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是如何在大和號上裝配460巨炮的

2020-12-18 過河卒子and與非門

因為在1936年12月前還有個《海軍軍備條約》牽制著,美國、英國、日本在軍艦製造上多少還有點遮遮掩掩,尤其日本,本來對這個不公平的5:5:3的比例就不服,一直在憋著造大艦的計劃。這個條約在1936年12月被廢了,個大國可以毫無顧忌地造他們想造的軍艦了,日本當然可以放開手腳大造特造了。當年向英國學習,建造的「金剛」、「比睿」、「榛名」、「霧島」的無畏級戰列艦使日本的海軍實力大幅提升(日本叫「金剛」級戰列艦),現在沒有限制了,日本馬上開始了比「金剛」級還厲害的「超戰艦」建造計劃,即建造八艘超級戰列艦,首艦就是「大和」號。關於這個大和號和日本的造艦計劃,下一步再寫,今天專門講大和號上的大炮——三座三聯裝45倍徑460mm主炮。



一、選哪個口徑,爭論半天;怎麼配置,也爭半天

大口徑的艦炮,日本早就在研究製造了,他們有個「八八艦隊」計劃,要用大口徑艦炮。1916年,日本的海工廠研製了「五年式45口徑36釐炮」,其實就是460mm炮,那一年是日本的大正五年。隨後又研製了480mm的艦炮,但在試炮時出現了損壞,1934年,修復後480mm炮和460mm炮都試驗成功了,就看海軍選哪一個。並且,510mm的艦炮也不在話下。


日本海軍的艦政部要求用510mm的,他們是設計大艦的,既然有大的,就用大的,越大越好;但負責火炮的部門則要用410mm的,因為這樣保險,如果太大了,技術上難不說,還不保險。最後海軍選了個折中的方案,用460mm的大炮,就是這個折中的方案,也是當時世界最大。然後就是倍徑的選擇,如果用50倍徑,威力當然很大,但是製造難度也成十倍地增加,綜合炮管壽命、長度、重量以及製造難度和威力要求,還是45倍徑最划算。


還有就是炮的配置,英國的納爾遜戰列艦採用的是三座三聯裝406mm艦炮,都在前甲板,日本人不這麼幹,因為這種配置有許多毛病,得不償失。日本海戰選擇前後配置,比較均衡,最終選的是前面兩座三聯裝後面一座三聯裝。有提出前後各兩座,用三聯裝和二聯裝混裝的方案,很不錯,但還是因為防護裝甲太多而捨棄了。

就這樣,大炮的一切定下,只等安裝。炮名叫「九四式四十釐炮」,因為這一年是日本的「皇記2594年」,所以叫94式,其實他們是吹牛皮的,他們沒那麼久的歷史,前面一千多年都是胡說八道的神話。

二、巨炮上艦不容易,小日本的能力挺強

這麼大的炮要在軍艦上安裝好,是有難度的,說明當時日本的工業能力很強了。那一年我國在幹啥呢?國民黨在打內戰,把紅軍攆走了,開始長徵。我國要不是從清朝開始浪費了幾百年時間,怎麼會落得成半殖民地呢。還是說大炮吧,其他的安裝沒什麼,主要難在炮身上和炮的隨動系統上。

460大炮身管長21.13米,重145噸,採用層緊式結構,即從炮尾最內層逐層向外伸,一共連纏繞的鋼線有六層,內層直徑比外層的內徑大1.8mm,安裝時,先將外層加熱膨脹,抓緊時間裝入內層,這叫嵌入法。最後才是插入1A內筒,用巨大的水壓使內筒與炮管密合。巨大的壓力一方面使前面安裝的炮管內氣泡、裂縫等消失,另一方面又使內筒有一個應力,可以抵消一部分使用時的膛壓。日本當時把這種方法叫「2A根乾式內筒換裝炮」。


內筒是有使用壽命的,大和號的460mm艦炮內筒使用壽命是200發,就是發射200炮彈後就要換內筒。換內筒很麻煩,由於結合得太緊,要一點一點敲出來,再裝上新的內筒,要一個多月才行。大和號上的大炮還沒有到使用壽命就被擊沉了,據資料記載,每門炮差不多發射了24發炮彈,距離200發還遠著呢。這個大炮每發射一發炮彈都有記錄,強裝藥是算兩發,弱裝藥時算半發,很清楚。

大炮的隨動系統在這裡不多說了,日本人用的是從瑞典進口的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大功率水泵(單臺約700馬力),採用水壓機械帶動大炮的轉動。後來日本還消化了這種先進的技術,自己也能製造大功率水泵,用在了「比睿」號戰列艦的改裝上。


三、威力太大,一堆的麻煩事

火炮的威力大,麻煩事也多,包括行動受限、炮口轉角等,最大的麻煩還是巨大的炮口風暴。460大炮單門射擊時,5m內暴風壓力是10kg/cm²、10m內爆風壓力是5kg/cm²、20m外大約是4kg/cm²。而人的承受力是1kg/cm²時耳膜受傷、2kg/cm²時受輕傷、3kg/cm²時受重傷、到5kg/cm²時,就會致命。所以每到炮擊時,大和號都會撤離炮位附近人員,連副炮上的人都撤走。就是這樣,常常有因炮擊致聾的、受傷的。


由於主炮太重,防護甲板太多,大和不得不犧牲副炮的防護。雖然叫副炮,那可是四座三聯裝155mm的大炮啊,還有許多的127mm炮和25mm機炮用來防空。這些炮都沒有很好的防護,所以副炮的功能也沒有很好的發揮。主炮開火時副炮上不能有人,副炮開火時,主炮最好不要動。這些都是大和的苦惱與悲傷,在時體現得淋漓盡致。

還有個麻煩就是日本人發現這個大炮用處不大,因為在視距內用不大上它,在視距外不好觀察射效。當時設計建造大和時,主要是巨艦大炮時代,當現在造出來了,海戰卻是航空兵的天下,用這個大炮防空,想想都發愁。所以這個大炮一出來就落伍了,最後淪為對岸射擊的首選。


總之,那時日本的工業製造水平可能沒有美國厲害,但在亞洲是比較掰的,但是他們的軍國主義政府卻利用其一定的工業優勢,製造各種武器,發動了侵略戰爭,給別的國家人民造成痛苦,既是世界的悲劇,更是他們自己的悲劇,這種逆天行為必將失敗,就像當時最先進的大炮,只消耗了1/10的壽命就沉入海底,成為垃圾。可惜這麼淺顯的道理我們當今一些年輕人卻不懂,比如那個國科大學生發表的不當言論,美化侵略,侮辱祖國,讓人驚訝、讓人憤怒、更讓人不齒。



相關焦點

  • 二戰重武器之最:32米巨炮史上最長,270米戰列艦比大和號還長!
    二戰重武器之最:32米巨炮史上最長,270米戰列艦比大和號還長! 二戰中最大、最倒黴、最短命的航母——信濃號航空母艦 信濃號最初是根據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號艦(110號艦)開工,建造進行50%時被改造成航空母艦
  • 日本海軍的大和號和美國海軍的衣阿華號相比,誰才是二戰戰列艦的...
    摘要: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大和號戰列艦和美國海軍的衣阿華號戰列艦,可以算是雙方最強的主力戰艦,那麼這兩艘戰艦來一番對比,到底誰更強?圖1:美國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編隊大和號是二戰時期日本海軍最強的戰列艦,衣阿華號則是美國海軍最強的戰列艦,如果這兩艘主力戰艦來一番對比,到底是更強?按照戰艦世界遊戲裡的規則,大和號是十級艦(不過姊妹艦武藏號卻是九級艦),衣阿華號則是九級艦,應該是十級艦的大和號更強。
  • 二戰日本戰績最佳的戰列艦:巨炮「舔」機場,「砸傷」戰列艦
    【話說軍世】說到日本戰列艦,大和號總是最先被提起得到,畢竟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其代表著火炮戰艦的巔峰,不過大和號的戰績乏善可陳,實在拿不出手,沒有和其他戰列艦對戰過,雖然說被認為擊沉過一艘護航航母,不過後來美軍資料顯示,這艘航母是被日軍其他戰列艦擊沉的,因此如果說二戰日本戰績最佳的戰列艦排名,大和號確實提不起勁兒來。
  • 日本歷史上最大的驅逐艦「大和號」是如何覆滅的
    作為世界上曾經出現過的排水量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曾經是日本的國家象徵與驕傲,至今仍在日本的電影、動漫中頻頻出現,然而,這艘戰艦本身在二戰中的表現,卻成了一個暗喻它的祖國已經落伍於時代的冷笑話。 由於受大炮巨艦主義的影響,當時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建造噸位更重,艦炮口徑更大的軍艦。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大和號建成時,標準排水量65,000噸,試航排水量69,100噸,滿載排水量72,808噸,艦體全長263米,艦寬38.9米,平均吃水(試航)10.4米,滿載平均吃水10.86米,航速27.46節。搭載3座3聯裝45倍徑460毫米口徑主炮,艦炮口徑世界之最。
  • 圖紙上的巨艦:排水量8萬噸,巨炮8門,日本超級大和戰列艦
    而在二戰爆發之前,日本海軍在發展思路上還是走「大炮巨艦」路線,儘管使用飛機為戰鬥力的航母也得到了重視,但這沒有影響日本發展大型戰列艦的決心。由於總體國力不可能和英美媲美,因此日本海軍的思路是用質量彌補數量差距,簡單說就是要建造最強大的軍艦,通過更大口徑的火炮和更厚重的裝甲實現對敵軍的碾壓。在這樣的思路下,就有了大和號戰列艦這樣的怪物。
  • 戰鬥民族巨艦號稱碾壓055大驅,卻成大和號第二
    而大和號的悲慘結局無疑也讓戰列艦粉絲們為之嘆息,而戰後世界最大的水面艦艇:蘇聯/俄羅斯海軍的基洛夫級巨型飛彈巡洋艦也讓不少人驚嘆,有日本記者甚至將其形容為復活的大和號。然而,對基洛夫號而言像大和號絕對代表著貶義。
  • 國產056護衛艦能否打贏二戰日本最強戰列艦大和號?
    說起戰列艦,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巨大的鋼鐵之軀和令人生畏的主要,而其中的明星戰列艦非日本大和號莫屬。而他的巨大名氣來源於他史無前例的巨大主炮—3座三聯裝94式45倍徑460毫米口徑艦炮。然而受制於日本科技水平的落後,該戰列艦的火控系統非常落後,僅能用光學瞄準儀進行火炮校準,而且測距也遠遠落後於同時代的美國依阿華級戰列艦。國產056級護衛艦是我國2012年下水批量列裝的新一代護衛艦,採用深V、長橋樓船型,適航性較好,可提供較大的艦體空間。
  • 大和號優美的艦體曲線,戰列艦中獨有的大和坂,設計巧妙作用巨大
    對於戰列艦黨來說「口徑即正義,射程即真理」是大艦巨炮時代最貼切的話語,戰列艦,這種集工業時代各種先進設備於一身的機器,本身鋼鐵的威武的身軀就非常有吸引力,特別是它那高昂著的炮口。而說到大艦巨炮,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永遠是繞不過去的坎,其上面裝備的460毫米艦炮是海軍有史以來口徑最大、威力最強的火炮,所以它也成為了各個海戰遊戲玩家趨之若鶩的選擇。一般作為崇愛搭建巨炮的戰列艦黨們都是顏值控,不是說誰裝有巨炮就愛誰,艦體優美的設計也成為了人們追求大和號的加分項之一。
  • 二戰日本零式戰鬥機的噩夢,讓日軍飛行員枕著「噩夢」而眠
    大艦巨炮是男人的浪漫,空中戰機飛舞而過是寄給心上人的情書。在二戰中各國傳奇戰機在廝殺中,書寫著飛行員的浪漫,零式戰機在中國人的心中就是惡魔的代名詞,而在早期的太平洋戰場上,面對有著優秀機動性的零式戰機,山姆大叔家的飛行員也是硬著頭皮挨打。
  • 數據最強戰列艦:大和號沉沒時,核心裝甲是否被擊穿
    【話說軍世】說到戰列艦,雖然說在二戰後戰列艦這一件艦種開始被海軍所淘汰,不過實際上到1992年,美軍才退役了依阿華級戰列艦,時間還是相當久的,而作為戰列艦中噸位最大的大和號,也是裝甲防護數據最為「誇張」的一型戰列艦,在被美軍艦載機擊沉時,它和核心裝甲是否被擊穿了呢?
  • 二戰十大差評武器,德國日本最多
    第九名「機槍雙廢」之大正十一機槍 大正十一式機槍是日本二戰時期陸軍裝備的制式機槍,因於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而得名。因其槍託為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在裝備大正十一式機槍之前日本從未設計過一款機槍,因此在設計自己的第一款機槍時極為慎重。
  • 日本二戰時建造的大和號為什麼被稱作大和旅館?奢侈程度難以想像
    日本在二戰時期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作為日本海軍精銳中的精銳,大和號上官兵的生活也是十分舒適的,甚至被稱作大和旅館。
  • 052D能單挑美軍伯克級,那能直接擊沉7萬噸的大和號嗎?
    大和號在二戰中日本軍隊最大的戰列艦,參與了很多著名戰役。而且它的防禦能力很強,據說如果被460mm的大炮擊中,大和號依然能夠安然無恙。而052D是中國海軍的防空驅逐艦,它能單挑美軍的伯克級驅逐艦,輪作戰能力,它僅次於055驅逐艦。
  • 「簡直就是移動的超級旅館」,探尋二戰日軍「大和號」的奢侈生活
    說起二戰日本海軍的"大和級"戰列艦,除了它裝460毫米的"超級艦炮"之外,最令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其船上奢侈的生活條件。無論從住宿還是飲食,都堪比日本國內的五星級酒店,因此成為"大和級"戰列艦的一員就成了普通海軍官兵夢寐以求的願望。
  • 460毫米巨炮,豪華的「酒店」,大和號:你以為這就是我的全部?
    「大和」號以其460毫米的大口徑巨炮聞名世界,是舊日本海軍最著名的戰列艦。雖然生不逢時,未能完成替日本海軍與美國海軍決一死戰的夙願。但其存在本身就是日本人的驕傲,日本人對它的研究熱情從未衰減,至今仍魅力無限,影視、漫畫、小說、遊戲等等,有其必火,可以說是流量擔當。
  • 二戰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在戰爭中沉沒後還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大和號戰列艦3座三聯裝460毫米口徑的主炮可以擊穿世界上任何一艘戰列艦的主裝甲帶,其主裝甲厚度410毫米,同時被2枚魚雷或數枚重磅航彈命中也不致影響戰鬥,最高航速達到27節,建造費用相當於3艘飛龍級航母或1.6艘翔鶴級航母,巨大的噸位、強大的火力、厚重的鐵甲,大和號的確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
  • 大和號體現日本社會複雜情緒
    在九州西南方向的坊之岬衝,這艘當年花費了日本年度總預算4%的戰艦在葬身海底前僅僅擊落了3架美軍戰機,甚至就連中彈數也與同輩的武藏號相去甚遠:在雷伊泰灣,後者身中44發炸彈、9枚火箭彈和25支魚雷後才告沉沒,而大和號僅中「區區」19彈即告不支,「天一號作戰」未成而與2600名士兵沉入大海。所謂「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者,於此為甚。
  • 日本「大和號」戰列艦被擊沉,給了日本海軍致命的打擊,幻想破滅
    「大和號」戰列艦,是日本在二戰期間打造的一座號稱是永不沉落、世界最強的戰列艦。不可否認,二戰時期的日本確實具備了優質的工業系統,發達的軍工產業,因此,當時「大和號」戰列艦的問世,就讓全世界為之震驚,日本人更是引以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