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在社會上,每時每刻都會存在競爭,當你想要獲取更好的東西時,難免就要與人競爭。同樣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他們也要去面對競爭。競爭是很殘酷的,有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強的,他們在面對失敗的時候,可以很好的調節過來;有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在面對失敗的時候會氣急敗壞,他們不允許失敗,對於勝利十分的渴望。
叔叔家的孩子,因為小時候塊頭長得比較壯,叔叔就把他送去學習跆拳道。一開始,孩子對於跆拳道的學習十分的感興趣,經常在家裡還要抓著他爸爸來練習。
後來跆拳道經常舉辦一些活動,他家孩子也去參加了。叔叔經常會去觀看孩子的一些表演賽,可是在表演賽的過程中,他就發現他家的孩子,打得非常的認真,與其說認真,準確的說應該是較真。在比賽的過程中,他家的孩子只要打贏了對方,就會特別的開心,可如果一旦輸給了對方的時候,就會非常的沮喪,好幾天都沒有心情。
叔叔有和孩子聊過天,叫他不要太在意輸贏,說讓他學習跆拳道不是為了要打贏誰,而是為了要強身健體,希望將來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孩子根本就沒有把他爸爸的話聽進去,只要輸了就會把拳頭握得緊緊的,還會到處找東西來撒氣。
為什麼有的孩子好勝心會這麼強?
1、自身發展的特點
孩子從剛出生開始,他的心裡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從一開始拼命的粘著父母,到逐漸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緊接著孩子會開始把自己當作是獨一無二的。
心理學家路易斯就說過:孩子到了6歲,他就會有一種想要爭第一的念頭,享受萬眾矚目的待遇。
在孩子的眼裡,他們很少會去思考合作共贏,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最特別的,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因此孩子的好勝心會這麼強。
2、父母的影響
有的父母就是喜歡誇讚孩子,孩子做對了一點事情就誇他,可對於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卻少有去批評和指正他。覺得用表揚的方式可以激發孩子的鬥志,讓孩子永遠都開開心心的。
這是一種逃避衝突的做法,結果就是導致孩子過於的自負,沉迷在自己是最強的幻想當中,面對任何的事情,孩子當然會想要爭第一,因為他不想失敗,也害怕失敗。一旦失敗了就意味著他不是最強的,他就有可能會讓父母失望,得不到父母的誇讚與認可。
好勝心強未必是壞事,可有很多的孩子,他們雖然好勝心強,可同時他們還是玻璃心,一點失敗都沒辦法接受。
「玻璃心」對於孩子有什麼影響?
1、容易被負面的情緒左右
不懂得掌握情緒的人,是很恐怖的,他們會任由負面的情緒操縱自己。像「玻璃心」的孩子,他們但凡遇到一點失敗,都有可能會被沮喪的情緒所影響,一連好幾天都沒有辦法振作起來,其實這樣,是很影響孩子的生活和他的成長。
2、抗挫折能力差
玻璃心的孩子,他們的抗挫折能力非常差,經不起一點的考驗。遇到一點挫折,就會伴有很強烈的情緒。如果他知道這件事自己可能會失敗的話,那麼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就有可能不去面對了,因為他害怕失敗,擔心被別人瞧不起。
改善孩子「玻璃心」,父母該學會3個辦法
1、通過肯定過程的方式,引導孩子不要過度注重結果
結果很重要,但是過度注重結果的話,就會導致孩子沒有辦法靜下心來,也容易養成玻璃心。往往孩子注重結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脫不了關係。如果父母不是特別的注重結果的話,那麼孩子也會逐漸不對結果過分的關注。
父母可以在表揚孩子的時候,多表揚他在這件事中,體現了那些優秀的品質,比如堅持,比如樂觀等等,但是不要過度的表揚孩子他拿了第一好厲害。
2、引導孩子學會處理負面情緒
父母要引導孩子認識負面情緒,不能讓孩子覺得負面的情緒就是不好的,把負面的情緒當作是洪水猛獸。當孩子難受哭了,父母可以擁抱孩子,接納他的情緒,安撫他過分悲傷的心情,然後告訴他是否願意和父母一起散散心或者是打羽毛球,接納孩子的情緒,再引導孩子尋找發洩情緒的方法。
3、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失敗
孩子對於失敗的概念,大多時候都是從身邊人對失敗的一個看法中得來的,他們會下意識覺得失敗就是不好的。其實失敗是為了成功做鋪墊的,父母應該讓孩子正確的認識失敗,告訴他失敗未必是壞事,往往還是一件好事,能夠讓他明白到自己哪裡還做得不夠好。
孩子有「玻璃心」,家長不要急於批評孩子,說他為什麼這麼脆弱,給點時間,引導孩子逐漸轉移注意力,不過分關注結果。
育兒問題姜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姜媽育兒記,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