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的危害被隱瞞了幾十年!世衛組織發布「限糖令」,3歲以下禁止加糖!

2020-12-22 北京朝陽創衛

心情不好吃點甜,心情好了更吃甜,大人尚且對甜欲罷不能,更何況孩子?但現在,我們必須要幫孩子擺脫這份甜蜜的負擔!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發布「限糖令」,3歲以下嬰幼兒食品禁止加糖!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調查報告稱:在2016年至2017年間,抽檢了部分國家市面上的嬰兒食品。在檢測過程中發現,部分生產商在食品中加入了果蓉等以增加糖分。若經常食用這些食品,會給嬰兒造成齲齒、肥胖等多種健康傷害。世衛組織建議:食品生產商不應在嬰兒食品中加入糖分或甜味劑,若含有糖果及果汁等含糖飲料需附上標籤,說明商品不適合3歲以下幼兒。

世衛組織:「限糖令」!

世衛組織要禁的是什麼呢?是游離糖。

世界衛生組織所說的需要限制的「游離糖」,指的是單糖(如葡萄糖、果糖)和雙糖(如蔗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

這已不是世衛組織第一次發布「限糖令」,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曾在《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指南》(Guideline: 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中建議:限制游離糖的攝入,無論成人還是兒童,都建議把游離糖的攝入量控制在每天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最好能進一步限制在5%以下。

這次針對 3 歲這個年齡段進行了特別提醒,嚴苛的背後,其實是對於糖分攝入過多給嬰幼兒帶來的健康問題的擔憂。

很多家長知道過多過早吃鹽對孩子不好,但和吃鹽比起來,吃糖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

糖的危害被隱瞞了幾十年!

在製糖業的操控下,糖的危害被隱瞞了50年!

2016年9月12日,國際著名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內科雜誌》(JAMA Internal Medicine)收錄的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科研人員的一篇論文顯示,研究人員在回顧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糖業研究基金會(SRF,美國糖業協會與其有著密切關聯)的來往信函、內部文件,以及當時有關糖脂爭論的歷史報告後,發現了一個埋藏五十多年的驚天陰謀。

原來,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美國,肥胖、冠心病和糖尿病的發病率升高。此前有一些研究認為,飲食中的高糖、高脂肪、高熱量是「罪魁禍首」。

但是為了糖的市場銷售,糖業研究基金會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贊助了一些研究計劃,成功地淡化了糖的危害,同時將飲食中的脂肪推為導致冠心病的罪魁禍首。

這其中就包括,該組織曾向三名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支付了相當於現在5萬美元的薪酬,請他們發表有關糖、脂肪、心血管疾病這三者之間關係的綜述報告。

報告中引用的研究都經過該協會精心挑選,把「加工」好的文章在1967年成功發表在最權威的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這篇「糖無害、脂肪有害」的文章,把糖分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描述得微乎其微,把患上心血管疾病的責任幾乎全部推給了飽和脂肪。

就這樣,糖順利被洗白。其中一位論文作者斯坦頓·格蘭茲稱:「這些企業成功地把大眾的注意力從糖類引開了。」

在之後的幾十年裡,儘管有無數的人因為糖而影響健康,但糖的危害都沒有出現在學術文章和官方膳食指南裡,飽和脂肪獨自承受罵名……

可以說,在製糖業的操控下,糖的危害被莫名地淡化了。

糖的危害,上到下毀全身!

事實上,如果長期攝入高糖飲食,可以從上到下毀全身!

1. 增加患心臟病和癌症風險

2017年,PLOS Biology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也同樣揭秘了糖業研究基金會的另一個黑暗內幕——刻意隱瞞了糖可能引發心臟病和癌症的研究。

根據糖研究基金會的內幕文件顯示,1968年他們曾資助過一項代號為259的動物實驗研究,想看看糖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到底有多大。

實驗時,研究人員就已發現,大量攝入糖會影響腸道中的菌群,進而提高甘油三酯水平,可以增加人體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此外,在試驗中,已證實高糖飲食會使β-葡糖醛酸酶水平明顯增高。而這種酶,在當時就已經被認為與膀胱癌存在潛在的聯繫了。換句話說就是,如果繼續追查下去可能會發現糖攝入過多會增加癌症風險。

但是,得知消息的糖研究基金會,沒有批准完成研究所需的剩餘12周資金,整個項目陷入停滯。也終止了整個259項目的資助。也就導致了這些研究結果從未向世人公布。

2. 容易肥胖

北京協和醫院孕期營養門診韓東梅2017年9月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糖攝入過多,會增加超重和肥胖的發生風險。糖可以轉化成脂肪,高糖飲食是直接造成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3. 易骨質疏鬆

河南省骨科醫院鄭州院區骨質疏鬆科主任葉進2018年1月在大河報刊文介紹,年輕的女性、兒童等人群喜愛吃甜食,而一些中老年人的補品中也常常有糖分出現,糖分攝入過度會影響人體對食物中鈣質的吸收,易導致骨質疏鬆。

4. 毀壞牙齒

2018年5月18日,在由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組織全國相關領域專家編寫的《中國兒童含糖飲料消費報告》發布會上,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馬冠生教授介紹,飲用含糖飲料後,口腔裡的細菌可以使糖和食物殘渣發酵形成牙菌斑。含糖的碳酸飲料有一定酸度,長期飲用會酸蝕牙齒,增加患齲齒風險。

5. 增加皺紋

浙江省台州醫院營養科主任何曉琴於2017年5月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吃糖太多會搶走人體內的膠原蛋白,使得皮膚的彈性變差,甚至出現皺紋和斑點,尤其是白砂糖等精製糖。

6. 造成營養不良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夏朋濱在2014年11月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吃糖多了不僅易引起肥胖,還可能造成營養不良。因為吃糖太多會影響孩子食慾,那麼,其他營養素勢必攝入減少,導致體內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均缺乏,極易造成營養不均衡。

最後,糖不是一點都不能吃,只是在現在物質條件充足的生活條件下,一定要控制糖的攝入量。除了儘量減少的直接攝入糖外,還要學看配料表,減少游離糖的攝入。

來源:健康時報

相關焦點

  • 吃一口「糖」傷全身!為了賺錢,糖的危害竟被隱瞞了50年
    而且危害和菸酒不相上下 重點突出脂肪的危害 直到近些年 糖的真面目才被不願斂財的學者戳穿 而人們已經被「隱瞞」了50年 所以 為了防止更多人被「虛偽」的糖騙下
  • 世衛組織建議每日游離糖攝取不應超過熱量5%
    據相關報導,世界衛生組織4日發布的「隱形糖」攝取新指針建議,為減少肥胖,保護牙齒,人們日常生活糖攝取量最好每天不超過25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990年制定的標準,成年人每日攝取的游離糖不應超過當天攝取全部熱量的10%。如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提高這一標準,成年人每日攝取的游離糖不應超過當天攝取全部熱量的5%,也就是相當於每天攝入不超過6茶匙糖。但是喝一罐蘇打水,可攝入至多40克糖,相當於10茶匙糖。
  • 比糖和鹽更傷血管,世衛組織呼籲停用!出現這種字眼的食品要少吃
    據世衛組織(WHO)統計,我國每年都有100多萬人因糖尿病離世。而究其根本,糖尿病患者日漸增多,是因為我們平日裡一些不切當的飲食習慣。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中看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正在一步步"摧毀"我們的血糖。
  • 為什麼釣鯉魚要加糖?釣鯉魚加哪種糖效果最好?釣鯉魚的加糖技巧
    那麼,各位釣友們是否想過,為什麼釣鯉魚要加糖呢?釣鯉魚加什麼糖效果最好?下面,我們就來講下釣鯉魚的加糖的技巧和方法。實際上,糖類可以分成單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和果糖都屬於單糖;蔗糖和麥芽糖屬於二糖,水解後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澱粉、糖原、纖維素等屬於多糖,能水解生成許多分子單糖的糖。
  • 世衛組織:有種物質比鹽糖危害大,若包裝中出現幾個字,別買回家
    我們做飯都會加入調味料,以前從來沒有想過調味料也會危害健康,但是現在隨著各種心血管疾病的出現,發現原來多吃某種調味料對健康也是非常不利的。提到調味料,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鹽和糖,過多地攝入這兩種調味料,很容易使血壓產生波動,會對血糖產生影響,會給身體帶來許多的「麻煩」。
  • 世衛組織著急了
    來源:參考消息世衛組織著急了據法新社哥本哈根消息,當地時間12月20日,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表示,面對新冠病毒新變種在英國的傳播,世衛組織呼籲歐洲成員國加緊採取防控措施。據世衛組織介紹,除英國外,丹麥已報告9例新毒株病例,另外荷蘭和澳大利亞分別有1例。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發言人表示:「(新毒株)在歐洲的傳播強烈而廣泛,各國應加強控制和預防措施。」延伸閱讀新冠變種傳播失控!
  • 日本名醫告訴你:靠限糖飲食如何瘦身
    但是戒糖之後身體又會出現一系列的不適,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呢?日本的水野診所水野醫生根據自己的減肥經驗告訴你,限糖飲食不是說不能吃主食,以及糖分,如果這樣的話身體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從而危害健康。其實真的限糖飲食是減少糖分的攝入,而不是禁止糖分的攝入。比如原來我可能一天要攝入50g的糖分,那麼現在我減少到40g,原來主食吃兩個饅頭,現在我就要減掉半個。
  • 添加糖——你減脂路上的絆腳石
    其實,如果攝入過多的糖,你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1、皮膚老化速度加快常吃大量含糖食物,「糖基化」反應會形成不可逆的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AGEs可以和人體的各種組織細胞相結合併破壞這些組織細胞,從而造成了對人體的危害。同時還可以使我們的膠原蛋白流失加快,產生皺紋,加速人體的衰老。長期高糖高油飲食,可刺激皮膚產生炎症,分泌更多的油脂,堵塞毛孔,形成粉刺和痘痘。
  • 黃智賢:臺當局給世衛所發郵件,恰證明大陸沒隱瞞疫情
    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1日公布了一封去年12月底發給世衛組織的郵件,欲藉此指責世衛組織「失職」。但資深媒體人黃智賢13在社交媒體上直言,陳時中公布的信件,非但不能指責世衛組織,更加證實了大陸沒有隱匿疫情。
  • 1歲寶寶近視100多度!世衛組織建議2歲以下幼兒不接觸任何電子屏幕
    事實上,2019年4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有關幼兒接觸電子屏幕時間的建議報告。報告建議,2歲以下幼兒不要接觸任何電子屏幕,2-5歲兒童每天接觸電子屏幕的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延伸閱讀:世界衛生組織:建議2歲以下幼兒不要接觸任何電子屏幕2019年4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有關幼兒接觸電子屏幕時間的建議報告。
  • 抗糖=抗衰老?
    審核專家:武新勝解放軍第三七一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近幾年,網上興起了一個詞:抗糖。有些明星甚至還發明了抗糖飲食法:她們認為,糖是皮膚的「頭號殺手」,為了阻止糖分攝入,連主食和水果也不吃,以此來達到抗糖的目的。
  • 減肥就要堅持控糖論,糖真如「洪水猛獸」嗎?一次性說清楚
    因為減肥和抗衰老,出現了「控糖論」這一理念,從各種各樣的無糖飲料橫空出世,再到無糖的零食,無糖的減脂麵包,就連喝個奶茶滿足自己的欲望,都要說個不加糖。每個愛美的女性對糖的了解就是,吃多了容易老。看到很多電視上的女明星,十年二十年的不吃糖,堅持不懈換來的自己紅潤有光澤,一點都不老的樣子,因此更加痴迷控糖。
  • 「世界無菸日」,世衛組織呼籲孩子遠離菸草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趙迪】5月31日是「世界無菸日」,世界衛生組織當天警告說,為了彌補每年800萬因吸菸而死亡的「客戶」,菸草行業逐漸將手伸向了年輕人——已經有超過4000萬13-15歲的未成年人開始吸菸。
  • —個瞞了50年的大騙局:它是腫瘤元兇、比香菸還容易上癮
    世衛組織曾調查了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結論: 糖的危害, 甚於吸菸。 由此可見,含糖飲料的危害,遠超你的想像! 01 一段隱瞞了50年的真相,讓人們付出了慘痛代價 其實,糖的危害,也是最近幾年才被挖掘出來的。 今天,走進大型超市,你會發現:幾乎80%以上的食物裡都含有糖。
  • 減肥「少糖」是什麼意思?99%的博主都弄錯了糖和醣的關係
    減肥過程中,總能被說「少糖飲食」。但99%的可能都不知道,用「糖」來描述並不準確。減肥過程中所說的「少糖」,這個概念很廣,包括一切的碳水化合物,以及甜味劑統稱為醣,而糖包含其中。多醣(複合碳水化合物,由3個或者以上的糖分子互連組成)可以從植物或者動物中攝取到,亦常見於日常食物中,如根莖類蔬菜馬鈴薯,以及五穀雜糧中;人體較難直接消化吸收多醣,在吸收之前有一個較為緩慢的分解過程
  • 世衛組織WHO最新指導!
    別急,世衛組織的最新《指南》來了!2020年11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最新的《關於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指南強調,每個人,不論年齡和能力,都可以且應該進行身體活動。任何活動方式都有用。新指南建議所有成年人,包括有慢性病或殘疾的人,每周至少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等到劇烈的有氧活動。
  • 最新發布|世衛組織公布2000-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
    根據世衛組織12月9日發布的《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在當前全球十大死因中,有7個是非傳染性疾病。在2000年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4個。新數據涵蓋2000年至2019年的數據。 估計數據揭示了過去20年來疾病和傷害造成的死亡率和發病率趨勢。
  • 界面早報|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發布 中方決定向世衛組織增加...
    中方決定向世衛組織增加3000萬美元現匯捐款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宣布,中方決定在前期向世衛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現匯基礎上,增加3000萬美元現匯捐款,用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支持發展中國家衛生體系建設等工作。
  • 世衛組織公布:食品包裝上若有5個字,別再往家裡搬了,很傷身
    世衛組織公布:食品包裝上若有5個字,別再往家裡搬了,很傷身 時間:2020年12月14日 15:02:18&nbsp中財網   說到保護我們的心臟、血管、大腦,人們首先會想到的是飲食,要控制油、鹽、糖,這類食物,因為進食過多很容易使人體代謝異常而引發一些疾病,甚至會損傷我們的心臟、血管。
  • 氣急敗壞,臺當局竟罵了世衛組織
    世衛組織2日向《環球時報》表示,自中國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世衛組織一直通過《國際衛生條例》有關渠道與臺當局保持溝通,臺灣地區的專家參與了所有的諮詢工作,臺灣方面充分了解專家組的全部工作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