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說《活著》太扯了!30歲說這就是生活;40歲說生活遠比書中苦

2020-12-14 含光書影君

無數人的憂傷,使你與眾不同。我們目睹了,發生過的事物。那些時代的豪言壯語,並非為我們所說出。有何勝利可言?挺住就意味著一切。——(奧地利)裡爾克《安魂曲》

電影《活著》劇照

01福貴的9層苦難,你能挺過幾關?

《活著》中,福貴的開局是非常好的,怎一個快活了得。

少年福貴,上私塾都由長工背著去,雙腳路面塵,雙手不沾陽春水。

長大之後,三天兩頭往城裡跑,花天酒地、歌舞昇平。

儘管如此,靠著祖上積福攢德,福貴仍然娶到了門當戶對的家珍,生了個伶俐的女兒鳳霞,肚裡還懷著一個。

此時的福貴,家有祖蔭庇護,有老屋良田,上有老爹撐起家業,慈母愛護有加;下有玲瓏稚子繞膝討巧;還有百依百順的漂亮老婆,可謂是十足十的蜜糖罐裡保著鮮的少爺。

電視劇《福貴》劇照

福貴的第一難:家破人亡俗話說:「十賭九騙」,福貴家蜜糖罐的破滅,就是從他沾上賭博開始的。

直到他輸光家產,迷迷糊糊往家走時,只想著找棵樹吊死算了,仍沒意識到這一切都是龍二設的局。

最終福貴還是沒有去死,他明白就算是死了,賭債還是在那裡。

又或者,要死,起碼也要死在家裡,怎麼都比死在外面被野狗吃了強。

徐老爹用老祖宗千辛萬苦掙下的田地和宅子,換了幾框銅錢,讓福貴挑去城裡還了帳。

就在他們一家老小搬進茅草屋的那天,徐老爹栽倒在糞缸前,一命嗚呼了。

我腦袋嗡的一下,拼命往村口跑,跑到糞缸前時我爹已經斷氣了,我又推又喊,我爹就是不理我,我不知道怎麼辦,回頭看到我娘扭著小腳又哭又喊地跑來。

福貴知道老爹是因他而死的,可是除了傷心難過,他更迷惘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過?

福貴的第二難:妻離家散富貴爹死後十天,屍骨未寒,富貴丈人臉色鐵青地走進了村裡,帶著一抬披紅戴綠的花轎來接家珍回娘家。

畜生,從今往後家珍和你一刀兩斷,我們老陳家和你們徐家永不往來。我娘彎下身去求丈人:「求你看在福貴爹的份上,讓家珍留下吧。」我丈人衝著我娘喊:「他爹都讓他氣死啦。」

家珍有孕在身,為了肚子裡的孩子著想,她只好上轎子回了娘家。

家珍走後,福貴就和他娘、鳳霞苦苦地相依為命。

失去了老爹和祖業的福貴,總算醒悟找到了一點人性,看著家裡的老小,他知道自己該找點事情做來養活她們。

福貴的第三難:遭遇戰亂走投無路的福貴,找龍二租了五畝地,他從連路都不走的少爺,變成了辛苦勞作的農民。

當農民雖辛苦,但總算是在踏踏實實過日子,改頭換面的福貴終於盼到家珍回了家,還帶回了兒子有慶。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一家人想要團團圓圓地在一起談何容易。

福貴娘得了重病,當福貴揣著2個銀元去城裡請郎中時,意外被軍隊抓了壯丁。逃跑不成,反跟著部隊越走越遠。

可老娘、家珍和孩子們都還苦苦等著他請郎中回家呢!

接著就是兩年擔驚受怕、心如死灰的日子,好在撐著一口氣,福貴從死人堆裡爬出來,幸運地從戰場上活了下來。雖然當了回俘虜,九死一生後好歹被放回了家。

福貴的第四難:未能給親娘送終回到家,福貴才知道,親娘在他離家兩個多月後,就死了,還是死不瞑目,死前一遍遍地對家珍說:「福貴不會是去賭錢的」。

原來家珍去城裡打聽福貴的下落,竟然沒有一個人告訴家珍,福貴是被抓了壯丁。

而他原本乖巧伶俐的女兒鳳霞,一年前也因為發高燒,變得又聾又啞。

家珍哭著告訴我這些,鳳霞就坐在我對面,她知道我們是在說她,就輕輕對著我笑,看到她笑,我心裡就跟針扎一樣。

不管怎麼說,福貴回來了,一家人總算又團聚了。

福貴的第五難:兒子有慶之死福貴回家之後的日子依然是苦的,只是過得還算安穩。

為了能讓有慶讀上書,福貴兩口子曾把鳳霞送了人,沒想到鳳霞自己又跑了回來,福貴就斷了再送走鳳霞的念頭。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有慶是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一直充當著家裡的2號頂梁柱。

他每天上學,都要來回跑五十多裡地,就為了割草餵羊,有時忙得自己都顧不上吃飯。

福貴嫌有慶太費鞋,於是他就光著腳跑,到了學校才穿上鞋。

有慶跑步是全校最快的,體育老師很器重他,說他以後能夠當運動員,為國爭光。

這個好孩子,福貴一家的希望,卻被無良的醫生害死了。醫生為了救縣長的老婆,生生地把有慶身上的血都抽乾了

有慶一個人躺在一間小屋子裡,又瘦又小,閉著眼睛,嘴巴也閉得很緊。我有慶有慶叫了好幾聲,有慶一動不動,我就知道他真的死了,一把抱住了兒子,有慶的身體都硬了。

福貴不敢把有慶死的事情告訴家珍和鳳霞,只能自己哭著把有慶埋在了父母的墳前

福貴的第六難:女兒鳳霞難產而死鳳霞長成了大姑娘,和她娘一樣好看,也到了嫁人的年齡。要不是因為聾啞,早就該找好了婆家,好在她運氣也不錯,最後找到了勤勞踏實的二喜。

二喜除了頭偏之外,其他都很好。他非常疼愛鳳霞,鳳霞也過得很幸福。鳳霞和二喜的一段幸福,是《活著》中最暖人心的一節。

可鳳霞生孩子時先是疼了一天一夜,好不容易生下了孩子,鳳霞卻突然大出血,在天黑前斷了氣。

鳳霞死後躺到了那間小屋裡,我去看她,十多年前有慶也是死在這裡的。我站在雪裡聽著二喜在裡面一遍遍叫著鳳霞,心裡疼得蹲在了地上。

福貴和二喜把鳳霞背回了家,把她和有慶埋在了一起。

福貴的第七難:家珍油盡燈枯鳳霞的死是壓倒家珍的最後一根稻草,她已經撐得太辛苦了,她撐不下去了。

臨死前幾天家珍的話特別多,她對福貴說:我要走了,下輩子我還做你的女人。福貴的眼淚一下就掉了下來。

家珍是中午死的,福貴收工回了家。

家珍捏住我的手涼了,兩條腿也涼了,她全身都涼了,只有胸口一塊地方還暖和著。我的手貼在家珍的胸口上,胸口的熱氣像是從我手指縫裡一點一點漏了出來。

家珍走了,福貴說她走得很好,清清白白,安安靜靜的,沒有一點兒閒言碎語,不像村裡有些女人,死後還是非不斷。

福貴的第八難:二喜意外而死鳳霞死了,家珍也死了,福貴和二喜相互拉扯著苦根,慢慢熬著苦日子。

二喜除了幹活之外所有的精力都用來照顧兒子苦根了。苦根餓了,二喜就放下板車,去找正在奶孩子的女人,遞上1毛錢,求人餵苦根幾口。

好不容易,二喜又當爹又當媽的把苦根帶到了四歲,結果二喜在幹搬運時,被兩水泥板夾死了

福貴的第九難:苦根之死二喜死後,苦根沒了爹,福貴也沒了兒子,就只剩下他們爺孫倆相依為命了。

雖然福貴已經老了,但是他不能老,因為他還要種地,還要養大苦根,他必須活著

那年夏天,苦根七歲,為了搶收棉花,生了病的苦根沒力氣幹活,還被福貴訓他偷懶。

訓完之後,福貴又心疼得不行,就煮了一大鍋豆子,結果苦根吃得太多,撐死了。

苦根歪在床上,嘴半張著能看到裡面有兩顆沒嚼爛的豆子。苦根的嘴都青了,我使勁搖他,使勁叫他,他的身體晃來晃去,就是不答應我。我慌了,苦根是不是死了,這麼一想我忍不住哭了起來。

此時的福貴心裡苦得就連叫苦的心都沒有了,往後他只能一個人過,一個人等死。

至此,福貴歷盡他的9層苦難,無論生活多麼艱辛、多麼絕望,福貴仍是頑強了活著,這便是福貴身上體現出的生命的力量。

0202,《活著》與活著的意義

在作者餘華的筆下,中國過去60年所發生的、所能發生的一切天災人禍,都一一發生在了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

或許,20多歲剛出茅廬的小青年們看《活著》,會嗤之以鼻地說,這太扯了!這明顯就是作者在刻意的堆砌苦難 ,太不現實了,怎麼可能有人像福貴一樣,身邊的人都死絕了,他還能好好地活著!

或許待到30多歲,見識過周遭的生死離別、人生苦短後,再看《活著》,我們會說原來書中所寫的就是身邊人和身邊的故事。

而那些在生活中反覆受錘,40多歲的底層朋友,也許就如福貴一樣,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好好活著,活著最重要。

人在命運面前,太不堪一擊了,生活在最底層的人,連與命運搏鬥的機會都沒有,只能卑微地活著,能活下去就已經是他們最大的渴望了,甚至像牲口一樣的活下去。

生命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為了活著而活著,這就是《活著》展示給我們的一種生活態度。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以及對世界的樂觀態度,餘華說這是他寫下的最好作品,哪怕自己再怎麼寫,往死裡寫,再也寫不出像《活著》這麼現實的小說了。

莫言也曾感嘆:「我希望能寫出像餘華《活著》這樣的好書,別再寫些可發可不發的作品。」

1993年,餘華的小說《活著》被張藝謀相中,拍成了電影,成其巔峰之作。獲得了第47屆坎城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葛優),以及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語片獎。

2005年,《活著》又被改編為電視劇《福貴》,豆瓣評分9.5。

李健最喜歡的中國作家就是餘華。

餘華所有的作品、訪談、乃至於和朋友之間的書信,他都一一觀看。李健說無論多麼鐵石心腸的人,看《活著》都會潸然淚下,建議大家也多讀讀。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活著》,可以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沒有對比,我們便不會覺得今天的幸福實屬難能可貴;沒有對比,我們便不會對眼前的人與物倍感珍惜。

今天,餘華的《活著》,度好貨小店僅需28元,僅一包煙錢,就可以從絕境中看到希望的光芒!

0303,餘華與《活著》,冷酷故事背後的冷酷人

《活著》裡的語言是平實的,也是餘華的一貫寫作風格,仿佛他總是站在不遠處靜靜地關注,用簡單到冷酷的詞彙勾勒出事件走向和人物性格。

餘華的小說作品中,總是充斥著大量的苦楚、災難和悲憫的人生世相,作為敘述者的餘華,就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一樣,圍繞著種種生活的本相喋喋不休。

有人說,只有冷酷的人心,才能寫出眾多的冷酷的死亡故事。

也有人說,餘華血管裡流的不是血,而是冰渣子。

那是因為,他們還不曾知道,餘華的童年早已見識過生活最真實與最殘酷的樣子。

美國作家海明威曾說:「一個心酸的童年,是一個作家最好的訓練。」這句話用在餘華身上非常恰當。

小時候餘華常常一個人躺在太平間午睡,問及原因,竟是因為太平間的乾淨和涼爽。

童年時餘華所住的房間正對著太平間,而廁所正在太平間的旁邊,這就意味著餘華每次上廁所都要經過悽涼冰冷的太平間。

作家雪萊曾說:「死亡是涼爽的夜晚。」那時的餘華深有體會。

在餘華的記憶中醫院的哭泣聲總是在半夜響起。也許意味著大多數人面臨死亡時對平靜的渴望,在人煙稀少的後半夜,更能滿足悄無聲息離開的宿願。

正是童年的特殊經歷,讓我們看見《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兄弟》等作品所透著的超乎常人的冷靜,餘華用手術刀般的語言精確的解剖人性。

正如餘華所說的,「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更加接近真實。」所以他才會讓自己筆下的人物,總是浸泡在血淚之中,飽嘗世事艱辛之苦。

所以,餘華曾被「中國殘酷寫作的代表人物」。

一起與之而來的,是海內外讀者對餘華作品的高度認可和瘋狂追讀。

《活著》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義大利文、荷蘭文、挪威文、韓文、日文等在國外出版,並在1998年,獲得義大利文學最高獎: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活著》甚至打破了純文學的銷量記錄。

《活著》刷新了臺灣暢銷書籍的銷售記錄;在美國出版10年後,每年依舊可以賣出4000冊,一個中國作家的書能夠賣1000冊就極難的了;在西班牙, 第一年出版就接連印刷了4次。

這個時代發展得太快,我們得到的越多,丟掉的也越多,所以我們要時不時回頭去看看,從我們祖輩們的生活裡去尋根問祖、憶苦思甜。而我們祖輩們生活的印記,都一一呈現在了餘華的作品《活著》裡了。

相關焦點

  • 如果說生活教會了我什麼,那就是好好活著
    _每一天都會有讓我們感到沮喪的事情發生,但是我們擁有最珍貴的事就是,我們還好好地活著。01 歡子失業後瘦了很多,她因為工作付出的心酸太多了,她說:「終於可以睡到自然醒了,然而數錢數到手抽筋卻只是一個夢。」我看著歡子,知道她內心的苦。
  • 【星座控】十二星座女的20歲,30歲,40歲
    20歲,30歲,40歲,是黃金期的三個節點。對於女生而言,年齡的意義更為重要,如何把握人生黃金期的這三個節點,幾乎可以決定一生的命運。十二星座女是如何看待自己的20歲,30歲和40歲,在這三個年齡段又會有怎樣的狀態呢?白羊女的20歲:暴躁20歲的白羊女涉世未深,不懂人情世故,暴脾氣,說來就來。
  • 20歲、30歲、40歲、50歲,句句經典,說的真好!
    20歲的時候,也許你還懵懵懂懂,對於未來,也許會比較迷茫,甚至會不知所措。但是對於未來,我們應該樹立遠大的目標和理想,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認認真真,完成每一個任務。30歲的時候,是而立之年,這個時候,你應該對於自己的未來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規劃。
  • 上海交大開除21名研究生:你不努力的20歲,就是你舉步維艱的30歲
    由於靠近廚房,長期油煙燻烤,不到30歲的她皮膚已經油得發膩。痛心地說:他們與其是在生活,不如說是在奮力求生更合適。想想真的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如果不是10幾20歲時,自己太貪玩,不知道用心學習,又怎麼會有這麼艱難的30歲?既無學歷傍身,也沒有專業技術加分,怎麼可能過上好日子?
  • 20歲的貪玩,造就了30歲的無奈;30歲的無奈造就了40歲的無為
    「20歲的貪玩,造就了30歲的無奈 ;30歲的無奈造就了40歲的無為,40歲的無為奠定了50歲的失敗,50歲的失敗釀造一輩子的碌碌無為。」我想,第一句說的不正是我嘛?二十幾歲時,覺得青春正好,詩酒趁年華,要及時行樂,絲毫不為未來擔憂;職業上無規劃,事業上無追求,任性裸辭,背起旅行包,一玩就是兩三個月,然後再換個行業繼續工作。
  • 易經智慧:20歲要走,30歲要立,40歲要戒,50歲要教,什麼意思?
    人們逐漸學會了從生活、工作、學習、事業中提煉出的智慧結晶,其中最突出的是《易經》。憑藉《易經》的智慧,諸葛亮用石頭布下了八卦陣,聲稱這個陣可以擋住10萬精銳士兵。藥王孫思邈,說:「我不知道這有多容易,所以我不認為這太容易。」
  • 老祖宗的一句話,說透了40、50歲人的生活境遇,太現實了!
    古語中說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其實這句話說的是人生的不同年齡段面對的不同境遇。那麼人一旦進入到四五十歲的年紀,對於人生也會有較比之前更為深刻的認識與感悟。有一句俗語,叫作:四十三不比,五十三不親。其實這句話是說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問題。那麼這句俗語具體說的是什麼呢?
  • 20歲知青少年,因一句承諾「嫁」給31歲寡婦,如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胡庭秀哭著對張志遠說。 胡庭秀是四川省南江縣一個村子裡的寡婦,已經31歲了,她底下有四個孩子。而張志遠才20歲,她實在不想再耽誤張志遠了。 胡庭秀做寡婦其實沒多久,就在一年前,也就是1973年的時候,她的老公佘林海才去世。這才一年的時間,張志遠就天天跑胡庭秀家裡來照顧他們5口人,自然會讓村裡人說閒話。
  • 俗話說:「20歲要走,30歲要想,40歲要戒,50歲要數」指的是什麼
    人們逐漸學會了從生活、工作、學習、事業中提煉出的智慧結晶,其中最突出的是《易經》。憑藉《易經》的智慧,諸葛亮用石頭布下了八卦陣,聲稱這個陣可以擋住10萬精銳士兵。藥王孫思邈,說:「我不知道這有多容易,所以我不認為這太容易。」
  • 39歲IT男住進養老院,好多人說:這就是嚮往的生活……
    古先生今年39歲,原本是一名網絡技術員。39歲正屬「當打之年」,為何會住進養老院呢?古先生說,事情要從2019年的一天說起,當天,自己在家中不慎踩滑摔倒,雙膝當時就失去了知覺。經過檢查,古先生確診為膝關節滑膜炎,需要長時間的治療和恢復,於是,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古先生都在醫院的住院病房中度過,因為古先生的父母早年患癌離世,古先生又是單身,只得請了一名護工照料自己。
  • 讀懂《易經》:20歲多走,30歲多想,40歲要戒!財運越來越旺
    20歲數要走20歲是學習知識的好時機.這時,家庭中的父母會讓他們的孩子出去闖蕩一番.畢竟,只有他們擁有了足夠的經驗和廣闊的視野,他們才能擁有良好的發展空間.40歲要戒當一個人達到40歲時,他正處於不惑的年齡.大多數人的經濟,事業已基本達到了生活的頂峰.因此,不能因為這樣就忘乎所以,要記住最重要的事情是,應對萬事萬物,都當懷有戒備之心.《易經》說:「天垂象,見吉兇。」
  • 30歲後,請開始跑步!說的沒錯!
    20幾歲的年輕人,個個都是精神小夥,可以理解。但是30歲以後呢?要不要跑步呢?答案是肯定的,30歲後,請開始跑步。1、30歲,開始差距30歲後,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也是身體的分水嶺,同齡人的差距就此拉開,越走越遠。有些人會贏得財富,但未必贏得健康。而有些人,贏得健康,也是一種財富。
  • 不同年紀打球 20歲是激情,30歲是健康,40歲是?
    羽毛球這項體育運動,可以說是老少皆宜,而且它對技術的要求大於對身體的要求,也就是有技術在身,即使是萌妹紙,也能把一個五大三粗的男生打得落花流水。也有上初中的小孩,把一個成年人溜得滿場跑。 20打羽毛球是為了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40歲,打的是生活不惑之年,已經有房有車,孩子也已獨立,不需要跟在後邊。打球已經變成一種常態,屬於生活的一部分。
  • 20歲迷茫,30歲焦慮,40歲倦怠,人生最難的時光從50歲開始
    這篇文的起源是我們每年年末的心理成長小組聚會之間聊到的。我們其中的一位心理老師,今年已年過60。席間這位老師說到人生,就聊到了人生的難。上有老,下有小。20歲會迷茫,30歲也會迷茫,40、50也同樣迷茫,甚至有人到老到牙齒掉光都活不明白。很多人說,我周圍四五十歲的人,都不迷茫啊。他們不是不迷茫,是只能無奈接受現實。
  • 易經智慧:20歲要走,30歲要想,40歲要戒,50歲要數,什麼意思?
    《易經》也被稱為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我們從中可以找到任何問題的答案。《易經》早已將人生不同階段該按照什麼樣的規律走,講解的非常細緻。它告訴我們:20歲要多走,30歲要多想,40歲要戒,50歲要數。這其中包含了什麼智慧呢?
  • 31歲黃雅莉不婚,卻活成了別人想像的樣子?活著不一定就是生活
    #羨慕黃雅莉的生活#黃雅莉在《理想家》節目中這麼形容她從超女翻紅到如今的生活,她說是「先甜後苦」,因為出道16歲即巔峰,結果很快涼涼,再也爬不起來。如今,她覺得,先苦後甜挺好的。苦盡甘來,才能更懂得生活有多甜。少年卻知愁滋味16歲爆火的黃雅莉,長大卻涼涼了。
  • 70歲譚詠麟與35歲李玟合影,這臉是用防腐劑了吧?說40我都信!
    70歲譚詠麟與35歲李玟合影,這臉是用防腐劑了吧?說40我都信!12月18號,李玟在社交平臺上曬出與譚詠麟的合影,一位35歲,一位70歲,可鏡頭中兩人的狀態卻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李玟說:「我見到了從兒時就最仰慕的譚校長,讓我很不容易的2020年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的確,兩人相差35歲,也就是說譚詠麟35歲時,李玟才出生,真的是奇妙的緣分啊!在合影中,李玟扎著兩個馬尾辮,皮膚白裡透紅嬌俏可人,對著鏡頭甜蜜微笑,按捺不住自己追星成功的喜悅心情,開心的面孔讓她看上去完全不像已經35歲的人!
  • 覺得生活很苦?不如看看這本書,一個重症病人努力活著的故事!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有的人說活著是為了享受生活的,也有的人說是為了改變世界的,但對於一些人來說,我難以想像活著到底有何意義。或許渡邊一史的這本書《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能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 20歲、30歲、40歲、50歲,體檢最該查什麼?重點來了!
    說著就低著頭邁進了門檻,往往我母親就會接上一句:「是因為你長的高了,俺這門容不下你。」不知是表揚,還是批評,總會引來一陣陣笑聲。假如堂叔到我家進門時不低頭,必然就會碰著頭,自己造成了小痛苦,別人也跟著不自在,哪還有低著頭走進去換來的那種歡笑?記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遊覽時,遇到了一個個美麗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滿了神秘和誘惑,這就是需要我們低頭的時候。
  • 人過中年30歲的你,是否離詩和遠方都太遠
    (一,殘酷現實)昨天下午,還沒有下班,一個大學同學突然電話過來,說有急事。二話不說放下手頭工作,去到約定的咖啡店裡,兩杯咖啡下肚,同學竟已經拂淚滿面,這是我認識他這麼多年來,第一次看見這個堂堂七尺大男兒哭的梨花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