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春之愁

2020-12-26 靜月齋文化

抒情散文|春之愁

文|於公謹

隨著日子的演變,好像是風也變得清淺,也帶了幾分嫣然。匆匆的時光,會帶著幾分冬日的惆悵,就這樣進入了春的海洋。

好像是雪在迷茫,好像是冰在緩緩地流淌;只是那些報春花,已經展示著優雅,在風中湧動著身軀,浮動著幾縷,那些季節的思緒。

儘管可以看到那些光陰裡面的落絮,沒有歸去;儘管上面有了塵土,也有了歲月的玷汙,還是會不時進入我的思緒,伴隨著記憶的星辰雨。因為不止一次,想要彎腰拾起,那些散落的心意。

生活的海裡,總是會光怪陸離;現實裡,卻會有著很多的沉寂,也有很多的失意,在進行中堆積,並沒有因為雪去而改變,也沒有因為東風就開始演變;也沒有因為春光,就開始變得不一樣。在夜色的天空,那些流星,會保持著安靜;只是很多樹的枝椏,會在竭力發芽,並沒因為黑暗,就開始了轉換。梅花綻放,雪花會飛揚;而報春花的花香,會讓冰沒有了去向。

光陰不可能會為誰停留,而現實也會有著很多閒愁,浮動著失落。

花開了,很多的美好開始了;只是那些回憶的沙漏,會帶著很多的幽幽,在慢慢地走。可能是時光穿梭的門,在留下了很多的傷痕,讓我一次次地回頭張望,看到了很多彷徨,在沐浴著歲月的迴響。

冬日的旅程,已經成為了過去的夢,只是並沒有消散,依舊在纏綿,在盤旋。炙熱的心,會落下歲月的腳印,在踩著天空的雲,在我的心中雕刻著很多的疑問。

可能很多的過去,會伴隨著猶豫,會有著憂鬱,會讓失望的鐮刀,不斷削減我的自豪,讓我不可能會變得驕傲;伴隨著晨光裡面的寂寥。很多的記憶,都會成為未解之謎,成為了永遠的懸案,而沒有任何的答案。

新的希望在蔓延,隨著日子的綿延,而不斷開始增添著溫暖。即使是很多過去不願,都已經成為了現在的山巒,依舊不可能會阻攔,我的向前。

並沒有想要繼續著這份孤獨,也沒有想要讓時光的霧,繼續縈繞,讓我看不清楚美好;而是想要有人相伴,可以用思念的風鈴,化成春日的風景,系滿歲月的空間,可以讓情感,任意地流連。

很多回憶的流星,從我的夢中,緩緩地划過,和我的歲月進行交錯。我想要有著幾分執著,想要擁抱著日子的承諾,想要在春天裡,可以有著自己的花兒迷離,可以有著嫣然的笑意。只是那些時光的嫉妒,會讓我的腳步,出現著很多變奏,也會讓記憶的閒愁,在春天裡面遊走。

低頭想要進行著躲藏,想要讓我的思想,就這樣開始著迴蕩。我曾經想要進行著閃躲,想要不讓那些閒愁開始閃爍,沒有任何燃燒的火,最後到了失憶的角落。

忘記了,偏偏會想起的,很多事情,都已經不可能會再一次變得安靜,而是進行著短暫的蟄伏,就會繼續走出,再一次進入我的腦海,再一次讓我感覺到無奈。

冬日過去了,成為了歷史的長河;只是記憶的沉默,卻會有著很多的苦澀,在浮動,或輕鬆,或是變成沉重。

想要讓自己變得冷靜,或者想要變得更加的理性;只是那些歲月的情感,卻會不斷浮現,並沒有因為冬日的遠去,或者是春日的延續,就會出現改變,或者是簡單。這是春愁,在隨著日子的悠悠。

相關焦點

  • 從歐陽修的抒情散文入手,談談他人生中種種情感和志趣
    他的抒情散文選擇的範圍廣泛:抒發胸中的積怨、感慨身世的遭遇或者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流露出對人生的思考等等。這些文章中都有很強的自我感,不僅能顯現出強烈的抒情主義色彩,還能將散文中的抒情更加真實地表現出來,也為散文的發展開創了新的領域。
  • 抒情散文:生命仿佛一朵盛開的鮮花
    抒情散文:生命仿佛一朵盛開的鮮花花開時如此美好,花落時也那麼靜美。人生旅途中也似乎灑滿了一片片的花瓣,既芬芳了歲月,也充滿了回憶。生之本質在於死,因此只有樂於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有時候向死而生,反而無懼狂風暴雨,也不怕老之將至,更沒有死亡的恐懼。莊子是戰國時著名的道家代表,他以順其自然的心境理解功名,雖濟世之才,卻窮困聊倒,不過其一生都逍遙自在,閒適野趣。可謂一世功名,皆付笑談。
  • 像散文一樣行雲流水般,詩意地棲居
    感覺最不受拘束的,便是散文。於是,就想像散文一樣,行雲流水般,詩意地棲居。散文的行雲流水之意境,就像美妙的生活。寫景,抒情,狀物,或者無序的隨意識流想到即寫,都可以。有時候,生活中需要太多的循規蹈矩,偏偏有點本性不羈愛自由,所以也就喜歡上了這散文之「散」。
  • 【散文精選】青草地:春 到 話 立 春
    編者薦語:聞到春的氣息,來到立春季節。親愛的朋友們,立春來了,你的夢還會遠嗎?新的一年讓我們攜手與共,加油!立春快樂!
  • 抒情散文|失意的夢變成了風景
    抒情散文|失意的夢變成了風景文/於公謹曾經是好奇地看著這個世界,畢竟這裡面有著我的期盼,也想要用我的雙手,截住世界的水流,我想要構築一個香榭,讓裡面沒有任何的圓缺
  • 詩歌手法概談:以景結情是結構方式還是抒情手法?
    少年時讀吳伯簫的散文《獵戶》,一直驚豔於結尾「天晴了,很好的太陽」一句,那時還不知道這種手法叫「以景結情」。後來,讀王昌齡的《從軍行》,第一次認識這個概念。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以景結情拓展了藝術空間,使抒情更加含蓄深沉。這就是它的藝術效果。那麼,「以景結情」屬於抒情手法還是結構手法呢?
  • 文章寫作:抒情的作用
    殊不知「繁採寡情,味之心厭」,沒有真情實感,美麗的文採反倒令人生厭的。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情者文之經。」他把感情看作是貫穿文章始終的縱線,離了它,文章就失去了血脈,就會蒼白、貧乏。所謂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抒發自己主觀的愛、憎、悲、喜等諸種感情。
  • 播音自備稿件究竟如何區分抒情、敘事?模擬主持雷坑怎樣跳過?
    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哪不一樣?視頻作品錄製模擬主持「雷坑」《再別康橋》是自備散文嗎?自備敘事散文是什麼?補充:還有!?模擬主持我慌了!中戲要求自備文學作品!上戲要求自備敘事散文!......詩歌不是散文,千萬別踩雷!
  • 古文運動與韓愈的理論主張、散文創作之間的關係
    他們否定了文學從經學中出來是一種進步,過分地強調文章的社會功能,不僅忽視了文章抒情言志的作用,也忽視了藝術技巧對文章的積極作用。韓愈散文的內容韓愈散文的內容十分豐富,但是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是論說文、記敘文與抒情文三類。韓愈的論說文又可以分為四個小類,第一類是明道之文,這類文章主要就是提倡儒道,並從政治的角度反對佛教盛行。
  • 不盡春事千般情,我在欣賞暮春的古詩中猶如聽到了春去的腳步聲!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詩中的內容。四月正是春末夏初之時,百花凋零已盡,詩人怨恨春去無情,卻於高山古寺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即一片始盛的桃花。原來春並未歸去,而是轉到這山寺裡來了!這首構思靈巧、極富情趣的詩,表達了詩人不盡的惜春、戀春之情。
  • 《北國之春》歌曲,原來它是如此的深情
    《北國之春》這首歌兒時就聽蔣大為老師唱過,聽到現在還只會哼旋律,從小聽到大,一直沒有覺得有必要學習這首歌,也沒有認識到這首歌有多好聽。大概是年齡還小,領悟不到吧,只知道歌的旋律還是比較優美的,不知道歌詞寫的是什麼。
  • 老話說:雨打春牛首,一年不用愁,是啥意思?明年年景如何?
    因此也有不少關於天氣的諺語流傳至今,比如「雨打春牛首,一年不用愁」,這句話就是古人預測年景的一句俗語。什麼是「雨打春牛首」?在二十四節氣中,立春是一年中第一個節氣,立就是開始的意思,意味著新一輪的開始。在新舊交替之際,人們肯定會有一些重要的儀式或祭祀活動。其中一項就是在立春前一天「鞭春牛」,就是用泥巴做一個與牛大小相似的土牛,用柳條鞭打。
  • 漫談散文——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然而,散文又始終被歧視,至少存在僅憑詩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但卻沒有僅憑散文獲獎的散文家。散文之所以受到歧視是因為它有些陽春白雪,至少在表現的語調筆觸上,大多數散文總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覺。而且,它太散,散得像是寫作者心流的自由漫淌,這就使他文字表達的東西只有自己才能弄明白,讀的人思索半天,甚至都不能猜出他究竟要說什麼,久之,就會對散文產生敬而遠之的感情。
  • 優美散文:修自己的佛,渡眾生的苦
    來源:現代散文網其他平臺轉載請標註作者和來源
  • 手寫我心,抓住要點,寫出真實美好的散文
    在古代,為區別於韻文,駢文,凡不押韻的,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均稱散文。而到現代,則專指除了詩歌,寓言,遊記,小品文,傳記文外的文學體載。而作為我們文學愛好者來說,只要了解不以嚴謹的故事結構為載體,排除了故事敘述中矛盾對突成分,都是散文。而散文可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當然,還有隨筆。與其它體載不同,散文一般不要求有完整的情節和突出的人物形象。
  • 還有21天立春,老話說:「雨打春牛首,一年不用愁」,啥意思?
    因此也有不少關於天氣的諺語流傳至今,比如「雨打春牛首,一年不用愁」,這句話就是古人預測年景的一句俗語。 也就意味著一年會風調雨順,是一個好年景,農作物都會有比較好的收成,所以就有了「雨打春牛首,一年不用愁」的說法。
  • 寸草能報三春暉——《散文詩》三任主編的印象小記
    美、青春、抒情和思想性,是他對散文詩美學的實踐那是2007年的夏天,中國作家協會召開紀念新詩九十周年大會,來北京參加會議的散文詩人有海夢、鄒嶽漢、許琪、王幅明、宓月等,會議結束後他們一起來我辦公室相聚。我和靈焚的第一次見面也是那個時候。
  • 寫散文,不能不讀王鼎鈞
    創作點滴談(四)接前期(三)今兒談談臺灣的兩位散文大師余光中和王鼎鈞的散文語言。余光中的散文語言偏詩化,精美,重修辭。因為詩寫得好,散文語言深受詩的影響。驚蟄一過,春寒加劇。這樣的開頭,古人寫賦常見,如司馬相如《美人賦》司馬相如,美麗閒都,遊於梁王,梁王悅之。如揚雄《酒箴》:子猶瓶矣。觀瓶之居,居井之眉。余光中有深厚的古文學養,詩又極好,其散文隨處可見詩的影子。
  • 散文閱讀需要知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鑑賞角度與技巧
    ①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豐富奇巧,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裡,作者可以根據主題表達的需要,隨意選擇,精心安排。②行文方式靈活多樣,富於變化。可以融敘事、描寫、抒情、議論於一體;也可夾敘夾議、狀物寫景、景中觸情;可以細處落筆,小中見大;可旁敲側擊,曲徑通幽。與小說相比,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發展的全過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