新明說。
連新明介紹,雪豹非常稀有,在全世界只有四千到七千隻。主要分布區在青藏高原及帕米爾高原地區。雪豹是高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被稱為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它的發現證明保護區生態健康、物種豐富、食物鏈完整,此次在互助北山林場野外動物調查時用遠紅外相機除了拍到雪豹,還拍攝到了崖羊、赤狐、馬麝等野生動物,這些珍稀動物的存在也為雪豹的活動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條件。
「首先從雪豹現有的分布區來說的話,北山林場屬於祁連山的東端,能把雪豹現有的分布區延伸到祁連山的東端,這一點對於雪豹整個種群的分布來說,在雪豹的生物學意義上來說是非常重大的。第二點來說在這次調查中我們在布設紅外相機的過程中見到了巖羊,這麼多的食物來源也保證了雪豹能在這個地方生存的必要條件,而且我們在視頻中可以看到兩隻雪豹,躺在地上的個體比站立個體要小點,推測是母子,就證明這個地方他是有一個家庭群的。第三點,因為我們之前在三江源地區、祁連山地區做了很多的雪豹研究,但是在互助北山林場這個旅遊區能拍到雪豹,我覺得這非常好的詮釋了人和自然和諧共處,也是更好的體現了青海省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之大。」連新明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人們對生態環保理念的思想的不斷加強,人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強。黑鸛、黃嘴白鷺等珍稀動物頻現互助北山林場,充分說明了互助北山林場是一個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的區域。同時也能說明我們互助北山環境是越來越好,有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能與林區群眾和諧共生。
互助縣北山林場護林員王玉得說:「近幾年來,我們當地的環境越來越好,野生動物越來越多,在我們巡山過程中經常會見到成群的巖羊、雪雞、籃馬雞等野生動物,小時候聽老一輩說我們這裡有雪豹,但從來沒有見過,今天我們在這裡發現雪豹,我特別高興。」
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地處祁連山南麓,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區,總面積1127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達到78.95%。近年來,互助北山林場紮實推進生態保護工作,以日常巡護為基礎,加強部門合作,開展護林防火和野生珍稀瀕危動物保護等專項巡護執法行動,嚴厲打擊獵捕野生動物及破壞自然資源的違法行為,保護工作初見成效。
「自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北山林場大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的生態文明思想,紮實推進環境保護工作。這些年來,北山林場的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林木分布結構合理,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目前出現的雪豹、還有一、二類保護動植物種類越來越多,生態體系越來越完整,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使其充分發揮祁連山重要的生態屏障作用。」互助縣北山林場場長趙昌宏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