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他們悲憤地喊出「民主不能當飯吃! 」--上觀

2020-12-23 上觀

2010年12月17日,突尼西亞西迪布吉德市的街頭小販穆罕穆德·布瓦齊齊因自己賣果蔬的小推車被沒收而自焚身亡,引發了大規模抗議。這場被稱為「阿拉伯之春」的運動很快便如潮水般席捲阿拉伯世界,導致多個國家的政府如多米諾骨牌般接二連三地倒臺,地區局勢隨之發生深刻變革。

  

例如,突尼西亞總統本·阿里2011年1月14日下臺並流亡國外,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於2011年2月11日辭去總統職務。而利比亞反對派在美英法等北約國家直接軍事幹預下推翻卡扎菲政權,並於2011年10月20日將其殺死。2012年2月27日,葉門政治協議正式生效,總統薩利赫退位。

十年過去了,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春天」仍然遙遙無期。不過,這場運動的餘波依然影響著中東地區。很多運動的親歷者對運動發生後這些國家的發展狀況非常失望,甚至認為局勢比十年前更加糟糕。由於「春天」並未如願而至,如今,有多位學者不再用「阿拉伯之春」來形容十年前的那次運動。比如,美國學者諾亞·費爾德曼以「阿拉伯之冬」為名著書描述這段歷史,加拿大學者麥可·伊格納蒂夫也認為這一運動遭到「悲慘的失敗」。

這些學者對這場運動的定位還是比較客觀的。經歷了風捲殘雲式變革的多個國家如今經濟低迷,武裝衝突不斷,民眾流離失所。例如,在運動的起源地突尼西亞,如今四分五裂的議會無法產生穩定的政府,政治動蕩導致經濟發展缺乏穩定環境,一些舉步維艱的突尼西亞人試圖以非法方式移民歐洲,還有些失業的年輕人選擇加入恐怖組織。據日本《東京新聞》報導,在如今的突尼西亞,年輕人的失業率上升至35%左右,有當地民眾感嘆,「民主不能當飯吃啊」。 

而中東大國埃及,雖然目前政局比較穩定,但經濟狀況不盡如人意。據印度《經濟時報》報導,埃及作家阿赫達芙·蘇韋夫認為,2011年2月那些激動人心的日子已成海市蜃樓。她說:「民眾前所未有的貧窮,埃及甚至成了年輕人極力想要離開的土地。」

相比之下,很多國家的情況比突尼西亞和埃及要糟糕得多。敘利亞在「阿拉伯之春」後陷入內戰,目前仍未平息,導致超過數十萬人喪生,600多萬人流離失所,大部分淪為難民。利比亞和葉門同樣也進入了看不到盡頭的內戰隧道,伴隨戰亂的同樣是民不聊生。

對於「阿拉伯之春」造成的損失,埃及總統塞西2018年1月17日曾經表示,阿拉伯世界發生的「革命」導致140多萬人死亡,1500多萬人淪為難民,並給相關國家基礎設施造成近1萬億美元的損失。

此外,這場運動還帶來一個副作用,即恐怖勢力崛起,「伊斯蘭國」組織利用多國陷入戰亂的機會,不斷壯大,一度佔據了敘利亞和伊拉克大片土地,並在歐洲多地發起恐怖襲擊。而且阿拉伯國家動蕩還造成大批難民流向歐洲,並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一些歐洲國家的政治生態,致使極右翼政黨異軍突起,民粹主義抬頭。這種政治生態的改變也是引發英國脫歐的誘因之一。 

不過,被難民危機和恐怖威脅困擾的歐洲國家也要反省自身在「阿拉伯之春」運動中的作用。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對這些問題的產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些西方國家在「阿拉伯之春」運動中,不僅鼓動並支持很多國家的反對派反抗政府,而且還直接赤膊上陣。例如,美英法率北約軍隊對卡扎菲的政府軍進行了多輪空襲,扭轉了利比亞戰局,促成了卡扎菲政權倒臺。

這些西方政客「不辭勞苦」地將手伸向異域,打著「伸張正義」「推動民主」「捍衛自由」等旗號,假惺惺裝作關心別國人權,對不服從自己霸權的國家,極盡挑唆之能事,四處煽風點火,希望通過策動「顏色革命」,煽動暴力、叛亂等活動,以達到危害別國安全、削弱別國實力甚至顛覆別國政權的目的。目的達到後,那些國家人民的福祉決不在他們考慮之列。 

對於西方國家這種虛偽面目,世人也早已認清。有網友就犀利地指出,當美國政客「與利比亞、敘利亞、伊拉克、葉門等國(人民)堅定站在一起的時候,這些地方都被夷為平地」。

    

希望那些熱衷幹涉別國內政的西方國家和政客能夠把目光轉向國內,集中精力解決自身的問題,不要動輒對別國事務指手畫腳甚至直接上陣出拳。祝願那些經歷動亂後深陷苦難的國家能夠早日實現和平穩定,找到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迎來真正的「春天」。

相關焦點

  • 十年後 他們悲憤地喊出「民主不能當飯吃!」
    原標題:參考快評|十年後,他們悲憤地喊出「民主不能當飯吃!」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導 2010年12月17日,突尼西亞西迪布吉德市的街頭小販穆罕穆德·布瓦齊齊因自己賣果蔬的小推車被沒收而自焚身亡,引發了大規模抗議。
  • 十年了,他們終於醒悟「民主不能當飯吃」,然而更令人絕望的是……
    ,西方承諾給他們的美好天堂,為何終成了虛幻的海市蜃樓。於是十年後,那場運動的發源地突尼西亞,在苦難中煎熬的人們悲憤的喊出「民主不能當飯吃」。阿拉伯世界會有此浩劫,還是因為他們太過痴迷於西方的神話光環。只是他們不明白:1, 西方推廣「西式民主」,並不是要給你帶來幸福,更多的是以民主之名扶植反對派,以控制該國服從於自己的意志;又或是以民主之名,搞亂一個國家,從而服務於西方利益;2, 西方的強大,是建立在大航海時代、殖民時代對它國資源的掠奪與產品傾銷,掌控大量資源的西方又藉助工業革命進一步升級
  • 阿拉伯之春啟示:民主為什麼不能當飯吃?因為德先生離不開賽先生
    今天小編就拋棄西方哲學的話語體系,試用全新的中國哲學話語體系來解答西方國家民主為什麼不行——阿拉伯之春啟示錄:西方民主為什麼不能當飯吃。十年過去了,被很多人寄予希望的阿拉伯「春天」仍然遙遙無期。不過,這場運動的餘波依然在影響著中東地區。但是很多運動的親歷者對運動發生後這些國家的發展狀況非常失望,甚至認為局勢比十年前更加糟糕。由於阿拉伯「春天」並未如願而至,如今,有多位學者不再用「阿拉伯之春」來形容十年前的那次運動。
  • NCC關中天 羅友志悲憤感嘆:民主損失_臺灣新聞_海峽兩岸_新聞中心...
    媒體人羅友志感嘆地說,「這是所有民主損失,臺灣一直走到這一步,完全能體會中天所有同仁們大家的心情,那種悲憤,以及對民主言論自由的失望...」。據報導,羅友志在接受「中時新聞網」採訪時提到,2005年親自經歷過東森新聞S臺換照案,不曉得自己在15年之後會再碰到一次,那時候記得所有採訪中心的大家是噙著眼淚,然後手握著拳頭說不要再發生了,現在他完全能體會中天所有同仁們的心情、那種悲憤,以及對於對民主言論自由的失望。
  • 臺灣工程師諷臺式民主:可以當飯吃、可以防疫,也可以發電?
    最近看到兩則新聞,1,自報收入為0而不繳稅的陳亭妃認為馬英九不夠格稱為前「總統」;2,陳時中認為臺灣防疫成功的原因是民主。這兩則新聞可以看出民進黨對民主的定義與使用都是盲目且自我的,但裡面的機關卻有強大的選舉好處。
  • 跑步不能當飯吃,但能多吃幾年飯!說得對
    跑步是不能當飯吃,但是跑步能讓你多吃幾年飯。跑步的好處,已經說了無數遍,由內而外地促進身心健康,就是讓你的生命更加富有活力,活得更長久。跑步的重要,就如同一日三餐。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 外國記者探訪阿拉伯之春始發地:「民主」十年後,生活卻變得更糟
    【南方+12月15日訊】10年前,一名水果商布瓦吉吉在突尼西亞中部城鎮西迪布濟德自焚,引發了整個中東地區名為 「阿拉伯之春」的政治地震,如今突尼西亞已經進行了西方所謂的「民主化改革」十年了,如今突尼西亞真的變得更好了嗎?
  • 吃中國飯砸中國鍋?我們應該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梁!
    悲憤!再一次見到了吃中國飯、砸中國鍋! 最近,粉筆張小龍火了,因為他發表了一些驚世駭俗、恬不知恥的言論:把中國交給日本人統治;請求英國人來統治我們,寧願被英國人清廉的殖民,也不願被自己人剝削壓迫,因為我是漢奸!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漢奸!
  • 學者:他們認為的「民主」 實際上是民主的贗品
    基於同樣原因,最初13州裡人煙稀少的州不久後也放棄了擁有財產的要求(如德拉瓦、馬裡蘭),甚至繳稅的要求(如新罕布夏、喬治亞)。換句話說,最初實現男性成年白人普選權的地方都是人少地多的州。其他的州要再等幾十年才實現這一目標。
  • 學歷不能當飯吃,但沒有學歷的你,在社會上將處處受阻!
    高考結束後,每年都有無數「讀書無用論」的段子被瘋狂轉發:「 XX從初中輟學,但他的小夥伴被一所著名大學錄取。十年後,XX作為部門經理,已經開始考慮是否僱用他的名牌大學畢業的小夥伴.」有些人被一些段子忽悠而「深信不疑」,他們堅信讀書是沒用的,而這些人最容易被現實打臉.學歷雖然不能當飯吃,但沒有學歷的你,在社會上將處處受阻!
  • 2020「大選」剛落幕又開始談2024,臺灣的選舉真能當飯吃?
    本來以為2020年1月「大選」落幕後,臺灣能消停一段時間,起碼在2020年、2021年選舉話題能告一段落,全島上下可以專心拼經濟。沒想到,島內輿論還是對選舉無法「忘情」。選舉真能當飯吃?這話也不能說錯。起碼政治人物、抬轎者以及文宣、民調等公司,很多確實是靠選舉吃飯,他們甚至已經結成一個利益集團。選舉,是臺灣很多政治人物口中「民主最好的表現形式」,不能對它有一點褻瀆。鴻海創辦人郭臺銘幾年前曾稱,「民主對GDP沒幫助,經濟果實才能填飽肚子,民主的動能須化為經濟的成果。」這番話後來被簡化成了「民主不能當飯吃」。
  • 興趣又不能當飯吃,說了有什麼用?可能你用錯了方法
    興趣真的不能當飯吃嗎?他用自己的例子告訴你這不是不能當飯吃,而是你用錯方法了…(圖/Unsplash)「興趣不能當飯吃」,相信句話是許多人在挑選科系或畢業之際,最常聽見的一句話。二十多年前,這句話的確言之成理;但在二十年後的今天,依然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嗎?時代不同了,讓我來告訴你如何把興趣當飯吃,而且吃得安心!
  • 寶媽懷孕後無人照顧,自製「懶人飯」度日,網友提醒:不能這樣吃
    但並非所有女人都有「十個月皇后」的特權,還有一些準媽媽懷孕後還得凡事靠自己。懂事又堅強的琪琪向兩邊老人宣布:懷孕是小事,自己能夠應付,讓他們不要擔心。琪琪說到做到,整個孕期都是自己照顧自己,孕6個月之前,行動自如的琪琪還會變著花樣犒勞自己的胃。
  • 十年前的舊人,十年後的新人
    「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我們還是一樣,陪在一個陌生人左右,走過漸漸熟悉的街頭。」這個時候,聽著《十年》,仿佛有著別樣的風味。洛杉磯湖人,在總決賽的第六戰,以106-93戰勝邁阿密熱火,從而系列賽大比分打成4-2,獲得了2019-2020賽季的NBA總冠軍。隊史第17座總冠軍,他們等了十年,再次可以大聲呼喊出那句:湖人總冠軍!
  • 小孩一歲前不能吃大人飯,一歲以後要有過渡,才能和大人一起同吃
    沒養過小孩的人,可能就會覺得很奇怪,既然小孩都已經可以吃飯了,為什麼不能夠跟大人一起吃呢?還要重新給小孩做輔食,費時又費力的。而且在老一輩人的眼裡,他們就會覺得。自己養小孩的時候都是有什麼就給什麼吃,從來沒有那麼精細過,還要特意的給小孩做輔食。如果小孩剛開始從母乳轉換到輔食的話,那麼家長做輔食沒關係,但是時間長了就應該讓小孩跟著大人一起吃大人飯。
  • 臺灣《聯合報》:「民主鬥士」要變「民主殺手」?
    最近盛傳陳菊將接任臺監察機構負責人,如果陳菊真正在乎臺灣「民主政治」的鞏固成熟,而不是個人權位,她絕對不會有這個念頭,否則昔日的「民主鬥士」將成為「民主殺手」。對臺灣民眾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哪一個黨「執政」,而是「民主價值」是否越來越鞏固;可惜的是,民進黨「全面執政」以後的種種作為,黨派的利益似乎高於民眾的利益,用人不是「唯才」,而是「唯派系、顏色是從」,腐化的跡象越來越趨明顯。如果這麼需要「公正客觀」、「高風亮節」的臺監察機構負責人職務,涉入政黨、派系利益如此深的陳菊都想要,陳菊本人將毀了「民主鬥士」的稱號,也將阻礙臺灣的「民主進步」。
  • 飯局該不該赴約,飯不是隨便吃的,吃錯飯的代價遠比說錯話大得多
    飯局該不該赴約,飯不是隨便吃的,吃錯飯的代價遠比說錯話大得多飯局,該不該赴約大多數人都知道一個道理,話不能亂說,說話時不假思索、信口開河,容易惹來麻煩;同樣,飯也不是隨便吃的,吃錯飯的代價要遠比說錯話大得多。話說錯了或許還有補救的機會,但是飯吃錯了往往很難挽回。我們需要弄清楚一件事情,有些飯局可以赴,而有些飯局是不能赴的。
  • 從24—23,整整十年了,該喊出那五個字了
    而且在很多球迷口中,詹姆斯連續八年打進總決賽,是吃了東部紅利,如果詹姆斯在西部,他將不會取得這樣的成績。但真的是這樣嗎?對於湖人來說,詹姆斯是他們復興的希望,對於詹姆斯而言,湖人是他追夢的最後一站。如果有機會超越喬丹,誰不想拼一把呢?
  • 俗話說「飯不能吃太飽,人不能對太好」:對這種人太好,你就輸了
    看到鄰居揭不開鍋,富人便給了一升米,解了他們一家的燃眉之急。窮人收到米後,對富人感激涕零。之後,窮人親自去道謝,閒聊之餘,說還在為明年沒有種子的事擔憂。富人很慷慨,又給了窮人一鬥米。乞丐聽後大怒:「你憑什麼拿我的錢,去買房子,和養活你的老婆孩子!」有時候,你的付出應有度,否則就成了「理所當然」。凡事有度,物極必反。誰都沒有義務,永遠對一個人好。
  • 諾千佳·飯如人生不能將就,吃好飯才是正經事!
    米飯是東亞地區最主要的糧食,吃遍山珍海味,終不如一碗米飯來得實在。 袁枚先生曾在《隨園食單》裡這樣說:「飯者,百味之本。飯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飯不必用菜。」可以幹吃是對白米飯最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