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背後的故事:他的「特殊補課」鑄就了第一代「中國女排」

2020-12-12 鹿鹿觀影評書

在電影《奪冠》中,我們看到作為第一代女排隊長的二傳手孫晉芳與主攻手郎平配合默契,多次「痛擊」對手,贏得比分,感覺十分過癮。不過劇中並沒有提到這位教練的名字。

但如果不是這位「傳奇教練」——袁偉民,如果不是他給女排姑娘們安排的特殊「補課」,可能結果大不一樣。

1979年,中國女排在香港的伊莉莎白體育館以3比1戰勝了有著「東洋魔女」之稱的日本女排,贏得了亞錦賽的半決賽。這意味著中國女排已躋身爭奪世界冠軍的行列,郎平也為中國女排奪得冠軍立下赫赫戰功。

此時距離中國女排衝擊世界冠軍還有一年的時間,外界媒體對女排都是一片讚譽之聲。但袁偉民十分清醒,他意識到,此刻中國女排還有一個最大的難題沒有解決,那就是——團隊合作

在當時訪問日本的一場比賽中,中國女排開場曾以2比0領先日本。郎平和孫晉芳都急於拿下比賽。

這時,孫晉芳傳出來一個不符合郎平胃口的球,兩個人的心裡便有了疙瘩,兩個人都拉長了臉。日本隊則抓住中國隊主力二傳和主攻手之間的小矛盾,以3比2逆轉了整個比賽。

這次失敗讓袁偉民深刻地意識到排球是6個人的運動,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小故障,都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畢竟6個人6種性格6種想法,想擰到一塊兒並不容易。但是教練員和隊員之間總是有一種微妙關係。一方面隊員要依靠教練的訓練計劃和戰略部署來提高成績;另一方面,教練態度太硬,訓練太嚴也會招來隊員的反感。

袁偉民反覆思考後,決定利用這層「微妙關係」,犧牲自己,給女排姑娘們進行「特殊補課」,解決「團隊合作」這個難題。

有一天訓練完畢,有3名隊員因為訓練不達標而被留了下來,郎平主動申請當起了陪練,來幫助被罰的隊員儘快達標。可是,練了1個多小時的隊員還是沒有達標。此時袁偉民竟然將矛頭指向了自願當陪練的郎平,批評郎平打出來的球不合格。

郎平氣得直瞪眼,嘴裡不停嘀咕「這還不算好球啊」,但袁偉民卻面不改色。此刻郎平要求暫停,走到牆角臉衝著牆,看似整理衣衫,其實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見此情景,另外幾個被罰的隊員也跟著哭了起來。

袁偉民當然知道郎平的委屈,但是他就是要這樣把自己樹立成矛頭,在逆境當眾去磨練女排隊員的意志和品質,增進隊員間的團結合作。

而後,中國女排在1981年和1985年的世界盃、1982年和1986年世錦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連連奪冠,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五連冠」,而他則成為了「中國女排五連冠締造者」的功勳教練。

從此「中國女排」成了堅持不懈團結一心的代名詞,「祖國至上、團結合作、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中國女排精神開始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相關焦點

  • 2020電影黨課: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2020電影黨課: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2020-09-27 21:53 來源:
  • 「我的電影黨課」啟動,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2020電影黨課的第一課放映的是《奪冠》,講述的是中國體育史上最為重要的一支隊伍——中國女排的故事。在放映之前,中國女排前隊員周鹿敏、李國君、諸韻穎來到現場。她們分別代表了1970年代、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中國女排,講述了她們心中的「女排精神」。周鹿敏用樸素的語言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年奪冠的故事,她說:「我們那代人當運動員的動機很簡單,就想打出好成績,參加國際比賽,就是想為國爭光。在我們國家首次進入奧運會的時候,我們那個時候為國爭光的感覺特別強烈,一定要衝出亞洲。
  • 2020「我的電影黨課」全面啟動,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奪冠》,講述的是中國體育史上最為重要的一支隊伍——中國女排的故事。周鹿敏用樸素的語言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年奪冠的故事,她說:「我們那代人當運動員的動機很簡單,就想打出好成績,參加國際比賽,就是想為國爭光。在我們國家首次進入奧運會的時候,我們那個時候為國爭光的感覺特別強烈,一定要衝出亞洲。
  • 2020「我的電影黨課」啟動: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兩天前,原名《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正式上映,影片回溯了中國女排40年風雨徵程,「女排精神」從球場被搬上了銀幕。從此中國女排勢如破竹,短短六年內,成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獲得「五連冠」的隊伍。電影外,1979年加入中國女排的二傳手周鹿敏,回憶起在第一代中國女排中奮起的崢嶸歲月,動容不已,她說:」我們當運動員很簡單,就想打出好成績,參加比賽就是想要為國爭光。」她說,沒有那些血與淚的砥礪,就沒有中國女排的五連冠;她說,是那個奮發昂揚的時代造就了中國女排,造就了女排精神。
  • 《奪冠》背後:中國女排40年
    國慶賀歲大片《奪冠》賺取了許多人的熱淚。如何講述好這個早已被全方位劇透的國民性故事、如何平衡好各方利益,成為陳可辛的一個難題。藉此部電影上映之際,我們將一探《奪冠》背後中國女排40年的沉浮往事。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排以3:0擊敗美國奪冠的賽事被各大主流媒體爭相報導,在冷戰氣息瀰漫的中美對抗之下,女排精神和民族精神、愛國精神緊密掛鈎,成為中國1980年代的獨特記憶。
  • "奪冠"背後 中國女排的真實故事
    時光網特稿由陳可辛導演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等人共同主演的新片《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上周開始在中國內地公映細心的觀眾也許會發現,在影片即將結束的時候,片尾大銀幕上出現了一行字:「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從1979年開始展開劇情,1981年首次獲得世界冠軍,到2016年再次登上世界之巔,《奪冠》的故事跨越了近40年的時間。那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歷史上,真正的中國女排背後,都有怎樣的故事?註: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公開報導與百度百科。
  • 「奪冠」背後 中國女排的真實故事
    時光網特稿由陳可辛導演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等人共同主演的新片《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上周開始在中國內地公映。不到一周的時間,影片票房已經破了3億人民幣。
  • 《奪冠》定檔,你了解「中國女排」背後的這些故事嗎?
    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為對象,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奮鬥歷程。那麼,中國女排在這幾十年的崢嶸歲月中,到底歷經了什麼?她們又是如何代表中國,一步步走出國門,為全世界所矚目的呢?在看《奪冠》之前,你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她們的真實故事。
  • 《奪冠》背後的故事 女排精神少不了男排的犧牲
    講述中國女排奮鬥故事的《奪冠》是這個國慶節最讓國人熱血的電影。中國女排精神中拼搏、奮進的內核,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是國人的集體回憶。  30日,徐匯區舉辦了一場以「傳承女排精神,激發愛國熱情,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主題的青少年排球嘉年華「冠軍面對面」活動。
  • 《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的故事 對於國人來說是有特殊情結
    抗擊肺炎和支持女排本不衝突。加之現如今正值中國傳統節日農曆春節,存在人口大量移動遷徙乃至聚集的情況,更加不利於疫情的控制。而今年預定在大年初一上映的圍繞中國女排奪冠事跡展開敘述的影片《奪冠》在歷經醜化人物、改名、提檔等一系列的風波之後,又不得不面臨疫情特殊時期票房慘澹這一尷尬的局面。《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的故事,中國女排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有特殊情結的,她們是民族英雄,她們是時代偶像,她們創造出一個又一個非凡的奇蹟。
  • 沈富麟周鹿敏還原《奪冠》背後的故事,中國女排精神少不了男排的犧牲
    自1981年首次奪冠以來,截至2019年中國女排已拿下了10個世界冠軍,成績驕人,女排精神更值得弘揚。講述中國女排奮鬥故事的《奪冠》是這個國慶節最讓國人熱血的電影。中國女排精神中拼搏、奮進的內核,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是國人的集體回憶。
  • 《奪冠》背後 女排精神陪伴我們
    影片本身講述的是中國女排歷經30多年,從崛起到低谷再到重新創造奇蹟的故事,是我們看不到的中國女排背後的故事。在影片中一共有三場主要的賽事,每一場比賽都看得人心潮澎湃,其中傳遞出的女排精神,感染了無數觀眾。在中國體育日益強大的今天,女排卻始終是最特別的一個存在,女排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就連國球桌球也難以望其項背。
  • 中國力量熒幕上演,女排精神我們一同見證
    1981年,女排隊伍奪得第一冠,實現從0到1的歷史性突破;1982年,連勝三局拿下東道主秘魯,首奪世錦賽冠軍;1984年,首奪奧運金牌拿下第三冠;1985年,衛冕女排世界盃冠軍;1986年奪得第五冠,成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五連冠"隊伍;2003年日本世界盃,奪得第六冠
  • 《奪冠》無魏紀中角色!中國女排五連冠時期,他在幕後有特殊貢獻
    講述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上映後,獲得了外界的巨大關注,當大家都在評論鞏俐把郎平演得太像時,實際上這個片子卻忽略了一位「中國女排五連冠」時代絕對幕後功臣,那就是魏紀中。中國女排五連冠時代在影片中僅有一場81世界盃與日本的決賽有詳細介紹,隨後的82世錦賽等等全部沒提,很多人總以為當時中國女排能夠拿到五連冠僅僅是因為自身實力很強,但榮譽的背後除了袁偉民的技術指揮得當外,更離不開中國女排那些不為人知的幕後功臣。
  • 他是傳奇排球大師、中國女排背後的男人,奠定了中國女排"五連冠"基礎!
    電影《奪冠》自上映後可謂是萬眾矚目、火遍全國,影片中的不少片段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起中國女排,其實和天津大學還有那麼一些淵源,就連影片中的不少取景地,都來自天津大學。本期推送,小編就帶你走進《奪冠》中的天津大學,認識中國女排背後的天大人。
  • 「奪冠」背後的故事:中國女排和南京體育學院、江蘇男排有著這樣的...
    電影《奪冠》你看了嗎?這部講述女排精神的電影,讓不少觀眾熱淚盈眶。由江蘇省體育局主辦的「牢記初心使命攀新高 踐行女排精神再出發」體育文化展巡展,10月13日走進了南京體育學院,一批珍貴實物和歷史照片,讓觀眾重溫了那段振奮幾代中國人的黃金記憶,令人熱血沸騰。
  • 《奪冠》(原名《中國女排》)首次展露三代女排戰徵程的完整脈絡
    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首次展露三代女排戰奮鬥徵程的完整脈絡——1981年,經濟與科技發展的巨大浪潮奔湧而至,彼時祖國百廢待興,國人急需振奮士氣。>近年來,陳可辛很少有新作問世,從《甜蜜蜜》到《投名狀》,再到《中國合伙人》,他拍攝的真實題材可圈可點。
  • 電影《奪冠》上映:有一種驕傲,叫中國女排
    中國女排,40年的風雨歷程,詮釋了幾代中國女排人,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近日,電影《奪冠》上映,無數影迷留言「終於等到你」,因疫情原因,影迷們期盼了大半年,終於在國慶節前等到它與此同時 #女排精神#,這一話題也再次上了熱搜。
  • 看電影中國女排《奪冠》,重溫女排光輝歷程
    首語:從春節賀歲檔到國慶檔,由於疫情的原因,歷經9個多月,期待已久的電影中國女排《奪冠》終於近日上映。而我也第一時間和好友走進電影院,懷著深厚的情懷,沉浸在光影的歲月裡,重溫女排光輝的歷程。電影憑藉橫跨40年的中國女排故事,濃墨重彩地刻畫了中國女排的光輝歷程,把女排故事融入了中日、中美、中巴三場歷史性的比賽裡,展現了三位功勳教練袁偉民、陳忠和、郎平和新舊女排的拼搏精神,還原了女排訓練比賽的情境,再現女排跌宕起伏的奮鬥歷程。影片真實還原三場扣人心弦的比賽,令人心潮澎湃。
  • 《奪冠》講述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故事,讓人熱血沸騰
    《奪冠》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這部電影是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排國家隊領銜主演。為全面展現中國女排三十多年來的奮鬥歷程,據陳可辛導演透露,電影信息量非常大,「涵蓋了從80年代到2013年,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據《奪冠》導演陳可辛回憶,影片從2017年年底開始籌備拍攝,由於面對的困難很多,他一度懷疑影片能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