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1936年12月前還有個《海軍軍備條約》牽制著,美國、英國、日本在軍艦製造上多少還有點遮遮掩掩,尤其日本,本來對這個不公平的5:5:3的比例就不服,一直在憋著造大艦的計劃。這個條約在1936年12月被廢了,個大國可以毫無顧忌地造他們想造的軍艦了,日本當然可以放開手腳大造特造了。當年向英國學習,建造的「金剛」、「比睿」、「榛名」、「霧島」的無畏級戰列艦使日本的海軍實力大幅提升(日本叫「金剛」級戰列艦),現在沒有限制了,日本馬上開始了比「金剛」級還厲害的「超戰艦」建造計劃,即建造八艘超級戰列艦,首艦就是「大和」號。關於這個大和號和日本的造艦計劃,下一步再寫,今天專門講大和號上的大炮——三座三聯裝45倍徑460mm主炮。
一、選哪個口徑,爭論半天;怎麼配置,也爭半天
大口徑的艦炮,日本早就在研究製造了,他們有個「八八艦隊」計劃,要用大口徑艦炮。1916年,日本的海工廠研製了「五年式45口徑36釐炮」,其實就是460mm炮,那一年是日本的大正五年。隨後又研製了480mm的艦炮,但在試炮時出現了損壞,1934年,修復後480mm炮和460mm炮都試驗成功了,就看海軍選哪一個。並且,510mm的艦炮也不在話下。
日本海軍的艦政部要求用510mm的,他們是設計大艦的,既然有大的,就用大的,越大越好;但負責火炮的部門則要用410mm的,因為這樣保險,如果太大了,技術上難不說,還不保險。最後海軍選了個折中的方案,用460mm的大炮,就是這個折中的方案,也是當時世界最大。然後就是倍徑的選擇,如果用50倍徑,威力當然很大,但是製造難度也成十倍地增加,綜合炮管壽命、長度、重量以及製造難度和威力要求,還是45倍徑最划算。
還有就是炮的配置,英國的納爾遜戰列艦採用的是三座三聯裝406mm艦炮,都在前甲板,日本人不這麼幹,因為這種配置有許多毛病,得不償失。日本海戰選擇前後配置,比較均衡,最終選的是前面兩座三聯裝後面一座三聯裝。有提出前後各兩座,用三聯裝和二聯裝混裝的方案,很不錯,但還是因為防護裝甲太多而捨棄了。
就這樣,大炮的一切定下,只等安裝。炮名叫「九四式四十釐炮」,因為這一年是日本的「皇記2594年」,所以叫94式,其實他們是吹牛皮的,他們沒那麼久的歷史,前面一千多年都是胡說八道的神話。
二、巨炮上艦不容易,小日本的能力挺強
這麼大的炮要在軍艦上安裝好,是有難度的,說明當時日本的工業能力很強了。那一年我國在幹啥呢?國民黨在打內戰,把紅軍攆走了,開始長徵。我國要不是從清朝開始浪費了幾百年時間,怎麼會落得成半殖民地呢。還是說大炮吧,其他的安裝沒什麼,主要難在炮身上和炮的隨動系統上。
460大炮身管長21.13米,重145噸,採用層緊式結構,即從炮尾最內層逐層向外伸,一共連纏繞的鋼線有六層,內層直徑比外層的內徑大1.8mm,安裝時,先將外層加熱膨脹,抓緊時間裝入內層,這叫嵌入法。最後才是插入1A內筒,用巨大的水壓使內筒與炮管密合。巨大的壓力一方面使前面安裝的炮管內氣泡、裂縫等消失,另一方面又使內筒有一個應力,可以抵消一部分使用時的膛壓。日本當時把這種方法叫「2A根乾式內筒換裝炮」。
內筒是有使用壽命的,大和號的460mm艦炮內筒使用壽命是200發,就是發射200炮彈後就要換內筒。換內筒很麻煩,由於結合得太緊,要一點一點敲出來,再裝上新的內筒,要一個多月才行。大和號上的大炮還沒有到使用壽命就被擊沉了,據資料記載,每門炮差不多發射了24發炮彈,距離200發還遠著呢。這個大炮每發射一發炮彈都有記錄,強裝藥是算兩發,弱裝藥時算半發,很清楚。
大炮的隨動系統在這裡不多說了,日本人用的是從瑞典進口的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大功率水泵(單臺約700馬力),採用水壓機械帶動大炮的轉動。後來日本還消化了這種先進的技術,自己也能製造大功率水泵,用在了「比睿」號戰列艦的改裝上。
三、威力太大,一堆的麻煩事
火炮的威力大,麻煩事也多,包括行動受限、炮口轉角等,最大的麻煩還是巨大的炮口風暴。460大炮單門射擊時,5m內暴風壓力是10kg/cm²、10m內爆風壓力是5kg/cm²、20m外大約是4kg/cm²。而人的承受力是1kg/cm²時耳膜受傷、2kg/cm²時受輕傷、3kg/cm²時受重傷、到5kg/cm²時,就會致命。所以每到炮擊時,大和號都會撤離炮位附近人員,連副炮上的人都撤走。就是這樣,常常有因炮擊致聾的、受傷的。
由於主炮太重,防護甲板太多,大和不得不犧牲副炮的防護。雖然叫副炮,那可是四座三聯裝155mm的大炮啊,還有許多的127mm炮和25mm機炮用來防空。這些炮都沒有很好的防護,所以副炮的功能也沒有很好的發揮。主炮開火時副炮上不能有人,副炮開火時,主炮最好不要動。這些都是大和的苦惱與悲傷,在時體現得淋漓盡致。
還有個麻煩就是日本人發現這個大炮用處不大,因為在視距內用不大上它,在視距外不好觀察射效。當時設計建造大和時,主要是巨艦大炮時代,當現在造出來了,海戰卻是航空兵的天下,用這個大炮防空,想想都發愁。所以這個大炮一出來就落伍了,最後淪為對岸射擊的首選。
總之,那時日本的工業製造水平可能沒有美國厲害,但在亞洲是比較掰的,但是他們的軍國主義政府卻利用其一定的工業優勢,製造各種武器,發動了侵略戰爭,給別的國家人民造成痛苦,既是世界的悲劇,更是他們自己的悲劇,這種逆天行為必將失敗,就像當時最先進的大炮,只消耗了1/10的壽命就沉入海底,成為垃圾。可惜這麼淺顯的道理我們當今一些年輕人卻不懂,比如那個國科大學生發表的不當言論,美化侵略,侮辱祖國,讓人驚訝、讓人憤怒、更讓人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