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實在是太冷了啊,零下40度的北方冷得徹徹底底,風吹在臉上都是刀片;零下10多度的南方更是陰氣逼人,溼冷難熬。
冷得受不了的時候只想幹一件事:吃羊肉!!!
冬吃羊,暖洋洋,冬天的理想就是:吃羊肉!
在中國遼闊的疆土之上,有多少種羊,就有多少種針對它的烹飪方法...
「吃貨」東坡是羊蠍子的鼻祖,他不僅遍嘗美食,並且還吃出了新花樣,羊蠍子在蘇軾的手中仿佛別有一份情致,不僅鮮湯可以解饞,尤其是將羊脊椎骨撈出來再澆上黃酒,再經過一番烤炙,則別有一番風味。
作家老舍是涮羊肉愛好者,老舍先生在作品中這樣寫:「老李的口腔已被羊肉湯——漂著一層油星和綠香菜葉,好象是一碗想像的,有詩意的,什麼動植物合起來的天地精華—給衝得滑膩,言語就像要由滑車往下滾似的。」
縱觀祖國南北,有幾種羊是公認的好吃!
內蒙小肥羊:肉質水分含量低,礦物質豐富,肉質肥美。
寧夏鹽池灘羊:肉質嫩,無羶味,肌肉脂肪勻稱分布。
阿爾巴斯絨山羊:肉質緊緻低脂肪,營養豐富堪稱「肉中人參」
阿勒泰大尾羊:最適合燒烤,鮮嫩汁多,肥瘦相間。
湖羊:分布在太湖一帶,紅燒、醬羊肉別提多香了!
北方吃羊講究個豪爽,狂放,一般都是大塊肉,簡單烤或水煮就上桌,南方吃羊講究精緻,紅燒、醬滷去掉湖羊的羶味,但也別覺得湖羊有羶味就不好,畢竟有人就是喜歡這個味道,認為這才是羊肉的靈魂所在。
在北方,最好吃的羊一半在西北,一半在內蒙,一盆手抓羊肉就能看出是不是好羊,調料越少,越能檢驗出羊肉品質,開鍋噴香沒有羶味,是每一隻北方羊最後的尊嚴。
中國最好吃的羊肉在哪裡?
新疆羊肉烤出來
在新疆,萬物皆可烤,很多人認識新疆從紅柳烤肉串開始,《人生一串》中火爆的羅布羊,一度賣到斷貨。天然大草原,空氣好,羊的心情好,吃的是冬蟲夏草,喝的是礦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黃丸。
烤羊肉是最基礎的美食,相對於架子烤,饢坑才是新疆神奇的寶藏。烤出來的羊外表金黃油亮,外部肉焦黃髮脆,內部肉綿軟鮮嫩,羊肉味清香撲鼻,頗為適口…
喀什烤包子的皮是未發酵的麵粉製成,餡是用羊肉丁羊尾油丁洋蔥等調料混合而成。饢坑裡烤出來的包子皮酥肉嫩,汁鮮油香,皮特別的薄肉特別足,熱氣騰騰剛出爐就能賣光。
抓飯是新疆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等民族非常喜愛的一種飯食。羊油將每顆飯粒浸潤閃亮,蘿蔔甜羊肉香,絕對滿足你的味蕾。
寧夏羊肉居然沒有一點羶味!
深受陳曉卿喜愛的寧夏灘羊不膩不羶,豐盈鮮美,號稱喝礦泉水長大,天生就是手抓羊肉的料。
寧夏手抓羊肉,相傳有近千年的歷史,幾乎成了回族飲食文化的代表作。「寧夏手抓羊肉」選用的羊不足一歲,按當地的說法是沒有吃過青草的羯羊羔。羊肋條洗淨後放入白水鍋中,文火煮一兩小時。肉熟後,抹上食鹽後就可食用。一點羶味都沒有。
陝西羊肉泡饃一本滿足
還是蘇軾,他寫過這樣的詩句:「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後一句說的就是陝西人愛吃羊,暖胃耐飢,寒冷的冬季誰能拒絕一碗暖暖的羊肉泡饃呢?
貴州水城羊肉粉
說實話我第一次知道六盤水這個地方,就是因為一碗羊肉湯粉,大學室友是貴州人,有一天她收到了家裡的快遞:一份載著鄉情的真空空運的羊肉湯粉!致使我們寢室裡的肉香餘韻持續了整整半個月。
黑山羊肉加入十幾味香料和中草藥一同燉,吃了不羶不燥。
北京銅鍋涮羊肉
地道老北京涮羊肉都有規矩,羊得是張家口的羊,喝的水都得是京西玉泉山的水,肉質細且無羶味,鮮嫩無比。
清湯鍋底最大限度的保證了羊肉的鮮美,吃起來是羊肉最鮮嫩的味道,口感絕贊。
有什麼比數九寒天裡一大口羊肉更過癮的事呢?
(圖文來源:嗨皮士旅行,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