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大橋異常抖動,大橋如今也虎虎生威了

2020-12-23 聞殤聽雨

其實前幾天武漢鸚鵡州大橋也發生了類似的橋面振動。究其原因,在於事發時的風速吹動了橋面,引起了振動。事發橋面出現如此巨大的振幅,說明此時的頻率已經接近橋面結構共振的頻率了。

共振,在樂器中非常常見,可以提高振幅,讓聲音更響亮。但是在結構設計中,卻一直是避之不及,談振色變。

因為,共振意味著振動幅度越來越大,完全不可控。理論上,當外界的載荷頻率與結構固有頻率一致時,振幅是無窮大的。

實際的共振振幅當然不可能無窮大,因為當振幅過大時,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已經支撐不住了,會率先發生破壞。

既然我們弄清楚了原因,那麼這種振幅是否有害?

答案是肯定的,共振對結構必定有害,但是可以避免。自從美國的塔科瑪橋事故以來,風載致毀事件幾乎不會發生。因為,設計之初就會考慮到當地的風速水平,在結構設計的時候會避開共振頻率。更不用說,這種斜拉索橋還有改變固有頻率的保險措施。所以說,『共振雖然有害,但是不足以致毀』。

縱觀各類新聞,發生這種事情的橋,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斜拉索,懸索之類的橋。其實,這也正是此類橋梁的缺點:約束不夠,造成結構固有頻率偏低,比較容易出現共振。

現在,路政部門已經封閉了虎門大橋,更多的是出於安全考慮。另一方面,封閉大橋,讓橋面上的載荷清零,車流對橋面的約束消失了,那麼橋面結構的固有頻率發生些許改變,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振動。

至於這個振動是否已經造成了結構的不可逆損傷,則要現場測試才知道。如果振幅在設計允許範圍之內,理論上是沒有安全隱患的。

大橋現已封橋,不能通行,目前,大量車輛湧入虎門威遠,虎門交警已調派大量警力在現場指揮疏導交通,分流車輛向莞佛高速、沿江高速行駛,請廣大駕駛員及時繞行,聽從交警指揮,遵守交通規則!

相關焦點

  • 虎門大橋的異常抖動,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文化啟示
    虎門大橋出現了異常抖動現象,據專家判斷,這是一種漩震現象,雖然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為了安全起見,相關部門關閉了橋頭通道,進行徹底的檢查。作為工程大國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實踐的總結機會,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深刻的文化啟示。
  • 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橋面上下起伏像波浪!官方通報最新檢查結果!
    導 讀5月5日下午,廣東省境內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懸索橋橋面晃動比較大,振幅較為明顯。由於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據新華社5月6日消息,交通運輸部已組建專家工作組到現場指導。
  • 虎門大橋抖動是因吊索斷裂?官方闢謠了
    5月10日晚,一則「虎門大橋最新消息」在網上廣泛流傳有網友信誓旦旦地稱,虎門大橋最近發生起伏抖動的原因據中國交通報微博@交通發布,5月11日,虎門大橋管理方闢謠稱該消息不實,相關吊索已於2019年完成更換。據了解,橋梁鋼構件在使用過程中,在車輛、風、地震荷載及環境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會產生不同程度鏽蝕和局部損傷,材料性能也會不斷衰減。
  • 虎門大橋自97年建成通車以來第一次發生異常抖動!
    廣東省境內一座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跨海大橋-虎門大橋,於5月5日發生異常抖動,振幅較為明顯,對行車造成不舒適感。視頻畫面可見,橋面出現上下起伏波浪般為確保安全,虎門大橋實施雙向全封閉,莞佛高速西行威遠出口主線全封進行分流;西行虎門入口和威遠入口封閉。
  • 虎門大橋抖動,只怪妖風和水馬
    5月5日,東莞虎門大橋多次異常抖動。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專家組初步判斷,振動主要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橋梁渦振現象。這種現象會影響行車體驗感、舒適性,易誘發交通事故,但不影響橋梁結構安全。
  • 虎門大橋的「渦振」是什麼?為什麼會持續抖動?
    帶著以上疑問,扒拉著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決定加更一篇,來給大家捋一捋,虎門大橋究竟咋回事。  虎門大橋當然沒有塌,而且如果你有關注這事,現在應該至少get到了一個名詞——渦振。  是的,這次虎門大橋持續又明顯的抖動學名叫渦振。它指橋梁在平均風作用下,有繞流通過實腹梁橋斷面後交替脫落的渦旋引起的振動。
  • 大風吹動了大橋?「搖搖晃晃」的虎門大橋發生了什麼?
    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部分橋面出現上下起伏、如波浪般抖動的小視頻刷屏朋友圈:
  • 虎門大橋簡介建成時間哪一年 虎門大橋渦振是什麼意思
    建成20多年,曾獲多項創新大獎  異常晃動的虎門大橋怎麼了  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引發熱議。隨後,大橋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  據了解,相關領域專家已趕赴現場。
  • 用電工學現象揭秘虎門大橋抖動真相
    5月5日下午至6日中午,廣東虎門大橋多次發生抖動現象,這種抖動呈波浪形,在視頻中能清楚地看到橋體如水波般一浪逐一浪。這種水波一樣的一浪一浪,讓人感覺橋是在飄一樣,想像一下在橋上站在,或是在橋上開車,不免讓人有瘮得慌的感覺。
  • 廣東虎門大橋晃動是什麼原理?美國塔科馬大橋曾被微風摧毀
    5月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各大平臺均熱議。官方回應:虎門大橋晃動原因: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據風力數據,發現虎門大橋站15-17時基本都有6-7級大風維持。
  • 官方解釋「虎門大橋上下起伏波浪式抖動」原因:系渦振現象 結構安全
    昨天,虎門大橋異常抖動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對此,廣東省交通集團今天官方回應稱,虎門大橋5日發生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官方通告中給出了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的主要原因是: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了橋梁渦振現象。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說,大跨徑懸索橋在較低風速下存在渦振現象,振動幅度較小不易察覺,僅在特殊條件下會產生較大振幅,不影響橋梁結構安全,會影響行車體驗感、舒適性,易誘發交通安全事故。
  • 為什麼大橋會出現異常抖動?
    那麼,為什麼懸索橋會出現異常的抖動現象呢?從物理學原理來講,任何物理結構都存在一個固有頻率。如果強迫振動的頻率接近於物理結構的固有頻率,就會引發共振現象。如果振幅足夠高,結果會導致結構被破壞掉。在19世紀,法國的一隊士兵邁著相當整齊劃一的步伐走過一座長100米的橋梁時,由於齊步走產生的頻率與大橋的固有頻率相吻合,導致大橋不斷搖晃,然後出現共振現象。當士兵走到橋中間時,劇烈的共振現象引發橋梁坍塌,數百人落入水中喪命。
  • 虎門大橋異常振動背後的原理:什麼是渦振和顫振?
    5月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的搖晃引發熱議。隨後,大橋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橋梁專家稱:本次橋梁振動屬於「渦振」現象,渦振是渦激振動的簡稱。是由於流體經過障礙物後的渦流周期性脫落而引發的橋梁共振現象。
  • 虎門大橋水馬撤掉為啥還抖動?揭秘1940年塔科馬海峽吊橋坍塌事故
    虎門大橋異常抖動小編的話:因發生肉眼可見的明顯振動,從5月5日下午起,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虎門大橋」關閉,至今已逾三日,對這座已有23年歷史的跨海大橋和生活於兩端的廣州5月6日上午,「廣東交通集團」發布通報稱,經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因為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橋梁渦振現象。事發當天下午,水馬全部撤掉後,渦振於18時暫停,然而,當晚20時,「虎門大橋」再次發生渦振,持續至今仍肉眼可見輕微抖動。
  • 虎門大橋再次抖動如「波浪起伏」,官方:鍋在水馬!物聯網技術何時...
    有網友拍到的視頻顯示,下午14:00左右,近5千米的虎門大橋橋面出現了幅度明顯的「抖動」,像是波浪一樣,橋中間的隔離帶上的指示牌也隨之上下搖動。甚至時至今日凌晨,依然能檢測到橋面的震動。而根據現有對虎門大橋掌握的數據和觀測到的現象分析來看,此次虎門大橋懸索橋「抖動」並未使其橋梁主體結構受損,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不過,雖說「虎門大橋抖動」是虛驚一場,卻也又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 虎門大橋何時恢復通車?答案來了!
    廣東省交通集團6日凌晨通報稱,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5日發生的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並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6日凌晨,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實時監控畫面顯示,大橋仍有肉眼可見的輕微振動。虎門大橋的渦振現象,引來無數國內吃瓜群眾的圍觀和調侃。
  • 就是因為它:虎門大橋波浪式振動的權威解釋來了
    一夜之間,大家都知道了一個詞——渦振來源:南都周刊,作者:趙垠垠5月5日下午14時許,連接珠江兩岸的廣東虎門大橋出現異常抖動,且抖動幅度較大,呈波浪式上下晃動,引得不少網友驚呼「沒想到橋梁還可以抖動得這麼厲害」。
  • 虎門大橋懸索橋通過結構安全評估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專家組報告全文...
    會上,檢測單位中路高科交通檢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匯報了近三年及此次檢(監)測及安全評估情況,結果表明: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技術狀況和承載性能保持穩定,此次振動未影響結構安全,橋梁關鍵構件鋼箱梁、吊索、主索鞍、散索鞍、支座、伸縮縫等均未發現異常。
  • 虎門大橋異常晃動,原因真的是1.2m的水馬嗎,橋梁渦振又是什麼?
    5月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懸索橋發生橋面晃動,振幅較為明顯,對行車造成不舒適感。為保障通行安全,廣州和東莞兩地交警已採取交通管制措施,對懸索橋雙向交通全封閉。要知道每天在這座橋山穿行的車輛不計其數,萬一最終大橋坍塌,那造成的後果絕對是不堪設想的,不過好在虎門大橋目前的晃動只是呈「波浪形」的上下抖動,並沒有任何部分的坍塌。不過為了保險起見,廣州交警部門目前也已經對虎門大橋進行交通管制了,有關部門肯定會到虎門大橋上對橋梁的安全性進行再一次的檢測和評估,所以這幾天以往在虎門大橋上行駛的車輛,也需要改道而行了。
  • 虎門大橋的「渦振」是什麼?風速更大後會發生什麼?
    虎門大橋橋面5月5日出現肉眼可見的「上下起伏」,引發廣泛關注。不久前,武漢鸚鵡洲大橋也經歷了類似的晃動。事發時,珠江口獅子洋上的風速大約為8m/s,並不算很大,而武漢當地居民更用「風和日麗」來形容鸚鵡洲的天氣。為什麼虎門大橋經歷過多次颱風考驗、前面正面挺過超強颱風「山竹」,卻會被和風劇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