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通行!海南沒有虎門大橋同款大型懸索橋 世紀大橋、海文大橋等...

2020-12-23 瀟湘晨報

虎門大橋屬懸索橋,發生渦振系受水馬影響

「虎門大橋是懸索橋,懸索橋的主要承重構件是懸索,它主要承受拉力。由於懸索橋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強度,並具有用料省、自重輕的特點。但懸索橋的主要缺點是剛度小,在荷載作用下容易產生較大的撓度和振動。」5月6日,中交集團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高級工程師唐心能表示,相對於其它橋梁結構,懸索橋可以使用比較少的物質來跨越比較長的距離,比較靈活,但懸索橋的堅固性不強。

據了解,根據專家組的解釋,虎門大橋懸索橋晃動的主要原因是,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了橋梁渦振現象。正常情況下,大跨徑懸索橋在較低風速下都存在渦振現象,但由于振動幅度較小人們不易察覺。不過,在特殊條件(如大風、颱風)下會產生較大振幅,才會讓通行者有感覺,而且容易誘發交通安全事故。但是,這種較大的渦振並不影響橋梁結構安全。

我省沒有大型懸索橋,世紀大橋每天巡檢一次

記者從省公路局、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等多方渠道獲悉,我省沒有類似虎門大橋的大型懸索橋。省公路局工程師黃文強介紹,我省省級管養的橋梁有4266座,都不是懸索橋,主要為混凝土梁橋。另據了解,我省大型橋梁屈指可數,位於海口的世紀大橋,還有海文大橋、洋浦跨海大橋和清瀾大橋等新建的大型橋梁,均屬於斜拉橋。

海口市城建集團橋管公司總經理助理劉修治告訴記者,海口沒有懸索橋,世紀大橋、海文大橋等橋梁都屬於斜拉橋。斜拉橋是高強度的鋼索、塔柱和主梁構成的組合體系,斜拉橋具有獨有的結構優勢,例如跨越能力大,建築高度較小、受力合理、剛度大等,「相比懸索橋,斜拉橋的跨越剛度和質量剛度均較大,抗風性、穩定性也比較好。」劉修治介紹,在設計時橋梁都經過嚴格的承載和風動試驗,例如世紀大橋全橋設計基本風速為49米每秒,主塔和主梁設計的風速還會更高,抗風能力強。同時,橋管公司對世紀大橋每天巡檢一次,定時開展橋梁安全檢測評估,以及實時更新結構安全健康編測系統,同時也會結合斜拉橋的結構特點,對橋梁拉索的使用壽命、防腐等進行常規巡檢工作,確保橋梁安全。

斜拉橋是剛性橋,不會受風的影響發生擺動

省公路局工程師黃文強介紹,我省每年都會對省級管養的橋梁定期檢查和特殊檢查,現在各地方已著手開始今年的檢查工作。

黃文強稱,橋梁的技術狀況分為五大類,其中四至五類為危橋,目前省級管養的橋梁不存在五類的危橋,屬於四類的橋梁有十多座,已經全部列入今年的改造計劃。

「懸索橋一般用在超大跨徑的橋梁,比如單跨1000米以上的,比較經濟。懸索橋的梁沒有使用混凝土,大都是鋼箱梁。」我省一名業內人士介紹,梁橋的跨徑一般不會大於100米,斜拉橋可以看作是梁橋的一種變形,和懸索橋是兩碼事。梁橋和斜拉橋是剛性橋,不會受風的影響發生擺動。

不過,我省倒是有看起來像懸索橋的橋梁,例如澄邁老城的盈濱灣大橋、萬寧的太陽河景觀大橋,但這些橋梁均是梁橋,橋上的懸索主要作為裝飾,不是主要的受力點。

參與過海南橋梁檢測工作的湖南理大交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五尉介紹,海南有些地方因發展旅遊,橋梁會採取類似懸索橋的裝飾,但橋梁仍然為混凝土梁橋。

趙五尉還介紹,懸索橋發生擺動是少概率事件,是多種因素導致。在橋梁的檢測中,「索力」為每年定期檢測項目,如果發現情況會及時進行處理。

科普知識

斜拉橋

又稱斜張橋,是將主梁用許多拉索直接拉在橋塔上的一種橋梁,是由承壓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彎的梁體組合起來的一種結構體系。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彈性支承連續梁。其可使梁體內彎矩減小,降低建築高度,減輕了結構重量,節省了材料。

懸索橋

又名吊橋,是以通過索塔懸掛並錨固於兩岸(或橋兩端)的纜索作為上部結構主要承重構件的橋梁。其纜索幾何形狀由力的平衡條件決定,一般接近拋物線。從纜索垂下許多吊杆,把橋面吊住,在橋面和吊杆之間常設置加勁梁,同纜索形成組合體系,以減小荷載所引起的撓度變形。懸索橋的主要缺點是剛度小,在荷載作用下容易產生較大撓度和振動。

懸索橋顫振

振動的橋梁通過氣流的反饋作用不斷吸取能量,當達到臨界風速時使振幅逐步增大直至最後使結構破壞的發散性振動,多發生在風速較大的情況,根據節段模型風動試驗,虎門大橋的顫振臨界風速大於79m/s,遠大於現在發生振動的約9m/s,因此可以排除這種情況。

渦激共振

風繞流經鈍體結構時可能發生旋渦的脫落,出現兩側交替變化的渦激力,當旋渦脫落頻率接近結構的自振頻率時,所激發出的結構共振現象。多發生在小於25m/s的較低風速,與虎門大橋的情況吻合。

1 風吹過虎門大橋,因橋面上擺放的水馬阻擋,導致鋼箱梁的氣動外形發生改變。 (圖片來源:新京報)

2 接著,橋梁上下出現渦激力,形成上下抖動的渦振。(圖片來源:新京報)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虎門大橋突發異動,是大橋的質量問題還是海潮的湧動?
    就在昨天的下午兩點左右,虎門大橋突然發生明顯的異動,橋面起伏,看著還是非常驚悚的。目前,虎門大橋已經被封閉了,禁止通行,那麼這也是為了廣大民眾的安全著想,大家近期就不要去這個地方通行了,還請繞行。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根據現有掌握的數據和觀測到的現象分析,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雖然說專家已經斷定大橋沒有質量問題,但是目前還是在封閉做更細緻的檢查。期待虎門大橋的再次通行。
  • 大風吹動了大橋?「搖搖晃晃」的虎門大橋發生了什麼?
    在橋梁上加一個水馬等小型物件,沒有很大影響,但連續性的物體,會使整個橫截面形狀被改變。        東南大學教授王浩也指出,此次虎門大橋的異常抖動案例,需要引起足夠重視。「這次虎門大橋的共振事故,給我們也是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教科書式的經典案例,它說明什麼呢?
  • 虎門大橋懸索橋通過結構安全評估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專家組報告全文...
    與會專家認為檢(監)測項目較為齊全、方法合理規範,數據可信,同意檢測單位和設計單位的評估結論,懸索橋結構安全。同時建議,根據現場監測和風洞試驗結果,採取抑振措施提高行車舒適性;進一步加強長期跟蹤監測,定期進行評估。目前,虎門大橋管理方正按照專家組意見積極有序開展相關工作。
  • 虎門大橋我最搖擺!
    先來個自我介紹,看上圖這座宏偉壯觀的大橋,就是我了--虎門大橋,我是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跨海大橋,位於珠江口獅子洋上,於1997年建成通車。只有我最搖擺,再來說說我的搖擺,據專家組初步判斷,作為懸索橋的我,本次振動的主要原因是: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我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了橋梁渦振現象。
  • 虎門大橋簡介建成時間哪一年 虎門大橋渦振是什麼意思
    建成20多年,曾獲多項創新大獎  異常晃動的虎門大橋怎麼了  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引發熱議。隨後,大橋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  據了解,相關領域專家已趕赴現場。
  • 全球懸索橋排行榜-虎門大橋排在多少位?
    懸索橋可以造得比較高,容許船在下面通過在造橋時沒有必要在橋中心建立暫時的橋墩,因此懸索橋可以在比較深的或比較急的水流上建造缺點懸索橋的堅固性不強,在大風情況下交通必須暫時被中斷懸索橋排行榜本列表按照懸索橋的主跨長度(即橋塔間距)排列。主跨長度是最常用的比較懸索橋大小的參數,通常涉及到橋梁的設計和建造,與橋塔高度和工程複雜性相關聯。懸索橋的結構型式能夠實現極大的跨度。
  • 怎麼會讓虎門大橋發生波浪式振動?
    共振越強,大橋擺動扭曲的幅度便會越大,好在共振不強,及時拆卸了水馬,沒有釀成橋毀人亡的事故。 根據現有掌握的數據和觀測到的現象分析,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 虎門大橋「上下起伏」,和風有關嗎
    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稱,根據現有掌握的數據和觀測到的現象分析,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剛體,看似堅不可摧的鋼筋混凝土大橋,同樣會產生形變和振動。
  • 虎門大橋為什麼會發生波浪形震動,原因如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昨天下午虎門大橋出現可感知的波浪般晃動,官方回應是渦振現象。現在還處於封閉狀態。介紹一下虎門大橋,虎門大橋飛架珠江口,是中國第一座大型懸索橋,其主航道跨經888米,虎門大橋於1992年10月28日動工建設;於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車;。1999年4月20日通過竣工驗收。居中國前列,被譽為"世界第一跨"。該橋總投資近30億元,其懸索橋部分均採用鋼箱焊接,共用鋼材2萬多噸。
  • 虎門大橋何時恢復通車?答案來了!
    廣東省交通集團6日凌晨通報稱,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5日發生的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並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6日凌晨,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實時監控畫面顯示,大橋仍有肉眼可見的輕微振動。虎門大橋的渦振現象,引來無數國內吃瓜群眾的圍觀和調侃。
  • 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橋面上下起伏像波浪!官方通報最新檢查結果!
    (編輯 肖子何)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5月5日14時許,有網友反映行車至虎門大橋時有橋面起伏晃動的感覺,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懸索橋橋面晃動比較大,振幅較為明顯。從現場圖像可以看到,橋面出現上下起伏波浪般的抖動,當時還有車輛在上面行駛。
  • 虎門大橋抖動是因吊索斷裂?官方闢謠了
    5月10日晚,一則「虎門大橋最新消息」在網上廣泛流傳有網友信誓旦旦地稱,虎門大橋最近發生起伏抖動的原因據中國交通報微博@交通發布,5月11日,虎門大橋管理方闢謠稱該消息不實,相關吊索已於2019年完成更換。據了解,橋梁鋼構件在使用過程中,在車輛、風、地震荷載及環境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會產生不同程度鏽蝕和局部損傷,材料性能也會不斷衰減。
  • 官方解釋「虎門大橋上下起伏波浪式抖動」原因:系渦振現象 結構安全
    昨天,虎門大橋異常抖動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對此,廣東省交通集團今天官方回應稱,虎門大橋5日發生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官方通告中給出了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的主要原因是: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了橋梁渦振現象。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說,大跨徑懸索橋在較低風速下存在渦振現象,振動幅度較小不易察覺,僅在特殊條件下會產生較大振幅,不影響橋梁結構安全,會影響行車體驗感、舒適性,易誘發交通安全事故。
  • 就是因為它:虎門大橋波浪式振動的權威解釋來了
    下午16時34分起,虎門大橋持續實施雙向全封閉。6日凌晨,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稱,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5日發生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並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另據新華社報導,6日凌晨,從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實時監控畫面看到,大橋仍有肉眼可見的輕微振動。
  • 汽車尾翼和虎門大橋渦振?
    在封閉交通10天後,虎門大橋5月15日上午恢復通車。5月5日下午,虎門大橋上的車輛發現橋面有明顯的上下起伏現象,原來是整個橋在振動,此次振動原因到底是什麼?後續仍有震動又是為何?橋梁安全嗎?讓我們再次回顧下本次的事件。
  • 虎門大橋的「渦振」是什麼?風速更大後會發生什麼?
    虎門大橋橋面5月5日出現肉眼可見的「上下起伏」,引發廣泛關注。不久前,武漢鸚鵡洲大橋也經歷了類似的晃動。事發時,珠江口獅子洋上的風速大約為8m/s,並不算很大,而武漢當地居民更用「風和日麗」來形容鸚鵡洲的天氣。為什麼虎門大橋經歷過多次颱風考驗、前面正面挺過超強颱風「山竹」,卻會被和風劇烈影響?
  • 虎門大橋異常抖動,大橋如今也虎虎生威了
    其實前幾天武漢鸚鵡州大橋也發生了類似的橋面振動。究其原因,在於事發時的風速吹動了橋面,引起了振動。事發橋面出現如此巨大的振幅,說明此時的頻率已經接近橋面結構共振的頻率了。共振,在樂器中非常常見,可以提高振幅,讓聲音更響亮。
  • 虎門大橋為何振了近20小時?何時能恢復通車?詳細解答在這裡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5月6日晚19時許,廣東虎門大橋有限公司召開關於虎門大橋渦振記者答疑會。會上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教授級高工、業務總監、著名橋梁專家吳明遠介紹稱,5月6日中午12:30後,虎門大橋已基本趨於平穩。根據目前檢測結果顯示,渦振平息後虎門大橋整體結構未受影響。「目前,虎門大橋總體沒有太大問題。」
  • 虎門大橋「呼吸」不止 魯爾物聯提出了這樣的解決方案
    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因為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橋梁渦振現象,撤掉水馬之後,渦振應停止。事實上,事發當天下午,水馬撤掉後,渦振於18時暫停,然而,當晚20時,虎門大橋再次發生渦振。
  • 廣東虎門大橋有限公司回答丨水馬撤出後,為什麼還在震動?
    在封閉交通10天後,虎門大橋5月15日上午恢復通車。水馬撤除後,為虎門大橋為什麼還振動?5月15日,國際橋梁與工程協會主席、同濟大學教授葛耀君,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廖海黎兩位專家組成員在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回應了公眾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