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素可泰王朝至今,泰國曆朝護持佛教文化的傳承脈絡

2021-01-14 樵客綜合資訊

2019年5月2日泰國世界日報標題《世界佛誕周盛會 官方、佛教團體12日舉辦》報導:

佛誕節是世界重要的佛教節日,泰國曼谷每年都舉辦一系列大型宗教活動,膜拜佛祖、弘揚佛教。今年的世界佛誕周盛會是曼谷第35年舉辦的佛誕周活動,預計將有來自國內外數10萬佛教徒參加盛會,其中一個重要活動是舉行68位民眾集體剃度,藉以崇敬釋迦牟尼佛祖,並功德回向以崇慶詩琳通公主殿下華誕。

由此得知,佛誕節是泰國4大佛教節日中最重大的佛節,由於是紀念釋迦牟尼佛陀誕生、悟道和涅槃在同一天的日子,今年特別禮請王妹詩琳通殿下代表第10世王陛下,駕臨大皇宮玉佛寺,主持圍繞玉佛寺大雄寶殿巡燭儀式,即持香燭圍繞供奉玉佛的大雄寶殿3巡,心中默念佛經祈禱,成為泰國佛教善信獨有的傳統禮佛實踐。

泰國男子一生至少出家1次的傳統習俗,可以追溯至素可泰王朝5世王利泰(1354-1376)統治期間,至於出家時間長短則可隨個人意願決定。基本上,大多數泰男會在寺院修行短期出家生活,然後再舍戒還俗,而這種短期出家為僧的傳統實踐,自古即被泰人視為具有報答父母養育恩情的回向功德,可以消除個人業障與累積來世功德,並可在寺院修習佛法、律儀、語言文字(泰文及巴利語等)、歷史與道德薰陶和各種必要禮儀的機會,因此經過這種短期出家還俗後的男子,更能受到親友及社會的尊重與認可。

泰國是一個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國家,泰族自公元13世紀中葉正式建立素可泰王朝起,即致力弘揚斯裡蘭卡大寺派上座部佛教,素可泰王朝之後的阿育陀耶王朝、吞武裡王朝,以迄現今的卻克裡王朝,各朝亦以斯國大寺派上座部佛教為主流信仰,並戮力落實僧伽制度,加強僧眾教育,廣泛編集經典及提倡巴利語教學研究等佛事工作。

素可泰王朝時期

斯裡蘭卡大寺派佛教僧團被迎至素可泰後,由於國王室利因陀羅鐵積極支持而獲得快速發揚,造成泰人信仰而出家者日漸增多,故而需要建立僧團管理制度。佛陀住世時,僧團本有律制,但後來佛教傳佈地域漸廣,並擴及不同地區和國家,因而便有所謂隨方俗的見解。為了適應各地不同民情,佛教律制便相應具有彈性。因此,泰國僧團管理制度自素可泰第3世國王藍甘賢開始,特設由國王加封的僧爵制度,以便執掌管理僧團事務。

素可泰王朝第5代國王利泰精通佛學、哲學及天文等領域,曾引證多種佛教經論及注釋,撰成一部佛學名著《三界論》,書中詳述所謂欲界、色界及無色界的佛教世界觀,及眾生因果善惡業報所招感三界苦樂的佛教人生觀和宇宙生命觀。利泰王即位後翌年(公元1362年),特別禮請斯裡蘭卡僧領擔任自身的傳戒和尚,並捨身出家度過一段修行生活。此舉成為泰國歷史上在位君王剃度出家的首例,不僅開啟日後歷代泰王短期出家的慣例,進而對泰人起了示範作用,並影響後世泰國男子一生至少進行一次短期出家,以便接受道德教化的佛教習俗。

阿育陀耶王朝時期(亦稱大城王朝)

當素可泰王朝國勢衰微後,在南方以烏通為根據地的另一股泰族力量日益茁壯,公元1350年烏通王在阿育陀耶(梵語意為堅不可摧)以拉瑪鐵波底為王號正式晉位,至此與北方素可泰王朝形成對峙之勢。考據佛教歷史及出土古物得知,在阿育陀耶(大城)這片泰國中部區域,早期曾是孟族建立的墮羅缽底、爪哇的室利佛逝及柬埔寨吉蔑族的羅斛國等三個時期之勢力範圍,因此曾受到早期傳入的上座部佛教(墮羅缽底)、大乘佛教(室利佛逝),及大乘密教與婆羅門教(羅斛國)等宗教影響,所以阿育陀耶王朝立國初期,出現大多數居民仍信仰不同部派佛教的紊亂現象。

阿瑜陀耶王國王宮,太陽宮

16世紀初,葡萄牙為在泰境取得商業特權,於是藉由其軍事優勢進行威嚇,公元1516年暹葡兩國締結條約,允許葡人在泰國自由居住,並開放大城、北大年、洛坤等處為通商口岸。葡人在暹深耕經營90年後,葡萄牙天主教傳教士石奎拉於公元1606年從緬甸坦沙裡到達大城,這是天主教士來泰的最早歷史記載。隨後,荷蘭勢力亦繼葡葡牙而來,公元1664年荷蘭派出海軍封鎖昭披耶河口,致使泰國對外貿易陷於停頓,荷蘭更迫使暹羅籤訂不平等條約,要求荷人享有經營泰國獸皮出口專利權,泰國商船不得聘用華人及荷人在泰犯罪享有治外法權等特殊權利。

17世紀中葉,那萊王在位期間(公元1657年至1688年)欲借法國勢力抗衡荷蘭,因此特予法國傳教和貿易特權,法人傳教士甚得泰王特別禮遇,在泰境內得以自由傳教,建設教堂、學校、醫院等,因此在公元1676年,大城出現第一所由法國天主教會辦的學校,招收一百名泰國學生,並成立十字架信徒會廣泛吸收女性信徒。然而隨著那萊王駕崩之後,繼位者帕碧陀羅闍對法國威脅勢力深感不安,於是開始對在暹法人採取行動,大肆捕殺境內的法國傳教士及其他天主教徒,掀起一股全民排法運動,也確保佛教徒在泰國不被外國勢力迫害及排擠的超然地位。

吞武裡王朝時期

公元1767年華泰混血將軍鄭信率兵打敗緬軍並建立吞武裡王朝後,對於被緬甸在大城陷落時期,遭受到迫害的佛教徒及佛教文物積極進行復原工作。鄭王下諭要求在戰亂期間奔走各處避難的流落僧人,全數回歸到原來佛寺,並給與各種資源協助;另聘請有德學的高僧來吞武裡王都安住,冊封僧爵及職務以推行弘法工作,並淘汰不良出家僧眾及鼓勵優秀僧人。鄭王亦協助收集於戰爭中散失的巴利三藏及各類經典,如有缺失不全者,便求助柬埔寨等國予以抄寫補齊。

公元1778年鄭王派兵徵服永珍後,迎回一尊翡翠玉佛,即現今供奉在泰國大皇宮玉佛寺內的鎮國之寶。經查考由一位泰僧用巴利文撰寫的玉佛傳記載:

約在佛滅度後4百年,由印度龍軍論師以7塊翡翠綠玉雕造,高60公分,寬48.3公分,在頭、肩、腹、膝等部位,內藏9粒佛陀真身舍利。

這尊玉佛在南印度供奉約1千年,之後玉佛被一位戰敗王子帶著逃往斯裡蘭卡,再獻予斯國國王供奉。公元十三世紀,斯裡蘭卡上座部佛教傳入泰國,斯國王便將玉佛贈予素可泰王朝。其後因泰境內長久戰亂,人們對於玉佛及其相關歷史都已淡忘,直至公元1433年在泰北清萊一座被雷擊的寶塔中,因佛身上一片貼金脫落,現出燦爛玉質而被發現,當時清邁王便將玉佛迎至南邦供奉,及至公元1468年又迎至清邁一所佛寺,在於1551年移至琅勃拉邦,又經過33年後,因懼緬兵入侵,遂將玉佛遷移至永珍供奉。

卻克裡王朝

公元1782年吞武裡王城發生叛亂,鄭王心腹昭披耶卻克裡將軍被部眾擁立稱王,成為今日卻克裡王朝開國君王:拉瑪1世( 1782-1809)。拉瑪1世即位後,除了藉由武力開疆拓土保衛國家,致力打造曼谷重現大城王朝榮景之努力外,亦不遺餘力地推動佛教復興工作,首先是重新建立僧伽制度,發佈一系列針對僧人紀律的宗教法規,諭令恢復過去被鄭王革職的僧王,重新委任多位高等僧伽尊長管理僧團,並強調國王有護持僧團的責任,積極運用王權公布近10道敕令,要求比丘們須忠實地宣揚佛法和守持戒律,要求所有比丘要隨身攜帶身分證明,同時亦載明比丘犯根本戒時,須遭擯棄驅逐罪及懲罰還俗或服勞役等規定。

拉瑪4世蒙固未即王位前,曾為比丘27年,除潛心修學佛法,深入三藏及各種注釋外,並精通巴利語、梵語及英語等,為了改革佛教提倡嚴格戒律,遂於1829年創立法宗派,要求僧眾必須潛心研讀佛經,具備學習和翻譯巴利文經典的能力,同時規範僧人須嚴守衣著、儀式及不持金銀等戒律,居士則須按規供養僧人。蒙固國王認為,學習佛教經典比打坐禪修更為重要,因為禪定是無法捉摸,而巫覡之術更是虛幻,只有經文和戒律才是佛教正道。

泰國富有學院風的佛教部派法宗派,雖然僧眾人數較少,但其路線高端且專攻精英,而原有大多數不屬於法宗派的舊僧團則被稱為大宗派,但人數眾多而流派龐雜且雄踞民間。泰國貴族佛教的法宗派和草根佛教的大宗派分流近二百年後,兩派僧眾與信徒人數的比例約為1:16,雖然大宗派人數遠較法宗派為多,但後者卻長期佔據泰國佛教界高層,在高官權貴等精英階層中佔有優勢,現今第20任僧王頌德帕摩訶穆尼翁即相承自法宗派一脈。

拉瑪5世朱拉隆功大帝在位期間,對於護持佛教同樣不遺餘力。5世王於公元1888年委託在法宗派母旺尼域寺出家的王弟金剛智領導編修巴利三藏,將原先的古柬埔寨文字改為泰文字母,並參考斯裡蘭卡及緬甸的巴利文寫本校訂,最終編成39冊,印刷1千部,不僅成為南傳佛教國家,更是世界上出現最早及最完備的巴利三藏印刷紙裝版本(此前逾1,900年間的巴利三藏均以貝葉為載體裝幀流傳)。朱拉隆功國王陸續於公元1890年及1893年諭令,在曼谷大舍利寺及母旺尼域寺分別成立大舍利學院及皇冕學院,各自做為大宗派及法宗派修習高級巴利語及高級佛學的研究中心,後來這兩所學院亦於拉瑪9世蒲美蓬期間,分別改制為摩訶朱拉隆功佛教大學及皇冕佛教大學,其等就學資格限為比丘和沙彌,做為培養與發展高等僧伽教育的最高學府。

泰國比丘尼及沙彌尼的傳承制度早自19世紀初已斷絕,但有一種長期或終生受持八關齋戒的學法女,亦得接受剃度,身著白衣(並非袈裟,是一塊長條白布披裹在身的形式)且可寄住佛寺內,聆聽住持或耆德比丘的教誡,同時可接受信施者供養,這種特殊的修行實踐可說是南傳比丘尼制度斷絕傳承後,另為女子出家闢立的一種方便形式。

泰國王室及政府高層為了傳承佛教文化及落實佛教精神,不斷呼籲泰民要踴躍參與政府機關與佛教機構主辦的佛節活動,其目的是希望藉由禮佛儀軌為國家的順利發展,與社會的和諧穩定以及家庭幸福祈福,希望泰民多去寺廟齋僧、拜佛、聽經,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認真持戒和奉行佛陀教導,切實做到諸惡莫作與諸善奉行的境界,自然達到國家穩定與社會和諧,成就王室與政權歷久不輟的長遠目標。

相關焦點

  • 泰國歷史四大王朝--素可泰王朝
    在素可泰王朝建立以前,湄南河流域的泰人處于吉蔑人建立的真臘王國的統治之下。他在位時通過改良高棉文字創造了泰國文字,並創造了有名的宋卡洛瓷器(Sangkhalok crockery)。素可泰位於曼谷北部350公裡的地方,西部和北部為山林,東部和南部為平原地帶。素可泰王朝的遺址零零星星的散布在山林和平原之間。
  • 素可泰,誕生於此的泰國第一任王朝,世界文化遺產,距今700年歷史
    素可泰,是泰國北部的一個府,相當於中國的省級別行政,面積約6600平方公裡,擁有九個行政縣區。素可泰是泰國第一個王朝的首都,泰國文化的搖籃,曾經被聯合國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水燈節的發源地。素可泰王朝興盛於1238年,沒落於1420年,其中最有名國王是藍甘亨大帝,與武裡大帝鄭信齊名,他被稱之為:「泰國之父」,在位時該王朝正是最鼎盛時期,他為泰國做出了很大貢獻,泰國文字就是他根據高棉文字創造的,還有聞名遐邇的宋卡洛瓷器。
  • 素可泰王朝
    中文名素可泰王朝外文名Kingdom of sukotai泰語名稱「勐素」或「勐素可泰」建立時間13世紀中葉地理位置湄南河中遊目錄1 簡介2 疆域3 政治4 經濟5 文化6 外交素可泰王朝的第三位國王蘭甘亨(King Ramkhamhaeng)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他在位時通過改良高棉文字創造泰國文字,並創造了有名的宋卡洛瓷器(Sangkhalok crockery)。素可泰位於曼谷北部350公裡的地方,西部和北部為山林,東部和南部為平原地帶。素可泰王朝的遺址零零星星的散布在山林和平原之間。素可泰王朝從蘭甘亨逝世後開始由盛轉衰。
  • 泰國的前世今生:你所不知道的素可泰王朝與泰國的誕生
    歷史上,泰國出現了很多王朝,大多和中原王朝保持著長久的朝貢關係和文化交往。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泰國的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國。示意圖在素可泰王國開始之前,該地區的大部分地區,即現在的泰國,處於高棉王朝的統治之下。由於高棉人居住在柬埔寨,因此被認為是外國。
  • 素可泰王朝:泰國第一個王朝,13世紀泰族人成為這個地區統治力量
    東南亞泰國古稱暹羅,在中國古代正史中經常可以看到。後來根據族名「泰族」,改稱泰國,取其「自由」之意。歷史上,泰國出現了很多王朝,大多和中原王朝保持著長久的朝貢關係和文化交往。示意圖素可泰王國,是泰國歷史上的首個有史料可以查證的王國,存在於1238年至1438年。
  • 素可泰歷史公園,探索泰國第一王朝的秘密!
    素可泰王朝是泰國建立的第一個王朝,自1238年興起,1420年沒落,因此,歷史名城素可泰在泰國具有重要的意義,素有「暹羅文化搖籃」之稱,現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一部分。素可泰王朝被泰國境內興起的大城王朝終結,因此這裡雖然比大城歷史還悠久,卻比大城遺蹟保存得更加完好。同樣被大成王朝滅亡的高棉帝國,所留下的吳哥窟同樣保存完好。而大城王朝的建築物基本上都遭到過緬甸軍隊的毀壞,所以如今只有基座保留了下來。
  • 泰國通史:素可泰王朝的滅亡
    與素可泰王朝同時存在並對素可泰王朝構成威脅的一個國家是羅斛國Lavo),其政治中心在湄南河下遊的華富裡。中文史籍《宋會要》、《宋史》、雲麓漫鈔》、《諸蕃志》、《島夷志略》、《通志》、《通考》、《大德南海志》、《元史》等都出現過羅斛國,但羅斛不見宋以前的載籍,說明羅斛這個國家是宋以後才出現的。
  • 泰國最古老的首都遺址,有790年的王朝歷史,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素可泰是泰國歷史上的首個有史料可以查證的王國,存在於1238年至1438年,在隨後的200年時間裡,素可泰王朝的勢力範圍由今日的緬甸、寮國一直伸展到馬來半島,在這一過程中素可泰一直是這種擴展力量的精神支柱。素可泰可說是今天泰國的文化、文字和語言的搖籃。
  • 泰國全面修復素可泰古城,留住「民族文化之根」
    原標題:歷經30多年,泰國全面修復素可泰古城,留住「民族文化之根」——「古城本身就是一部歷史書」核心閱讀泰國首都曼谷以北約450公裡處,有一座名為素可泰的古城。這裡被譽為泰國「民族文化之根」,泰國民眾的生活習慣和很多建築風格都可以從素可泰古城找到源頭。
  • 素可泰王朝的滅亡
  • 多彩東協之泰國:十大歷史文化古蹟
    泰國,在許多人眼裡堪稱是東南亞地區中最具異國風情的國度,就滿足於自己特別的氣質。在她七百年來的獨立歷史中,泰國舉國上下展示了一種令人驚異的堅毅傳統,這個傳統的基石,是人對國教"佛教屹立不搖的信仰,以及對君主制度的尊崇。這座位於大皇宮旁邊的皇家寺廟,是泰國最早受世界矚目的景點之一。50年前泰國促進開發開放旅遊業初期,這座寺廟就首次向世人撩開了迷人的面紗。
  • 你所不知道的泰國佛牌歷史(佛曆200-1200)
    可見,陀羅缽地文化分布在泰國許多地區譬如;城市周圍造溝渠代表陀羅缽地文化的特點。陀羅缽地以水上運輸與其他國家往來,使有很多人入境居住下來;蒙族—高棉人和從印度南部過來交易的商人是陀羅缽地文化的原型,並在 5-15 世紀的陀羅缽地最頂峰時期,至到 11-15 世紀末葉高棉文化進入陀羅缽地並替代了陀羅缽地文化。
  • 泰國歷史上第一位大帝,在位四十二年,發明了泰國文字
    後來真臘衰落,境內多個民族建立國家,其中泰人在1238年建立了泰國,當時叫暹羅,泰國開始形成統一國家。泰國形成統一國家至今有七百多年,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吞武裡王朝、曼谷王朝,共四個朝代,1782年建立的曼谷王朝延續至今。
  • 泰國佛教的事,你了解多少呢?
    很多人都覺得寺廟、僧侶、佛教這些都包裹著一層神秘色彩。不過近日,有關泰國著名寺院法身寺的各種新聞出現在各大新聞頭條裡,把這些神秘的宗教文化帶到了大家面前。那麼,佛教與泰國這個國家的淵源到底有多深呢?泰國男子都必須要出家修行麼?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些泰國的宗教文化。       泰國是一個宗教信仰濃鬱的國家。95%的泰國百姓信仰佛教,因此泰國素有「黃袍佛國」之稱。
  • 泰國的佛教
  • 簡單的了解了一下泰國的歷史,這個國家還真有點意思
    泰國是東南亞最具盛名的旅遊國度,也被稱為「白象王國」,迷人的熱帶雨林風情以及歷史悠久的佛教文化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泰國擁有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民族風俗,如豐富多彩的各種節日,水上人家的清新生話,聞名於世的古典舞和民族舞,饒有趣味的啞劇和洛坤劇,別具一格的泰拳、鬥雞、玩魚等,都令人「樂不思蜀」。
  • 要不是這家酒店,我永遠不會知道:千年前的「素可泰王朝」
    如果不是這家酒店,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千年之前,世界上還有一個「素可泰王朝」曾經存在過。「素可泰王朝」是泰人在湄南河中上遊地區建立的古代王朝,泰國現今沿用的文字便是由那時發明的泰文字母演變而來的。這間酒店的名字就叫做:素可泰酒店。【坐標:泰國-曼谷】酒店靈感源自古城素可泰,這處位於曼谷中心區內的酒店內置宏偉舍利塔和寶塔複製品,讓人時刻都能想起曾經雅致的年代。
  • 關於泰國佛教一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不過近日,有關泰國著名寺院法身寺的各種新聞出現在各大新聞頭條裡,把這些神秘的宗教文化帶到了大家面前。那麼,佛教與泰國這個國家的淵源到底有多深呢?泰國男子都必須要出家修行麼?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些泰國的宗教文化。
  • 泰國自駕遊,走起!
    泰國自駕遊最經典及影響最廣的線路為昆曼公路,此公路是中國第一條國際高速公路,這是一條把東南亞各國聯繫在一起的國際大通道,是「茶馬古道」和「南方絲綢之路」的歷史傳承,也是「亞洲公路網中最激動人心的一個路段」昆曼高速公路全長1800餘公裡,東起昆(明)玉(溪)高速公路入口處的昆明收費站,止於泰國曼谷,穿行中國,寮國和泰國三個國家,由中國、寮國、泰國和亞洲開發銀行合資建設
  • 國歌歷史┃泰國國歌:《泰王國歌》
    暹羅,是中國對現東南亞國家泰國的古稱,英語為Siam。泰國主體民族為泰人,1939年6月24日改國號為「泰國」,1945年復名「暹羅」,1949年5月11日,泰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稱,取其「自由」之意,將「暹羅」改為「泰」,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