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m高的水馬撼動15km的跨海大橋,原理和汽車空氣動力學有些相似

2020-12-23 AutoLab

五一假期的最後一天,新聞頭條給了廣東的虎門大橋。從多家媒體報導及現場視頻得知,5.5下午虎門大橋發生了異常抖動,整段橋面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的在搖晃,現場一度看起來有些驚悚。

而很快,關於大橋異常抖動的原因也出來了。根據今日凌晨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專家組初步判斷大橋抖動是因為橋梁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了橋梁渦振現象,並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至於發生橋梁渦振的主要原因則是: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的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

「水馬」,其實就是我們日常在道路經常見到東西,如下圖,塑料空心結構,中間注水用來當作臨時路障。而「氣動外形」這個詞聽起來也很像汽車上術語。

不過一排小小的水馬竟然能讓一座跨海大橋發生異常抖動,這還是有點厲害了。而這背後的原理其實和汽車的空氣動力學也是有些相似的。大家都知道,汽車開發是應用到空氣動力學的,風阻係數這個詞就是這一體現。

通過汽車的形面設計,使汽車的迎風面積儘量縮小,同時還要注意導流,讓空氣儘量貼著物體表面走,因為當較快的風速遇到凹凸不平的面,很容易產生混亂的渦流,不僅消耗汽車動能,對車身穩定性也有影響。

渦流這一點很好理解,如果你有過駕駛經驗,當速度高於50km/h,你打開部分車窗,如果能感受到風伴隨著你的頭髮在臉上胡亂的吹過,那就近似是產生渦流了。當然了,在汽車上,真正通常亂流產生較大的區域是三廂車的後車窗處。

所以汽車上通常的做法是,儘量減少凹凸面,或者進行導流設計,比如一些前包圍、翼子板、前後擴散器以及加裝底盤護板的做法,在加快空氣流速提高下壓力的同時也是起到防止空氣流動混亂。

不過和汽車不同的是,在大型橋梁或者建築上,應用空氣動力學主要目的並不是利用風來做什麼事情。而是儘量降低風對於建築的風壓以及空氣動力幹擾,也就是儘量讓風「無視」或不影響到自己,這一點對於一些高層建築及跨海大橋尤為重要。

▲日本Tozaki Bridge橋梁上的雙層翼板設計

比如,現如今大型建築物在建設前都會和汽車或飛機一樣做風洞實驗,而很多橋梁在建設時也會通過設計防撞護欄形式或者設計一個類似汽車上的翼子板一樣的護欄進行導流,從而減低空氣動力幹擾。

而此次虎門大橋產生的「橋梁渦振」全稱應該是「橋梁渦激共振」,其意思就是指在平均風作用下,有繞流通過實腹梁橋斷面後交替脫落的渦旋引起的振動。

而網上流傳的另一種說法「卡門渦街效應」,其實也是流體力學的一個分支,其提出者則是大名鼎鼎的馮·卡門先生。不過「橋梁渦振」現象和「卡門渦街效應」是類似的,都能解釋這次虎門大橋為什麼會發生異常抖動。

就是當一定的風速吹過虎門大橋時,剛好一排不大不小1.2M高的水馬對氣流產生了影響,使穿過大橋的氣流周期性地產生兩串平行的反向旋渦,繼而連續性的旋渦會對被繞的橋梁產生周期性作用力,這個力剛好與橋梁的自振接近從而產生共振,繼而又使得橋梁自身的振幅得到放大最終導致了視頻中橋面接近扭曲的效應。

只不過是一陣「微風」配合1.2m高的水馬卻足以撼動15km長的跨海大橋,這也是算是空氣動力學的一次典型應用了。

相關焦點

  • 汽車尾翼和虎門大橋渦振?
    並且聊一聊大橋振動的原因以及空氣動力學的重要性事件回顧5月5日下午,虎門大橋懸索橋發生明顯豎向彎曲振動現象,大橋管理方迅速啟動應急預案,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5月6日上午,交通運輸部專家工作組及時赴虎門大橋現場指導。
  • 虎門大橋異常晃動,原因真的是1.2m的水馬嗎,橋梁渦振又是什麼?
    5月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懸索橋發生橋面晃動,振幅較為明顯,對行車造成不舒適感。為保障通行安全,廣州和東莞兩地交警已採取交通管制措施,對懸索橋雙向交通全封閉。要知道每天在這座橋山穿行的車輛不計其數,萬一最終大橋坍塌,那造成的後果絕對是不堪設想的,不過好在虎門大橋目前的晃動只是呈「波浪形」的上下抖動,並沒有任何部分的坍塌。不過為了保險起見,廣州交警部門目前也已經對虎門大橋進行交通管制了,有關部門肯定會到虎門大橋上對橋梁的安全性進行再一次的檢測和評估,所以這幾天以往在虎門大橋上行駛的車輛,也需要改道而行了。
  • 虎門大橋水馬撤掉為啥還抖動?揭秘1940年塔科馬海峽吊橋坍塌事故
    虎門大橋異常抖動小編的話:因發生肉眼可見的明顯振動,從5月5日下午起,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虎門大橋」關閉,至今已逾三日,對這座已有23年歷史的跨海大橋和生活於兩端的廣州5月6日上午,「廣東交通集團」發布通報稱,經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因為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橋梁渦振現象。事發當天下午,水馬全部撤掉後,渦振於18時暫停,然而,當晚20時,「虎門大橋」再次發生渦振,持續至今仍肉眼可見輕微抖動。
  • 廣東虎門大橋有限公司回答丨水馬撤出後,為什麼還在震動?
    在封閉交通10天後,虎門大橋5月15日上午恢復通車。水馬撤除後,為虎門大橋為什麼還振動?5月15日,國際橋梁與工程協會主席、同濟大學教授葛耀君,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廖海黎兩位專家組成員在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回應了公眾關心的問題。
  • 3分鐘鬧懂車輛空氣動力學 看不到摸不著但很重要
    空氣動力學的重要性其實空氣動力學設計在民用車領域同樣重要,只是這玩意兒難量化的接觸到大家,所以也就被忽略了。空氣動力學到底對車輛的行駛有何影響呢?不論是在在民用汽車領域還是在賽車領域,空氣動力學設計對於降低風阻、提升車速、節約油耗、減少噪音和增強行駛穩定性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 只要三分鐘 了解汽車空氣動力學及運用
    這個計算公式為風阻係數=正面風阻力×2÷(空氣密度×車頭正面投影面積×車速平方)從這個公式中可以看到,正面風阻力要減小,可以將車頭的迎風面積縮小,比如將車頭做得更薄或製作更多空隙用來導流。另一方面,車體還要適當做大,這樣才能增加投身投影面積,當然較小的車頭和較大車身之間還要兼顧美學比例。
  • 了解空氣動力學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見的汽車改裝實例
    了解空氣動力學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見的實例,將有助於我們在汽車改裝時理解汽車的外形設計。車輛行駛在路上的時候會對靜止的空氣造成衝擊,空氣會向車輛的四周流動,一部分經過車體表面、一部分則進入車底,還有一部分會進入車輛的內部,那麼怎樣才能高效的疏導和利用這些氣流為車輛提供充足的下壓力,同時可以迅速地把超跑的發動機、制動系統產生的熱量帶走。不過相比於賽車,增加下壓力並不是超跑等汽車改裝時所追求的一切,因為追求下壓力和減少空氣阻力就像翹翹板的兩端。
  • 領略極致:世界上最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汽車 發展史
    周四,北美大眾公司介紹了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具空氣動力的汽車。它被稱為「大眾空氣動力學研究」,建於1980年,用於演示如何使車輛儘可能地滑,阻力係數(Cd)只有0.15。ARVW由一個177hp(132kW)2.4L直列六缸發動機驅動,其在義大利南部的Nardo測試賽道上測試時,它的速度達到了225mph(362km/h)。但ARVW並不是有史以來最低阻力的車型,只是最低阻力的大眾車型。
  • 車企都在「吹」的空氣動力學究竟是什麼?
    因此,一切需要運動的物體,就比如,跑步中的人、騎行中的自行車,甚至是行駛中的高鐵、汽車等,想要保持更快速、更省力、更節能的運動,都與空氣動力學息息相關。 當然,雖然空氣動力學對汽車領域非常重要,但在汽車百年多發展歷史中車企真正開始研究空氣動力學的歷史並不是特別長。
  • 虎門大橋渦激共振——水馬到底是不是主因?
    一、虎門大橋簡介虎門大橋於1992年10月28日動工建設;於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車;於1999年4月20日通過竣工驗收。發生渦激振動的是虎門大橋主航道橋,單跨888米,主梁採用扁平鋼箱梁,寬35.6m,高3m。
  • 橋梁大事:棋盤洲長江大橋主橋合龍、調順跨海大橋首片主梁架設
    為減少疫情和項目前期主橋方案變更等因素對工期的影響,項目部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化,捨棄了「先塔後梁」的施工方案,改成了「塔梁同步」施工方案。對比原方案,塔梁同步施工工藝複雜、難度大,上下交叉作業面極多,施工安全風險高,但架梁施工整整提前了三個月。調順跨海大橋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北部,是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以及湛江市首個PPP項目。
  • 廣東虎門大橋晃動是什麼原理?美國塔科馬大橋曾被微風摧毀
    5月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各大平臺均熱議。官方回應:虎門大橋晃動原因: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據風力數據,發現虎門大橋站15-17時基本都有6-7級大風維持。
  • Enzo Ferrari曾說:「空氣動力學是為無法製造發動機的人準備的」
    但在地球上,一物體在空氣或者其他流體中作相對運動時,當中所產生的「風阻係數、Cd值」是你我他盡知的字眼,也可以高逼格地說上一句「空氣動力學」。 目前風洞的分類有多種,假若按照流場氣流速度大小區分共有兩大類:低速風洞(氣體流動速度為0.4馬赫,約為480km/h)、高速風洞(氣體流動速度可達0.4~>5馬赫,1馬赫即1倍音速),期間高速風洞又包含:超音速風洞(Supersonic wind tunnel)、高超聲速風洞(Hypersonic wind tunnel)、亞音速風洞(Subsonic wind tunnel)和跨音速風洞(Transonic
  • 怎麼會讓虎門大橋發生波浪式振動?
    共振越強,大橋擺動扭曲的幅度便會越大,好在共振不強,及時拆卸了水馬,沒有釀成橋毀人亡的事故。 根據現有掌握的數據和觀測到的現象分析,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 虎門大橋抖動,只怪妖風和水馬
    5月5日,東莞虎門大橋多次異常抖動。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專家組初步判斷,振動主要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橋梁渦振現象。這種現象會影響行車體驗感、舒適性,易誘發交通事故,但不影響橋梁結構安全。
  • 12名專家查明虎門大橋渦振現象原因:元兇竟是水馬?現已全部撤離
    路橋工作人員在虎門大橋上勘查「虎門大橋」是廣東省境內一座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跨海大橋,連接珠江兩岸,溝通深圳、珠海等重要城市。根據現有掌握的數據和觀測到的現象分析,「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 「龍騰網」中國使用巨型架橋機修建長達15千米的跨海高鐵大橋
    n dài 15 km中國使用巨型架橋機修建長達15千米的跨海高鐵大橋TRUNG QU?C Các k? s? huy ??ng c? máy Côn Luân ?? l?p nh?ng thanh d?m c?a c?u ???ng s?t cao t?c v?nh Meizhou ? Phúc Ki?n.
  • 空氣動力學基礎
    空氣密度與高度和天氣有關。在高海拔和高溫環境中飛行時,由於空氣密度比貼近海平面和低溫環境中的密度要小,要得到相同的升力就必須飛得更快一些。空氣的溼度也會影響密度,乾燥的空氣比潮溼的空氣更加稠密。熱空氣因為比周圍的空氣更加潮溼而上升,所以滑翔機飛行員經常會利用上升的熱氣流進行空中的滑翔。
  • 海南沒有虎門大橋同款大型懸索橋 世紀大橋、海文大橋等...
    虎門大橋屬懸索橋,發生渦振系受水馬影響「虎門大橋是懸索橋,懸索橋的主要承重構件是懸索,它主要承受拉力。由於懸索橋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強度,並具有用料省、自重輕的特點。但懸索橋的主要缺點是剛度小,在荷載作用下容易產生較大的撓度和振動。」
  • 「會飛的樹蛇」專家解釋空氣動力學原理
    美國科學家查明,蛇在飛行時使用了怎樣的空氣動力學原理。研究者們的論文發表在《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雜誌上。對蛇獨特技能的研究始於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當時正研究蛇爬行的空氣動力學機理。之前進行的試驗表明,蛇在飛行前可以爬到樹枝上並倒掛在那裡。選好飛行方向後,蛇會用尾巴用力把身體「彈起來」彈到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