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戰中為什麼實力更強的截教鬥不過闡教

2020-12-22 騰訊網

看過封神演義的都知道,截教的實力明顯是比闡教強的,而且強的還不是一點半點,單說二代弟子截教就幾乎是完全碾壓闡教的,三代弟子也有餘元這樣不輸闡教二代弟子的強力選手,更別說趙公明,雲霄,金靈聖母這些能吊打闡教十二金仙的準聖級強者了。

那麼截教為什麼最後還是敗了,而且還敗的那麼徹底。

首先要說一下,在封神世界的設定中,闡教是正道,截教是旁門左道。

闡教成就的多是天仙,金仙,皆修煉正法,少習異術。截教成就的多是散仙,和不入仙籍的修習奇門異術之輩,修煉正法者少,修煉邪法者多。

闡教收徒重根性,心性要好,十二金仙等都是道德真仙。多是能掐會算,道行高深之輩。截教收徒來者不拒,根性淺薄者眾多,也就是心性差。雖然大多是外門弟子,屬於旁聽生。有道行者寥寥無幾,對形勢基本沒有辨別能力。

闡教眾人多次把截教眾人玩弄於鼓掌之中,輕易找到破解截教眾人的方法,就跟這方面有關。心性好者百折不撓,不自得而逞強逞能,心性差者暴躁易怒,常自高自大得意忘形。

兩方根性差距如此巨大,截教豈能鬥得過闡教?雖有一二人如雲霄等根性深厚之人,終仍是為其他根性淺薄者所累。

雖有同出一門之混元教主所提點帶領,仍無力回天。

就如近代,縱有百萬大軍,自身問題嚴重,終為三萬長徵翻盤矣。

再者,聖人之下皆螻蟻,截教再強也只有一個通天聖人,面對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西方二教主四位聖人聯手,通天教主也只有招架之力而無還手之力,而且元始天尊,準提道人等聖人還經常下場親自對付截教二代弟子,不免以大欺小,截教自然是打不過了,相比之下截教就有些一板一眼了,通天教主全篇好像也沒看到有親自下場對付闡教二代弟子,截教二代弟子也總是想獨擋一方,大多是單打獨鬥,不是一打一就是一打多。

另外,在鴻鈞分寶之時,老子得到了玄黃塔和太極圖,此二物都有極強的鎮壓氣運效果,前者是盤古開天約三成玄黃功德所化,萬邪不侵。後者乃盤古之斧所化開天三寶之一,定天地水火,分清理濁。鎮壓氣運也是很強。元始天尊得到了盤古幡,此物為開天三寶之一,劃破混沌,殺傷力無比,同樣有很強鎮壓氣運效果,西方得到了十二品金蓮,此物為三十六品混沌青蓮所結蓮子之一,極品先天靈寶,也有不錯的鎮壓氣運效果,截教也是少了鎮壓氣運的神器,導致氣運不如其餘兩教。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中,截教整體實力遠超闡教,為何被殺死的都是截教弟子
    而縱觀雙方的爭鬥過程就會發現,如果闡教不是元始天尊不顧聖人之尊多次出手以大欺小,甚至多次聯手西方二聖圍攻截教,闡教的弟子極有可能會在封神之戰中大部分都隕落。截教和其他兩教的實力對比《封神演義》中,在女媧娘娘造人成功後,人族漸漸興盛,成為天地的主宰。三清也相繼通過立教成聖。
  • 封神之戰截教屢遭欺負,鴻鈞道人為何不管?因為不願截教一方獨大
    在《封神演義》中,因天庭工作人員不夠,需要充實天庭。再則因為眾仙遭逢殺劫臨身,需要以殺止劫。同時也因為商朝氣數將終、而周室當興的大勢。所以就趁著即將到來的商周之戰,再進行一場封神之戰。所謂的封神之戰,其實就是三教聖人共同籤壓制定的封神榜,再說白了就是闡教和截教之爭。
  • 截教是被闡教欺壓的良善?錯了,截闡不過真小人偽君子之別
    一直以來,對於《封神演義》闡截二教的道德,頗有人認為"闡教勾結外人欺壓自己人,群毆同門,截教重義氣講道理,通天教主要比元始天尊與太上老君正面得多"。但其實闡教固然絕非善類,但這並不代表截教是善的一方,對比一下兩教的惡行,會發現截教也絕非什么正面形象,闡教與截教不過偽君子與真小人之別。
  • 封神榜中截教號稱萬仙來朝,為什麼兵敗如山倒,全軍覆沒?
    神話小說中的封神之戰,就是這樣的例子。諸位大仙為了封神,不惜犧牲人間萬民。不僅派妲己禍亂朝綱,而且插手人間事務,三教中,實力強勁的截教和闡教先後下山輔助商朝、周朝,鬥智鬥勇也間接的造成了生靈塗炭。封神的原因原先就說過,是因為仙系中分化導致不得不封神。封神的主體是三教共同商定的,當時這三教是三個仙系的代表。
  • 原始天尊不講武德,封神中截教門下弟子比起闡教真的要厲害很多嗎
    最主要的是元始天尊所領導的闡教,和通天教主所領導的截教,兩者之間的一種角逐。我們仔細閱讀書籍就會發現闡教之所以會獲得勝利,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元始天尊不顧自己的身份,對小一輩的截教門人出手。因此,導致截教許多門人都上了封神榜成為了封神之戰中最大的輸家。
  • 封神闡教和截教第三代弟子實力排行
    封神演義中,主要以武王伐紂為主線,所以主要以姜子牙這一方勢力為主線,所以書中出場的第三弟子,主要以闡教弟子為主,截教第三代弟子出場機會不多。而姜子牙的行軍大陣中,有幾大常駐三代弟子衝鋒陷陣,比如負責糧草押運的楊戩,衝鋒在前的黃天化、韋護、哪吒、雷震子,還有隨時準備打團的金吒和木吒,以及有特殊技能的楊任、土行孫和鄭倫。
  • 封神中截教的三代弟子,一個是大商太師,另外兩個橫掃闡教金仙
    截教素有萬仙之名,因為通天教主有教無類,因此在截教的輩分並不是很精細,所以我們才能看到聞仲身為金靈聖母之徒,卻對趙公明稱道友,而不是師叔。但是在截教的親傳弟子中輩分就很明顯了,除去四大內門弟子與隨侍七仙不提,只說截教三代親傳弟子,分別有那聞仲、餘元和火靈聖母。
  • 封神大戰後西方教實力大增,闡教為何全然不懼?
    除聖人外,大批有實力的闡截教弟子和強大的散修全部遭劫,而這些仙人中,許多都被西方二聖以度化有緣人的名義度走,就連闡教十二金仙中,也有一部分被西方二聖籠絡。就這樣人、闡、截三教及許多實力強大的散仙紛紛被二聖收歸門下。至封神大戰之後,西方教從原來勢單力薄,發展為人才濟濟、實力雄厚。
  • 截教是可憐的背鍋俠,犯了殺劫的闡教是如何甩鍋擺脫封神命運的?
    商朝末年,紂王無道,西周起兵伐紂,這本是人間的事,但是《封神演義》一書中卻牽扯到了封神一事,讓無數的闡教、截教仙人前僕後繼,投身到武王伐紂的事業中,或相助,或阻撓,都是因為這封神的劫難。封神的劫難,一開始是太乙真人和石磯娘娘打鬥前的一番話引了出來。
  • 小時候看封神榜不喜歡截教,為何長大後看卻不喜歡闡教?
    《封神榜》以歷史上的周朝取代商朝為背景講述的一段神話小說故事,小說的重點自然也是雙方的戰爭,然而這並非一場簡單的改朝換代戰爭,在戰爭的背後還有輔佐周朝的闡教與輔佐商朝的截教之間的較量。
  • 看封神:截教門人為什麼不顧通天教主的命令紛紛下山參與封神大戰
    在封神演義小說中,通天教主在籤押封神榜之後就再碧遊宮前張貼了一張告示緊閉洞門,靜誦黃庭三兩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可見通天教主實際上是不希望自己門下弟子去趟這攤渾水的,也許在通天教主看來,這場禍事是闡教自己的事情,截教只要置身世外看戲就好了,所以他並沒有太為自己門下弟子的前途操心,當然一個是他不覺得自己的截教會牽扯很多,另一方面,截教的門人太多了,操不過來心,當然從他的這個告示的文字來看,說是勸誡更妥當一些,畢竟沒有太過嚴厲的禁止不許嚴禁之類的詞語,也就是說通天教主對這件事的大體態度是隨緣應命
  • 為何申公豹都上了封神榜,妲己卻沒被封神?闡教想掩蓋一樁醜聞
    《封神榜》雖然是以西周滅商為歷史背景,但是主要講述的還是截教和闡教的封神之爭,兩大陣營的對峙,儘管最後闡教大獲全勝,但是越來越多的細節,讓人發現,闡教勝的似乎並沒有那麼光彩,而截教之人似乎更重情義一些。
  • 截教中幾位被封神和失蹤的大仙
    多寶道人,封神演義中多寶道人是通天教主門下掌教大弟子,因徒弟火靈聖母被闡教廣成子打死,廣成子來碧遊宮交還金霞冠。受到了截教眾仙的圍攻。多寶道人趁機挑撥,使得師傅通天教主也參與到封神之戰。於是代理師傅在界牌關下設立誅仙陣。通天教主戰敗後多寶道人因暗算太上老君被收走。
  • 《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為何要對截教下重手?
    《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為何要對截教下重手?《封神演義》表面上是三界共選人才幫忙統治天庭,世界上是昊天上帝為平衡各教勢力,鞏固天庭統治而進行的三界大能重新分派。封神剛開始,三界聖人各自歸洞修煉,並告誡弟子緊閉洞門,莫要踏足西土,以避將來之禍。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從來就是富貴險中求。封神大劫,本就機遇與挑戰共存。過了封神大劫,就可以逍遙飛升。過不了,則只能封神有名。
  • 封神中截教的四大弟子,分別是誰,他們有什麼法寶
    封神中的勢力集團主要是元始天尊的闡教以及通天教主的截教,其餘的像西方教、天庭等等相比而言都比較小。而闡教和截教相比,截教的實力要勝過闡教,因此元始天尊才要設計對付截教,封神中截教有弟子號稱萬仙,其中地位最高的當屬截教內門四大弟子,這四位在當時的洪荒實力都是很強的,要遠勝同輩闡教金仙,本期我們就來統一說一說這四大弟子。排在最後一位的是龜靈聖母,此仙乃是上古靈龜得道,其祖上能夠追溯到女媧補天時所斬殺的北俱蘆洲中那頭玄龜。
  • 封神中截教最強法寶為誅仙四劍,那麼排在第二位的法寶又是哪個?
    在封神演義中,仙人的實力主要靠的是法寶,比如殷郊手裡擁有番天印後,他的師父、番天印的原主人廣成子就不是殷郊的對手了,甚至闡教的副教主燃燈道人也束手無策,借來東西南北四旗才鎮住番天印。在封神大戰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所以說法寶就是實力,與仙人本身的能力關係不大。
  • 《封神演義》中,封神大戰擺明了是欺負截教,鴻鈞道人為何不管?
    《封神演義》在我們很多人的眼中實際上就是闡教從頭到尾在欺負截教,實際上也的確是這麼回事,為什麼要弄出封神榜這樣的事情呢?實際上是因為天庭建立,隨著平叛各方妖魔勢力,導致天庭除了那些強大的先天聖人以及準聖之外再也沒有其它的存在。
  • 《封神演義》中,截教二代弟子是否可以碾壓闡教同輩?
    《封神演義》中,截教二代弟子是否可以碾壓闡教同輩?《封神演義》中,闡教二代弟子和截教同輩的差距有多大?《封神演義》中,通過截教和闡教的較量,我們可以看出兩教弟子實力的差距。三教中,以通天教主代表的截教門人弟子最多,無論是披毛戴角還是溼生卵化,他都來者不拒,這也形成了碧遊宮萬仙來朝的盛大局面。截教門人自由發展,通天教主只負責講道,他的親傳弟子不多,也就四大弟子和隨侍七仙。其餘門人弟子雖稱通天教主老師,但卻並非通天教主親收,只算有師徒之實吧。
  • 《封神演義》中,肉身成聖的是闡教七人,為什麼沒有截教的?
    所謂「肉身成聖」,是指修仙者通過修煉肉身,並護體不入封神榜,從而達成正果,最終成為神聖之軀。《封神演義》中,闡教有七個弟子肉身成聖,分別是楊戩、雷震子、韋護和李靖一家四口。那麼,為什麼原本是「萬仙來朝」的截教,卻一個都沒有呢?
  • 截教第一個挑戰闡教的仙人是誰?為何死後通天教主毫無反應?
    在封神演義中,修真界最大的兩個教派闡教和截教都出自鴻鈞道門,原本同根同源,但兩教的傳道宗旨後來發生了較大分歧。闡教號稱"盤古正宗",走精英路線,門下弟子出身清正。而截教奉行"有教無類",門下弟子多為獸禽異物修煉得道而化形,故此常被闡教稱為不夠正宗:不分披毛帶角之人,溼生卵化之輩,皆可同群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