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剛剛進帳5000元,晚上就變成了3000元。微信裡近2萬元的餘額,不到20天就沒了。
瀋陽人沈女士報警之後才發現,原來是被女兒偷偷充值了手機遊戲「第五人格」,分兩次刷走了12400多元。
在民警的協助和努力下,與遊戲平臺溝通10多次,對方退還了11000元。
微信少了2000元
媽媽報警 女兒躲進房間
「同事剛還我5000元,到了晚上就變成了3000元 。」12月21日,沈女士看著自己的微信餘額驚訝不已。
按照沈女士的說法,在大概20天裡,自己的微信餘額不斷地發生異常變化。
「我丈夫給我轉了2萬元,20天就幾乎花沒了。我們兩口子平時大大咧咧,還以為就是日常開銷呢,雖然感覺異常,也沒太在意。」沈女士說,直到事發那天,「同事之前向我借了5000元,那天通過微信轉帳還給我了。」
沈女士印象深刻,自己點了確認收款後,看了一下微信餘額,確認5000元已經到帳。可是當天晚上,微信餘額就剩下3000元,「我一分錢沒花,就少了2000元。」
沈女士害怕,自己的微信餘額是不是被盜刷了,於是打電話報了警。
就在報警後,10歲女兒小雨(化名)的異常表現被沈女士察覺到。「她聽見我打電話報警,聽說警察要上家裡來,就悄悄躲進了自己房間,還把門給反鎖了。」回憶起這一幕,沈女士又好氣又好笑。
女兒偷刷媽媽微信1.24萬
「女兒自己沒說,是我自己發現的。」沈女士說,瀋陽市公安局渾南分局渾南新城派出所的任鐵斌警官接警後來到家裡,提醒沈女士看一下微信支付的明細。
查看明細,沈女士發現當天的2000元錢是被支付給了網路遊戲平臺,而繼續向前翻看,發現還有一筆9000元支付給網路遊戲平臺的記錄。
這時,沈女士叫來了女兒,詢問是怎麼回事,「看著穿警服的叔叔,女兒說了實話。」
10歲的小雨承認,是自己刷了媽媽的微信餘額向一個名為「第五人格」的網路遊戲進行了充值。
「其中兩筆數額比較大,第一筆是9000多元,還有就是當天那筆2000元,其他還有一些數額就比較小了,總共是充了12400元。」沈女士說,因為孩子小,平時購物或者其他消費需要微信支付的時候都是背著孩子,「就怕出現這種情況,可是支付密碼還是讓孩子知道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
追問下,上小學5年級的小雨坦言,媽媽在按支付密碼的時候,自己通過按鍵聲音的節奏,「破解」了媽媽的支付密碼。
沈女士說自己一開始不信,可是之後通過按鍵試驗,證實孩子確實可以通過按鍵音識別媽媽
按出的數字,「不能說百分之百,但是她能聽出十之八九。」
民警十幾次溝通
平臺退還家長11000元
「以為沒辦法追回呢,沒想到民警幫了大忙。」沈女士介紹,得知了情況,出警到家的任警官表示願意幫忙與網遊平臺溝通。
截至2021年1月14日,任鐵斌警官代表沈女士與網友平臺溝通了十幾次,提供了對方平臺要求的遊戲帳號、支付手機號碼、支付記錄、未成年人戶口簿、監護人身份證等憑證,幫助沈女士追回11000元。
「最開始平臺只答應退還7000元,之後幾次溝通退還金額加到了9000元。」但任鐵斌認為,根據相關法規,遊戲平臺應退還未成年人充值的全額12400元。
經過多次溝通,遊戲平臺表示,因為通過第三方支付渠道充值,會被扣除一些費用,最多只能退還11000元,「家長沈女士認可,我們就同意了。」
民警:家長遇事不要慌
與正規客服持續溝通
收到退款的沈女士對任鐵斌警官千恩萬謝,並將一面錦旗送到了渾南新城派出所。任鐵斌介紹,其實沈女士遇到這種情況本並不在公安機關的職責範圍,「但是群眾財產受了損失,咱也不能瞪眼看著,我們得想盡辦法讓群眾的損失降到最低。」
記者了解到,任鐵斌遇到類似的群眾求助並不是第一次,對於處理類似求助,任鐵斌經驗豐富,「首先,孩子充值的是正規的平臺或者遊戲,這樣才能有理有據地協商和追溯。然後家長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慌張,要主動與遊戲平臺的客服持續聯繫,提供相關憑證。」
任鐵斌警官提醒廣大家長們,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的支付密碼,不要被孩子亂用。並且引導孩子進行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課外娛樂活動,網路遊戲和手機遊戲儘量控制遊戲的時間不要沉迷。
來源:遼瀋晚報首席記者 呂洋
編輯:崔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