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警告:拜登須謹慎處理中美關係,臺灣尤其是關鍵

2021-01-19 火星方陣

文/行走斯圖卡

自知總統地位不保的川普,以及野心十足、想搞砸拜登總統任期的國務卿蓬佩奧,就像兩頭怪獸,將美國現有的內政外交局面砸得稀巴爛。留給拜登的爛攤子,棘手只是小事,有些事情可以用兇險來形容。

1月14日,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報告,列出了目前全球範圍內跟美國相關的地區衝突風險,其中臺灣問題被列為最高級別的風險事項。

有專家表示,中美兩國因為臺灣問題爆發衝突的風險,被川普政府故意推高,即便是他在白宮的日子已經進入讀秒階段,但仍舊在不斷挑釁中國。在國務卿蓬佩奧拉上美國駐聯合國克拉芙特,一起表演賣弄了一番後,美國在14日再次以「南海問題」為藉口,對中國官方實施籤證限制;與此同時,美國還宣布將小米、中國商飛納入制裁名單,這些跡象表明:川普政府正在對中國採取除宣戰以外的一切敵對手段。

對於美國來說,臺灣問題確實變得非常棘手。在川普政府的鼓勵下,臺灣當局在分裂的道路上越來越膽大妄為,解放軍的威懾行動也進入了「上不封頂」狀態,軍機軍艦越來越逼近臺灣。這些跡象說明了一個事實:解放軍武統臺灣,已經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擺在臺灣當局和美國面前不可忽視的現實。

這對拜登來說將會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協防臺灣,那就中了川普和蓬佩奧的奸計,並且將美國帶入一場無法取勝的戰爭。白宮前兩天公布的一份印太戰略規劃文件中,言明了五角大樓沒有信心能在第一島鏈內贏過中國,而且美國現在的經濟和社會狀況,根本無力承擔一場大國之間的戰爭。

如果不聞不問,外界一定會認為美國是在認輸,這依舊會給拜登帶去無窮無盡的麻煩,共和黨一定會指責他「拋棄盟友」、「削弱美國的影響力」,川普肯定會煽動民粹情緒給拜登施壓,保持他的熱度,為2024年捲土重來做準備。可以說:在臺灣問題上,川普挖的坑太大了,拜登恐怕真的一時難平,正如智庫警告的那樣,在如此中美問題時,拜登必須比往屆總統更加謹慎。

正因為如此,拜登在他的內閣成員中新設了兩個職位,都是跟中國有關。據路透社報導,蘿拉·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將擔任「中國事務資深主任」;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將出任印太政策高級協調員,這兩人的共同點非常明顯:他們都是歐巴馬時期的資深官員,都是東北亞和中國問題專家,同時與中國打交道的經驗非常豐富。

這兩個任命足以看出,拜登政府將非常重視如何處理中美關係。對於中國來說,這不是一件壞事,說明拜登願意用傳統的政客方式來應對中國,而不是川普那樣的「流氓組合拳」。我們可以回憶一下,當初中美貿易談判的時候,中方更願意與姆努欽這樣的傳統官員打交道,卻很不喜歡庫德洛、納瓦羅這樣的鍵盤俠;羅森伯格和坎貝爾也是如此,大家都是熟人,自然能夠說得上話。

對於我們中國而言,美國怎麼調整其實問題都不大,我們跟美國的關係也不是沒有過現在這種局面,認準一條:自己強才是真的強,不管美國搞什麼花招,只要我們把自己的事做好,管你懂王睡王,管你歪門邪道還是傳統正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過去4年美國沒有得逞,未來4年還是8年,我們一樣闊步前進!

相關焦點

  • 展望拜登時期的中美關係——崔天凱出席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會
    大國衝突並非不可避免,中國在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過程中應對「取代」美國的衝動保持克制,同時美國也應有足夠智慧來尋求與中國的共處之道。中美雙方需避免因臺灣、朝鮮等問題惡化兩國關係,積極探索既競爭又合作的共存方式。
  • 基辛格給美國下任總統一個警告!如拜登當選中美關係能否回暖?
    隨著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入主白宮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世界對中美關係能否破冰給予了高度關注。11月16日至17日,在「2020年創新經濟論壇」前兩天的討論中,拜登政府外交策略、中美關係走向、大國關係平衡成為會議焦點。本屆創新經濟論壇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美國彭博有限合夥企業、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南非曼德拉研究院等機構以視頻會議方式聯合舉辦。
  • 中美關係緊張之際,美國態度突然發生急轉彎,這次與拜登有關
    環球網1月16日報導稱,剛被拜登政府提名為「印太協調員」的庫爾特·坎貝爾,最近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因為在當地時間14日舉辦的有關中美關係未來的活動上,坎貝爾提出了自己的設想。他認為,中美兩國應該停止目前的針鋒相對,雙方各退一步,稍事休息,然後再建立可行的中美關係。
  • 拜登將延續一中政策,臺灣問題或被加速解決
    編輯:化蝶在川普競選失敗後,蔡英文不得不開始與政治理念行動相對溫和的美國民主黨套關係,獲取美國支持是其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蔡英文頻頻行動近日,蔡英文動作不斷,連續在美國智庫、國際民主協會以及"臺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活動中發言,展示樂觀的臺灣對外關係。民進黨一直以推動「臺獨」進程為目標,為此摒棄了馬英九時期與大陸形成的良好關係,在分裂國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川普任期將盡,美軍在亞太地區動作不斷,中美關係將會走向何方
    美國總統選舉已定,拜登戰勝川普成為美國新一任美國總統,川普雖然不斷的狡辯,不承認自己的失敗,但是拜登團隊已經得到合法授權開始進行政權的交接工作。川普的不斷試圖推翻選舉結果,也是不斷的失敗,估計美國已經確定了拜登會是新總統了。
  • 拜登時代即將開啟,中美關係將有多大不同?
    過去四年中美關係的自由落體,與美方對華政策團隊裡的人員構成也有很大關係。傳統建制派政策精英要麼抵制川普政府,要麼不被川普政府信任,所以美國國務院和國安會都有很大比例的重要崗位出現了長期空缺。在此背景下,原本非常邊緣的一些人得以登堂入室,成為美國對華政策的關鍵策劃者。
  • 李顯龍和基辛格對中美關係的忠告,拜登能聽進去嗎?
    來源:參考消息銳參考|他和基辛格對中美關係的忠告,拜登能聽進去嗎?美國大選未走到最後一步,外界關於中美關係未來走向的關注與猜測就不會停止。據美國媒體Axios報導,雖然距離川普卸任僅剩10周,但他下臺前將針對中國推出一系列強硬政策,為未來的中美關係定調,以防止拜登接任後扭轉自己推行的美國對華強硬政策。而拜登上臺後或許很難完全擺脫川普的對華政策遺產,這點從他最新的表態可見一斑,拜登16日在德拉瓦州威爾明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美國需要與盟國協商設定全球貿易規則,應對中國不斷增長的影響力。
  • 東方智庫丨華盛頓當局惡化中美關係很危險-中國,美國,華盛頓...
    二是華盛頓不是在中美關係的某個問題、某個方面誣陷打擊中國,而是對中國進行全方位的圍剿打擊,包括國際政治、地緣政治、世界經濟、國際貿易、軍事安全、網絡、太空、科技、教育、宗教、文化等各個領域,甚至在臺灣、香港、西藏、新疆、南海等事關中國主權、領土完整、國家安全、國家統一、民族尊嚴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重大問題上,對中國頻頻發起進攻挑釁。
  • 關於美國對華政策走向 聽聽曾陪同拜登出訪中國的他怎麼說
    我不認同川普政府獲得籌碼的方式,但在國際關係,尤其是中美關係中要獲得籌碼並非易事。川普政府的失誤在於,儘管他手握籌碼,但他沒有利用籌碼解決任何問題。他糾纏於雙邊貿易赤字而沒有試圖去解決中美經濟關係中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除關稅之外,他還用種族主義言論無端指責中國人民。
  • 5家美國智庫被指接受臺灣當局資助 趙立堅:美方應慎重妥善處理涉臺...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 梁曉輝)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3日在北京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方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慎重妥善處理涉臺問題,以免損害中美關係與臺海和平穩定。有記者提問,6月17日,美國媒體《美國瞭望》刊登長篇報導,揭露了美國哈德遜研究所、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布魯金斯學會、進步中心、新美國安全中心5家智庫接受臺灣當局資助,發表鼓吹美對臺軍售、與臺洽籤經貿協議等於臺當局有利文章。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我注意到有關報導,這個問題你應該去問問那些美國智庫。」
  • 拜登團隊成員稱「中國應當被尊重」,中美關係將重回正軌了嗎?
    美國前駐歐盟大使、拜登團隊歐洲事務顧問安東尼·加德納近日接受一檔節目採訪時稱,不應用「對抗」形容中美關係。他還表示,在人權等問題方面惹怒中國毫無意義,中國應當像其他國家一樣受到尊重,美國不應不尊重中國。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中美最新消息!拜登核心外交幕僚:臺灣關係法符合美國利益 鼓勵兩岸...
    中美最新消息!拜登核心外交幕僚:臺灣關係法符合美國利益 鼓勵兩岸開放和平對話 文/editor2020-12-17 11:04:21來源:FX168
  • 拜登時代「臺灣牌」的價值
    但她未能正確掌握國際局勢轉折的關鍵點,依然延續過去4年「聯美抗中」的舊思維,甚至增加賭本,不惜以臺灣人民健康換取美、日象徵性的支持,偏差的政策無法帶領臺灣走出陰霾,只會帶來更嚴重的安全風險。社論指出,蔡英文連續在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美國「國際民主協會」及「臺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的活動中致辭,勾勒出臺灣對外關係積極、樂觀的一面。
  • 2021是中美關係繼往開來的關鍵元年?
    而戰爭的代價卻不是美國能夠承受得起的。雖然美國有以冷戰形式擊潰蘇聯的成功先例,但此一時彼一時也。用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的話說就是:「眾所周知,中美關係正面臨建交以來罕見的嚴峻局面。貿易投資受阻,科技合作被打斷,人文交流被破壞,對抗摩擦似乎一觸即發。一些人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正把中美關係推向懸崖邊緣。」
  • 若美國態度轉變,緩和中美關係,蔡英文怎麼辦?
    據媒體報導,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邱師儀,就美國政黨輪替後未來中美關係走向一事向中評社發表看法。他稱,中美關係在短期內可能不會發生變化,中美對抗關係可能會持續存在。但若從長期發展來看,中美兩國很可能會重回歐巴馬時代的多邊制度。
  • 鄭永年:應對中美關係最好的方式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中美經貿關係是全球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拜登的當選會給2021年的中美經貿關係帶來哪些變化?新京報圍繞這些問題採訪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人文社科學院代行院長、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在此次疫情中,西方發達經濟體處理危機的手段要遠遠好於2008年,美國的金融業基本上沒怎麼受到疫情影響。線上經濟和金融業是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這兩塊都利好2021年經濟的恢復。第五,歐美新註冊公司數量在上升。疫情衝擊之下,一些中小型企業破產。但另一方面,新公司註冊數量不斷增長,尤其與網絡有關的新公司註冊數在增加。
  • 連續打出"臺灣牌",美國解除"美臺關係"自我限制,一旦"武統"再無迴旋空間
    1月6日隨著選舉人團在美國國會的最終投票結果公布,拜登當選新一屆的美國總統,已經成為了無法改變的事實,川普及其團隊也進入了最後的倒計時階段,不過他們似乎沒有為和平交接權力做出任何準備
  • 中美關係最大的風險點在哪? 賈慶國:臺海、南海和意識形態領域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前院長賈慶國教授認為,拜登政府上臺後,此前中美衝突不斷擴大的趨勢或可得到緩解,合作、溝通的色彩會加強,對未來可以保持謹慎樂觀。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基地主任王棟博士稱,中美關係在過去兩年確實到了一個懸崖的邊上,中國最重要的還是做好預案,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把中美關係重新扭轉到一個健康穩定的軌道上來。賈慶國教授提出,中美關係有三個最大的風險點,臺灣問題、南海問題,美國有可能觸動中國的底線,此外還有川普對兩國關係的「冷戰化」。
  • 拜登上臺,美國將與臺灣「深化關係」?
    川普在疫情方面的失誤,讓其失去了很多民心,而拜登的發言卻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尤其是拜登在對臺灣的問題上,更是讓民進黨當局分外注意。 拜登對外發展對臺關係,對內改善國體經濟 為了競選美國總統無論是拜登還是川普都開始加大自己的競選籌碼,臺灣《聯合報》刊登了一篇拜登的競選文章
  • 姚洋:拜登若上臺,中美關係好轉的可能性有多大|大選之後看美國
    川普執政四年,給美國留下許多無法立即消除的政治遺產,其中之一是不斷惡化的中美關係。拜登若上臺,中美關係是否會出現轉機?中美關係不可能回到過去狀態首先要認識到的是,中美關係不可能回到過去的狀態。事實上,歐巴馬在其第二任期裡已經開始把中國視為潛在競爭對手,他和時任國務卿希拉蕊共同主導了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經過川普執政四年的渲染,將中國視為地緣競爭對手也已成為美國精英階層的共識。拜登大概率將繼承這個共識。在未來可以預見的時間裡,中美在南海、東海以及「一帶一路」地區都將維持競爭關係。然而,在地緣政治以外的其它領域,拜登可能將重新定位中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