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5月5日下午,廣東省境內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懸索橋橋面晃動比較大,振幅較為明顯。由於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
據新華社5月6日消息,交通運輸部已組建專家工作組到現場指導。
5月5日15時32分左右,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目前大橋管理部門已將大橋封閉,廣州交警支隊將對虎門大橋進行交通管制,請途經車輛繞道行駛。(編輯 肖子何)
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
5月5日14時許,有網友反映行車至虎門大橋時有橋面起伏晃動的感覺,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懸索橋橋面晃動比較大,振幅較為明顯。從現場圖像可以看到,橋面出現上下起伏波浪般的抖動,當時還有車輛在上面行駛。
點擊播放 GIF 6.9M
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引發熱議。許多網友在看完視頻畫面後,對虎門大橋的安全性產生了擔憂,「這個晃動幅度,有點嚇人」。
15時32分,廣州交警支隊對虎門大橋進行交通管制,實施雙向全封閉。
點擊播放 GIF 2.2M
18時,根據廣東省高速公路集團通報:5月5日15時20分,虎門大橋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基於安全考慮,大橋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配合交警實施雙向交通管制措施,廣東省交通集團已組織養護技術人員對橋體進行檢查並組織專家研判。
點擊播放 GIF 2.8M
19時46分,央視新聞記者通過交警部門的實時監控視頻了解到,虎門大橋又重新出現抖動情況。
點擊播放 GIF 2.7M
虎門大橋振動系渦振現象
懸索橋結構安全
據新華社5月6日消息,廣東省交通集團6日凌晨通報稱,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5日發生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並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6日凌晨,新華社記者在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實時監控畫面看到,大橋仍有肉眼可見的輕微振動。
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稱,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廣東省交通集團連夜組織了國內12位知名橋梁專家召開專題視頻會議進行了研判。
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的主要原因是: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了橋梁渦振現象。
點擊播放 GIF 5.5M
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說,大跨徑懸索橋在較低風速下存在渦振現象,振動幅度較小不易察覺,僅在特殊條件下會產生較大振幅,不影響橋梁結構安全,會影響行車體驗感、舒適性,易誘發交通安全事故。
點擊播放 GIF 7.3M
目前,虎門大橋管養單位已緊急開始對大橋進行全面檢查檢測,大橋繼續施行雙向封閉。交通運輸部已組建專家工作組到現場指導。
虎門大橋通車23年
常處於超負荷狀態
虎門大橋是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跨海大橋,位於珠江口獅子洋上,於1997年建成通車。虎門大橋車流量大,常處於飽和狀態。
虎門大橋是中國第一座大型懸索橋,其主航道跨徑888米,被譽為「中國第一跨」,橋梁結構與鸚鵡洲長江大橋相似。虎門大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關鍵通道,通車23年來,為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互聯互通和經濟繁榮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與此同時,車流量的持續增長也造成這條交通大動脈不堪重負。據了解,虎門大橋的車流量由1997年建成時的日均1.84萬標準車次,到最高日均17萬標準車次,遠超日均8萬車次的設計標準,飽和度達2.1。
去年8月,虎門大橋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稱,由於虎門大橋段長時間處於超負荷運營,導致虎門大橋懸索橋、輔航道橋東引橋、太平大橋、廣濟2號橋、大湧橋及深灣橋等6處橋梁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經相關交通檢測機構綜合檢測與評估,虎門大橋宣布部分路段限制貨車及40座以上客車通行,以確保橋梁的安全暢通和平穩運營,也為分步開展病害處置和維修養護提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