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基本技術動作的概念是簡單、清晰、明確的,尤其在英文的表述裡,基本技術動作的概念可以說是非常少的,雖然拳擊的技術運用和風格打法是千變萬化的,但正是由於它在基本技術概念上的簡單明了成為促使它作為世界上最流行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個人體育運動的原因之一。然而實際上雖然現代拳擊運動發生於英國,發展於美國,但是作為另一個強大的拳擊體系前蘇聯,也有一些區別於英美傳統拳擊大國的技術和概念,但並不多也並不複雜,只不過沒有深入研究過此類問題的一些社會教練和廣大愛好者們並不熟悉這類概念。今天就此機會,以維基百科為基本參照,把純正的拳擊基本拳法概念跟大家做一個闡述,也把蘇聯體系下的一些不同類別做一個解釋,共大家學習跟參考。
英語裡的基本技術概念:
Jab(刺拳)
刺拳是拳擊比賽中最常用的一種拳法。有幾種不同風格的刺拳,但每一種刺拳都有相同的特點:當處於戰鬥姿勢時,處於前手位置的拳向前直接拋出,手臂從軀幹的側面直接伸展。這個過程還包括軀幹的快速轉動。在擊中目標的瞬間,通常是以平拳握緊向內側旋轉,拳心朝向地面。
語源
「刺拳」這個詞最早是在1825年被使用,意思是「用一個點來刺。」這個詞其實是蘇格蘭詞語「job」的變體,意思是「打,穿,刺。」
刺拳用法
防禦
刺拳是拳擊手進行防禦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速度、機動性和善於變化可以使對手保持一定在距離,防止他衝進來。向後移動時,可以使用防禦性刺拳。
快速打擊
刺拳給了一個拳擊手很高的機動性,經常用於得分的意圖。當拳擊手想要保持戰鬥姿勢的靈活性和平衡性時,他們會使用各種姿態下不同的刺拳。
測試距離
為了建立一種擊打距離感,刺拳經常被用來服務於另一隻手的強力打擊。因此,只有當目標在合適的射程內時,它才允許打出更有力的另一拳,從而有助於節省體力,減少打空拳,以及降低被反擊的風險。
拳擊手們也偶爾被突如其來的測距刺拳擊倒,但這種情況很少見。
重刺拳
如果一個刺拳向前邁一步,力量可以增加。這種技術的缺點是,它使拳擊手失去了防禦姿勢,使他更傾向於擊打而不是刺拳主要用途。「旋轉刺拳」是最有力的刺拳,它的重量幾乎完全轉移到前腳上,前腳的旋轉將身體的重量放在這隻手上。整個重心壓上去,而不考慮一個嚴密的防禦,這將增加力量,但要犧牲刺拳的速度和防禦性。(我在關於刺拳、重刺拳的單課上就此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總結,包括訓練)
擊打身體的刺拳
刺拳打傷身體是相當罕見的。通常情況下,拳擊手重心下沉,在對手的身體部位進行快速刺拳,試圖擾亂對手的防守。把體重放在這個刺拳上是不切實際的,所以力量是有限的。打擊身體的刺拳可以有效地對抗對手先打出來的刺拳(迎擊)。
刺拳組合
為了讓對手在防守上有所妥協,刺拳的次數通常要加倍投放。
「移動中的刺拳」是一種得分技巧,它是一種由移動中的拳擊手進行的一系列快速刺拳。
大多數組合都是從刺拳開始,以此來縮短距離並找到合適的時機。在這種情況下,jab被稱為「預備刺拳」。
許多拳擊手以刺拳結束他們的組合,這個作為結束的刺拳旨在扼殺對手的反擊。
可以淘汰對手的刺拳
歷史學家認為歷史上最好的刺拳來自於索尼·利斯頓、拉裡·霍姆斯、穆罕默德·阿里、赫克託·卡馬喬和舒格·雷·倫納德。最近的刺拳大師包括Lennox Lewis和Wladimir Klitschko,他們都由同一名教練指導,能夠讓刺拳發揮重要的力量。拉裡·霍姆斯的刺拳常被稱為「重量級拳擊手中的佼佼者」,阿里的刺拳以其速度而聞名,而利斯頓的刺拳則以其力量而聞名。
以上內容均來自維基百科的直接翻譯,極少修改。實際上我在一些細節的表述以及代表拳手的梳理上會有一些不同,我有一節課專門針對刺拳、重刺拳和前手直拳的課程,幾天後上線,屆時大家可以留意參考;哦對了,之前上線了一個格式錯誤的、殘缺的版本,現在就可以看:
Cross(交叉拳、後手直拳)
從基本防禦姿勢下,後手從下巴處打出,穿過身體,直線打擊目標。後肩向前推,最後與對手下巴外側接觸。同時,前手縮回,緊貼自己臉部,以保護下巴左側。為了獲得額外的力量,軀幹和臀部在交叉時是逆時針旋轉的(左撇子相反)。重心也可以從後腳轉移到前腳,導致後腳跟向外轉動,因為它作為重量轉移的支點。身體的旋轉和突然的重心轉移是這一拳的力量所在。像刺拳一樣,可以向前邁半步。Cross被拋出後,要迅速收回,恢復防禦姿勢。它可以用來回擊刺拳,瞄準對手的頭部(或瞄準身體),或預備下一個勾拳。Cross也可以跟隨刺拳,創造出經典的「一二組合」。Cross也稱為"straight"(直拳) 或者 "right"(右拳)。
Cross-counter(交叉反擊拳)
交叉反擊是一種在對手刺拳後立即開始的迎擊或反擊,利用對手打刺拳時防禦上的瞬間漏洞。
用右直拳在對手左刺拳打出時的迎擊反擊(右交叉)
在對手的左刺拳打出時,用左刺拳直接迎擊(刺拳迎擊)
作者註:著名的右交叉是一個非常實用的、著名的、經典的也是必備的拳法,維基百科介紹的非常簡單,但我在後面會專門開闢一節關於右交叉的課程,它在技術運用上有非常多的變化和案例,非常值得學習。
Hook(鉤拳)
鉤拳是拳擊中的一種重拳。它是通過轉動軀幹為主的核心肌肉和背部來完成的,從而擺動手臂,手臂以接近90度的角度彎曲,呈水平弧形打向對手。鉤拳通常對準下巴,但也可用於身體打擊,尤其是對肝臟。
Hook可以由前手或後手打出,但沒有特定的術語情況下通常是指左勾拳。
打鉤拳時,擊打者將體重轉移到前腳,讓他轉動前腳,並通過臀部/軀幹/肩部產生動能,將前手拳水平地向對手擺動。有時,根據風格和個人的舒適感,前腳也可以不旋轉。旋轉增加了打擊的力量,但留下了一個缺乏後續選擇的問題,如接著打右上勾或右勾。(轉不轉腳這個問題網上存在爭論,後面我也會專門開課討論)
鉤拳是一個強大的打擊與擊倒對手的常規重拳。
鉤拳的變化打法是 shovel hook(鏟鉤)或 upper-hook(上鉤);他們是身體擊打的勾拳(腹部勾拳),結合了鉤拳和uppercut(上鉤拳)的特點。
作者註:實際上鏟鉤就是外線腹部勾拳,upper-hook是內線腹部鉤拳。
鉤拳的另一個變化是check hook,它結合了一個普通的鉤拳和步法,以擺脫突然衝進來的對手。(實際上就是一個鉤拳側閃)
以鉤拳聞名的拳擊手有喬·弗雷澤、鮑勃·福斯特、傑克·登普西、亨利·庫珀、大衛·圖阿、湯米·莫裡森、魯本·奧利瓦雷斯、菲利克斯·特立尼達德、安迪·李和邁克·泰森... ...
Uppercut(上鉤拳)
上鉤拳是拳擊中使用的一種重拳,它沿著對手下巴或太陽神經叢的垂直擊打,它與Cross(交叉拳)一起,是統計數據中被看作強力重拳的兩種主要重拳之一。
上鉤拳在近距離對抗時很有用,因為它們被認為會造成更多的傷害。另外,如果對手分開時上鉤拳很可能會錯過。上鉤拳作用在下巴上通常會造成更大的傷害,但當它們被投擲到身體上和頭部(尤其是太陽神經叢)或是擊打在鼻子或眼睛時也會造成傷害。
上鉤拳的動作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樣:它通常從攻擊者的腹部開始,向上移動,形狀像海盜的鉤子,然後降落在對手的臉上或身體上。在傳統的拳擊組合中,它是在刺拳之後打出的第二拳,但它也可以任意啟動或完成其他組合。
當執行上鉤拳時,攻擊者應靠近目標,以防止對手意識到被攻擊並用直拳反擊。從外側打出的上鉤拳會失去一些力量,因為手臂和肘部的彎曲角度不能有效地傳遞身體的全部力量。(正是我在課程中所講的上鉤拳必須要垂直向上打的道理)
以上鉤拳而聞名的拳擊手包括Lennox Lewis、Joe Louis、Wilfredo Gomez、Julio Cesar chavez、Sonny Liston、喬治·福爾曼、邁克·泰森、魯本·奧利瓦雷斯和桑迪·薩德勒... ...
Overhand(下鉤拳、外線直拳)
Overhand or overcut or drop(或者下鉤拳和墜落)是用後手投擲的半圓形垂直重拳。它通常在對手起跳(較高)或滑倒(較低)時使用。依靠體重下降的戰略效用可以提供巨大的力量。
作者註:Overhand準確的定義應該是下鉤拳,但是有些時候,一些更接近於由上而下的外線直拳看上去和下鉤拳很難區分,因此英文裡這overhand更適合用自上而下弧線打出的垂直於目標的(拳峰)重拳來解釋。另外,其實前手拳也可以打出這樣的動作。
截止到這裡,實際上英語世界裡拳擊基本的拳法就只有這麼多的概念,5-6個單詞。而且大家會發現,為什麼沒有擺拳?對了,因為擺拳根本不是傳統職業拳擊技術,在英語裡就沒有擺拳這個概念!那麼擺拳到底是什麼呢?請看下面:
擺拳 (Russian pendulum、Russian Hook)
擺拳是前蘇聯發明的針對奧運會規則的業餘拳擊技術,它的動作打法和作用完全不同於傳統職業拳擊的傳統技術。事實上它近些年在西方世界包括在中國被知道,更多是因為來自俄羅斯的mma巨星菲多,用他標誌性的俄羅斯擺拳讓大家因此而開發了一個概念:「俄擺」。總之真正的擺拳來自於前蘇聯,它不是傳統的西方職業拳擊技術,它的動作細節無法用文字準確描述,我的課程「基本拳法 1」裡面有基本的講解和演示,後面我還會專門製作一節課:「詳解擺拳和勾拳的區別和技術要領」。大家敬請留意!
以上呢,就是拳擊基本技術中基本拳法的概念解析,後面我還會針對上體動作、腳下移動技術、組合技術等等的概念問題給大家進行解釋,也希望有興趣深入學習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千聊在線課程「洛教講拳」,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