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精神鼓勵了中國人民在非常困難時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與天鬥,與地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紅旗渠、郭亮村掛壁公路、南京長江大橋等正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人定勝天,人多力量大也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深入人心,對比挖山,挖掘機肯定要比鐵鍬強百倍。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不合時代發展的思想就應該拋棄。我們要與時俱進,大力發展科技事業,當代國與國的競爭就是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不用說別的,現在農民割麥子、割水稻誰還用鐮刀?都是在用收割機收割。此時,如果有人放著先進的機器不用,而非要用鐮刀收割,我們會不會認為這個人有病?
艱苦奮鬥精神,我們世世代代都要繼承和發揚,這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都不要丟掉。但,國家要發展,人民要進步,就一定要有更符合社會發展的先進思想、先進理論來指導。中國的發展就是一場接力賽,我們要一代一代地奮鬥下去。今天,如果把愚公移山這篇文章移出課本,那也不是為了否定,而是為了更好的繼承和發揚,不移出來,也要賦予它更豐富、更深刻的內涵。
現在有一部分人不同意將[愚公移山]這篇文章移出課本,這裡面有他們對領袖深刻的愛,捨不得;當然也不排除有個別人有守舊思想,認為:祖宗家法不可更改。這種思想曾讓我們吃了多少虧啊?我建議,這篇課文先不要移出,大家可以爭論一番,只是在為學生講解時,對這個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要交代清楚,要告訴孩子們,愚公移山的精神要永遠繼承和發揚,但移山的手段可以用高科技了,順知,現在的孩子少有沒有挖掘機玩具的,這樣,孩子的思想才不能混亂。否則,這篇文章放在書中就無意義。
教育是為了什麼?還不是讓我們的孩子能有正確的思想?曾經我們用「半夜雞叫」這樣的文章教育人,現在不都成了笑話了嗎?用什麼文章做課文,應該以是否有利於孩子成長進步為標準,而不是以誰寫的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