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說,婆婆要懂得體面優雅的退出兒子和兒媳的生活,如果做不到的話,那就是壞、就是惡。
我們總是把婆婆定性的如此簡單,是非黑即白,是非善即惡。好婆婆就要懂得知進退,懂得年輕人有年輕人自己的生活,而婆婆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懂得距離產生美的道理。
當然,能做到這些的,一定是好婆婆,可做不到這些的,就一定是惡婆婆嗎?
如果你果真是這樣想的,便還是你把生活想的太簡單。當你換一個身份設身處地去考慮同樣的事情,或許便能理解婆婆也有她們難以言喻的苦衷。
我們在談論婆媳問題之前,總是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那就是婆婆最初的時候並不是婆婆,婆婆也並非生來就是婆婆。婆婆在當婆婆之前,首先是一位母親。
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是她生命的延續,對於一位母親而言,孩子便是她的全部,是她的整個世界,是她不是失去所有,也不能弄丟的寶貝。
從孩子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到學會走路,直到走上社會、結婚生子,
不管孩子正處於什麼樣的人生階段,哪怕孩子身上有再多的家庭和工作上的壓力,哪怕他已經是別人的丈夫別人的父親,
在母親面前,他永遠都只是個孩子,在母親眼中,孩子長得再大,也只是個孩子。
這便是母愛,這便是母子親情。
我的一位讀者楊阿姨,楊阿姨早年喪夫,這十幾年裡,是她一個人辛辛苦苦把兒子拉扯大的,然而這段時間,兒子備婚,她和兒子之間發生了很多,關係變得很僵。
因此,她給自己即將結婚的兒子寫了一份「辭職信」,她給身邊的一些老姐妹都看過,把眾人都看哭了,這份感人至深的信交到兒子的手上,兒子也忍不住紅了眼眶。
楊阿姨的信內容如下:
兒子,見字如晤。首先媽想跟你說一句對不起,媽媽這段時間給你添了很多的麻煩,讓你和茜茜(兒媳)之間鬧了不少的矛盾。
媽知道,茜茜知道我和你單獨出去會挽著你的手臂走路,她為此發了很大的脾氣,後來你就不願意讓我挽著了,媽也知道,茜茜不喜歡我節假日的時候總是叫你回去吃飯。
這些我都知道,可是請原諒媽不想退出你的生活,我知道我這樣做非常自私,我不應該在你和茜茜之間摻和,應該給你多一點時間,離你們更遠一點,理智上我都知道,可是感情上媽實在是做不到。
這十幾年來,我們娘倆相依為命,媽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沒有別的,就只有你。為了你,媽寧願去賣血,如果你有個三長兩短,媽寧願用自己的命換取你的命。
這個世上你知道的,只有媽願意為你做到這種地步,可你慢慢長大,你的世界裡不再只有媽,可媽卻和你截然相反,媽世界裡,漸漸就只有你了。
所以當我看到你滿心滿眼都有茜茜的時候,媽心中也許真的有那麼一絲敵意,可能也因此惹了你女朋友不高興,代我向她道歉,是媽錯了。
兒子,我寫這封信是為了向你辭職,媽想通了,決定退出了。之前讓你夾在中間真的很難受吧?媽今後不會再參合你們小兩口半點兒事,不會讓你為難了。
但是,媽不能保證能做得很好,可能還是剛開始會忍不住管東管西,請你們千萬多擔待,多給媽點時間,千萬不要討厭媽。
兒子,唯獨你,我希望你過得幸福。
母愛無論何時都是偉大的,然而有些時候,母愛對孩子而言,不是助力,而是阻力。
而這是母親無法察覺到的。她察覺不到孩子已經慢慢長大不再需要她的照顧,她察覺不到對孩子過於關愛等於是喧賓奪主。
更多的時候,她們不是故意的,只是出於對孩子的愛,讓她們越了界。
如果母親能夠明白,她自然會願意退出,哪怕這樣的事實對她而言是殘酷的,但只要是對孩子好,無論什麼她都願意犧牲。
隨著孩子的長大,母親的愛,也變得越來越卑微。孩子逐漸成長,而母親卻正在衰老。
從剛開始掌控孩子生活一言一行,到後來看孩子的臉色行事,生怕惹孩子不高,孩子大了,母親老了,孩子擁有全世界,而母親卻為孩子奉獻了一生,擁有的只有孩子。
楊阿姨在信裡說了自己的真心話,甚至承認了她對未來兒媳婦曾經有過敵意,這樣的大實話,不是所有人都敢承認的,但楊阿姨說的很直白,她敢於承認,是個性子直爽的女人。
她也曾經不想退出兒子的生活,因為不甘心,因為捨不得,因為很多很多複雜說不清的情緒,但總而言之,其實便是一個出於一個母親的私心。
自己養了一輩子的兒子,操了一輩子的心,正如楊阿姨所說的,兒子是她一輩子的「事業」,現在讓她「辭職」放下,雖然她能明白這是對兒子好,然而心中還是忍不住會難受。
楊阿姨最終還是理解了,放下了,決定遠離兒子的生活。傳統意義上而言,楊阿姨並不是一個好婆婆,可她真的算得上是個惡婆婆嗎?
我並不認為,作為一個婆婆,她或許的確做得不算稱職,然而婆婆不是打從出生就是婆婆,她也會犯錯,婆婆先前是母親,她也會有私心。
人人都會犯錯,為何就是婆婆不能犯錯呢?只要知錯能改,難道婆婆就不值得原諒嗎?那麼這個世界對婆婆的惡意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婆婆也是人,她會有七情六慾,會偏心,會自私,也會忘記自己是個婆婆的事實,只想當個母親。
如果可以,請不要太過苛責婆婆,和平共處的第一步,便是理解。
當你理解作為婆婆的苦,或許才能真正懂得和婆婆的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