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區安陽鄉:80後「鹿司令」開啟特色養殖致富路

2020-12-17 甘州在線

在祁連山下甘州區聚鑫源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內,三五成群的梅花鹿悠閒地奔跑、嬉戲,成為冬日裡一道獨特風景。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鹿司令」的80後青年保龍正在清理圈舍、給梅花鹿餵食。正是靠著勤勞進取、敢於拼搏,保龍開闢了自己的特色養殖路。

梅花鹿生性膽小,怕熱不怕冷,生存條件在氣溫30℃以下。因此,保龍把場址選在了地勢較高、環境適宜的安陽鄉王阜莊村。該村常年種植制種玉米、青貯飼草,方便就近解決梅花鹿飼料問題。梅花鹿壽命一般在15年左右,公鹿長到三歲多就可以取鹿茸了。一頭公鹿一年可以割兩次鹿茸,平均在七、八斤。每斤鮮鹿茸的價格是2000元左右,僅賣鮮鹿茸一項就可以收入100000多元。「梅花鹿全身都是寶,一頭公鹿一年下來收益在8000到9000塊錢,母鹿收益是5000到6000塊錢。公鹿主要是產鹿茸、鹿茸血為主,母鹿主要是繁殖。合作社經過這兩年的發展,註冊了「俱龍聚鑫源」商標,專門開發鮮鹿茸、鹿茸血酒、鹿肉系列產品,這些產品在市場上特別走俏,一年收益在35萬元左右。」保龍說。

「要不就不做,做就要做好」。現在聚鑫源養殖場已有50多萬元效益,初步走上了正軌。下一步,他計劃繼續擴大規模,以梅花鹿馴養繁殖和產品開發利用為主,發展鹿產品深加工和生態休閒旅遊。同時,積極鼓勵周邊群眾以家庭為單位發展梅花鹿特色養殖,進一步擴寬群眾致富增收渠道。(智莉)

相關焦點

  • 甘州區安陽鄉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連日來,甘州區安陽鄉郎家城村的土地上,農業機械來回穿梭,平整土地、鋪設地膜,一派繁忙景象。這是該村專業合作社正在實施的1200畝旱地穀子春耕場景。「今年我們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支持邊遠鄉村發展特色產業的政策,流轉了村上1200畝土地種植穀子,政府還有補貼,算下來經濟效益不錯。」該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德華介紹道。這邊機械隆隆,那邊大棚座座。在該村二社的食用菌種植大棚裡,整齊排列的菌包上冒出了不少姬菇,大棚主人正在採摘成熟的蘑菇,經簡單處理後封袋裝箱。
  • 陽泉市雲林種植公司養殖梅花鹿,養鹿蹚出致富路
    山西雲林種植有限公司養殖梅花鹿近200頭,年產鹿茸約250公斤,養鹿蹚出致富路:2017年,山西雲林種植有限公司從吉林省引進70餘頭梅花鹿嘗試養殖。經過近4年的發展,養殖逐步標準化、規模化,現存欄梅花鹿近200頭,年產鹿茸約250公斤,實現了經濟效益。
  • 「雞司令」走上致富路
    肖志民樂呵呵地說:「養雞是一條致富路,不僅自己脫貧摘了帽。還可帶領周邊村民奔小康。」據悉:他今年養雞18000隻,收入40萬元。並帶領周邊5戶村民養雞致富,奔向小康路。村民都稱他為「雞司令」。肖志明與妻子以養雞為樂,每天忙碌在雞圈裡,為雞籌辦「美食」,早、中、晚餐時,只要他們一聲音吆喝,成百上千隻雞迅速向他們聚攏,爭先恐後,十分擁擠在地上爭著覓食。
  • 甘州區安陽鄉多措並舉全力做好「兩節」期間綜治維穩工作
    元旦、春節即將來臨,為切實做好「兩節」期間綜治維穩工作,甘州區安陽鄉全員發力、聚焦重點、強化落實,採取嚴之又嚴、細之又細、實之又實的措施,緊盯疫情防控不鬆緊,以高度的責任感、嚴密的組織紀律、良好的精神狀態、紮實的工作作風,嚴格開展綜治維穩各項工作。強化政治站位,確保認識到位。
  • 養殖梅花鹿-鄧州市夏集鎮丁長偉特色產業拓寬群眾致富路
    陳叔鄭重其事地開導他:「我在香港做鹿產品生意數十年了,深知梅花鹿渾身都是寶,養鹿產業前景看好。你養殖梅花鹿不會錯的!」陳叔的話宛如燈塔照亮了前進的道路,又像路標指引了奮鬥的方向。他和愛人經過反覆商議,決定聽從叔叔的建議,不再為別人打工,自己當老闆,回家養鹿。
  • 山西「80後」書記返鄉助民增收 特色產業鋪就致富路
    王敏供圖中新網長治12月24日電 題:山西「80後」書記返鄉助民增收 特色產業鋪就致富路作者 吳瓊 王強「作為一名村幹部,我就是想服務好老百姓,給大家辦些實事,盡力解決大家的難題。」24日,王敏向記者講述其紮根鄉村這些年的感受。39歲的王敏是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神泉村黨支部書記,對於神泉村的村民來說,王敏雖然年紀不大,但踏實能幹,是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 達成村百姓致富有「鹿」
    達成村百姓致富有「鹿」在西豐縣和隆鄉達成鹿場,成群的梅花鹿在悠閒地散著步,幾隻剛出生不久的小鹿在母鹿身邊吮吸著奶水。連日來,西豐縣和隆鄉達成鹿場已經陸續產下了30多頭仔鹿。進入5月份母鹿開始產仔,鹿場負責人達成村黨支部書記蘇寶豐每天晚上都得熬到後半夜。
  • 玉泉區:養殖「扶貧雞」踏上致富路
    玉泉區:養殖「扶貧雞」踏上致富路 2020-12-19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想靠養殖致富,選擇梅花鹿養殖,50隻能賺上百萬
    賺錢的養殖項目已佔了不少數,不賺錢的養殖項目也佔了不少。如果想靠養殖致富,我覺得選擇特種養殖項目,現在就有很多的農村朋友在傳統的養殖項目上想另闢蹊徑,為了賺錢搞一些不一樣的特色養殖。那麼,什麼特種養殖項目比較賺錢呢?今天為大家推一下,一起看看吧。其實特種養殖項目,梅花鹿是最佳的選擇。想快速致富,養殖梅花鹿來錢豐厚,不過需要辦理養殖證才能養殖。
  • 80後青年張瑜:紮根鄉村做產業 鹽鹼地裡種出致富果
    張瑜中國甘肅網4月24日訊(本網記者 宋芳科 文/圖)在戈壁鹽鹼地裡種植珍珠油杏,張掖甘州區80後青年張瑜紮根鄉村種下的不僅是個人夢想,更是帶領鄉親們致富的金果果。4月24日,甘肅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位於甘州區鹼灘鎮的張掖金滿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採訪農村創業青年張瑜。
  • 雞西市麻山區麻山鎮:金雞歸巢選項目養鹿致富
    帶動村民致富的同時,還為村民解決臨時就業崗位近百人,每人每年增收15000元。圖為:農民在田間除草。記者 伊春光攝影報導雞西市麻山區佰達鹿業有限公司在雙領村經過3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600多萬元建成鹿廠。2019年從遼寧引進130頭可繁殖梅花鹿,到2020年8月共繁殖小鹿81隻,預計三年內達到千頭鹿場,陸續鹿產品上市,帶動附近村民共同致富。
  • 內蒙古日報社草原雲|寶花:帶領牧民種梭梭林闖出特色致富路
    「寶花可是我們嘎查致富的功臣,為了改善嘎查生態,增加收入,她帶領我們種梭梭林發展沙產業,還成立綜合養殖公司帶領大家一起增收致富,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收入,我們村民打心眼裡感激她!」該嘎查牧民劉明說。寶花還註冊成立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蘇木綠洲沙草產業綜合養殖公司,並申報啟動實施5000隻規模鎖陽羊特色養殖基地項目,相繼建成特色養殖區、青貯窖、冷庫、雞舍及肉蓯蓉加工、肉製品加工車間等配套設施,以 「基地+合作社+農戶+公司」的方式,吸引了19戶農牧民入股,組織購進2000隻基礎母畜,形成了年養殖達5000隻(頭)規模,通過農牧民入股年底分紅的形式,每年每戶創收達10多萬元,帶動了嘎查一大批農牧民走上了創業致富之路
  • 張掖市甘州區鄉村旅遊讓美麗鄉村韻味盎然
    鄉村旅遊讓美麗鄉村韻味盎然每日甘肅網9月4日訊據張掖日報甘州報導(記者付聰林)8月下旬,甘州區上秦鎮綠松休閒園舉辦菊花花海藝術節,短短幾天,吸引遊客萬餘人次。近年來,甘州區依託本地資源稟賦和文化遺存,把鄉村旅遊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著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旅遊名片。本著春賞花、夏遊園、秋摘果、冬觀景的四季觀光理念,巧妙地把生態溼地風光遊、體育休閒健身遊、古鎮遺址懷古遊、紅色文化憑弔遊、寺院佛教修心遊、現代農業觀光遊和娛樂餐飲度假遊有機結合起來,精心謀劃、強力推進,全區鄉村旅遊呈現蓬勃發展的喜人態勢。
  • 雲霄火田溪口村,他靠著養殖甲魚闖出一條致富路!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國內外市場對甲魚的需求量與日劇增,不少養殖戶相繼甲魚養殖市場,並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高進專便是其中一位。 早在2004年前後,嗅到甲魚養殖商機的高進專,一頭「栽」進甲魚池,專心搞起甲魚養殖與銷售事業。
  • 從砍樹到看樹 阿爾山走出靠林致富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從砍樹到看樹 阿爾山走出靠林致富路內蒙古地區是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2014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阿爾山市考察時指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守住生態底線,保護好生態就是發展。阿爾山自然風光四季都很美,阿爾山的旅遊業一定會火起來。」
  • 一位軍人轉業下崗後承包荒山養殖致富,如今把生活打理得有聲有色
    站在我面前的李國臣,是承德市雙灤區偏橋子鎮前營子村的一名看起來很普通的市民,可是他走過的路不平凡。他17 歲入伍參軍,在軍隊當醫護人員,18 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部隊中因為工作踏實肯幹,就深得部隊領導和戰友們的好評。
  • 濰坊壽光市:別出心裁搞養殖 梅花鹿變成「致富鹿」
    雖然以前在內蒙古老家也接觸過梅花鹿的養殖,可是對於梅花鹿的生活習性等各方面都不是很了解,為了能把鹿養好,張士林專門從外地聘請了老師進行「手把手」教學。張士林說:「從東北吉林那邊請來了專門的養殖技術員在咱們這邊指導了一年,從日常的飼養管理到夏季割茸的一些流程和方式,還有母鹿生產小鹿的方式方法。」
  • 脫貧拒絕「等靠要」 養殖走上致富路
    一家四口有三個殘疾人脫貧拒絕「等靠要」 養殖走上致富路楊英義和妻子在養雞場勞作。電動三輪車的轟鳴聲漸行漸遠,楊英義的身影也隨之消失在蜿蜒崎嶇的水泥路盡頭。楊英義說,其實早在這之前,他就有養雞致富的想法,但是苦於沒有啟動資金,沒有技術,一直不敢嘗試。現在有駐村扶貧工作隊和鎮、村單位和政府的幫扶,這些困難都不是事。他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後,立即得到了村兩委和扶貧工作隊的大力支持,不僅提供了資金幫扶,還幫他找來了技術人員。一開始,楊英義只在自家屋後的山丘上,散養了200隻土雞和幾十隻鵝和騰鴨。一家人在一起精心照料著兩百多隻家禽。
  • 遵義梁橋村田仁科:發展養殖走上致富路
    遵義梁橋村田仁科:發展養殖走上致富路 發布時間:2020-12-21 11:56:09      來源:遵義日報  我叫田仁科,家住湄潭縣興隆鎮梁橋村。
  • 養蛇+養香豬,廣西這個村靠特色養殖走上致富道路!
    近年來,廣西容縣六王鎮大公村立足資源優勢,引導農民發展規模化特色養殖業,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名片」, 帶動農民增收,走出一條鄉村特色產業振興之路。隆冬時節,在六王鎮大公村承澤蛇類養殖示範點,村民盤紹華一大早就忙碌起來,攪拌、粉碎蛇食料,走進恆溫的蛇舍打掃衛生,進行每天的日常工作。盤大哥告訴記者,自從村裡建起了蛇類養殖場後,再也不用到外面去打工,並且還能照顧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