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人卷 第一
人之情多矯,豈可信乎?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且聖人弗能逾者,蓋人之本然也。譯文 :人們的情感多是裝的,怎能輕易相信呢?人的欲望無限,本性自私。事情成功了便想獨佔功勞,事情失敗了就將過錯推給他人,誰會例外呢?這是人的本性決定的。
多欲則貪,尚私則枉,其罪遂生。民之畏懲,吏之懼禍,或以斂行;但有機變,孰難料也。譯文 :欲望多了就起貪念,一味自私就會心理扭曲,即可能犯罪。老百姓怕被懲罰,當官的怕被查處,才不得不約束自己;一旦有了作惡的機會,局面就難以預料啦。
為害常因不察,致禍歸於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實哀;夫差存越,終喪其吳。親無過父子,然廣逆恆有;恩莫逾君臣,則莽奸弗絕。是以人心多詐,不可視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終無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毋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為智者乎?譯文 :人們受害,常常是因為對人不夠警惕。遭受禍患,往往是因為太心慈手軟。齊桓公過分相信他的臣子,終究死得窩囊。吳王夫差留著越國這個隱患,難免身死國滅。父子關係夠親密吧?可是,像楊廣那樣的逆子,卻總是屢屢出現。做臣子的,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但是像王莽那樣的叛逆屢見不鮮。所以說人心難測,不乏詭詐艱險。不僅聽其言,還要觀其行。世態炎涼,一味地做好人好事,未必有好報。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防人之心不可無,不可心存僥倖。如果這些都理解不了,也做不到,那真是活該倒黴啊。
事上卷 第二
為上者疑,為下者懼。上下背德,禍必興焉。譯文 :上司的疑心重,下屬就會感到不安。上司和下屬離心離德,各種糟心事就層出不窮。
上者驕,安其心以順。上者懮,去其患以忠。順不避媚,忠不忌曲,雖為人詬亦不可少為也。上所予,自可取,生死於人,安能逆乎?是以智者善窺上意,愚者固持己見,福禍相異,鹹於此耳。譯文 : 領導者驕橫,就順從以安其心。領導者憂慮擔心,就適當地表現忠心。順從的同時不要避諱逢迎之舉,忠心也不用忌諱醜陋不端,雖然會遭人詬病,但是該做的還是要做呀。上司能給你的,自然有權收回,生死都控於人手,怎麼能違背他們呢?因此智者擅長猜度上司的心意,愚蠢的人只堅持自己的見解,他們境遇不同,都是源於這個原因。
防身必備手冊《羅織經》
要想徹底斷絕被操控的可能,一篇文章的內容肯定不夠,建議你去讀讀防身必備手冊《羅織經》。
《羅織經》建立在小人通過人性的弱點操控、算計別人的基礎上,透徹的分析了人性、人際關係的本質以及權力管理的運作,具體包括閱人、事上、制下、控權、制敵、保身等內容。
這本書我每讀一遍便會後怕一次,原來我已經被操控了這麼多次,好在讀完《羅織經》後對人性的理解突破了幾個層次,這也使得我在職場、工作、社交等方面混得更順心如意了。
也難怪武則天看了後也感嘆,如此心機,自愧不如,狄仁傑讀完之後更是暗嘆不止。
讀懂《羅織經》能讓我們更好的讀懂人性,保護自己與家人,你的命運甚至可能都會被改變。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潛知識,由於太重要,很多人都不會輕易的暴露出來,但也總有一批人,為每個普通人的利益著想,願意想方設法的挖出這些潛知識,《羅織經》這系列的內容便是很多人不願意透露的知識之一,好好研讀,必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