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國航天員將第一個搭乘中國飛船?俄自報奮勇 將進入月球基地

2020-12-16 軍評陳光文
中國探月飛船蓄勢待發

「俄羅斯航天員已準備好乘中國飛船飛往太空」。這是俄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13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明的立場。他同時強調,俄羅斯不會參與美國的月球計劃,「俄羅斯準備與中國在探索月球領域加強合作」。

據俄塔社14日稱,羅戈津充滿自信地聲稱,「我們已準備好乘坐中國和美國的航天飛船飛向太空。中國和美國人可能也準備搭乘我們的飛船,這是正常的,在載人航天領域一直都應該合作。」他同時強調,俄羅斯正積極與中國夥伴討論在航天領域的合作,包括聯合建設月球科考站。

中國計劃2030年建成月球科考站

中國與俄羅斯的航天合作由來已久,特別是在載人航天中,中國可謂借鑑了很多俄羅斯的技術與經驗。比如,中國的「神舟」宇宙飛船,就有很多俄羅斯的影子,而且中國的首批航天員,都是在俄羅斯接受的初期訓練。

在此基礎上,2017年11月,中俄雙方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航天局與俄羅斯聯邦國家航天集團公司2018~2022年航天合作大綱》,制定了兩國的5年航天合作計劃。該計劃涵蓋了聯合進行月球和深空開發、特殊材料開發、衛星系統領域的合作、地球遙感、尋找太空飛行器碎片等5個領域。

建立月球站的基礎是首先實現三個目標

其中提到的中俄聯合進行月球探索,就與中國要在月球上建立科考站有關。據稱,中國在今年成功發射嫦娥5號的基礎上,還將持續發射嫦娥6號、嫦娥7號和嫦娥8號探月飛船,而嫦娥8號除了繼續進行科學探測試驗以外,還要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

比如說採用3D列印技術,能不能在月球上利用月壤建房子等,為以後中國獨立建造月球科考站打下技術基礎。如無意外,2030年的時候,中國在月球上的第一個科考站,就有可能建成,該站不但會接納中國航天員,也會敞開懷抱迎接友好國家的航天員。

嫦娥8號將試驗3D列印製造建站材料

極大可能,俄羅斯航天員可能是首批國際乘員之一,其次可能是巴基斯坦的航天員,之後伊朗航天員也會來到。此外,中俄還計劃聯合建設月球科考站,就像現在的國際空間站一樣,以供各友好國家聯合探索月球。雖然美國也在聯合盟國探索開發月球,也計劃要建立國際月球科考站,但卻拒絕中俄參加。

但中俄聯合建立的這座月球科考站,可以向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參與者開放。同理,中俄兩國的宇宙飛船,也可供所有願意參與的國家航天員乘坐,當然中俄兩國的航天員已準備當彼此飛船的乘客。

中國探月飛船上一定會出現國際乘員

分析認為,按照中國的深空探測計劃,未來10年左右,月球南極將出現中國主導、多國參與的月球科考站,從此中國人的足跡將踏上月球,中國也將邁入世界航天強國前列。從這一點來看,中國人的深空探測理念是包容的,歡迎各個友好國家加入並乘坐中國宇宙飛船前往月球,並在那裡與包括中國在內的科學家一起開展科學研究。

由於既有技術又有雄厚的資金,預計中國的月球科考站裡,俄羅斯航天員將是常客,且中國的宇宙飛船上也將時常見到俄羅斯乘客。屆時,中國將會是世界第一月球探索大國,中國人的飛天夢將成真!

(軍評陳光文於2020.07.15)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大獲好評!俄太空人或第一個搭乘中國飛船,還聯合建基地
    目前中國建設空間站的步伐也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預計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而我國秉著合作共贏的態度,也十分歡迎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這也令人好奇,未來哪國太空人將會第一個搭乘中國飛船呢?這個答案已經明了,目前俄羅斯已經自告奮勇表達該意願。
  • 俄建議美國未來的美月球空間站應對接中俄飛船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柳玉鵬】「即便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美國也應當保證規劃中的月球軌道空間站能與俄羅斯和中國飛船對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向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建議,美國在建設「門戶」月球空間站時,應確保對接氣閘艙能兼容俄羅斯和中國的宇宙飛船。
  • 實力的象徵:俄羅斯太空人已做好準備,搭乘中國飛船前往太空
    據環球網7月15日的報導,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近日表示俄羅斯將不會參與美國的月球開發計劃,而打算與中國開展合作,搭乘中國的飛船前往太空,同時在探月領域加強合作。在接受採訪時,羅戈津明確說道:"俄羅斯航天員已準備好乘中國飛船飛往太空"。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兩會訪談)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此前,歐洲航天局曾提出「月球村」的概念,俄羅斯航天局也提出將在2030年後建立月球基地的目標。2019年中國和歐洲航天局、俄羅斯航天局初步達成共識,三方將共同牽頭開展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規劃論證工作。
  • 嫦娥五號之後,還有哪些國家將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成功也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進入21世紀,世界上興起了新一輪探月熱潮,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歐空局等多個國家或組織都向月球發射了探測器。那麼,繼嫦娥五號之後,還有哪些國家將去月球「挖土」呢?
  • 2023年俄飛船登月?俄國家航天集團總裁透露未來探月計劃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2023年俄飛船登月?俄國家航天集團總裁透露未來探月計劃【環球時報記者 柳玉鵬】「俄羅斯『鷹』登月飛船將於2023年12月15日首次飛往太空。」在中國和美國相繼公布探月項目的最新規劃後,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19日在視察「飛行」企業時透露了俄羅斯未來的探月計劃。俄新社20日稱,羅戈津表示,俄羅斯「鷹」號新型航天飛船將在2023年12月15日搭載於「安加拉」運載火箭升空。
  • 用航天員的尿液在月球上建基地,有內味了
    中國國家航天局、美國宇航局(NASA)、歐洲航天局(ESA)都計劃著在未來數十年內建造月球基地。在月球上建設基地分兩步:一、準備建築原材料;二、將建築材料組建成基地。以目前的人類技術,將一個人送上月球,容易,但是要將一大批人送上月球,則不簡單,並且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人手不足的問題,有沒有高科技解決方案呢?有的!3D列印技術。
  • 航天員將會賦予「Crew Dragon」載人飛船一個令人記憶深刻的名字
    赫利(Hurley)和本肯(Behnken)正在發射場認真準備5月27日(美國東部時間)的「三個一」飛行:2011年以來第一次美國航天員+美國火箭+美國本土發射場。哥倆到目前為止,尚未透露其乘坐的載人飛船的名稱。他們說,他們將在發射日宣布這一消息。
  • 嫦娥五號「奔月」在即:帶回2千克月球樣本,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共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儘管載人月球採樣返回技術更複雜、成本更高,但由於航天員可以到艙外活動,還能乘月球車漫步到比較遠的地方去採集月球樣品,所以用載人飛船從月球採樣返回,不僅採集量大、選擇性強,而且採集範圍廣。從阿波羅11號到17號,帶回的月壤和月巖樣品總計約381.7千克。
  • 天舟一號飛船完成使命意味著中國進入空間站時代
    作為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收官之戰,天舟一號飛行任務的完成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規劃「第二步」的實現,也將中國載人航天推進至「空間站時代」。前所未有的高密度任務,考驗中國航天的「大心臟」作為首艘貨運飛船,今年4月20日發射升空的天舟一號,解決了空間站建造和長期運營所需的太空貨物運輸問題。
  • 50年前,人類在月球上邁出了一小步|Zoom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1969年7月21日凌晨2點56分(UTC,協調世界時),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說道。此時,他的腳已經踏在了月球靜海鬆軟的表面——這是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類。隨後,他的搭檔小埃德溫·E·奧爾德林也踏上了這片土地。藉助阿波羅11號,人類首次登月成功。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於明早發射! 出徵前,兩位航天員說了些啥?
    神舟十一號此次發射主要承擔航天員運送和空間站技術驗證兩大核心任務,將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飛行30天,而這也將是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今天10時30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航天員與記者見面會。這也是神舟十一號航天員第一次公開亮相。
  • 世界能發射太空飛船的國家有幾個?
    加加林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遨遊太空的航天員,使蘇聯在與美國開展的載人航天競賽中贏得了世界第一。美國1961年5月5日,太空人艾倫·謝潑德乘坐「自由」七號飛船,進行了一次15分鐘多的亞軌道飛行,雖然是彈道式飛行,沒有進入繞地軌道,但他成為了美國進入太空第一人。
  • 這回換俄羅斯出手,核動力飛船即將登月:一舉運上月球10噸貨物
    近來關於探月的消息一個接一個,中國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了月壤,美國計劃將探月任務外包給四家企業,俄羅斯也不甘寂寞,宣布了自己的登月計劃。俄羅斯方面表示將開發以核能作為動力的運輸飛船,將擁有一次運輸最高10噸的能力,未來載人登月之前就可以提前將貨物送往月球,這將大大降低太空貨運成本,給各國的探月計劃提供便利。俄羅斯研發核動力飛船目前各國的探月行動中,航天員跟物資都是一同乘坐飛船前往月球的,這大大限制了每次探月能夠攜帶的物資重量,對飛船的設計也有極高要求。
  • 嫦五月球歸來,1969年首次登月插在月球表面的國旗還在月球上嗎?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飛向月球並於7月20日實現軟著陸。搭乘宇宙飛船執行任務的共有三名航天員,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位航天員便是阿姆斯特朗,他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太空人們在月球表面行走了2.5小時,留下了腳印,同時還在月球上插上了美國國旗。他們從登上月球到返回地球總共用了八天的時間,帶回月球巖石和土壤樣品22千克。根據當時拍攝下來的畫面,那面美國國旗在月球上飄揚,看起來皺皺巴巴的。另一方面,嫦娥五號登月的消息振奮人心。
  • 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我國將於今年(2021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今年春季將首先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隨後將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完成交會對接和相關在軌關鍵技術驗證。
  • 歌唱家富立明等回顧歌曲《我們是中國的航天員》創作始末
    與此同時,在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富立明老師的家裡,幾位好友聚在電視機前,一邊看著電視直播,一邊聊著航天的話題,大家很自然的就聊到了歌曲《我們是中國的航天員》,這首歌曲自2001年創作出來後,就被航天人當做是航天人自己的代言歌
  • 外媒:中國載人航天拉開「第三步」序幕
    作為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的改良版,長徵五號B火箭搭載了旨在取代神舟飛船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今後,它將運送航天員至計劃中的近地軌道空間站。中國的其他太空雄心包括火星探索,以及在未來10年內讓航天員登陸月球。
  • 中國造新飛船摒棄俄落後設計 空間載人多,可循環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同傳統「神舟」系列飛船(中國根據前蘇聯「聯盟」系列飛船仿製改進而成)相比,中國一代載人飛船充分凸顯出「原創」特色,不僅完全拋棄了俄式飛船眾多落後的設計元素,並且具備空間大、載人多、可反覆使用等全方位的優勢,將為中國航天事業注入強心劑。
  • 境外媒體關注中國載人航天拉開「第三步」序幕
    作為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的改良版,長徵五號B火箭搭載了旨在取代神舟飛船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今後,它將運送航天員至計劃中的近地軌道空間站。中國的其他太空雄心包括火星探索,以及在未來10年內讓航天員登陸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