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牙韓翔編輯 | 許悅1
地產諮詢機構戴德梁行曾發布「星巴克指標」,它指出看一座城市的前途與競爭力,是星巴克越多的地方越有活力。
2000年5月4日,一位身著筆挺西裝的美國人出現在上海淮海路力寶廣場。在他身邊站著幾位身穿綠色圍裙的員工,他們一同剪開了身後星巴克咖啡的開業彩帶。他是星巴克咖啡的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這裡是上海第一家星巴克門店。
霍華德.舒爾茨參加上海第一家星巴克門店開業儀式。20年之後,上海已經成為全球星巴克最多的地方。2020年9月9日,第800家星巴克門店在上海智慧灣科創園開業。除了被賦予數字上的意義,這家門店也與眾不同。它是中國大陸第一家貨櫃門店,是由幾個貨櫃「壘起」,在商業門店愈發強調設計概念的當下,這家貨櫃門店也算是星巴克的創新嘗試。
星巴克首家貨櫃門店。(圖片來源:星巴克中國)在上海,你會看到越來越多不一樣的星巴克。星巴克上海臻選烘焙工坊已經成為了這座城市的「景點」,它在一年內所接待客人的數量是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的1/5;作為星巴克未來發展重點的臻選品牌,也在上海開出了多個不同類型的門店;更為輕便的星巴克啡快概念門店也以上海為核心市場,不斷擴張。
20年之間,上海以及整個中國的消費市場,都發生了巨大變化。20年前霍華德剪彩的那家星巴克,還並不全是星巴克所有。進入中國初期,星巴克通過合資公司並且分別授予其代理權來進行經營。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中國內地設立總部的外企在2005年後逐漸攀升,來自歐美的企業不斷增加。也正是那一年,中國開始允許外資獨資經營零售及餐飲業,於是2005年,星巴克把自己在中國市場的總部設立在了上海漕河涇。
隨後,星巴克通過投資的方式逐漸收回合資公司的股權。2017年7月,星巴克宣布與長期合資企業夥伴統一超商和統一企業達成協議:星巴克收購其華東市場合資企業剩餘50%股份。過此次收購,星巴克將取得在江蘇、浙江和上海共約1300家門店的100%所有權。以 13 億美元現金收回星巴克華東市場合資企業(上海統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的剩餘 50% 股份。
市場研究公司RET睿意德計算過一個數據,按照當時星巴克門店的營業情況和利潤,從帳面上看這比買賣星巴克賺不到什麼錢,而更多是對華東市場,尤其是上海市場的戰略投資。
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區佔據了當時星巴克中國門店數量的一半。這筆投資之後,2018年,上海GDP增長6.6%,常住人口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這個數字意味著,上海已經初步實現了現代化,接近西方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如果在中國尋找一個和星巴克氣質更相符的城市,上海或許名副其實。大眾點評的數據顯示,上海咖啡店的數量超過了7800家,比北京多出了60%。而上海每年人均咖啡消費量大約為20杯,全國年人均僅4杯。
這樣的經濟水平與消費基礎,讓星巴克決定把臻選咖啡烘焙工坊把美國西雅圖之外的第一家門店開在上海。開業至今,門口時常還會有顧客在排隊等待進入這家2800平方米的星巴克。而似乎也正是那之後,上海的商業環境也更為活躍,星巴克臻選咖啡烘焙工坊帶來的轟動效應,也讓更多的品牌看到了上海市場的巨大潛力,並刺激了上海「首店經濟」的發展。
星巴克臻選上海烘焙工坊。商務部數據顯示,上海「首店經濟」領跑全國,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哪怕是疫情之後,2020年第二季度,上海引進首店數量達到259家,已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為一季度61家首店數量的4.2倍。
而星巴克也在上海嘗試著更多自己品牌的「首店」。星巴克中國對界面新聞表示,得益於上海前瞻性的城市戰略導向和多元發展的商業環境,我們已在上海試點開出多個『首店』,如全國首家星巴克臻選·酒坊、星巴克臻選咖啡·焙烤坊……以豐富的門店業態,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創新的體驗和場景。
和星巴克的多業態一樣,上海的整個咖啡市場也呈現了多元化的趨勢。一個行業內較為普遍的說法是,中國現磨咖啡市場的CR5為75%左右,這個指標是行業內最大5家企業市場佔有率之和,用來衡量市場集中度。如此看來,中國咖啡市場已經被一些頭部企業佔領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呈現寡頭競爭的趨勢。
但目前中國咖啡市場的空間仍然巨大,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統計,與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國的咖啡消費正在以每年15%的驚人速度增長。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成長為1萬億元的巨型咖啡消費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