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村企聯盟 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
今年以來,永春縣介福鄉紫美村立足轄區內企業數量多、帶動能力強等特點,創新推行「村企聯盟」模式,以村企紅色議事會、村企近鄰幫幫團、村企聯合積分制為載體,不斷探索「自治」之路,全力構建黨建引領、群團助推、企業協同、村民參與的鄉村治理新模式,有效實現「強基促穩」與瓷鄉發展同步推進、和諧共贏。
紅色議事會 「議」出新發展
「多虧了你們幫忙,助我們渡過年初的難關。」近日,紫美村的村企紅色議事會在走訪介福電商園企業時,該鄉的古格陶瓷負責人鄭文河激動地說道。
今年3月,介福鄉紫美村為更好地整合村兩委、駐村工作隊、企業代表、員工代表等多方力量,成立了村企紅色議事會,組成基層自治性組織,通過共商共治、共謀發展,更好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以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年初疫情期間,由於大量實體門店的關閉,使得以上遊生產和線下銷售為主的介福陶瓷受到了巨大衝擊。為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介福鄉村企紅色議事會經過多次討論研究,引導70餘家本地企業通過網上銷售渠道,緩解介福陶瓷銷售困境,而古格陶瓷就是其中一家。
疫情常態化之後,著眼介福陶瓷產業發展,議事會萌生了建設電商園的想法,得到介福鄉黨委政府的支持後,立即付諸行動。
今年8月,在村企紅色議事會成員的幫助下,一個集電子商務、營銷廣告、渠道推廣、倉儲物流、網店攝影、直播帶貨等為一體的介福鄉電商園順利裝修完工,並吸引了20家電商企業入駐,雙十一期間,電商園總成交額達30餘萬元。
近鄰幫幫團 「幫」出新團隊
在電商園運行後,有這樣一群人,或幫忙充當客服,或幫忙處理訂單,哪裡需要往哪去。他們就是村企近鄰幫幫團的成員。
今年10月,為更好地服務企業和群眾,介福鄉黨委牽頭成立了村企近鄰幫幫團,通過育才、和諧、便民三支服務隊,免費為當地瓷企提供專技人才培訓、矛盾糾紛協調、日常事務協助等服務,有效構建了近鄰友愛、村企協同、黨群一心的「熟人社會」,助推鄉村治理長效發展。
特別是在雙十一期間,當地陶瓷企業的訂單增量很大,一時間找不到員工,同是電商園其他企業員工的村企近鄰幫幫團成員,在自身訂單派發完成的情況下,自發幫助其他發貨量企業發單,充分發揮出抱團取暖的優勢。
「加入幫幫團之後,通過大家一起做事,幹群關係進一步密切了,而且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自己也收穫了成就感、自豪感。」幫幫團成員鄭旗海說道。
聯合積分制 「積」出新風尚
「老鄭,我先走了,我得先去幫陳阿婆買點東西。」剛在電商園幫忙完的陳麗霞,隨即又到超市買了一些米和蔬菜。陳阿婆是紫美村的孤寡老人,以前,因為腿腳不方便,出門買個東西都困難,自從村企近鄰幫幫團成立後,每隔幾天陳麗霞都會到陳阿婆家看看,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今,在介福鄉,像陳麗霞一樣的群眾越來越多。今年10月,為提高員工、村民參加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介福鄉出臺了村企聯合積分制,讓大家通過志願公益、文明行動、中心工作、監督舉報等活動,以賺積分、獲獎品的方式,調動員工、村民參加活動的積極性。
「積到一定分數還能換獎品。不過我們看重的並不是獎品,而是精神鼓勵,激勵我們付出更多愛心。」陳麗霞說。
「有激勵才有動力。」紫美村黨支部書記陳碧蓮笑著說道,「村企聯合積分制實行之後,大家通過積分制,形成良好的氛圍,群眾主動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許多。」
(文章來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youna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