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黑猩猩》人類是如何演化成為今天的樣子的

2020-12-15 善書生

《第三種黑猩猩》是一本奇書,這個書名,也許會讓你誤以為這是一本生物學專著。其實不然,書的真實主題藏在副標題裡:《人類的身世與未來》。這就是說,書裡所謂「第三種黑猩猩」,其實指的就是我們人類自己,而這本書,其實是一本講人類歷史的書。

這本歷史書,不光題目很另類,內容更奇葩,它關注的歷史與傳統意義上的歷史完全不一樣,它把人類當作一種靈長類動物來研究,把我們作為人類身份標誌的什麼皇冠、道袍、鎧甲,甚至內褲,都扒得一絲不掛,詳細地討論起人體的演化歷史及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來了。第一次看這種書,你可能會覺得很不舒服,但看過以後不能不承認,我們人體自身的演化,比什麼政治制度、武器發明等等別的歷史書裡大書特書的事情,可重要多了。

這本書的作者,比書更有名,他就是賈雷德·戴蒙德,美國著名歷史學家,不過他的本行,卻是一位生理和生物學家,現在的主業也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生理學教授,所以他看待歷史、研究歷史的方法與眾不同。在很多暢銷書榜或者大佬書單裡都能見到一本書叫做《槍炮、病菌與鋼鐵》,這就是戴蒙德的代表作。這本書為他贏得了1998年的美國普利茲圖書獎,後來又獲得了英國科普圖書獎等很多重要獎項,同時也被比爾·蓋茨等重量級讀者特別推薦。而今天講的這本《第三種黑猩猩》,是戴蒙德的成名作。他招牌的、以「氣候、環境、物產、科技」等視角研究歷史的方法,正是在這本書裡初步形成的,可以說,沒有《第三種黑猩猩》,就沒有後來火遍全球的《槍炮、病菌與鋼鐵》。

麗貝卡·斯黛芙奧夫是本書的改編者,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更簡潔,也更符合現代人閱讀習慣的版本。

那麼這本書究竟有哪些震撼或者顛覆你的地方呢?我們一起看看下面這些問題:你知道人類與黑猩猩的基因差異有多大嗎?答案也許令你驚訝。大家都知道達爾文發明了「適者生存」的自然選擇學說,用來解釋物種的起源。但是偏偏在人類的起源問題上,他卻拋棄了自然選擇學說,代之以「性選擇」理論,這是為什麼?人類的工具、語言和藝術,真的像我們相信的那樣,是區分人類與動物的主要標誌嗎?你知道動物也能使用工具、語言,甚至創作藝術嗎?難道說,人類只是擅長模仿其他物種行為,並將它們集大成於自己一身的「盜版專業戶」?

農牧業出現以後,人類在地球上擴張得越來越快,與此同時,他們所到之處,都出現了野生物種大滅絕的現象。這是一種巧合嗎?人類不僅熱衷於滅絕其他物種,也熱衷於相互滅絕。為什麼亞歐大陸的人類打敗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類,而不是相反?提出了這麼多問題,下面我們就一起到書裡去尋找答案。

先來看看為什麼戴蒙德把人類稱為「第三種黑猩猩」?這是因為黑猩猩、大猩猩這些類人猿,與人類的相似性實在太高了,人類與黑猩猩的基因差異只有1.6%,遺傳學家由此推算出,人類與黑猩猩的祖先在700萬年前才分道揚鑣,而這也被古人類學家的化石發現所證實。在這以後,各個人種和二種黑猩猩才陸續演化出來。黑猩猩確實是我們的近親,在外形、習性、使用工具等很多方面都與我們相似。

那麼,為什麼我們人類和黑猩猩發展成了完全不同的物種呢?為什麼說不是自然選擇學說,而是性選擇學說,更適合來解釋從猿到人的演化呢?

達爾文之所以不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人類起源,一是由於在他那個時代只發現了極少的古人類和猿人的化石,進化鏈條上的缺環太多,不足以證明這個假設;二是由於人類的身體構造雖然與類人猿十分相似,但又非常特別,很多與類人猿不同的特徵難以用「適者生存」來解釋,比如人類直立行走。這就是一個非常不經濟的進化方向,因為這是要承擔很大風險的,比如脊椎疾病。還有人類失去了體毛、皮膚薄、皮下脂肪層厚,這些演化方向,都是不利於人在自然界生存的,也就是說,是完全違背「自然選擇」的原理。

所以,達爾文用「性選擇」的假設,來解釋人類的演化,也就是說他認為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決定性因素的動力是「性」的需要。比如人類不同於動物有固定的發情期,而是四季發情;男性的生殖器官構造跟猩猩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睪丸比較小;女性到了中年會絕經;人類新生兒塊頭特別大,是大猩猩幼崽的兩倍多,會在出生時給母親帶來嚴重的難產風險,但與其他靈長類嬰兒相比,人類嬰兒卻非常脆弱,像是發育不完全的早產兒。達爾文根據上述這些無法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的人類演化現象,提出了一個「性選擇」的新理論。

本書作者戴蒙德是堅定的達爾文主義者,他發揮了「性選擇」理論,認為人類沒有發情期和女人絕經等特點都是為了更好地撫養後代,男性睪丸小是因為人類大多為不太嚴格的一夫一妻制,注意,是不太嚴格的。

生物學研究發現,如果一種哺乳動物,雄性比雌性大上兩倍以上,就是天然的一夫多妻制,大猩猩就是典型的例子,雄性力量強大,所以會跟眾多雌性交配繁衍,所以需要產生大量的精子,所以睪丸要非常發達,而人類社會不是這樣的情況,所以人這個物種,睪丸和黑猩猩、大猩猩相比就要小一些;但同時,人類又不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因為嚴格的一夫一妻制的條件是,一個物種,雄性和雌性的身材完全相同,就會發展成天然的一夫一妻制。打個比方來說,就像妻子的身體條件對丈夫有足夠的「威懾力」,那丈夫就不太可能敢去「找小三」了,這麼說是不是就比較好理解了呢?在自然界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長臂猿,雄性和雌性身材條件一樣,所以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制。

而人類,男人的身材略大於女人,比例介於嚴格執行一夫一妻制的長臂猿和亂交的黑猩猩之間,因此人類註定是不太嚴格的一夫一妻制,有固定配偶,但喜歡搞點外遇。在人類社會完全杜絕小三是很困難的,除非男人和女人的身材之比變得像長臂猿那樣完全相同。

這個「性選擇」的理論,可以用來解釋人類進化過程中許多不合常理的問題,那就是,這些問題背後,都是性在充當驅動力。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從猿到人的最關鍵一步,我們傳統上認為這一步是「製造工具」、是「定居生活」,或者是我們的「智力水平超群」,但近年來的生物學研究讓這些觀點越來越動搖,這些能力都不是人類的專利,例如,螞蟻種植真菌在先,人類發明農業在後;僧帽猴使用石器在先,人類製造工具在後;園丁鳥建造花亭在先,人類建造房屋在後。

所以本書作者戴蒙德提出一個大膽的假設,他認為,語言,才是人類進化並且最終稱霸地球的關鍵因素。

達爾文猜測,人類起源於非洲,因為已知的類人猿大多分布在非洲,但另一位進化論的創立者華萊士則傾向於人類起源於亞洲,畢竟他親手在東南亞射殺了17頭紅毛猩猩並製成標本。近百年來,古人類學和遺傳學突飛猛進,解決了很多難題,現已確定人類起源於非洲,並進行過地猿、南方古猿、匠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智人等多個步驟的演化。

戴蒙德發現,這些從猿到人的演化,包括直立行走和腦容量的增長,都沒有帶來文化和藝術的進步。尼安德特人製造的石器,基本上和南方古猿祖先製造的一樣粗糙。智人誕生後的最初10萬年裡,這種情況也沒有改變,直到6萬年前毫無徵兆地迎來了突飛猛進,藝術、文字、農牧業等創新源源不絕地出現,最終發展為現代文明。作者提出了一個假說:6萬年前,人類的發音器官出現突變,從此掌握了真正的語言能力,因此迎來了科技文化大解放。雖然其他動物可能也有語言,而且人類的語言可能與人類的很多別的發明一樣,起初是對其他生物的模仿,但是人類最終發展出成熟的語言,能夠傳遞連貫、複雜的信息,因此開啟了通向文明的大道。

過去幾十萬年的歷史告訴我們,人類之所以成為統治地球的萬物之靈,不是因為我們智力超常(尼安德特人的智商可能比我們還高,但他們滅絕了),而是因為我們擅長保存、傳播並完善學到的知識。人類的語言同樣如此,起初也是對動物叫聲的模仿,之後則是不同語言的相互借鑑。

作者長期生活的紐幾內亞島上有1000種語言,獨佔全世界語言數量的五分之一,顯示了巨大的文化多樣性,其中依瑤語有8種母音聲調,使同一個單詞產生多種不同的意義。發明語言並不難,很多兒童都會。新語言的發展要經過兩個階段,一種是簡單拼湊的「洋涇浜語」,例如挪威俄語或廣東英語,主要特點是沒有語法,詞彙偏重名詞,主要用於不同民族之間短暫相遇時簡單交流;另一種是較為複雜的「克裡奧爾語」,有巨大的詞彙量(通常來自多種語言)和基本語法,但缺乏名詞的格、動詞時態和被動態等複雜的語法變化,例如印尼語。

順便說幾句,漢語的基本特徵:主語總在謂語的前面、助動詞總在主動詞的前面、名詞無單複數區別、動詞沒有時態和被動態、有4個聲調(古漢語有5個)等等,都顯示漢語本來是一種「克裡奧爾語」,因為先秦中國「萬國林立」,語言文化非常多樣,從西北草原類似印歐語系的2聲調語言到東南沿海類似依瑤語的8聲調語言都有,爾後各國被政治強人在短時期內徵服,並極力推行「同文書」的語言文字統一運動。

在這種情況下,期望「普通話」保持遠古的純正發音並具備複雜的語法變化是不現實的,只能簡化語法,並在其他方面作出妥協:2聲調加8聲調,再除以2,結果就是5個聲調的古漢語。現代的印尼語也是如此:1萬多座歷史上很少來往的海島突然被捏合為統一國家,一千多種語言根本無法交流,如果不願意使用西方殖民者的語言,這個新興國家的「普通話」就只能選擇一種詞彙混雜、語法簡化的「克裡奧爾語」。

解釋清楚了人類的演化過程,我們再用這個眼光來研究一些人類行為,先看看,為什麼人類總會相互殘殺?

答案就在我們古老的近親黑猩猩身上。生物學家通過漫長艱苦的野外觀察,發現黑猩猩不僅聰明俏皮,而且異常殘忍。它們經常在水果充足,並不飢餓的情況下,為了開葷,會熟練運用集體狩獵戰術,獵殺猴子、羚羊、昆蟲等各種動物,成功率遠高於獅子。恐怖的是,在黑猩猩的菜單上,也包括黑猩猩自己。其他哺乳動物有時也殺死同類,但大多是為了爭奪地盤或配偶而發生的個體行為。

但是,黑猩猩,特別是雄性黑猩猩,卻長期有組織、有預謀地襲擊、殺死,甚至吃掉敵對群體的成員,而且不分男女老幼全殺。出土化石證明,人類的猿人祖先也是如此,普遍自相殘殺,並且敲骨吸髓。看來,它們將這兇殘的本能遺傳給了我們這「第三種黑猩猩」。在人類社會消滅戰爭是很困難的,除非我們擺脫猿性,進化成另一個物種。

但我們也會反思這些行為,例如,世界各地的神話史詩都哀嘆,人類一代不如一代,起初是完美的黃金時代,之後就道德淪喪,戰爭和瘟疫隨之而來。這與進化論背道而馳,也不太符合現代人的感受。但是,考古發現證實,確實有過黃金時代:在一萬多年前的狩獵採集時代,人類的身體都很健康。等到農牧業出現以後,人類的身材顯著變矮,營養不良和各種疾病成為普遍現象。

這是為什麼呢?作者解釋說,農牧業確實增加了人類的食物數量,結果導致人口過剩,被迫擴張,於是引發戰爭和瘟疫。同時,食物種類變得單一,更加重了營養不良現象,因此人類的身體素質明顯下降。道德淪喪、營養不良、貧富差距擴大的農牧業社會能夠取代完美的黃金時代,因為黃金時代的經濟基礎是不靠譜的狩獵採集,食物數量很不穩定,能養活的人口太少。十個營養不良、身材矮小的農民,可以輕鬆地擊斃一個營養充足、身材高大的獵人,奪取他的林場,並一把火將其燒成焦土,再改造為適合種糧食的農田。規模效應很重要。

那麼在各個民族的生存競爭中,為什麼有的民族先進,有的民族落後?作者發現,先進的民族都分布在歐亞大陸和北非,其他地區的民族無論多麼努力,都跨不出一道無形的鴻溝。例如中美洲的瑪雅人非常聰明,研究出古代最先進複雜的曆法,但是連輪子都不會造,也不會冶金,還生活在石器時代。

作者認為,這是因為美洲地形是南北向、狹長的,各地區的氣候溫差特別大,導致人員流動性差,發明創新都被迫留在狹小的地區。反之,亞歐大陸東西長,南北窄,各地區的氣候溫差小,人員流動性好,作物和牲畜也很容易轉移。看看各種主要技術成果從發明到普及整個亞歐大陸的時間吧:小麥種植只花了三千年,養馬只花了二千年,車輪只花了一千年,冶鐵只花了五百年。受資源等條件的限制,任何地區都不可能獨立搞出太多發明,但是流動性好的地區就會集各地創新之大成,發展為文明的中心。作者在這裡的思考,後來擴展為他的下一部名著《槍炮、病菌與鋼鐵》。

最後,我們再順著這本書的思路,來想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真的有外星人嗎?如果有,我們人類該怎麼跟他們相處?

作者認為,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極低,如果他們能夠觀測到地球,就不會不對地球產生影響。慘痛的歷史教訓告誡我們,最好不要被更發達的文明發現,否則就可能亡國滅種。西班牙殖民者並沒打算殺光印第安人,英國殖民者並沒計劃殺光澳洲塔斯馬尼亞的土著,但事情還是這樣發生了。在科技水平相差極大的情況下,瘟疫和文化衝突都可能引發種族滅絕的慘劇,看似意外,實則必然。落後就要挨打,直到打死為止,除非你能夠擺脫落後。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其他物種身上:歷史上,每當掌握了標槍、弓箭的人類進入新大陸或海島以後,當地物種都會在短時間內大滅絕,這也許並非人類的本意,但在雙方實力懸殊、資源又有限的情況下,局勢的發展很快就會失控,在人類醒悟過來之前,通常都已經太遲了。

本文最後總結一下本書精華。人類是黑猩猩血緣最親近的親戚。通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們的祖先與黑猩猩的祖先分道揚鑣,離開森林,進入草原,開始直立行走,又因為性選擇而進化成了現代智人這副樣子。雖然「硬體」已經齊備,但由於某些「軟體」尚不成熟,人類直到4萬至6萬年前才開始擺脫蒙昧時代,語言的出現幫助人類積累知識,從此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地推動藝術文化和科技發明。標槍、弓箭之類的人類早期科技發明引發了世界各地物種的大滅絕,農牧業的出現增加了人類的食物數量,也使人類的食物種類變得單一,結果導致人類身體素質下降,人口過剩,戰爭和瘟疫隨之而來。

我們的猿人祖先遺傳給我們許多猿性,其中就包括外遇和自相殘殺。事實上,人類從未擺脫自然環境的限制,東西向寬闊的亞歐大陸由於各地氣候環境相似,便於交流發明創新,註定將孕育最先進的文明,這裡的居民註定將徵服其他地區的人類,同時也導致了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大滅絕。如果不能以史為鑑,我們的未來將像我們的近親黑猩猩一樣黯淡。

相關焦點

  • 美國一隻黑猩猩基因突變,手指已和人一樣,持續進化能成人類嗎?
    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都被稱之為類人猿,《生物演化與人類未來》一書中說道:「人類與類人猿同屬一科,共同起源於一隻古猿祖先。」這也就是說人類與黑猩猩很有可能有著共同的祖先。這種說法在基因學上得到了進一步證明,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黑猩猩與人類的基因高度相似,其相似程度甚至超過了98%。而黑猩猩這個物種與人類的淵源,則要從東非大裂谷說起。
  • 為生存哭,為社交笑,哭笑如何伴隨人類度過演化中最困難的階段?
    哭和笑都是人類習以為常的情感表達,而且在人類嬰兒還沒有學會說話之前,哭和笑就已經成為了他們熟練掌握的溝通技能。從新生兒的第一聲啼哭,到咯咯咯地發笑,雖然當下看似稀鬆平常,但是當我們把時間軸拉長,就能發現這兩種表情伴隨了人類的演化之路。
  • 那個與人類嬰兒一起長大的黑猩猩,以為自己是人類,後來怎樣了?
    國外有位科學家獨闢蹊徑,決定走非常規的道路,探索黑猩猩和人類一起生活,最後是嬰兒受黑猩猩影響變成猩猩,還是猩猩受人類的影響變為人類,為了滿足這個「好奇心」,這位科學家不禁用自己的孩子去冒險。雖然備受爭議,可是她還是把自己的親生孩子「奉獻」了出去,跟黑猩猩放在了一起,展開了長時間的駭人聽聞的實驗,不顧眾人的反對,也不顧社會輿論的譴責,更遭受違背倫理道德的指責,但都沒改變這位科學家的思想,既然決定,就一意孤行。那麼究竟這場實驗結果如何呢?
  • 這隻黑猩猩,從小與人類一起長大,認為自己是人類後來怎麼樣了?
    這隻黑猩猩,從小與人類一起長大,認為自己是人類後來怎麼樣了?在中學的生物課本上,我們就了解過達爾文的進化論,在這本書中,用8個字來概述了人類整個發展的過程,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這個法則也應用於現代的人類社會。
  • 人類是水猴子演化而來的嗎?
    在過去,人類解釋第一個人是怎麼來的時,會採用神創論的觀點,既:第一個人是由上帝創造的。神創論雖然能夠解釋人類的起源,但證據並不牢靠,比如:大家誰也沒有見到過上帝。因此後來人們開始質疑上帝造人論,而是轉向於演化論:人類是由其他生物演化而來的。
  • 人類會永遠是地球的霸主,統治者嗎?可能有三種動物表示不服
    恐龍時代結束之後,又經過了數千萬年漫長的的發展,人類終於誕生了,人類誕生之後,選擇的進化演化方向發生了很大改變,那就是放棄了身體力量的進化演化,將主要目標放在了大腦的進化演化。於是人類成為了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
  • 愛滋病源自非洲黑猩猩及大猩猩,它們是如何將病毒傳染給人類的
    2015年,經多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引起人類愛滋病的愛滋病病毒(HIV),已知的4種亞型,M、N、O、P毒株,與黑猩猩與大猩猩體內的SIV病毒(猿猴免疫缺乏病毒)高度相似。科學家確認,人類的HIV,全部來自於非洲的黑猩猩及大猩猩,其中傳播最廣的M和N毒株,此前已證實來自於黑猩猩,而較為罕見的O和P毒株,則是來自於喀麥隆西南部的大猩猩。
  • 那黑猩猩呢,他以前是人類黑猩猩,把自己當成人類?
    那黑猩猩呢,他以前是人類黑猩猩,把自己當成人類?的故事是關於一隻黑猩猩幼崽在與人類一起長大一起生活後改變了自己的行為,怎麼了?讓我們看看我們一起來。黑猩猩的智商和基因序列與人類非常相似,黑猩猩的智商使他們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即使曾經有過這樣一隻猩猩,他也學會了人類的手語,因此對黑猩猩的研究使一些科學家的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然,還有這樣一個科學家,他將一隻年輕的黑黑猩猩與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作為黑猩猩能否學會人類行為並逐漸與人類同化的實驗。實驗持續了五年,但是在實驗的第一年,科學家立即終止了實驗。
  • 黑猩猩與人類小孩一起養大,它認為自己也是人,結果怎樣了?
    在目前地球上的物種之中,黑猩猩是最為接近人類的生物。根據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基因測序結果,黑猩猩與人類的DNA序列相似度將近99%。之所以黑猩猩與人類在基因上十分相似,是因為它們與人類都是從一種最近的共同祖先演化而來。大約在600萬年前的中新世,那時的地球上生活著查德人猿,這是人屬的祖先。
  • 會點火的黑猩猩!可以自己做飯,未來它會進化成人類嗎?
    如果追根溯源的話,在500多萬年之前,人類和黑猩猩曾經有同一個祖先,不過,當伴隨著非洲的氣候環境發生了變化,其中一部分猿類來到陸地演化成為了「地猿」,後來又演化成南方古猿和能人,人類和黑猩猩之間的差距也就徹底拉開。那麼,未來黑猩猩有可能進化成為人類嗎?
  • 黑猩猩與人有共同祖先,它們會進化成人類嗎?
    事實上,第一,人類確實由猿演化而來,但是這裡的「猿」並不是現代猿類;第二,即使人類的這些親戚會用工具、會手語、記憶力出色,它們也不會成為人。人類也是猿,但此猿非彼猿人科動物曾經非常龐大,只是除了人類和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以外,其他的成員都滅絕了,比如南方古猿、海德堡人、北京猿人、爪哇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等,所有人科成員在「千萬年」這個時間尺度上找祖先,都會追溯到3500萬年前的某種古猿,至於這種古猿具體是哪種古猿,
  • 心理理論的發展與演化
    40多年來,來自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臨床心理學以及人類學領域的學者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探究和解釋心理理論的認知機制和演化淵源。這一重要的心理能力是否為人類獨有?如果不是,不同的物種在這一能力上的表現有何差異?差異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樣的差異能夠揭示什麼演化秘密?
  • 40億年前的一個細胞「luca」,是怎樣演化成了如今的人類?
    人類不止一個遠古祖先,這一點並不奇怪,因為地球生物是一步步演化而來的,在每一個階段,人類都有不同的祖先,今天我們就好好聊一聊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人類的祖先分別是什麼。
  • 這一隻黑猩猩已經基因突變,差點變成人,它們與人類只差1.2%
    我們都知道人類和黑猩猩有共同的祖先,在基因上更是差別不大。但就是這1.2% 的差別,使人類成為一種高級動物,擁有了人類文明。20世紀70年代,一隻黑猩猩吸引了學術界的目光,眾多科學家,生物學家都想要去一探究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人類的祖先是猩猩?中科院大學教授高星揭秘「人之初」
    作為現代人類,我們對自己的身世一直懷著強烈的興趣,人類的祖先是如何演化,如何變成了今天的人類?11月7日下午,四川博物院邀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高星帶來了一場題為「人之初——有關人類起源與早期演化的研究進展」的科普講座。330萬年前開啟的舊石器時代佔據了人類歷史的99%,但其中大部分歷史卻並不為我們所知。
  • 最早的人類長什麼樣子,北京猿人是我們的祖先嗎?
    而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類,也因遺傳變異與地理生態隔離的原因,導致體質特徵上有所不同,但從生物分類學上來說,他們同屬於一個物種,擁有一個共同的人類祖先,因為他們之間並不存在生殖隔離。而黑猩猩雖然與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8.77%,同屬類人猿亞目,但因為兩者分化的時間太長,已經出現了生殖隔離,所以黑猩猩哪怕以後演化得比人更有智慧,也不屬於人類,因為存在生殖隔離。
  • 人類的親戚:黑猩猩和大猩猩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嗎?為什麼?
    作為靈長目人科動物,黑猩猩和大猩猩在外在長相及內在基因等方面均表現出明顯的相似性,宛若「雙胞胎」。它們和現代人類的祖先在數百萬年前因種種原因分家,走上獨立演化的道路,進而出現了如今「三足鼎立」的局面。
  • 黑猩猩長出人類的手指,身為人類的遠親,記憶力勝過記憶冠軍?
    猩猩與人類是「遠親」大約在500萬年以前,許多類似黑猩猩的遠古猿類聚集並成功進化成了南方古猿。有權威證據顯示,黑猩猩、南方古猿是我們人類的「遠房親戚」,進化歷程與人類頗為親密、極為相似。人類也是由早期猿人、晚期猿人、類人猿等等進化而來,成為了現在的高智商、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動物。
  • 以人類起源的三種假說為例,說明人類為何不能追本溯源?
    因此目前以人類的智慧,無法思考終極問題。雖然人類無法思考終極問題,但人類無法停止探索,人類的理性總是要求或者迫使人類思考源頭的問題。但這種追本溯源,基本上也是沒有答案的。我們拿人類起源的問題來分析,目前關於人類起源有三種假說。一,進化說。達爾文認為:所有生物物種是由少數共同祖先,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過程後演化而成。達爾文的名著《物種起源》有三項重要的主張。
  • 愛滋病源於黑猩猩,那是如何傳給第一個非洲黑人,再傳到世界的?
    那麼,這種原本是在黑猩猩身上攜帶的病毒,是如何一步步傳播給人類的呢?早在1981年6月5日,愛滋病就有了世界上第一次正式記載,當時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登載了5例愛滋病病人的病例報告,第二年這種疾病被正式命名為「愛滋病」,並開始在各大洲迅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