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三明,共同聚焦這個主題!

2020-12-26 金臺資訊

三明學院供圖

11月28日,「弘揚建黨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學術研討會在三明學院舉辦。

三明學院校長潘玉騰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他首先對與會嘉賓的到來表示誠摯歡迎,並指出三明學院作為三明這片紅土地上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始終銘記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初心使命,不斷深入挖掘和助力保護本土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三明學院聯合福建師範大學,力求在整合優化區域紅色文化資源、與時俱進傳承紅色基因等方面深入開展多層次、多方面、多渠道的交流與合作,為全面深耕中央蘇區老區紅色文化軟實力,著力提升區域紅色文化發展影響力和輻射力貢獻力量。開幕式由三明學院黨委副書記賴錦隆研究員主持。

會議分為主旨報告與主題發言環節。其中主旨報告由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心副主任、主編李明霞與《中共黨史研究》編審喬君主持。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王建南教授作了題為《深入挖掘福建紅色文化資源對學校立德樹人的獨特價值》的主旨報告。他指出,挖掘紅色資源,講好福建紅色故事有四個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可以充分發揮以史育人作用,築牢學生的信仰之基;二是可以充分發揮課程育人作用,把握學生的思想之舵;三是可以充分發揮文化育人作用,鑄就學生的紅色之魂;四是可以充分發揮實踐育人作用,補足學生的精神之鈣。

福建省委黨校副校長劉大可教授作主旨報告。他認為,我們要具備敏銳性與謀劃性、全局性與方向性、戰略性與前瞻性、科學性與可操作性以及「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

此外,陝西師範大學陳答才教授、武漢理工大學郭國祥教授、浙江理工大學渠長根教授聚焦革命精神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意義,山東大學剻正明教授、華中師範大學郭明飛教授、江南大學徐玉生教授聚焦深化中國革命文化研究與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分別作了主旨報告。張永平、陳波、韓文革、周晨、劉有升、劉新玲、詹志華、肖仕平、吳任慰、郭濟汀、範連生、石勁松、薛焱、羅理章、肖海鷹、歐陽秀敏、陳蘇珍、劉榮琴分別作了主題發言。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傅慧芳教授與三明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鄒曉芟教授分別作了總結髮言。

本次會議由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三明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理論與評論》編輯部聯合主辦,三明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三明學院學報》編輯部承辦。來自《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中共黨史研究》《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井岡山大學學報》《時事報告》的負責人,以及山東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江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華僑大學、井岡山大學等30多所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12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高瑩)

相關焦點

  • 全球20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梅山 第二屆北航寧波梅山國際青年學者...
    論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人才是第一資源」和科技創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緊扣「科技創新與產教融合」主題,邀請來自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巴黎高等化學研究所、新加坡國立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航空發動機研究院等國內外多家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的近130名青年學者及北航70餘名專家學者。
  • 專家學者齊聚廣州 「聚焦十四五 解碼雙循環」
    近日,由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雪松控股集團主辦,雪松國際信託承辦的「新變局·鏈未來—聚焦十四五 解碼雙循環」論壇在廣州舉辦。來自各界的專家學者與行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研判「十四五」規劃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國內經濟變革與產業鏈、供應鏈轉型發展。
  • 兩岸心理學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疫情下的生命敘事
    當天,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質性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議暨第六屆海峽兩岸「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研討會在閩南師範大學開幕,來自海峽兩岸的近200位專家學者齊聚福建漳州,共同探討疫情下的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閩南師範大學校長李順興致辭。
  • 數百專家學者齊聚南平 探討中國夜間經濟發展趨勢與未來
    本屆峰會以「水美夜經濟 激發新動能」為主題,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長三角與閩江文化帶融合創新發展,探尋夜間經濟與經濟社會建設和城市治理的協同創新發展路徑,擦亮「綠色南平、水美城市、璀璨延平」的綠色發展名片,助推南平融入長江經濟帶,精準對接長三角,賦能文旅融合發展新色彩,譜寫旅遊經濟發展新華章。
  • 專家學者齊聚浙大 探討數字時代新聞傳播的未來方向
    同時,來自主流媒體、國內高校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關於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科體系的建構與未來。天目新聞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浙江大學數字溝通研究中心將以數字溝通為問題域,圍繞數字溝通理論和研究方法、媒介與溝通的歷史變遷、數字溝通社會實踐和治理等方面展開研究。在主題演講環節,人民網監事會主席、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以人民網的發展為例,分享了數字時代媒體的發展態勢。
  • 全國15家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代表齊聚南山 各地專家聚焦...
    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梁曉峰、副秘書長張伶俐、科普信息部副主任李川,以及全國15家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單位代表齊聚南山,帶來最前沿科普和預防經驗。南山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劉春曉表示,在王隴德院士團隊、中華預防醫學會指導支持下,南山區以華南地區首家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為依託,通過主題宣傳活動以及社區、學校、社康等多途徑、全方位,開展全周期慢病防控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科普工作。希望藉此契機,積極探索與「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衛生高地」定位相適應的慢病科普製作與傳播。
  • 國內專家學者齊聚中南大,共話後疫情時代翻譯事業與教學發展
    線上和現場共計536人參加開幕式並聆聽了大會的主題報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發展。大會現場開幕式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鄒進文代表學校致開幕詞。湖北省譯協會長、武漢大學劉軍平教授代表主辦方致辭。他表示,在疫情的特殊時刻,各位嘉賓在雲端和線下相見,非常不易。
  • 專家學者齊聚共論設計革新,開闢新道路
    12月20日,17位來自全國知名設計院校的專家學者齊聚株洲,在湖南工業大學圍繞5g技術快速發展和人工智慧時代背景下,設計如何進行新的革命這一主題展開切磋,通過主題報告進行分享,專家們如數家珍,娓娓道來,給聽眾帶來了一場藝術盛宴。
  • 30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武漢,共商糧食安全與產業科技創新
    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的300餘位糧食行業知名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齊聚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共商糧食安全與產業科技創新發展大計。全國首屆糧食安全與產業科技創新國際論壇在漢召開。與會專家學者群策群力,共商我國糧食安全和科技發展方案,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出謀劃策。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武在主題為《植物油品質及風味研究前沿與進展》的報告中指出,應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快由增產向提質導向轉變。
  • 中外學者齊聚人民大學探討「一帶一路」下的東方文藝復興
    11月14日,「2015文藝復興高峰論壇——文化視域下的『一帶一路」戰略」年度峰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正式開幕,來自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的百餘名中外學者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一帶一路」重大時代命題。據悉,本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文藝復興研究院及文化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吳付來教授為開幕式致辭,國際美學協會高建平主席、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城市發展諮詢院宋澎院長等多名嘉賓做了主題發言,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執行院長丁方教授主持。
  • 國家級頂尖脊柱外科專家齊聚深圳,共同研討脊柱畸形治療!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柯澤楷 2020年11月1日,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脊柱外科專業委員會主辦,深圳大學總醫院承辦的「深圳脊柱畸形高峰論壇」暨廣東省繼續教育項目「脊柱畸形診治技術最新進展學習班」、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項目在深圳舉行,多位國內外脊柱矯形領域著名學者齊聚深圳
  • 200多位專家共同探討 電氣工程學科發展趨勢
    本次論壇邀請了來自全國68所高校電氣工程學院的校長、院長,國內外知名教授、學者以及電氣領域企事業專家兩百餘人參會…… 本次論壇邀請了來自全國68所高校電氣工程學院的校長、院長,國內外知名教授、學者以及電氣領域企事業專家兩百餘人參會。
  • 國內外專家學者線上齊聚,共話當代建設管理與房地產發展
    楚天都市報12月1日訊(記者國倩 通訊員周小燕)11月28至29日,CRIOCM 2020建設管理與房地產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線上會議在華中師範大學召開,線上會議累計參與人數達6000多人。本次學術研討會主題為「迎接新挑戰:建設管理與房地產的創新、合作與可持續發展」。
  • 8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嶽麓山大學科技城探討師德師風建設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高校的80多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圍繞師德師風建設問題展開學術研討。湖南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王瑰曙,湖南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起軍等出席開幕式。
  • 中外專家學者齊聚山西 共話中國體育賽事發展之路
    中外專家學者齊聚山西 共話中國體育賽事發展之路 2020-01-10 20:26:29 中外體育專家學者就「賽事+」展開智慧碰撞,共同探索中國體育賽事發展之路。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原副局長、中國奧委會原副主席崔大林作主旨發言。他表示,本次大會將成為豐富賽事文化、帶動全民健身、推動體育旅遊、擴大城市影響的有效渠道,成為盤活體育資源、設計體育消費、吸引體育資本入局、促進產業推動的有益平臺,同時,也是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體育強國的創新舉措。
  • "三明實踐"主題採訪活動綜述:撲下身子 講好三明故事
    這是福建三明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11月23日,由中宣部組織的「三明實踐」主題採訪活動在三明市正式啟動。在隨後5天的集中採訪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全國19家媒體的180多名記者,圍繞「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和黨的建設等主題,走村入戶,深入車間、社區、學校,用手中的筆和鏡頭,立體呈現三明牢記囑託,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的生動實踐。一場生動的實踐 探秘「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探尋紅土地發展背後的故事,是記者們關注的焦點。
  • 武漢大學這個論壇真高端,來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多名院士!
    1月7日-8日,學校舉行第一屆索維奇國際分子科學論壇,包括2位諾貝爾獎得主、多名國內外院士及傑青在內的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珞珈山,交流和探討分子科學與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成果。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院士,湖南大學副校長譚蔚泓院士,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香港大學任詠華院士,華東理工大學田禾院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吳驪珠院士,法國駐武漢領事館教育專員李惟晟(Sébastien Bédé)先生等國內外的專家學者
  • 19位院士齊聚南沙,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開幕式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海洋實驗室主任張偲主持。據了解,本屆論壇聚焦「海洋觀測、監測與海試驗證」這一主題,共邀請秦大河、蘇紀蘭、丁德文、潘德爐、陳十一、吳立新、宋君強、陳大可、楊經綏、魏輔文、蔣興偉、孫金聲等19位兩院院士參會,設有特邀主題報告、分論壇報告、展板介紹、摘要選集等多種交流研討模式。活動現場還有水聲通信機、遙感衛星、海洋漂流浮標等科技產品及模型亮相展示。
  • 專家學者聚焦非遺教育,共探非遺學科建設之路
    參加本次論壇的正式代表共有47位,均是國際國內非遺領域富有影響力的決策者、研究者和傳承者,其中國外專家7位,分別來自美國、日本和韓國的高校與學術團體;國內專家共40位,他們既有來自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北京文旅局非遺處以及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的非遺管理者和決策者,也有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
  • 因為這件事,十餘位國內知名專家齊聚經開區!
    因為這件事,十餘位國內知名專家齊聚經開區!,齊聚經開;交流探討,共謀發展。「經開區產業發展主題論壇現場」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改委投資司特聘研究員、原新疆自治區副主席戴公興,原秦皇島市政府市長寧金彪,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正司級副所長費洪平等13位國內知名經濟發展領域專家學者參加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