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有關情況。會上,山東省榮成市委書記包希安回答記者提問,並介紹了榮成的「志願+信用」鄉村治理新模式。
榮成市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一直有著「誠信重義、開放包容」的淳樸民風。據包希安介紹,在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榮成市按照農業農村部推進鄉村治理「積分制」的部署,積極探索了以信用為抓手的積分管理模式。目前已為790個村居黨組織、2.3萬名黨員幹部、28.6萬名農村群眾,全部建立信用檔案,制定了具體量化的激勵和約束辦法。對捐款捐物、志願服務等好人好事,以及參與村級事務等150多項行為給予信用加分;對不遵守村規民約、亂扔垃圾、不贍養老人等60多項不文明、不道德行為給予扣分。每個村居都設有信息採集員,每月公布積分情況,兌現獎懲措施。信用積分高的群眾,可以在村裡的「信用超市」兌換日常生活用品,還能享受免費遊景區、免費乘公交等120多項「禮遇」;信用扣分的,在福利發放、評先選優等20多個方面進行約束,市鎮村各級黨組織年均發放信用獎勵2500多萬元,受益群眾40多萬人次。
「信用積分制」鄉村治理模式成效顯著,近兩年,榮成市社會矛盾糾紛減少了22.8%,農村不文明行為由10%下降到不足1%,農村志願者隊伍由不到5000人、發展到15.7萬人,黨委政府推進工作,群眾「一呼百應」。比如環境整治,7個月時間拆除違建10多萬處、110多萬平米,其中70%的工程是由群眾自主拆除的。後續的環衛管護也由群眾主動認領,有130個村取消了保潔員,改為群眾志願者義務清掃。榮成市的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受到國務院大督查激勵表彰,是全國20個縣市之一,被評為全國清潔村莊行動先進縣。榮成的「暖心食堂」,發動3萬多名農村志願者,為1.2萬名80周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午餐,今年建成363家,覆蓋46%的村居。再比如疫情防控,村居、社區每天上陣志願者6200多人,佔參與疫情防控總人數的72.9%。由於紮實、有效的工作,今年榮成市被確定為全國1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先行試驗區」之一。
現在的榮成,從社區到農村,黨群幹群關係、鄰裡關係、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好人好事蔚然成風,充滿著文明向上、共建共享的正能量。預計2021年農村志願者人數將突破20萬人,暖心食堂新增200家,更多的村居保潔工作由志願者主動承擔,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越來越健全,治理能力顯著提升,成為鄉村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實踐。(通訊員 郭永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