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是美國的政治權力中心,現在,全世界都用「白宮」代指美國政府。其實,白宮最開始並不叫白宮,而是叫「總統大廈」,為什麼後來這一建築被稱為白宮呢?那是因為白宮曾被英國人焚毀過,後來為了掩蓋火燒過的痕跡,刷了一層白色的油漆,所以後來這一總統官邸才被稱為白宮。
1775年萊剋星頓的槍聲,拉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1776年大陸會議通過了由託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1783年,英王代表與殖民地代表於凡爾賽宮籤訂了巴黎條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利堅合眾國成立。這是美國的第一次獨立戰爭。
有一當然就有二了,1812年,時任美國總統麥迪遜要求國會同意對英國宣戰,隨後美國發動了自己的首次對外戰爭,同時這也是美國本土唯一一次被外國人攻陷的戰爭,同時,當時的「總統大廈」被英國人焚毀。史稱「第二次獨立戰爭」。
當時的歐洲大陸,英國和法國正打的熱火朝天,美國夾在兩強中間很是尷尬。英法兩國同時威脅不準投入對方陣營。英國用以封鎖法國的貿易禁運政策嚴重損害了美國商業船運利益,而此時法國皇帝拿破崙率先向美國拋出了橄欖枝,這樣美國全面倒向了法國。同時,由於日不落帝國無暇顧及北美剩餘地盤,讓美國看到了機會,他們對鄰居加拿大的領土產生了覬覦之心。
1812年,美國對英宣戰,隨後美國派出1500名民兵向加拿大發起進攻。戰爭初期,英軍忙於歐洲戰事,不得不在北美多個戰場處於守勢。1814年,法國皇帝拿破崙被擊敗,英國騰出手來開始增兵北美戰場。12000名經過英法戰爭洗禮的老兵們,迅速攻入了美國本土,美軍倉皇之下,沒能守住華盛頓。在英國軍隊中佔據了一大半人口的加拿大民兵在戰爭中表現十分搶眼,為攻入華盛頓立下了汗馬功勞。川普在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爭吵時,他喊出了那句著名的:「難道不是你們加拿大人燒了我們的白宮嗎?
渥太華街頭「加拿大民兵擊倒美國兵」雕塑
英國遠徵軍在攻入了華盛頓後,為了羞辱美國人,他們不僅一把火燒了總統官邸,還焚毀了當時美國的國會大廈、國會圖書館和財政部大樓,報了美軍當初焚毀多倫多市政廳時的一箭之仇。雖然攻佔了華盛頓,然而英軍方面卻遲遲沒能打破僵局,最後雙方又一次停戰。雙方在1814年底籤訂了《根特條約》,恢復到了戰前狀態。
這次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首都陷落的戰爭,這場戰爭也奠定了北美的版圖格局,美國從此不再打加拿大的主意,轉而向南發展,向海外擴張。加拿大也在這場戰爭中得到了寶貴的認同感和凝聚力,戰後,加拿大民族的國民性開始產生,最終為加拿大建國提供了政治和文化基礎。
1817年,美國政府重建白宮,為了掩飾白宮被火燒過的痕跡,時任美國總統門羅下令,在白宮灰色沙石上粉刷了白色油漆,至此,白宮才被正式稱為「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