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位「60後」領導幹部先後晉升正部級,引起了媒體和網民較多的關注。
2月28日,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官網消息,中央決定孫金龍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黨委決定,孫金龍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黨委書記,而兵團官網關於領導介紹顯示,孫金龍已經被明確為正部級。3月15日,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孫金龍正式被任命為兵團政委。3月4日,據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網站消息,中央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張裔炯宣布中央決定,潘嶽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以下簡稱社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正部級)。按照機構本身的定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書記和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都不是正省部級職位,本公眾號將分兩期解讀正省部級領導職位的高配。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在特殊的地理、歷史背景下成立的。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駐新疆人民解放軍第二、第六軍大部,第五軍大部,第二十二兵團全部,集體就地轉業,脫離國防部隊序列,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接受新疆軍區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雙重領導,其使命是勞武結合、屯墾戍邊。
(1954年10月7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正式成立。)
文化大革命期間,兵團事業受到嚴重破壞,1975年3月建制被撤銷。1981年12月,中央政府決定恢復兵團建制,名稱改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始二次創業。
根據兵團網站介紹,兵團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職責,實行「黨政軍企」合一體制:兵團各級都建有中國共產黨的組織,發揮著對兵團各項事業的領導作用;兵團設有行政機關和政法機關,自行管理內部行政、司法事務;兵團設有軍事機關和武裝機構,沿用兵團、師、團、連等軍隊建制和司令員、師長、團長、連長等軍隊職務稱謂,涵養著一支以民兵為主的武裝力量;兵團對外也稱「中國新建集團公司」,是集農業、工業、交通、建築、商業等,承擔著經濟建設任務的國有大型企業。
(兵團承擔著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職責)
兵團是國家實行計劃單列的特殊社會組織,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雙重領導,目前,總人口254.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9.9萬人,所屬師、團場及企事業單位分布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地(州)、市、縣(市)行政區內,設有9個「師市合一」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
20世紀80年代初,兵團恢復建制以來,兵團領導職位設置逐漸清晰,黨委第一書記和第一政委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兼任,司令員、政委和副司令員、副政委由國務院任免,進入黨委常委班子,政委一般同時擔任黨委書記和中國新建集團公司董事長,司令員則為黨委副書記和公司總經理。
1982年年初,陳實司令員和陽煥生政委組成了兵團恢復後的第一屆領導班子,陽煥生同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黨委常委。陳實和陽煥生都是軍人出身,在自治區發展和建設歷程中奮鬥多年,是和兵團很有淵源的「老兵團人」。1985年11月,陽煥生不幸病逝,兵團政委一職一度空缺。1987年4月,以劉雙全司令員和郭剛政委為首的新一屆兵團領導班子組成,曾任喀什地委書記的郭剛同時為兵團黨委書記和自治區黨委常委。這兩屆班子正是兵團恢復後的困難時期,當時人們描述兵團「是軍隊沒軍費,是企業辦社會,是農民進工會,是政府要交稅」,可謂百廢待興。領導班子成員要以戰略的眼光來設計、策劃兵團的前程,重任在肩。
(1984年5月1日在石河子市陸軍預備役師成立大會上,陽煥生(左)、陳實(右)陪同自治區領導檢閱部隊)
1993年3月,時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的金雲輝兼任兵團司令員。1933年出生的金雲輝曾任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政府副主席,1991年起任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是首位以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身份兼任兵團主要職務的領導,兵團領導的地位進一步得到提升。在金雲輝到任1年多後,1994年年底,擁有少將軍銜的王傳友接任自治區黨委常委、兵團黨委書記、政委,至此,兵團的兩位主要領導都進入了自治區黨委班子。
(解放軍少將王傳友)
王傳友1956年3月入伍,1958年被選調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從某部技術員一直做到發射中心政委、黨委書記,多次參與組織領導指揮所在中心重大試驗訓練任務,1990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也是迄今為止兵團恢復建制以來主要領導中惟一的一位將軍。在1996年的自治區黨委換屆中,金雲輝到齡不再連任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轉年另一位副書記張文嶽接替了他的兵團司令員職務,曾任地質礦產部副部長的張文嶽1995年年底調新疆工作,離開兵團後還先後任過自治區政府常務副主席,遼寧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省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等職,是第一位兵團走出去的省委書記。
1999年10月,兵團再度迎來了司令員和政委的同時調整,張慶黎和陳德敏分別接替另有任用的張文嶽和到齡退休的王傳友,擔任兵團司令員和政委,同時均為自治區黨委常委。
(2001年6月8日,胡錦濤來新疆視察,陳德敏、張慶黎前往哈密機場迎接)
張慶黎當時是外省調入幹部,來兵團前曾任山東省委常務副秘書長,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蘭州市委書記。2004年年底,張慶黎升任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隨後不久即離開兵團任自治區政府常務副主席,後又調任西藏自治區黨委代書記、書記,河北省委書記;2013年3月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秘書長,是第一位擔任國家級領導人的原兵團主要領導。與張慶黎不同的是,陳德敏則是一位「老新疆」,1966年南開大學畢業後即到新疆工作,曾任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陳德敏(左)與張慶黎共商兵團大事
2005年3月,兵團兩位「一把手」同時易人,並形成了延續至今的領導模式,即司令員由兵團內部產生,不再進入自治區黨委常委班子,政委則為外來兵團的幹部,同時擔任自治區黨委副書記。
2005年至2011年,任司令員的華士飛和2011年任司令員的劉新齊都屬於兵團內的「老人」,在兵團成長,並逐步走上兵團領導崗位。華士飛曾任兵團農10師副政委、農6師政委,1998年5月任兵團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2001年6月任副政委,現在是十二屆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現任司令員劉新齊曾任兵團農三師副師長、師長、農一師師長,2001年6月任副司令員。
(華士飛與劉新齊參加調研)
與司令員的構架不同,同時期的兵團政委聶衛國(2005年—2010年)、車俊(2010年—2015年)、韓勇(2015年—2016年1月)、孫金龍(2016年3月至今)均為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前兩位分別從重慶市委副書記和河北省委副書記的任上調任,孫金龍是湖南省委副書記,韓勇雖原本就是新疆黨委副書記,但也是早些時候從吉林調入的外來幹部。2010年9月,來兵團不久的車俊被明確為正部級幹部,這是首位在兵團任內被明確為正部級的主要領導,其後,韓勇也在兵團被明確為正部級幹部,這一格局得到延續。
孫金龍的到任,使得兵團黨委書記和政委一職連續三任明確正部長級的先例,而在黨的十八大上,時任兵團政委的車俊當選為十八屆中央委員,更是體現了兵團在新時期地位的提升。
(圖:孫金龍)
目前,前幾任兵團政委中,聶衛國任國務院三峽辦主任(正部級),車俊仍擔任新疆黨委副書記,韓勇於2016年年初當選為陝西省政協主席,兵團出身的幹部在各自的崗位上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聶衛國任國務院三峽辦主任)
新任兵團領導的孫金龍1962年1月出生,是湖北鍾祥人,地質工作出身,28歲即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91年7月,不滿而立之年的他出任中國地質工程公司副總經理,1993年2月任總經理兼臨時黨委書記,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1995年11月,只有33歲的他出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2001年6月又擔任書記處常務書記,明確為副部級幹部。離開團中央後,孫金龍在安徽工作數年,歷任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合肥市委書記、省委副書記等職務,2013年4月任湖南省委副書記,直到這次遠赴新疆任職。據媒體報導,很多熟悉孫金龍的人都評價他「知識面廣、特好學,很明顯是個博覽群書的人,對新事物敏感,並且鼓勵部下學習新知識,沒有官氣,說話痛快」,是一位想幹事、能幹事的幹部。雖然仍相對年輕,但孫金龍已經擔任三省區黨委副書記,包括安徽、湖南和新疆,擁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歷。
進入新世紀以來,兵團的各項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兵團考察時強調:在新形勢下,兵團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使兵團真正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範區。此番孫金龍到兵團工作,成為首位「60後」兵團領導,體現了中央對兵團新時期工作的重視和期待。
2014年4月29日上午,習近平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召開座談會,就做好兵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作者: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常務副秘書長 單學剛)
來源|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公眾號,獨家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
編輯| 吳琦瓊 主編|盧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