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稱小學生網課期間手遊充值近4萬:她媽媽兩年的工資

2020-12-15 手機鳳凰網

近日,湖南省懷化市中方縣的陳先生向澎湃新聞(wwww.thepaper.cn)反映稱,其13歲讀六年級的女兒趁上網課玩手機遊戲,在「湯姆貓大冒險」「我是漢克狗」等遊戲中充值將近4萬元,這筆錢是「她媽媽在作坊裡做工近兩年的工資」。

陳先生稱,學校實行網課教學期間,他的女兒用媽媽辦寬帶時附送的手機號副卡註冊了微信和遊戲帳號,通過媽媽的手機接收到驗證碼後,在自己的手機上,將家長的銀行卡綁定了個人微信,設置了個人的支付密碼,之後通過微信付款等方式充值遊戲。

陳先生發來遊戲截圖稱,他的孩子下載了湯姆貓大冒險、湯姆貓跑酷、湯姆貓戰警、湯姆貓亂鬥小隊,我的漢口狗、我的安吉拉、滾動的天空、夢想城鎮和鋼琴塊2,共9款APP。陳先生稱,充值最多的是湯姆貓系列遊戲,其開發公司為「廣州金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21日,廣州金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退款事宜的工作人員回應此事稱,他們對申請的退款情況進行了查詢核實,經核查充值行為一切正常,評估前述訂單的充值行為不符合小孩行為,因此不支持退款。

相關遊戲通過華為APP商城平臺下載,有的充值款項的收款方仰也為華為。華為客服中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最終充值款項是到遊戲公司,華為只是提供支付渠道。因該事件涉及未成年人充值,他們正在與遊戲公司協商處理中。

陳先生稱,他的孩子在多個遊戲平臺充值遊戲,將近4萬元。 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供圖

家長稱孩子上網課期間進行遊戲充值近4萬元

5月21日,陳先生告訴澎湃新聞,目前他在外地打工,妻子在湖南老家一邊帶孩子,一邊在附近作坊工作,一個月能有1900元工資。疫情期間,孩子在家上網課,家裡剛好有辦寬帶送的一張手機號附卡,他們給小孩買了手機後,就把附卡給小孩使用,而附卡的名字、信息都是大人的。

「孩子通過微信支付等渠道給遊戲充值了將近38800元,是她媽媽兩年的工資。」陳先生說,家裡一直沒有多少存款,本來想存點錢以後孩子上學要用,沒想到出了這樣的事。「也是因為我們平時都在上班,忽略了對孩子的管教。」

陳先生提供多張充值截圖稱,今年3月到4月期間,他的孩子在「湯姆貓大冒險」「我是漢克狗」「湯姆貓跑酷」等多款遊戲上充值20元到648元不等。其中,2020年4月份,微信支付帳單顯示,當月支出金額為25898元,僅4月15日一天就支出了近3000元。收款商戶全稱為廣州金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或華為軟體技術有限公司。「顯示充值的商戶名稱為廣州金科公司的,大概有6900元,顯示為華為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大概有32000元。」

「之前我們都不知道孩子有微信,後來出事了,查看手機才知道。」 陳先生說。

陳先生稱,孩子通過媽媽已經認證過的手機號,繞過了遊戲登錄實名認證這一環節。附卡的名字信息是大人,孩子就在手機上申請微信和下載遊戲。此外,孩子用的是華為手機,遊戲都是在華為應用市場直接下載的。

陳先生認為,遊戲登錄和支付的過程有漏洞。「(遊戲)沒有人臉識別驗證,不能區分登錄的是未成年人還是成年人,所以孩子才能註冊遊戲;其次,遊戲在短時間內巨額充值時,沒有設定識別確認驗證,我查了一下,在一天內,孩子充值的金額達到了3000左右。」

陳先生稱,他的孩子在多個遊戲平臺充值遊戲,將近4萬元。

平臺與遊戲方正協商,家長考慮走法律程序

21日,廣州金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退款事宜的工作人員針對前述充值訂單表示,他們根據申請的退款情況進行了查詢核實,經核查充值行為一切正常,評估前述訂單的充值行為不符合小孩行為,因此不支持退款,建議以後保管好支付密碼、銀行卡密碼等。

陳先生出具聊天截圖稱,他此前也曾諮詢該公司負責退款事宜的工作人員,對方稱,由於(家長)沒有妥善保管好密碼造成的(遊戲充值)消費,是無法退款的。

5月22日,華為客服中心一名工作人員針對此事稱,無論是通過華為渠道還是其他方式充值,最終充值款項是到遊戲公司,華為只是提供支付渠道。從遊戲中心下載遊戲並充值,需要主動操作,需要輸入密碼、指紋識別或人臉識別之後才能支付成功,已經成功充值且到帳的訂單是無法退款的。

該工作人員表示,陳先生孩子的情況較為特殊,或涉及未成年人充值。經查詢,目前,華為方面正在對充值情況進行核實,並已與涉事遊戲公司取得聯繫,目前正在協商處理中。具體是否能夠退款,會由相關部門回電告知。

陳先生表示,他已於4月26日向湖南省懷化市中方縣瀘陽鎮派出所報警,也一直在聯繫遊戲公司和華為方面,目前還沒有追回錢款。

21日,上述派出所一位工作人員證實,確實有家長報警小孩充值遊戲一事,但該工作人員表示,該事件屬於民事糾紛,警方無法立案,需要當事人和遊戲公司協調,協調無果可以走法律訴訟程序。

陳先生表示,他也會考慮走訴訟渠道。

據最高人民法院5月19日發布的《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的指導意見(二)》第9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遊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最高法解釋稱,對於不滿八周歲的孩子們來說,因為他們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以,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參與網路遊戲所花費的支出,一律應該退還。在支出款項的數額方面,該條規定沒有採用「一刀切」的做法,而是將應予返還的款項限定在與未成年人的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部分,這一點在具體案件中可以由法官根據孩子所參與的遊戲類型、成長環境、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綜合判定。

律師:監護人可搜集證據,主張退還充值款項

湖南金州律師事務所律師邢鑫告訴澎湃新聞,如若前述事件屬實,監護人最好提供充值行為系未成年人所為的證據,再主張平臺退款。

邢鑫表示,未成年人通過遊戲平臺充值,購買虛擬商品的行為屬於網絡購物行為,系民事法律行為。根據我國《民法總則》第19條、第20條、第144條的規定,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所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8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系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所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須由其法定代表人代理或者同意、追認,但是其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他表示,針對8歲以上的未成年人,首先可以確認,其遊戲充值行為不屬於純獲利益的行為。同時,無論是按照一般公眾的理解,抑或是司法實踐中的認定,均應當認為其大額的充值並不與其年齡和判斷能力相適應。未經其法定代表人同意及追認的情況下,可以主張遊戲平臺退還充值款項。

他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在法定監護人主張平臺退款時,最好能初步提供充值行為系未成年人所為的證據,以免遊戲平臺主張充值行為並非未成年人所為。

邢鑫表示,結合目前的網絡技術手段而言,要求平臺對未成年人的遊戲充值行為進行規範確實存在一定困難。所以,建議家長們作為孩子的法定監護人,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看管,避免類似行為的發生。

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趙良善律師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關於「誰主張誰舉證」的證據規則,如果沒有證據證明是孩子充值的,在訴訟中,可能會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但是家長仍可以根據一些初步證據先行跟遊戲公司交涉,且儘可能搜集一些間接證據,例如孩子玩手機的相關資料、設置、相冊等,以證明是孩子充的錢。

針對家長舉證難的問題,趙良善建議從立法上進行規制,「涉及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消費時,設立舉證責任倒置制度。」他解釋,即當未成年人家長有初步或者間接證據證實遊戲孩子涉嫌遊戲消費時,由遊戲公司舉證證明是否盡到審核、實名認證、防止未成年人遊戲消費等注意義務,如果未盡到上述義務,則遊戲公司承擔責任,規定舉證責任在於遊戲公司。

相關焦點

  • 小學生玩遊戲花光父親「救命錢」!限制老年人充值專治「熊孩子」
    廣西柳州市一名"熊孩子"借著上網課的名義玩遊戲,花光了父親治病的1.4萬元!這引起了廣泛的探討。今年疫情期間,小學生們只能在家上網課,為了方便上課,家長們就將手機借給了小孩。1.4萬元不翼而飛,竟是"熊孩子"玩遊戲花光父親"救命錢"今年4月13日,粟女士來到廣西柳州市公安局雒容派出所報案,稱銀行卡裡的1.4萬元不翼而飛,這是給她老公看病的"救命錢",錢不見了,讓她們一家人都焦慮不安。粟女士遞上在銀行列印的四五頁對帳單。
  • 西安10歲男孩玩手遊充值近8千元 默默寫檢討書向媽媽道歉
    3月12日,陳女士準備交房租時才發現,10歲的兒子將近8000元都充值給了遊戲公司。近兩月沒上班的陳女士情緒有些失控,說這些錢對別人來說沒多少,但對於獨自帶孩子生活的她來講,就是她和兒子未來半年安身之處的保障。在逐一聯繫了遊戲公司沒有結果後,陳女士求助媒體。
  • 上完網課的孩子或許正給騙子送錢
    3月7日,張玲(化名)帶著她10歲的兒子到深圳羅湖區東湖派出所報案,稱其兒子用手機玩遊戲被人騙了4000元。  「我用手機玩遊戲時,系統自動匹配了遊戲隊友,其中一名隊友稱自己是遊戲主播,讓我加他為QQ好友。」張女士兒子說,通過QQ交流,這名隊友說抽100名學生贈送遊戲皮膚,同時承諾活動期間只要轉帳1000元就會返還3000元。
  • 盤點小學生網課「翻車」現場,媽媽老師哭笑不得,網友:笑到頭禿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這個寒假,「上網課」成為了一個高頻詞彙,老師、學生和家長都要圍著「網課」團團轉,但因為環境的大大不同,上網課期間就出現了許多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我們一起盤點一下小學生網課的翻車現場,看看能讓網友們「笑到頭禿」的都有哪些事。孩子在家上網課現場「翻車」,老師和媽媽笑瘋了,網友:網課的尷尬雖然很多老師都有自己的妙招來管理學生,但面對直播上課這樣的要求還是有些頭大。
  • 小學生網課「翻車」現場,老師和家長都瘋了
    無法如期開學的神獸們, 上起了網課, 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1 老師 老師們被迫營業,當起了主播。
  • 小學生部分網課存在三大問題,值得老師和家長們關注
    1、目前很多小學生網課有三大問題:一是課堂沒互動,主講老師不了解孩子。二是主講老師不批改作業。三是錯過直播只能聽回放。2、好的課堂需要師生互動交流,交流不僅是屏幕上文字交流,還需要語言和情感的交流。老師的一句鼓勵勝過家長的千言萬語。
  • 13歲男孩盜用媽媽身份證銀行卡,40天遊戲充值20萬元!媽媽應該怎麼...
    近段時間,曹女士13歲大的兒子豪豪,拿著她的手機玩遊戲,充值Q幣購買裝備和皮膚,竟然花掉了20萬多元。心急如焚的她,不知道能不能要回這筆錢。本期嘉賓: 秦泗巖01前兩天是曹女士發工資的日子,但她卻沒有如期收到銀行的簡訊提示,於是問了兒子豪豪,豪豪說銀行的消費信息是自己隨手刪掉了。兒子的回答讓曹女士心生疑慮,她去銀行查了餘額,不想銀行卡上竟少了20多萬元。
  • 寒假未至網課先行 搶課的家長比報輔導班時更理性
    神獸提前歸籠,「資深家長」其實早有準備,一邊上班一邊當起了「寒假規劃師」:經歷了上半年宅家的網課實踐,他們在寒假前就把網課加入必買清單。雙11期間,淘寶上小學相關課程訂單數達到去年同期的27倍。小學生寫作業經常鬧得「雞飛狗跳」,他們的家長買課最為積極,從增長趨勢來看,進入12月小學寒假課的消費增速達到966%,高於高中和初中。不過,別看爸媽們狂攬網課,主要還是在「投娃所好」,為興趣課買單的消費者是去年同期的9.6倍,AI課(動畫互動課程)、少兒編程、外語課成必備的「假期三件套」。
  • 男孩玩手遊轉走媽媽3萬 猜出密碼轉帳刪簡訊
    近日一則「13歲少女倆月打賞網絡男主播25萬」的報導就在網上引起熱議。昨天市民劉女士向本報反映,家裡也出了個「熊孩子」。13歲的兒子小帥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向一款名為「全民槍戰」的手遊裡充了3萬多元。軟體平臺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劉女士可以證明充值行為系未成年人操作,可以為其辦理退款。
  • 從實名制到人臉技術升級,馬化騰和小學生4年PK,誰被KO?
    前不久,媒體報導了一位11歲的小學生,在遊戲裡充值了4萬多元。這位小學生家庭並不富裕,父母都是搬運工人。父母在工地上搬運一袋水泥才一塊錢,這4萬塊錢相當於一家人要背4萬袋的水泥。記者問小學生為什麼突然要在遊戲中充錢。
  • 9歲小孩玩手遊充值近2萬元難退款,記者親測:實名認證存漏洞
    「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全部是華為應用裡遊戲充值消費。」近日,汕頭的林女士突然發現,近幾個月來,自己的花唄帳戶累計欠下了近2萬元,事後她得知,原來是自己9歲的兒子迷戀上了一款手遊,多次偷用家長的手機在遊戲裡進行了充值消費。
  • 海口小男孩遊戲花18萬合肥樂堂動漫不退10萬充值款
    據南國都市報報導稱,日前,海口市民葉女士反映,其9歲的弟弟於今年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期間弟弟私自使用父親手機註冊支付寶帳號綁定父親銀行卡帳戶,在各大遊戲平臺花費18萬元餘,目前所得遊戲幣、鑽石、裝備等均已消耗完,給家裡造成嚴重損失,至今苦於無法全部追回所有費用。
  • 疫情期下的小學生:同一個世界,同一節網課!
    作者丨Mamago這一場疫情讓很多孩子第一次體驗到了網課,也「逼瘋」了不少家長,後一句是重點。因為,陪上網課已經成為了家長們的一項「艱巨」任務,尤其是小學生。對於大學生來說,網課算是比較熟悉的事了簡單看看視頻在考試前幾天才去找答案刷題就行了而小學生、中學生們都很少經歷所以凡事開始,都得有點儀式感!
  • 同一個世界,同一種網課煩惱:日本六個孩子華人媽媽選擇直接放棄|...
    往常,4月是日本幼稚園、大中小學的新學年開學季,今年因為疫情,絕大部分學校都只是舉辦了入學式,正式開學延遲到5月6日。孩子停課在家的時間,不少華人媽媽都給他們報了網課。然而,說起網課,確實是很讓家長們頭痛。
  • 網課期間,最不受小學生歡迎的不只有釘釘,竟然還有他...
    疫情期間,由於被教育部選為網課教學平臺,釘釘慘遭小學生集體徵討,APP評分從4.9降到歷史最低的1.3分,險些面臨被下架的風險。作為第一家與釘釘達成戰略合作的商用路由企業,愛快(iKuai)也未能倖免,在最不受小學生歡迎的榜單中名列前茅。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一家商用路由企業,也加入到這場網課混戰之中呢?
  • 廣州首份小學生居家學習調研訪問2.5萬家長 ​家長感覺「壓力...
    近日,廣州大學教授王衛東、廣州市教育研究院研究人員費倫猛,帶領華南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史穎博、廣州大學碩士研究生皇甫超楠、陳文玲、鍾楚瑩等組成研究團隊,就《抗疫期間小學生居家線上自主學習狀況的家長調查》問卷,訪問了2.5萬名家長,分析小學生居家線上自主學習現狀,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汕頭男孩玩遊戲充值近2萬元 4399表態將協助溝通解決
    來源:中國經濟網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1日訊(記者 徐自立 馬先震)「用父母的帳號登錄,反覆充值數十次,退款審核取證難」……「熊孩子」大量「氪金」、家長退款維權不易的消費亂象近年層出不窮。據南方網報導,近日,汕頭的林女士突然發現,近幾個月來,自己的花唄帳戶累計欠下了近2萬元,事後她得知,原來是自己9歲的兒子迷戀上了一款手遊,多次偷用家長的手機在遊戲裡進行了充值消費。林女士說,兒子小明今年9歲,平時就沉迷手遊,一直以來更是鍾情一款4399平臺開發的遊戲,名叫「火線精英」。
  • 仙桃小學生玩手遊,竟刷掉爺爺卡上6000多元……
    最近,剅河鎮馬腦村的周爹爹不是被隊友坑了,而是被自己的孫子坑了,在讀小學的孫子用爺爺的手機玩王者榮耀刷掉了爺爺卡上6000多塊錢 ……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坑貨隊友是小學生還是幼兒園的娃娃……近日,一段疑似幼兒園老師採訪學生的視頻在網上走紅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老師問是誰讓他們玩手遊的有的孩子表示是哥哥姐姐還有說是爸爸媽媽的這....還有家長帶著孩子入坑的...
  • 網課上了一個多月,反倒成了"學困生"?老師疲憊、學生受罪、家長心...
    對於小學生上網課的情況,更是狀況頻出,有調錯臺上錯課的、有玩遊戲的、有被騙錢的。早前杭州某小學校長就從「網課學困生」、網絡穩定性、親子關係3個維度告訴家長為何不建議小學生上網課,當時引發了不小爭議。有家長和老師為校長的理念點讚,當然也有人對這種「精英理念」感到無力和消化不良。的確,大部分的孩子需要應試,需要在上不了學的情況下在家上網課。
  • 特殊時期小學生網課的利與弊
    由於今年的過年時間爆發全球性新冠性病毒,導致全國的停學,要是以往的往年,如今這個時候,學生們都坐在教室的課堂裡面,認真的聽老師的講解與學習,今年註定與往年不同,網課這種東西呢,其實對於大學生或者是高年級的學生,還是比較容易體會到的,但群體的話就比較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