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局】從兩位正部級幹部履新看領導職位高配

2021-02-22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近日,兩位「60後」領導幹部先後晉升正部級,引起了媒體和網民較多的關注。

  2月28日,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官網消息,中央決定孫金龍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黨委決定,孫金龍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黨委書記,而兵團官網關於領導介紹顯示,孫金龍已經被明確為正部級。3月15日,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孫金龍正式被任命為兵團政委。3月4日,據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網站消息,中央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張裔炯宣布中央決定,潘嶽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以下簡稱社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正部級)。按照機構本身的定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書記和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都不是正省部級職位,本公眾號將分兩期解讀正省部級領導職位的高配。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在特殊的地理、歷史背景下成立的。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駐新疆人民解放軍第二、第六軍大部,第五軍大部,第二十二兵團全部,集體就地轉業,脫離國防部隊序列,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接受新疆軍區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雙重領導,其使命是勞武結合、屯墾戍邊。

(1954年10月7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正式成立。)

  文化大革命期間,兵團事業受到嚴重破壞,1975年3月建制被撤銷。1981年12月,中央政府決定恢復兵團建制,名稱改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始二次創業。

  根據兵團網站介紹,兵團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職責,實行「黨政軍企」合一體制:兵團各級都建有中國共產黨的組織,發揮著對兵團各項事業的領導作用;兵團設有行政機關和政法機關,自行管理內部行政、司法事務;兵團設有軍事機關和武裝機構,沿用兵團、師、團、連等軍隊建制和司令員、師長、團長、連長等軍隊職務稱謂,涵養著一支以民兵為主的武裝力量;兵團對外也稱「中國新建集團公司」,是集農業、工業、交通、建築、商業等,承擔著經濟建設任務的國有大型企業。

(兵團承擔著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職責)

  兵團是國家實行計劃單列的特殊社會組織,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雙重領導,目前,總人口254.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9.9萬人,所屬師、團場及企事業單位分布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地(州)、市、縣(市)行政區內,設有9個「師市合一」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

  20世紀80年代初,兵團恢復建制以來,兵團領導職位設置逐漸清晰,黨委第一書記和第一政委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兼任,司令員、政委和副司令員、副政委由國務院任免,進入黨委常委班子,政委一般同時擔任黨委書記和中國新建集團公司董事長,司令員則為黨委副書記和公司總經理。

  1982年年初,陳實司令員和陽煥生政委組成了兵團恢復後的第一屆領導班子,陽煥生同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黨委常委。陳實和陽煥生都是軍人出身,在自治區發展和建設歷程中奮鬥多年,是和兵團很有淵源的「老兵團人」。1985年11月,陽煥生不幸病逝,兵團政委一職一度空缺。1987年4月,以劉雙全司令員和郭剛政委為首的新一屆兵團領導班子組成,曾任喀什地委書記的郭剛同時為兵團黨委書記和自治區黨委常委。這兩屆班子正是兵團恢復後的困難時期,當時人們描述兵團「是軍隊沒軍費,是企業辦社會,是農民進工會,是政府要交稅」,可謂百廢待興。領導班子成員要以戰略的眼光來設計、策劃兵團的前程,重任在肩。

(1984年5月1日在石河子市陸軍預備役師成立大會上,陽煥生(左)、陳實(右)陪同自治區領導檢閱部隊)

  1993年3月,時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的金雲輝兼任兵團司令員。1933年出生的金雲輝曾任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政府副主席,1991年起任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是首位以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身份兼任兵團主要職務的領導,兵團領導的地位進一步得到提升。在金雲輝到任1年多後,1994年年底,擁有少將軍銜的王傳友接任自治區黨委常委、兵團黨委書記、政委,至此,兵團的兩位主要領導都進入了自治區黨委班子。

(解放軍少將王傳友)

  王傳友1956年3月入伍,1958年被選調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從某部技術員一直做到發射中心政委、黨委書記,多次參與組織領導指揮所在中心重大試驗訓練任務,1990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也是迄今為止兵團恢復建制以來主要領導中惟一的一位將軍。在1996年的自治區黨委換屆中,金雲輝到齡不再連任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轉年另一位副書記張文嶽接替了他的兵團司令員職務,曾任地質礦產部副部長的張文嶽1995年年底調新疆工作,離開兵團後還先後任過自治區政府常務副主席,遼寧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省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等職,是第一位兵團走出去的省委書記。

 1999年10月,兵團再度迎來了司令員和政委的同時調整,張慶黎和陳德敏分別接替另有任用的張文嶽和到齡退休的王傳友,擔任兵團司令員和政委,同時均為自治區黨委常委。

(2001年6月8日,胡錦濤來新疆視察,陳德敏、張慶黎前往哈密機場迎接)

  張慶黎當時是外省調入幹部,來兵團前曾任山東省委常務副秘書長,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蘭州市委書記。2004年年底,張慶黎升任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隨後不久即離開兵團任自治區政府常務副主席,後又調任西藏自治區黨委代書記、書記,河北省委書記;2013年3月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秘書長,是第一位擔任國家級領導人的原兵團主要領導。與張慶黎不同的是,陳德敏則是一位「老新疆」,1966年南開大學畢業後即到新疆工作,曾任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陳德敏(左)與張慶黎共商兵團大事

  2005年3月,兵團兩位「一把手」同時易人,並形成了延續至今的領導模式,即司令員由兵團內部產生,不再進入自治區黨委常委班子,政委則為外來兵團的幹部,同時擔任自治區黨委副書記。

  2005年至2011年,任司令員的華士飛和2011年任司令員的劉新齊都屬於兵團內的「老人」,在兵團成長,並逐步走上兵團領導崗位。華士飛曾任兵團農10師副政委、農6師政委,1998年5月任兵團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2001年6月任副政委,現在是十二屆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現任司令員劉新齊曾任兵團農三師副師長、師長、農一師師長,2001年6月任副司令員。

(華士飛與劉新齊參加調研)

  與司令員的構架不同,同時期的兵團政委聶衛國(2005年—2010年)、車俊(2010年—2015年)、韓勇(2015年—2016年1月)、孫金龍(2016年3月至今)均為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前兩位分別從重慶市委副書記和河北省委副書記的任上調任,孫金龍是湖南省委副書記,韓勇雖原本就是新疆黨委副書記,但也是早些時候從吉林調入的外來幹部。2010年9月,來兵團不久的車俊被明確為正部級幹部,這是首位在兵團任內被明確為正部級的主要領導,其後,韓勇也在兵團被明確為正部級幹部,這一格局得到延續。

  孫金龍的到任,使得兵團黨委書記和政委一職連續三任明確正部長級的先例,而在黨的十八大上,時任兵團政委的車俊當選為十八屆中央委員,更是體現了兵團在新時期地位的提升。

(圖:孫金龍)

目前,前幾任兵團政委中,聶衛國任國務院三峽辦主任(正部級),車俊仍擔任新疆黨委副書記,韓勇於2016年年初當選為陝西省政協主席,兵團出身的幹部在各自的崗位上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聶衛國任國務院三峽辦主任)

  新任兵團領導的孫金龍1962年1月出生,是湖北鍾祥人,地質工作出身,28歲即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91年7月,不滿而立之年的他出任中國地質工程公司副總經理,1993年2月任總經理兼臨時黨委書記,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1995年11月,只有33歲的他出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2001年6月又擔任書記處常務書記,明確為副部級幹部。離開團中央後,孫金龍在安徽工作數年,歷任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合肥市委書記、省委副書記等職務,2013年4月任湖南省委副書記,直到這次遠赴新疆任職。據媒體報導,很多熟悉孫金龍的人都評價他「知識面廣、特好學,很明顯是個博覽群書的人,對新事物敏感,並且鼓勵部下學習新知識,沒有官氣,說話痛快」,是一位想幹事、能幹事的幹部。雖然仍相對年輕,但孫金龍已經擔任三省區黨委副書記,包括安徽、湖南和新疆,擁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歷。

  進入新世紀以來,兵團的各項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兵團考察時強調:在新形勢下,兵團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使兵團真正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範區。此番孫金龍到兵團工作,成為首位「60後」兵團領導,體現了中央對兵團新時期工作的重視和期待。

  2014年4月29日上午,習近平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召開座談會,就做好兵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作者: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常務副秘書長 單學剛)

來源|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公眾號,獨家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

編輯| 吳琦瓊  主編|盧上雲

相關焦點

  • 兩位省部級領導幹部履新,一人安徽籍一人曾任安徽省委常委
    此次履新前,嚴植嬋為廣西自治區黨委常委、副主席,她還是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嚴植嬋曾任安徽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目前,澳門中聯辦的領導班子為「一正四副」:主任傅自應,副主任張榮順、姚堅、羅永綱以及嚴植嬋。
  • 3月以來8名70後副部履新,最年輕省部級官員紀錄刷新
    新京報訊(記者 王俊)「70後」副部級官員接連湧現,3月以來,已有7名「70後」幹部躋身副部級,還有1名「70後」副部半年內兩度履新。最年輕省部級官員紀錄也被刷新。「70後」高官的增加在提速,去年一年共有8名「70後」升任副部,今年不足兩個月內,「70後」副部便與去年持平。
  • 3月以來8名70後副部履新 最年輕省部級官員紀錄刷新
    新京報訊(記者 王俊)「70後」副部級官員接連湧現,3月以來,已有7名「70後」幹部躋身副部級,還有1名「70後」副部半年內兩度履新。最年輕省部級官員紀錄也被刷新。「70後」高官的增加在提速,去年一年共有8名「70後」升任副部,今年不足兩個月內,「70後」副部便與去年持平。
  • 一月內9名「70後」履新省部級幹部,全國至少已有29名,他們多來自這...
    一個月的時間內,9 名 "70 後 " 履新省部級幹部。全國 "70 後 " 省部級幹部目前至少已有 29 人(數據根據公開信息統計)。根據公開信息,2019 年全國至少有 8 名 "70 後 " 幹部邁入省部級行列。而目前 "70 後 " 副部級幹部的晉升頻率已遠遠超過去年。
  • 一個月內9名70後晉升副部,全國70後副部級幹部至少29人
    近兩年,越來越多「70後」幹部升任副部級。截至目前,全國「70後」副部級幹部至少已有29人。 4月16日,青海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決定任命楊志文為青海省副省長。其中,出生於1976年5月的任維履新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是目前最年輕的省部級官員。在他之前,最年輕的是生於1973年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楊晉柏。 上觀新聞梳理發現,近兩年,越來越多「70後」幹部升任副部級。截至目前,全國「70後」副部級幹部至少已有29人。
  • 碧翰烽:正部級幹部年薪20多萬元很不合理嗎?
    碧翰烽:正部級幹部年薪20多萬元很不合理!?   羊城晚報訊 特派北京記者尹安學報導:「我離開公務員隊伍了,現在可以為公務員呼籲了。」3日晚,全國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偉才說,現在一提公務員加薪,就被罵,公務員薪酬應該建立制度規範,「正部級幹部年薪20多萬,還不如一些大企業部門經理,這種薪酬分配很不合理。」(羊城晚報2014年03月04日)   陳偉才原是廣州市公安局人事處處長,去年9月辭去公職後,出任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 媒體:1個半月至少90名副省級以上幹部履新
    從1月12日趙克志當選河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到昨天還不到1個半月,至少有90名副省級以上幹部履新。  法制晚報記者(微信公眾號:觀海內參guanhaineican)發現,今年的省級地方兩會上,至少有90位副省級以上官員履新。其中包括4名省長、3名副省長,2名人大常委會主任和36名副主任,3名政協主席、28名副主席,省高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各7人。
  • 省部級人事調整:年齡梯隊更新 專家型官員赴地方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3日電(記者 闞楓)近期,省部級官員迎來密集的人事變動,多個中央政府部門負責人完成新老交接,地方要員調整頻繁。  觀察近來省部級官員調整特徵,「60後」、「65後」和「70後」的年齡梯隊更為完善,另外,一批專家型官員赴地方履新,地方黨政領導班子的知識結構更優化。
  • 真正的7所部級高校(沒有清華北大),大部分你可能第一次聽說
    只是領導是高配副部級幹部而已,除了9部分985高校外,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的領導都是副部級幹部,雖然這倆大學連211都不是,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真正的部級高校。中共中央黨校,部級,校長副國級中共中央黨校,這個大名鼎鼎,全國人民都知道,看新聞聯播裡面經常有這個高校的名字,目前校長是副國級幹部,以前都是正國級幹部。學生都是省部級幹部,檔次非常高,大家都知道這個高校,具體情況就不說了。
  • 省部級人事密集調整:60後、65後和70後年齡梯隊更加完善
    此次任免亦是承接此前省部級人事調整的後續動作,工信部、文旅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主要負責人也完成了新老交接。履新文旅部部長的胡和平,7月底已接替雒樹剛出任文旅部黨組書記。11日,文旅部更新了官網中的部領導信息,胡和平的簡歷顯示,他已在今年7月履新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 周蘇紅履新領導職務,照顧癱瘓前夫5年,二婚嫁富豪,家庭美滿
    仔細梳理就會發現,許多體育明星尤其是奧運冠軍級別的明星運動員,退役之後走上從政之路的為數不少,其中擔任處級、科級領導的佔大多數;能當上局級領導的就相當不容易;而當上廳級高官的更是鳳毛麟角;不過有極少數人甚至當上了部級高官,例如國家女排前主教練袁偉民就擔任了國家體育總局局長,成為正部級的高官。
  • 怎樣看懂黨政幹部的行政級別-正職 FT xx 行政級別 白雲區...
    1、國家級正職,簡稱「正國級」,包括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正國級職位包括: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2、國家級副職,簡稱「副國級」,包括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機構的成員(正國級除外),正國級職務的副職等。
  • 【時局】中央委員會委員的缺位與補充,有何玄機?
    由於賴若愚、黃敬的逝世,全會遞補中央候補委員前兩位楊獻珍(時任中央馬列學院院長)、王恩茂(時任中共新疆分局第一書記,新疆軍區司令員、政委)為中央委員。1983年10月召開十二屆二中全會,由於中央委員楊勇、廖承志病逝,遞補排在中央候補委員前兩位的楊泰芳(郵電部副部長)、郎大忠(傣族,雲南德宏州委書記)為中央委員,並正式寫入全會公報,此時距離上一次1958年「遞補」已經過去了整整25年。
  • 人大代表:正部級幹部年薪才20多萬 很不合理
    原標題:人大代表:正部級幹部年薪才20多萬 很不合理   「我離開公務員隊伍了,現在可以為公務員呼籲了。」3日晚,全國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偉才說,現在一提公務員加薪,就被罵,公務員薪酬應該建立制度規範,「正部級幹部年薪20多萬,還不如一些大企業部門經理,這種薪酬分配很不合理。」
  • 2017年重要人事變動年終綜述:多個正部級單位調整「一把手」
    2017年,共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政府「一把手」相繼履新(不含在2016年已經代理行政首長職務而在2017年正式當選的),其中除北京市的陳吉寧和甘肅省的唐仁健系正省部級幹部調任外,其餘8人均由副省部級晉升。其中,本地晉升的有應勇(上海)、吳政隆(江蘇)、袁家軍(浙江)、諶貽琴(貴州)、齊扎拉(西藏),除諶貽琴外,都有跨省交流的工作經歷。
  • 縣裡「最牛正科職」並非縣府辦主任?縣直單位副職能高配副處級?
    在縣級黨政部門眾多正科實職幹部當中,就體制內的地位、實權和影響力而言,縣府辦主任向來被視為是「最牛正科職」。但在機構改革後,有個縣直單位的二把手,按照「三定規定」僅核定為正科級領導職務,卻在組織任用上力壓縣府辦主任一頭,竟能高配為副處級,你知道是哪個嗎?
  • 江西一批廳級幹部履新|南昌撫州16名處級幹部任前公示
    江西多名廳級幹部履新記者獲悉,江西多名廳級幹部履新,具體如下:尹玉光、王金林、汪永華同志任省委巡視組組長。,男,1963年4月生,中共黨員,中央黨校大學學歷,現任省委巡視組副組長,擬任省直單位正廳級領導職務.
  • 已有29人,「70後」省部級官員都是誰?
    公開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3月下旬至今一個月時間裡,已有9位「70後」幹部晉升副部級。其中,出生於1976年5月的任維履新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刷新了目前最年輕的省部級官員紀錄。這個數字也超過去年全年「70後」幹部晉升省部級總數。截至4月21日,全國「70後」省部級幹部至少已有29人。
  • 國家部委多名副部級幹部履新,「70後」新增1人
    7月6日至12日這一周,國家部委多名副部級幹部履新。從7月10日發布的這一則「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的公開信息,一目了然。他的晉升,意味著「70後」省部級幹部的隊伍再次擴容。從此次任命的這幾位副部級幹部看,他們大多是在部委之間交流,僅有退役軍人事務部副部長常正國來自地方。
  • 7位博士官員密集履新:林尚立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兩位女博士任...
    林尚立 除林尚立外,今日被披露履新的博士官員還有一位。 除此之外,3天前的14日還有兩位博士被披露在高校或學術機構履新。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鄧輝正式升任江西財經大學校長一職,出生於1971年的鄧輝教授是民商法學博士;另外一位是現年47歲的於英傑躋身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