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大橋橋面基本恢復 專家稱渦振或因橋護欄連續設水馬

2020-12-17 圖片中國

虎門大橋已經實施雙向封閉。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引發熱議。隨後,大橋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

據了解,相關領域專家已趕赴現場。在綜合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柳成蔭、肖儀清和顧磊等老師意見後,專家分析認為,現場風速達到8米/秒左右,引發橋梁限幅渦振(橋梁渦振是一種兼有自激振動和強迫振動特性的有限振幅振動,其有限振幅計算是一個十分重要但又異常困難的問題)。

據悉,虎門大橋正在維修施工中,橋面加了1.2米高的擋牆,破壞了斷面流線型,從而引發渦振。目前,擋牆正在拆除。

虎門大橋是廣深珠高速公路網的主要組成部分,連接珠江兩岸,溝通深圳、珠海等重要城市,是廣東沿海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虎門大橋於1992年動工建設,1997年建成通車。

虎門大橋系國家重點工程,多項技術曾獲創新大獎

投資近30億元的虎門大橋是國家重點工程,是我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現代化懸索橋。它建設規模大,結構新穎,受外界環境影響大,無論是設計還是施工均為國內首次嘗試,在我國橋梁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儘管虎門大橋地處颱風多發地帶,但是在設計之初已經充分考慮這一因素,抗風係數肯定是很高的。」深圳移步設計公司建築設計師賈永曾長期從事橋梁設計工作,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虎門大橋到現在不過20年的時間,我國的橋梁大部分都會按百年規劃來設計。」

虎門大橋建設期間,我國的大跨徑現代懸索橋技術可以說是空白階段,沒有現成的施工技術標準和設計規範。從後來的情況來看,中國的工程師們很好地完成了設計和建造工作。正因為如此,虎門大橋項目不僅獲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更有數項技術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

橋梁實時監測系統不可或缺,但維護有好有壞

橋梁的安全,包括抗震和抗風都是在設計和建造中的關鍵要素。為了實時了解橋梁的安全要素,現代橋梁一般都有健康監測與評估系統。這是一套軟硬體結合的系統,對橋梁的裂縫、航道、車流量、大橋的環境溫度、振動情況、移位情況等進行實時監測預警。

業內人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虎門大橋也有一套這樣的監測系統,通過對橋的連續位移進行實時監測,了解橋梁結構在各種作用下的實際受力狀態和工作狀況;同時通過分析監測結果得到結構的振動參數,驗證結構的抗風、抗震設計,實現對大跨橋梁安全的實時監測。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業內人士表示,建築的監測系統維護起來並不容易,一般10年左右軟硬體都需要更新,有些項目並不一定能及時置換更新,但他也強調,橋梁監測是所有建築中最為重要的,像虎門大橋這樣的重要樞紐監測系統應該會保持良好運轉。

美國塔科馬海峽大橋曾被微風摧毀

對於此次虎門大橋異常抖動,一開始許多人認為是當時主橋風速過大造成的。但也有當地民眾表示「風並不太大」。說起來,歷史上還真有風不大,但橋晃塌了的案例發生。最著名的便是美國塔科馬海峽大橋在微風中塌陷。

塔科馬海峽大橋是位於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的懸索橋。1940年,在通車4個月後這座橋梁突然塌陷。據記載,當時的風速並不大,照理這樣的風速本應對大橋構不成威脅,但大橋還是戲劇性地被微風摧毀。

這次坍塌被認為是空氣動力學和結構分析不嚴密所致,對後續的橋梁設計和建造產生了深遠影響,後來所有的橋梁,無論是整體還是局部,都必須通過嚴格的數學分析和風洞測試。(記者 李豔)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www.cnmediae.com)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

相關焦點

  • 虎門大橋渦激共振——水馬到底是不是主因?
    2020年5月5日下午,虎門大橋發生渦激共振,振幅較大,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所謂渦激共振,就是風吹過橋面時,受到橋面阻擋,在橋面上、下產生不對稱渦旋,當產生渦旋的頻率和橋梁的固有頻率相等時,即激發橋梁共振。關於卡門渦街的內容,國內多數網站內容都是引自參考文獻4和5,本文不再贅述。
  • 虎門大橋為何振了近20小時? 專家解釋震動原因
    虎門大橋為何振了近20小時?專家解釋震動原因金羊網  作者:王丹陽  2020-05-07 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
  • 虎門大橋異常晃動,原因真的是1.2m的水馬嗎,橋梁渦振又是什麼?
    5月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懸索橋發生橋面晃動,振幅較為明顯,對行車造成不舒適感。為保障通行安全,廣州和東莞兩地交警已採取交通管制措施,對懸索橋雙向交通全封閉。要知道每天在這座橋山穿行的車輛不計其數,萬一最終大橋坍塌,那造成的後果絕對是不堪設想的,不過好在虎門大橋目前的晃動只是呈「波浪形」的上下抖動,並沒有任何部分的坍塌。不過為了保險起見,廣州交警部門目前也已經對虎門大橋進行交通管制了,有關部門肯定會到虎門大橋上對橋梁的安全性進行再一次的檢測和評估,所以這幾天以往在虎門大橋上行駛的車輛,也需要改道而行了。
  • 廣東虎門大橋有限公司回答丨水馬撤出後,為什麼還在震動?
    在封閉交通10天後,虎門大橋5月15日上午恢復通車。水馬撤除後,為虎門大橋為什麼還振動?5月15日,國際橋梁與工程協會主席、同濟大學教授葛耀君,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廖海黎兩位專家組成員在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回應了公眾關心的問題。
  • 虎門大橋為何振了近20小時?何時能恢復通車?詳細解答在這裡
    根據目前檢測結果顯示,渦振平息後虎門大橋整體結構未受影響。但虎門大橋恢復通車的時間,尚不明確。從5月5日15:20起,對虎門大橋實行全封閉交通管制。通訊員嶽路建/供圖虎門大橋已經實施雙向封閉。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5月6日晚19時許,廣東虎門大橋有限公司召開關於虎門大橋渦振記者答疑會。會上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教授級高工、業務總監、著名橋梁專家吳明遠介紹稱,5月6日中午12:30後,虎門大橋已基本趨於平穩。根據目前檢測結果顯示,渦振平息後虎門大橋整體結構未受影響。「目前,虎門大橋總體沒有太大問題。」
  • 12名專家查明虎門大橋渦振現象原因:元兇竟是水馬?現已全部撤離
    在「虎門大橋管理中心」,「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教授級高工、業務總監、著名橋梁專家吳明遠,「虎門大橋副總工程師」張鑫敏接受採訪,回應媒體及網友關注的熱點問題。吳明遠表示,此次振動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現在橋上水馬已經全部撤離,橋梁整體趨於平靜,橋面已經沒有較大波動。大橋正在全面檢測,但何時恢復通車,目前尚不能確定!
  • 虎門大橋設計專家揭秘渦振內幕?1995年氣彈模型風洞試驗照片曝光
    5月5日虎門大橋發生渦振小編的話:5月11日上午,「中國交通報」官方社交媒體發布消息稱,「據專家分析,水馬是虎門大橋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而對於5月10日近日網絡熱傳的虎門大橋「38號吊索鋼絲繩索斷裂」「主纜腐蝕嚴重」等說法和圖片資料等。5月11日上午,「虎門大橋」運營公司「廣東虎門大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回應稱這些均為2019年「虎門大橋」維修時的資料,與此次渦振無關!
  • 虎門大橋橋面如波浪起伏!一起學習何為橋梁渦振
    5日發布通告稱,虎門大橋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為確保司乘人員和橋梁結構物安全,從5日15時20分起,對虎門大橋實行全封閉交通管制。廣東省交通集團稱,已組織養護技術人員對橋體進行檢查並組織專家研判。初步了解,橋梁主體結構未受損,具體原因正在調查。虎門大橋公司稱,當天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晃動比較大,振幅較為明顯,對行車造成不舒適感。
  • 大風吹動了大橋?「搖搖晃晃」的虎門大橋發生了什麼?
    5月5日14時許   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基於安全考慮,大橋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配合交警實施雙向交通管制措施,廣東省交通集團已組織養護技術人員對橋體進行檢查並組織專家研判。
  • 虎門大橋新調查:水馬是誘因!專家:抗振設計重要參數已低於國標
    近日,虎門大橋振動事件備受關注,據最新調查:專家分析,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水馬為虎門大橋渦振的誘因5月5日14時許,虎門大橋發生較為明顯的抖動。之後,大橋又發生輕微的抖動。5月6日,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稱,經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兩排1.2米高紅色水馬據悉,5月9日晚間,虎門大橋進行了40餘輛車的荷載試驗,結果發現橋面仍存在一定的渦振現象。
  • 虎門大橋抖動,只怪妖風和水馬
    5月5日,東莞虎門大橋多次異常抖動。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專家組初步判斷,振動主要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橋梁渦振現象。這種現象會影響行車體驗感、舒適性,易誘發交通事故,但不影響橋梁結構安全。
  • 虎門大橋何時恢復通車?答案來了!
    根據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稱,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廣東省交通集團連夜組織了國內12位知名橋梁專家召開專題視頻會議進行了研判。
  • 虎門大橋懸索橋通過結構安全評估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專家組報告全文...
    昨天,虎門大橋管理方——廣東省交通集團發布通告,稱目前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目前,管理方正在對大橋進行全面檢修。昨晚,虎門大橋的橋面已經看不到明顯的抖動,不過,大橋仍然處於雙向交通管制狀態,具體恢復通行的時間還沒有確定,同時虎門大橋下的水域也已實行封航。
  • 虎門大橋「上下起伏」,和風有關嗎
    不久前,武漢鸚鵡洲大橋也經歷了類似的晃動。事發時,珠江口獅子洋上的風速大約為8m/s,並不算很大,而武漢當地居民更用「風和日麗」來形容鸚鵡洲的天氣。為什麼虎門大橋經歷過多次颱風考驗、前面正面挺過超強颱風「山竹」,卻會被這次的風劇烈影響呢?經過專家組初步判斷,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了橋梁渦振。
  • 虎門大橋的「渦振」是什麼?風速更大後會發生什麼?
    虎門大橋橋面5月5日出現肉眼可見的「上下起伏」,引發廣泛關注。不久前,武漢鸚鵡洲大橋也經歷了類似的晃動。事發時,珠江口獅子洋上的風速大約為8m/s,並不算很大,而武漢當地居民更用「風和日麗」來形容鸚鵡洲的天氣。為什麼虎門大橋經歷過多次颱風考驗、前面正面挺過超強颱風「山竹」,卻會被和風劇烈影響?
  • 虎門大橋抖動是因吊索斷裂?官方闢謠了
    5月10日晚,一則「虎門大橋最新消息」在網上廣泛流傳有網友信誓旦旦地稱,虎門大橋最近發生起伏抖動的原因據中國交通報微博@交通發布,5月11日,虎門大橋管理方闢謠稱該消息不實,相關吊索已於2019年完成更換。據了解,橋梁鋼構件在使用過程中,在車輛、風、地震荷載及環境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會產生不同程度鏽蝕和局部損傷,材料性能也會不斷衰減。
  • 就是因為它:虎門大橋波浪式振動的權威解釋來了
    下午16時34分起,虎門大橋持續實施雙向全封閉。6日凌晨,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稱,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5日發生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並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另據新華社報導,6日凌晨,從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實時監控畫面看到,大橋仍有肉眼可見的輕微振動。
  • 漲知識|虎門大橋的「渦振」是什麼?風速更大後會發生什麼?
    虎門大橋橋面5月5日出現肉眼可見的「上下起伏」,引發廣泛關注。不久前,武漢鸚鵡洲大橋也經歷了類似的晃動。事發時,珠江口獅子洋上的風速大約為8m/s,並不算很大,而武漢當地居民更用「風和日麗」來形容鸚鵡洲的天氣。為什麼虎門大橋經歷過多次颱風考驗、前面正面挺過超強颱風「山竹」,卻會被和風劇烈影響?
  • 海南沒有虎門大橋同款大型懸索橋 世紀大橋、海文大橋等...
    虎門大橋屬懸索橋,發生渦振系受水馬影響「虎門大橋是懸索橋,懸索橋的主要承重構件是懸索,它主要承受拉力。由於懸索橋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強度,並具有用料省、自重輕的特點。但懸索橋的主要缺點是剛度小,在荷載作用下容易產生較大的撓度和振動。」
  • 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橋面上下起伏像波浪!官方通報最新檢查結果!
    導 讀5月5日下午,廣東省境內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懸索橋橋面晃動比較大,振幅較為明顯。由於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據新華社5月6日消息,交通運輸部已組建專家工作組到現場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