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得金黃酥脆的「橡膠」
只有香味,沒有食物的菜餚
「奇形怪狀」的自然非常見蔬果
需要兩個人才能合力擰開的礦泉水瓶
……
當「設計師」遇上「美食家」
會打開哪些神奇的腦洞
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48小時極限挑戰 | 開啟一場顛覆感官的美食之旅~
作為人類永恆的話題,我們對「吃」的探索從未停止。在國慶假期,一隻梨就用6天,48個小時,開啟了一場顛覆感官的食物設計工作坊~
FUTURE FOOD
中國第一個美食主題的設計節來了!
2020.10.30
FUTURE FOOD 國際食物設計節
中國首個以未來食物為主題的國際設計節
即將開幕!
本次活動以「未來食物 Future Food」為主題,用設計對食物進行探索和社會創新,倡導更科學健康的飲食文化,促進可持續的生態體系的發展,展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通過藝術引領,設計推動,跨界融合提升中國乃至世界美食的發展。
作為中國食物設計聯盟首批發起成員之一,「一隻梨」本次工作坊的產出也將參與2020 FUTURE FOOD國際食物設計展,讓同學們近距離接觸食物設計先鋒設計師和大咖,把自己的作品和創意在國際平臺上進行展示!
Tony 秦玉龍
一隻梨國際教育創始人
POI設計公司聯合創始人
同濟、復旦、交大兼職導師
中國食物設計聯盟首批發起成員
中國文旅集團文創專欄特邀分享嘉賓
曾於華為消費者體驗中心
擔任國際設計合作部項目運營經理
2015年,一隻梨開始涉足食物設計,通過食物的「五感體驗」設計,每年舉辦相關的創新課程工作坊和大陸臺灣兩地的食物設計師對話論壇。
Tony始終堅持著這樣的Food Design核心理念:以食物作為策略手段(而非目的)傳達概念、提出問題或可行性的創新解決方案。
下拉查看更多有關FUTURE FOOD
國際食物設計節的信息
本活動由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和廣東工業設計城聯合順德華僑城主辦, 做為2020順德設計周暨DWE 廣東工業設計產業博覽會亮點活動單元,由著名策展人、設計師——池偉、胡傳健、鍾錦榮聯合策展。並得到了來自北京光華設計基金會、佛山市順德區經濟促進局、北滘鎮人民政府、順德區工業設計協會、順德區飲食協會、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設計學院的大力支持。
以「未來食物 Future Food」為主題,用設計對食物進行探索和社會創新,倡導更科學健康的飲食文化,促進可持續的生態體系的發展,展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通過藝術引領,設計推動,跨界融合提升中國乃至世界美食的發展。世界美食之都順德,將迎來共近百位藝術家、設計師代表、知名餐飲品牌和海內外重要嘉賓集中亮相,通過聯動不同地區的餐飲品牌、食品企業等,精準連結不同資源需求,影響到產業、大眾生活和城市文化。
本次活動一改以往在展覽館舉辦的舊模式,創新的在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舉辦,將迎來幾十萬的民眾參與,線上通過直播、新媒體等方式影響1000萬專業人群和大眾。
除此之外,我們也將特別安排在北滘和園舉行親近市民和設計師參與的有關分會場活動。
高峰論壇、展覽、活動
三大板塊的精彩內容
未來食物國際論壇: 來自義大利,西班牙,韓國,臺灣等世界各地食物設計專家參與論壇,設計界泰鬥柳冠中發表食物設計相關設計倡議。共同探討人類未來食物設計的趨勢。
食物與未來廚房論壇: 今天科技著引領廚房的進步,具有中國特色的廚房設計和食物未來發展趨勢究竟在哪裡?
藝術與食物分享論壇:10位著名當代藝術家和設計師,通過分享全新的創作視角,用藝術引發人類對食物的重新思考。
大灣區美食年輕化論壇: 太二酸菜魚的品牌操刀大咖(痞子),中國高端創意菜代表大董烤鴨店的御用設計師劉道華,國際知名沉浸式感官體驗藝術家何為,共同分享如何通過五感打動年輕一代食客。
尋味順德餐飲發展圓桌論壇和米其林vip之夜: 餐飲界南北大咖,共同探討未來順德美食的發展。並暢享米其林星廚的美食。
未來食物藝術設計展
邀請國內外藝術家、雕塑家、插畫師、建築師專題創作,以食物為主題的藝術裝置分布在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園區裡,提升華僑城的美食基因和藝術氣質,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首屆2020國際食物設計大賽展
百件來自各大藝術院校的創新食物設計作品與各大機構前沿食物設計概念產品展覽。
以及中國廚房聯盟研究成果展覽、藝術廚房、智能廚房展。
Future Food設計之夜
多媒體藝術晚宴
將結合食物設計、裝置藝術、舞臺表演和多媒體動畫的獨特晚宴。《食物代碼宇宙》做為主題,沉浸式晚宴將呈現未來食物從代碼到賽博朋克再到回歸自然本質,所有一切在程序中進化也在程序中變得更好!晚宴打破國人好吃做為美食的單一認知,讓順德人親身感受到食物的藝術和社交體驗。
2020 食物設計大獎頒獎典禮
將面向全球傳播食物設計前沿理念,引領世界食物設計發展,表彰食物設計領域的優秀貢獻者。
Future Food美食品牌市集
挖掘來自不同地區有故事的美食品牌聚集在一起,打造一個滿滿的潮流情懷的集市。
1.2米食物美術館
兒童食物體驗工坊,現場互動小朋友用食物進行創作,並展示,讓我們通過小朋友的角度去了解世界。
順德美食周之都IP 形象徵集大賽
圍繞順德美食之都的飲食文化背景故事進行IP形象設計徵集。為順德美食走向世界創造藝術形象。
在每一處有著高樓大廈的現代化城市中,順德,它仿佛依舊保留著淳樸自然的味道。在這裡,你可以沉浸在香雲紗染整技藝的百年歷史裡;聽著順德版的龍舟說唱,看著激烈無比的賽龍舟;欣賞著粵劇名伶演唱的廣府大戲;觸摸著細緻精巧的雙面廣繡;夢回在李小龍的故居裡....
有一句話說「天下美食出鳳城」鳳城,代表著順德。作為粵菜的發源地之一,順德人,有著對新鮮食材的執著,以清、鮮、爽、嫩、滑來講究菜品。因此,順德被稱為世界美食之都。
在順德,每一口都是滿滿的期待東方芝士的金榜牛乳口感細膩香濃的雙皮奶;甜中帶點發酵氣息的倫教糕;滑嫩不失嚼勁的桑拿魚;晶瑩透明肉質緊實的順德魚生;還有均安蒸豬、清水打邊爐、煲仔飯、醉鵝....
順德,是一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地方。在這裡,你可以收穫不一樣的幸福感。
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帝國理工學院
INNOVATION DESIGN ENGINEERING專業
用食物設計項目成果申請到了IDE
以食物設計為主題的畢設參與今年的荷蘭設計周
2019年加入「食物運動」,負責創意產出
熱愛食物創新的跨學科設計師
朋友圈中華小當家,樂高死忠粉
在法語中,L』EAU是水的意思,L』EAU-KEY即鎖住水的鑰匙。
Connie發現,在很多大型社交場合,主辦方會提供瓶裝水,而大部分人會喝不完甚至直接丟棄。因此在這個項目中,她希望通過「瓶裝水的社交」來減少大型活動中人們對淨化水資源的浪費。
在她的設計中,相比強硬地告知或要求,Connie希望直接把水作為社交工具,加強人們對瓶裝水的所有感,同時通過積極的引導和激勵讓人們自發地形成 「把自己的水喝完「的意識。
Connie在瓶裝水的頂部增加了顏色不同的瓶蓋,參加活動的人可以在入場時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顏色,建立起與瓶裝水之間的聯繫。此外,在每個瓶子底部,都有一個小小的禮物盒,只有瓶中水見底的時候,人們才能透過瓶底,清晰地看到打開禮物盒的方法。
在整場活動中,你需要根據指示,尋找自己的「隊友」。只有兩個顏色匹配的人都把水喝完,各自取下瓶蓋,將瓶蓋拼合,並向相反的方向旋轉兩個瓶子,禮物盒才能夠被順利打開,取出本場活動的紀念品。
在我們日常飲食的過程中,香料往往充當著「配角」。但小史同學發現,香料在食物中的功能並不僅僅是可食用,還能創造嗅覺體驗,為菜餚增添不同的風味;此外,氣味還可以刺激大腦關於記憶和情感的區域,帶給人不同的情感體驗,比如氣味會引發思鄉等情感…
因此在這個設計中,小史同學希望重新探討和發掘香料在飲食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小史同學對香料進行了各種加工,包括研磨、加熱、烘烤…並嘗試自己製作香料。
最終,通過製作一整套餐具和調味包,他希望使香料獨立於食物,在用餐過程中提供氣味和視覺體驗,讓氣味成為飲食過程中的主角。同時也希望通過氣味喚醒食客的記憶和情感體驗。
美國作家,詩人James Whitcomb Riley說過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
If it looks like a duck, swims like a duck, and quacks like a duck, then it probably is a duck.
這也讓Phoenix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如果一個東西看起來是食物,聞起來是食物,嘗起來也是食物,那麼它就是食物嗎?
究竟什麼是食物呢?
在過去,食物存在的意義可能就是維持生命,但現在,說到食物,其中又包含了感官、記憶、心理選擇、社交聯繫和生活方式。食物對我們的意義是否已經不再是維持生命?
為了探尋這個問題的答案,Phoenix做了一個很有趣且大膽的測試。他用麵筋製作了小酥肉,邀請人們品嘗,並告知參與者們吃的是不可消化而對身體無害的橡膠。在知道自己吃的是「橡膠」之後,多數參與者表示了驚訝,部分表現出輕微牴觸及擔憂。
Phoenix發現,在這個測試中,人們絕大部分的注意力已經從生存本能轉移到了主觀感受。
他進一步提出了自己的第二個問題:我們如何認識食物?是通過本能、家庭、廣告、媒體還是社會環境?
在選擇食物的時候,我們不(一定)知道自己在買什麼。比如所有的薯片其實都不含反式脂肪酸,而廠商卻依然會把它作為「賣點」標註在包裝上;又比如多數名字冗長的菜品往往賣得更貴;低評價的餐廳被詬病的不是食物,而是服務…
由此,Phoenix畫出了一條食物「數軸」,最左極只考慮維持生命,完全不考慮體驗;而最右極則只滿足感官需求,完全不考慮維持生命;中間的部分則會由觀者共同參與排列完成。
在設計過程中,Phoenix遇到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整理思路,因為他的作品相對來說比較實驗性,在呈現的方式上思考了很久。最終,他通過和導師的溝通得到了很多的啟發,對於自己的設計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我們日常買菜的過程中,會發現常見的蔬菜都是清一色的顏色亮麗、表皮光滑、形狀統一。然而在自然情況下生長出來的蔬菜卻往往是顏色不一、「奇形怪狀」的。那些「自然非常見」的果蔬都去哪兒了呢?
通過調研,Yabin發現,城市居民比農民更依賴於用外觀來挑選果蔬。在人們對外觀的「完美」要求下,越來越多不符合刻板印象的果蔬賣不出去,這也變相鼓勵菜農、果農使用生長激素,希望通過催熟劑讓果蔬「顏值」更高,也就出現了越來越多好看但不好吃的菜,形成了惡性循環。
Yabin做了一個實驗,讓人們自由選擇「你希望2030年的橘子是什麼樣的?」
選擇外觀「優越」橘子的人會得到一杯味道一般的果汁,而選擇「醜」橘子的人會得到一杯美味的果汁。這種嘗試讓人們開始質疑果蔬外觀和口味之間的聯繫,也引起了人們探究植物種植故事的興趣。
她希望通過自己的設計讓城市居民扭轉一直以來的固有認知,理解非常見果蔬的變形和變色是自然現象,也讓大家理解選擇自然非常見的果蔬可能會讓我們在未來吃到更有本味、更安全的食物。
獨自一人在外工作打拼,租房成為了大部分當代年輕人必須面對的問題,而受限於經濟條件,超過80%的畢業生會選擇合租,這個時候,室友是否合拍就成了影響合租生活質量的決定性因素。
經過深入的調研,Luna發現:衛生是大部分人考量室友時的第一要素,也是室友之間最容易產生矛盾的根源。而在關於衛生的問題中,被提到最多的是味道。
冰箱是合租房一定會被公用的空間,也是容易產生異味的地方,因此在這個設計中,Luna希望通過冰箱來找到合適的室友——
冰箱可以很好地反映一個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根據冰箱的整潔度和豐富度,我們可以了解到未來室友的收納習慣、整理習慣和食性愛好,進而判斷雙方是否合適。
Luna最終的設計是為租房軟體/網站提供的冰箱測試遊戲。在登陸找房軟體之後,用戶需要完成一個小遊戲,模擬自己食材選購、打開冰箱和食材歸置的過程,生成自己的飲食和衛生習慣報告,最後獲得最合適自己的匹配結果。
經過一個假期的系統學習,同學們初步形成了對食物設計的理解,對這個新興的設計領域「初窺門徑」,卻也同時產生了更多深層次的問題,就讓我們來聽一聽導師的解答。
Q1:
經過一周的相處,楊導對這次工作坊的同學和他們的產出有什麼樣的評價?
曉斐:同學們放棄了國慶的休息時間來參加工作坊本身就很值得鼓勵,大家的自我驅動力都很強,在我分享了一些經驗和設計方法後,他們的設計思路都有所改變。
一開始都是比較單純的二手資料查找,在我詳細分析了一些食物設計案例和一手調研的方法之後,我鼓勵他們去做出大膽的假設和嘗試,在親身調研的過程中他們也逐漸了解了how to do the research and why should we do the research。
Q2:
在工作坊進行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一些令人驚喜(或印象深刻)的idea或轉變?
曉斐:其中有幾位進步非常大,比如Yabin一開始在做ugly food的時候由於信息太過凌亂鬆散,並沒有真正找到問題的核心,一直在調研中徘徊,我鼓勵她去多做一手調研,詢問菜農和消費者,並把自己的設計想法快速實踐得到用戶的反饋,最終她的匯報體現了她從調研中洞察到問題的本質,是令我非常開心和驚喜的。
還有Phoenix同學,雖然是零設計背景,但是最後的storytelling非常精彩,他敢於去挖掘food背後的本質,雖然中間磕磕碰碰,也可能是第一次接觸design thinking,項目做得非常大膽,也給了我很多啟發。
Q3:
在中國,食物設計還屬於一個比較新興的領域,但很多同學都對這個行業非常感興趣,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談一談目前食物設計的行業現狀嗎?
曉斐:中國其實有些設計師很早就開始在food deisgn這個議題上做了許多嘗試(比如中國美院的胡方工作室),只是最近這個話題開始越來越大眾化,但在我看來仍有許多誤解和不足的地方,比如很多人還是會誤以為食物設計就是在設計食譜。
但不可否認的是,「食物設計」在中國飲食文化的基礎上是非常有潛力的一個設計方向,只要加上design thinking的加持,能碰撞出非常大的火花。
曉斐:如果說food design的就業前景的話,在國外一般會:
1.開設自己的design studio,與food design有關的比如catering的承接或者eating experience的活動。
2. 教學體驗類的工作坊
3.在日常design裡加入food的元素,比如ideo和frog就經常會有beverage的設計諮詢
4. 是最近啟發我的一個職業方向,就是「斜槓青年」的概念,把你對食物的熱愛和設計結合的話,智能家電,有機農食品,甚至是現在國家大力發展的科學農業我認為都是非常適合food designer從事的方向
Q5:
對於想要進入食物設計領域的同學有哪些建議?是否需要具備哪些特質或準備哪些技能?
曉斐:斜槓青年的特質。足夠熱愛才能體會到食物設計的魅力,足夠熱愛才有熱情和動力去挖掘食物背後的東西。食物設計也需要非常嚴謹的思維邏輯和設計方法,甚至是更需要storytelling的技巧。有跨學科經歷的同學可能更容易入手food design。不要為了進而進。
所有人都可以來嘗試,這次令我驚訝的是許多非設計背景的同學憑著對食物的熱愛和對食物設計的好奇加入了這次工作坊,我一開始會擔心他們的進度和產出,但是結果大家都非常出色地表達出了自己的概念。
過去的幾天讓我對食物以及設計本身有了新的感悟。首先是食物,我一直認為愛美食是熱愛生活的一個標誌,也堅信熱愛才是做出改變的最好出發點。我很喜歡曉斐老師的分享,每次聽完都很感動,原來食物的設計可以影響那麼多人和那麼多領域。
6天時間成型一個項目,其實和我在學校的project相比也沒那麼難,但總是有種因為對food這個主題的熱情和期待而帶來的壓力。緊張的節奏好像更能讓人抓住重點,快速判斷出自己最在乎的事情。
這次workshop只是我在food design領域的一個開始,以後也會更關注相關話題,做更多嘗試。設計真的是讓人不斷地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事情,更幸福的是一路上還能和這麼多有趣的靈魂相遇~期待以後更多美好的碰撞:)
我的本科專業是一個計算機、心理學、哲學、語言學綜合的交叉學科。這次來參加食物設計工作坊是因為本身對於設計和烹飪都有很濃的興趣,但從未想過把兩者結合,所以很好奇可以做出些什麼東西來。
這次工作坊讓我無意中觸及了思辨設計的領域,也同時成為了我非常感興趣的方向。這次經歷讓我意識到如何把哲學性的思考有機地融入設計並表達出來,令我受益匪淺。同時,我也收穫了很多朋友,我想感謝梨子提供這個機會,讓我和這麼多可愛的人一起共事,學習到這麼多知識。
Yabin Haverford College-物理專業
第一天聽完食物設計的分享,我在那兒感嘆「為什麼我想不到這麼有趣的方案?」我記得曉斐老師特別直接地和我說:「因為你Research 做得還不夠,你沒有自己的東西。」
當時感覺時間緊迫,也不知道research需要多久,只好每天早晚去逛菜場。後來果然是在實地調研中發現問題,一個個疑惑很自然地引導我找到現在的方向。而且我也很享受追尋問題所在的過程。
在workshop開始之初,糾結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參加,因為對吃沒有特別的研究。但來了之後就發現,食物只是一種媒介,可以通過它進行各方面的設計。
這次workshop收穫最大的是對EXP的運用,這也是導師很強調的一點。從EXP中可以收穫到很多信息,這些是網絡資料無法得到,是需要我們自己觀察總結的。雖然之前也從理論層面知道一手資料的重要性,但真的在自己實打實的做過後才領略它的對設計的幫助。
之前,我的設計方向偏交互,且大部分依賴於科技,如AR技術等,而這次一直想避開自己熟悉的領域,做一些不一樣的,貼近日常飲食的設計。通過曉斐導師,我學到了EXP這樣一個設計思考的方法,做了一些假設性的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拓寬了設計的思路。
這次工作坊給我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很多有意思的人,認識到了不同的觀察角度。
作品及圖片版權歸設計師本人和所服務企業所有,
未經允許轉載挪用,將追究法律責任。
一隻梨的優勢&態度
【定位】只針對全球Top院校和企業,致力於UX、交互、服務、產品創新、人工智慧等前瞻領域。
【高度】龐大的資深導師團,擁有全球頂尖院校背景,及多年工作經驗。
【收費】教育是最有價值的也是最保值的投資,但大多數人都是工薪階層,我們杜絕亂收費,甚至發起過眾籌資助學員。
【理念】我們是設計師蛻變平臺,秉持亦師亦友的培養理念,認真對待每一個夢想。除了面試指導、作品集規劃,還提供後續的職業規劃,這也是為何梨學員都把一隻梨當成家,願意常來常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