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個小街小巷拼湊起來的城市
讓我這遊人的每一天都又驚又喜
波爾圖Porto
以酒會友,定下旅行基調
作為一名果酒愛好者,從前以為葡萄牙只有波爾圖產好酒,所以將首站定在了波爾圖。
波爾圖有一款跟城市名字相似的葡萄酒——Port。第一次接觸到這款酒是在法餐課上,做出來的醬汁十分甜稠。其釀製是在葡萄發酵的後半段,加入20%近乎為酒精的葡萄蒸餾酒來中止發酵,使得葡萄中的糖分部分保留,所以會比普通的紅酒甜許多許多許多許多許多。多半會作為開胃酒Aperitif,不過參觀Taylor's的時候酒保給了我一杯晚裝瓶成L.B.V的Port說「這個和巧克力蛋糕很搭」我只能表示受教了。
後來發現葡萄牙其他地區所產的葡萄酒一點不比法國差,甚至更中我紅心——更年輕,來得更直接,清爽順滑。如果說法國讓我愛上了白葡萄酒,那麼葡萄牙教會了我如何欣賞紅葡萄酒。當然這也多虧了沿途有幸碰上的幾位優秀的sommeilier。
@Prova,年輕的sommeilier推薦的紅酒。酒本是略微澀口,卻與油脂四溢的伊比利亞火腿相得映彰。
當然葡萄牙還有很多特色酒,比如Ginja,很甜,堪比急支糖漿的櫻桃酒。在裡斯本住的每一家青旅,check-in的時候都會給上一shot作為歡迎式。還好宜賓不興這個,不然一shot五糧液下去,ok,fine:)。奧比都的傳統飲法是倒進巧克力做的小杯子裡一口塞,很像小時候吃的酒心巧克力。
再比如綠葡萄酒vinho verde,在採摘過程中,選取未成熟的白葡萄,在釀造過程中採用不完全發酵的方式,氣泡一產生便裝瓶。口感清淡,酸度較高,酒精濃度低,通常還會帶一點點甜味,屬於起泡葡萄酒。當然氣泡還是沒有香檳那麼富餘的。
除了酒,波爾圖的食物也是很有特色。大蒜炒的蝦肉厚實鮮美,您要是覺得這不夠特別,那麼軟爛入味的白豆燉毛肚如何?肉鋪裡還有風乾豬耳在售。
波爾圖位於杜羅河入海口,兩岸由路易大橋連接,一岸是景點集中的老城。無數次經過證券宮和萊羅書店,都因為堵在門口的旅行團而止步,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打卡這世界上最美的書店了——
在寧靜的早晨閒逛的話,說不定會碰上鬱鬱蔥蔥的公園。
蓋亞一岸則是酒窖眾多,十歐左右便可獲得一次附帶品兩三款酒的參觀體驗。也有很多小酒家提供品酒體驗,服務員站在門口拉客,此時要做的便是像晚上經過九眼橋,嗯。
在蓋亞閒逛時偶遇了7g Cafe,藏在主街角背側,木製工業風,咖啡和簡餐的價格僅為巴黎同類型咖啡店的一半。
裡斯本Lisbon
「好色」山城
從北部的波爾圖做上兩個多小時火車,到達南部的裡斯本。這座城市和莊嚴的「首都」差別巨大,七座小山上建起來的城市,比重慶更山城。不過這也讓這城市更加有趣,讓人忍不住蹦躂著下個坡坡又穿著粗登上個山頭。
全程的背景音樂周蕙的《約定》,一直腦內循環著「回想教堂裡頭那場婚禮……」哈哈哈快被自己酸到了。象徵性打卡了主城區的眾多景點,卻發現只要是到高處,可以將紅屋頂的裡斯本、深藍的海和淺藍的天拼成一軸長畫幅的地方,便都有了最好的景。
為了品嘗最道地的葡撻冒雨來到貝倫區,也只有一個人旅行可以這樣肆無忌憚地做自己想做的了。1.1歐/只,新鮮出爐熱乎乎的,內餡不是想像中布丁的質感而更流動,撻皮也不是酥皮而是便厚偏硬的。服務員會現給撒肉桂粉和糖粉。葡萄牙人對肉桂是真愛,除了甜品充斥著肉桂粉,連卡布奇諾也會主動給撒上肉桂粉。好巧,我也是。
後來在Cascais的青旅的早餐中吃到的葡撻完爆這家創始店的。另外還在這家青旅吃到了8天中唯二滿意的麵包,另外一個是埃武拉的特產麵包,外殼硬得掰不動,內心卻很柔軟,有著麵粉淳樸的麥香和發酵產生的微酸,非常適合長期保存。長這樣——
回去的途中專程在半路停下,探訪了與成都U37風格類似的LXfactory。裡斯本的小年輕們的創業基地,各種概念店,但整體打造和規劃不成整體,略顯凌亂。
靠海當然要吃海鮮,這邏輯沒問題呀。不想去網紅店於是向青旅前臺諮詢,沒想到素食主義如他也推薦網紅店,於是我認慫地去排了個隊。就算不喜歡排隊如我也不得不認——不排隊好意思說是網紅店?這麼火的話至少不用擔心食物不新鮮了,畢竟供不應求。
不過幾餐過後我算是看透,其實不管哪家店,做法都不過是煮、烤,最多用大蒜香菜燜一下,仗著新鮮,也是讓人慾罷不能。
說到葡萄牙便不得不提沙丁魚,烤沙丁魚幾乎可以在裡斯本的每一家餐廳吃到。但食單排得很滿的我(……)在並不靠海的obidos才有空輪到吃它,我向服務員大讚其強烈的味道,服務員衝我驕傲地吐槽「除了刺多什麼都好」,然而她不知道我就愛吃刺多的魚哈哈。
還有特色的烤香腸,給Chorizo劃上口子撒上酒,然後如縱火一般任其自由燃燒。是個很適合三兩人喝酒時分享的下酒菜。
裡斯本的中國城和印度人區孟加拉人區混在一起,讓我又親切又恐慌。
奧比杜什Obidos
一個人浪漫的婚禮小鎮
我大概是有親素食主義的傾向吧,總是忍不住向前臺小哥搭話(羞。於是特別作地問人家除了巴士,怎麼去Obidos最方便。於是在各個地鐵站火車站輾轉了一上午後又坐了2個多小時的綠皮小火車搖搖晃晃著到了這座婚禮小鎮。後來回去才發現,坐巴士只要1個小時,並且巴士站和青旅在一條地鐵線上:)。
山下是只有一個候車室的火車站,山上是城牆四立的Obidos。
從火車站一路朝著城牆往上,沿路摘些野花送給自己,和湛藍的天空自拍合影,相當會自娛自樂了。
雖然這座小鎮已經被商業化得很嚴重,一整條街的紀念品店,各個國家的小情侶老情侶,但確實是浪漫得不可否認。
城牆內是五彩鮮活的外牆,城牆外是一片怡靜的原野。
吃飯的時候旁邊一桌的一男一女,女生斯文安靜得聽不出來口音,男生有著葡萄牙男的玩世不恭,囉裡八嗦地花言巧語,聽著他們尬聊的我慶幸著還好自己是一個人。
辛特拉 & 卡斯卡伊斯
Sintra & Cascais
想要去旅行和想要去生活
兩個地方都可以從裡斯本坐動車(火車?)直達,都是40多分鐘的車程。辛特拉就像是一座古堡:哥德式的教堂,風沙歷練過的城牆,參天的老樹……一路從城裡爬到山頂的摩爾人城堡,谷歌地圖消極怠工,一開始也沒有路牌,還好偶爾有pukpuk載著遊客咋咋唬唬地從身邊呼嘯而過,算是給我領了路。參觀到雷加萊拉莊園時,飢餓已衝昏了我的理智,走馬觀花了一下便坐上403路趕去了羅卡角。其實這個莊園花上半天時間都是值得的,有種森林層層掩蓋、青苔布滿石階的古堡的神秘感。
而卡斯卡伊斯則年輕活力得多。來自世界各地裝備專業的自行車騎行隊會突然出現在每一個轉角。被大家的運動氣氛帶動得坐不住的我第二天租了個共享單車,邊哼著小曲兒邊蹬著踏板覺得自己可健康了,然後被迎面跑來穿著運動bra的小姐姐們的六塊腹肌打回原形:)。
如果可以,希望自己還能有機會來這裡,呆上兩周,報個衝浪學校,吃遍所有種類的魚。畢竟我對cascais最大的殘念是還沒吃到劍魚:)。
羅卡角位於Cascais和Sintra之間,從任中一個城市坐403路公交前往另一個城市都會經過,是傳說中歐亞大陸的最西端。五月底六月初的時候,山坡上會開滿野花,比花店裡收拾打理得整整齊齊的商品好看不知道多少倍。時間要是充裕,可以沿著懸崖邊的棧道走上幾公裡,反正向西看,你也就只能看到海了。可以假裝什麼都有了,也可以假裝什麼的沒有,或者是覺得什麼都沒有的自己什麼都有了。
埃武拉Evora
葡萄酒、黑豬肉、綿羊奶酪
從裡斯本一路向東,遠離海洋,穿過一大片平原,看著放養的豬牛羊,「咕——叔的肚子又餓了。」
埃武拉位於阿連特茹地區,這裡的菜以麵包、豬肉、橄欖油為基調。比如說很多湯會加入麵包片和香腸,或者把麵包搗成屑做成migas。伊比利亞豬肉不是只有西班牙有,這裡也是很重要的產區。同樣被低估的還有阿連特茹的葡萄酒,因為產量高所以價格低所以被低估?其實也有不少拿的出手的好紅酒。像波爾圖一樣,埃武拉的許多酒廠也可供人參觀,但從旅遊業的發展程度來說,埃武拉才剛剛起步。希望這顆璞玉可以被越來越多的人欣賞雕琢。
最後 At the End
不跑了不跑了,是該回家了
在葡萄牙的最後一頓,在一家小餐館。因為門口標的菜價只是市場均價的一半而已,很適合旅途最後窮困潦倒的我:)。
店小小的,只有四張桌子,一位老人在最裡面靜靜坐著,麵包下啤酒,電視裡放著歐洲杯。
胖胖矮矮的老闆叔叔先是問我吃肉還是吃魚,我說魚,然後他從一堆A4紙裡翻出一本魚類百科全書,翻到兩頁,讓我給魚對上了號。我選了海鱸魚,他還拍拍我的肩衝我豎大拇指。魚上桌,擔心我不知道怎麼剝魚,還搶過我的刀叉開始幫我剔魚,然後!拿起桌上的橄欖油瘋狂地撒到了魚肉和土豆上:)。
大概是老闆給我的感覺太親切,電視的背景音讓我感覺太像在家裡,我一時也忘了所謂的禮儀,衝他大喊「NONONONONO!」而此時的橄欖油已經滲透到魚的肌理裡面了。他自信地放下油瓶,信誓旦旦地衝我說:「這樣味道才不一樣,你嘗嘗。」
你想知道最後我對那盤魚做了什麼嗎?當然是連魚眼珠都不剩的吃完了。
一個人旅行的時候,總是會因為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傻笑,或者說才有機會去觀察到一些容易被忽視的有趣的事情,也不用去遷就誰,不用去和人生悶氣,所以才總是一個人去欣賞世界吧。
最後兩句話彰顯葡國人的生活態度:
「Today's forecast: 99%chance of wine.」
「Save water, drink w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