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解體,8.19事件,兩大領導人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2020-12-10 阿勝說歷史

蘇聯的解體,其中有很多的原因。直接的導火索,就是神秘的「8.19」事件。

「8.19」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一些當事人的回憶,1991年7月29日,戈巴契夫,與當時俄領導人葉爾欽,哈薩領導人納扎爾巴耶夫,三人進行了秘密會晤,準備籤訂一個新聯盟條約。

按照計劃,新條約將於8月20日生效。

這個條約的主要內容,相當有顛覆性,於是這蘇聯中央權威,將逐漸的消亡,蘇聯繼續存在,但是各個加盟國擁有獨立的主權。

誰能相信,戈巴契夫,作為蘇聯領導人,竟然會籤訂這樣的條約

一些當事人回憶,當時已經有很多人,不在信任戈巴契夫,作為一個總統,已經無能無力,甚至不採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政策,去拯救國家。

在這期間,克留奇科夫建議戈巴契夫,能夠在必要的時刻,實行緊急狀態,防止聯盟崩潰的可能性。

1991年8月4日,戈巴契夫,竟然直接到福羅斯去度假,指示手下繼續分析局勢,準備好採取緊急措施。8月17日,離新盟約生效,還有3天的時間,形勢十分的緊迫。

這個時候,克留奇科夫認為,蘇聯必須進入緊急狀態,實行特殊的政策,否則絕對無法擺脫危機。

為此,蘇共中央,蘇聯內部,各大領導人巴克拉洛夫、 舍寧、 亞佐夫、 博爾金、 克留奇科,秘密的聚集在一起,商討對策。但是,大部分人都對蘇聯的前途,深感絕望。儘管如此,還是制定了一個緊急方案。

這個方案,留下一個退路,那就是讓戈巴契夫,置身事外,讓其保留到最後,觀察事態的發展,從而做出最後的決定。

8月18日,克留奇科夫派人到福羅斯,給戈巴契夫匯報,要求其拒絕新聯盟條約,蘇聯進入緊急狀態。

可是,戈巴契夫也一直保持一貫作風,不管形勢多危險,對於這個提案都不置可否,最後只是含糊的說到「好吧,行動吧」。

8月19日,緊急狀態委員會,直接將軍隊開進莫斯科,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軍隊並沒有逮捕葉爾欽一干人等,甚至都沒有阻止葉爾欽,召開新聞發布會。

最後而一切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8月21日,克留奇科夫去見戈巴契夫,讓其大跌眼鏡的是,戈巴契夫已經和葉爾欽站在了一起。

克留奇科夫回憶,拯救蘇聯之所以會失敗,最重要的原因,是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戈巴契夫身上,而不是尋求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

他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蘇聯的領導人戈巴契夫,已經死心塌地地走上了一條破壞蘇聯國家的道路,已經與其他勢力聯合在一起。

其實,從事件本身來看,8.19事件,戈巴契夫是一個關鍵的人物,他以修養為名,躲在福羅斯,如果成功,他就會到莫斯科主事,如果失敗,也可以逮捕密謀者,維持領導人的權利,無論哪種情況,面對民眾,自己雙手都是乾淨的。

然而,戈巴契夫嚴重低估了葉爾欽的政治資本,最終8.19事件,戈巴契夫成為最大的輸家,眾叛親離,喪失全部的權力,導致政治中心轉向俄羅斯。

對於葉爾欽來說,蘇聯解體,是一個優越的途徑,讓其登上了最高權位。

值得一說的是,葉爾欽後來也實行緊急狀態,手段強硬,將所有的對手一網打盡。

相關焦點

  • 葉爾欽為何一定要讓蘇聯解體,而不願當蘇聯領導人?
    這時,一個強有力的人物站了出來,他振臂一呼,迫使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讓權,還一手推動了蘇聯解體,他就是葉爾欽。 也許有人會疑問,為什麼葉爾欽不願意去接替戈巴契夫成為蘇聯領導人,而是分裂蘇聯當俄羅斯總統呢?難道,他不願讓自己的國家保持領土完整嗎?
  • 蘇聯最後四位領導人難得的一次會面
    這是蘇聯帝國沒落的一個短暫縮影,因為這四個人將依次坐上蘇聯最高權力的寶座。這四位領導人在站臺上做了簡短的交談,談話內容不得而知,只知道勃列日涅夫在登上火車時詢問安德羅波夫:「我講得怎麼樣?」此時的勃列日涅夫由於老邁而無法準確地用言語表述,所以他很怕在公眾場合失態。安德羅波夫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向往常一樣回答:「非常好。」
  • 葉爾欽顧問談蘇聯解體:葉爾欽只是「開死亡證明」,頭號罪人是他
    【南方+12月9日訊】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2月8日,正值關於成立獨立國協取代蘇聯,並使蘇聯解體的《別洛韋日協議》籤訂29周年之際,創建獨立國協計劃的發起人、俄羅斯首任總統葉爾欽的顧問謝爾蓋·沙赫萊接受了採訪,並就蘇聯解體相關事件作出了回應。沙赫萊表示,戈巴契夫是蘇聯解體的頭號罪人。
  • 葉爾欽顧問談蘇聯解體:葉爾欽只是「開死亡證明」,頭號罪人是他
    【南方+12月9日訊】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2月8日,正值關於成立獨立國協取代蘇聯,並使蘇聯解體的《別洛韋日協議》籤訂29周年之際,創建獨立國協計劃的發起人、俄羅斯首任總統葉爾欽的顧問謝爾蓋·沙赫萊接受了採訪,並就蘇聯解體相關事件作出了回應。沙赫萊表示,戈巴契夫是蘇聯解體的頭號罪人。
  • 周有光:蘇聯大清洗與蘇聯解體
    1934年12月1日,蘇聯領導人之一基洛夫被暗殺。史達林認為國外敵人勾結國內異己進行顛覆,「階級鬥爭越來越尖銳」。1934年12月到1938年12月,處死140萬人。列寧建立的第一屆人民委員會,連列寧自己共15人,有8人被處死,1人被驅逐出蘇聯。大清洗前有6位元帥,4位被處死;有195位師長,110位被處死;有220位旅長,186位被處死。海軍艦隊司令員只留1人。航空國防委員會和化學國防委員會的領導人全部清洗。
  • 如果蘇聯沒有解體,我國現在會是什麼樣?你可能想不到
    在1991年,對於世界歷史影響最大的事件,莫過於蘇聯這個強大的超級大國的解體,直接一分為十五,徹底消失在世界上。而蘇聯解體徹底改變了世界的格局,使得世界進入了和平發展的時期,我國也正是利用這個時機,加速的發展,努力了40年時間,才有了現在的經濟規模和現在的成就。
  • 蘇聯解體後,強大的蘇聯軍隊去哪了?
    一個強大的國家最終以俄白烏三國於白俄羅斯別洛韋日籤署協議並向全世界宣布蘇聯解體而停留在了歷史的記憶之中,但此刻蘇聯那支在二戰中所向披靡,一直令美國都惶惶不安的強大軍隊,是什麼樣的命運呢?大廈將傾,軍隊分家成必然在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這三個蘇聯原始開創國籤訂協議決定解體後,首先就意味著其政治上的分家已經完成,但更大的問題是,偌大個蘇聯的巨額家產,解體後各國的分配繼承問題就顯得很難處理,其中最為敏感且具爭議的便是軍事力量的分配。
  • 如果蘇聯不解體,現在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對美國有什麼影響?
    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讓世界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同時也讓世界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世界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這段時間稱為冷戰,沒有明面上的戰爭,但是蘇聯和美國在軍事、政治、科技以及經濟方面不斷的競賽,也就是互相之間達成了一種默契,都不開啟戰爭,就「動口不動手」,就看誰能撐得更久。最終由於蘇聯領導人在決策上的錯誤,以及在和美國接近40年的競爭中讓國家的經濟和體制面臨崩潰的邊緣,最終蘇聯解體,之後再也沒有和美國抗衡的實力,所以這次冷戰以蘇聯的失敗而告終。
  • 蘇聯解體時,400萬蘇軍為什麼「放棄」了國家?這三件事很關鍵
    從一個極度落後的農業國家,逐步變成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蘇聯的誕生足以令世界為之驚嘆。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超級大國,卻在1991年12月25日晚迎來了噩耗--蘇聯解體,這也直接影響了當時的世界格局,從兩極分化變成了一超多強。 普京曾指出:蘇聯解體是二十世紀最大的悲劇。
  • 戈巴契夫透露,誰才是導致蘇聯解體的罪人
    2019年11月9日,為慶祝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德國《明鏡》周刊付費採訪了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面對德國媒體,今年88歲的戈巴契夫再次談起他的「新思維」,追憶往事,戈老希望媒體將他的話轉告各國民眾——他想讓大家知道,究竟誰該為蘇聯的解體承擔責任。
  • 蘇聯解體後,本是兄弟的烏克蘭和俄羅斯為何反目成仇?
    但實際上,在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卻選擇和俄羅斯決裂,轉頭就倒向了北約陣營。是什麼樣的原因才使得烏克蘭如此這般?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聊一聊「烏克蘭大饑荒」。烏克蘭地處東歐平原,地理位置優越,環境適宜,是歐洲主要的糧食生產國,號稱歐洲糧倉。
  • 揭秘:蘇聯八一九事件始末
    1991年是個不平凡的年份,龐大的蘇聯在一夜之間解體了,世界陷入了動蕩之中。據史料記載,蘇聯在解體之前也有過短暫的掙扎時期,比如蘇聯八一九事件,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八一九事件的具體經過。這使得傳統派被迫進行了反制措施,於是八一九事件就此展開了。1991年8月19日,政變在突然的情況下爆發了。傳統派領導人趁戈巴契夫外出度假期間,建立了緊急狀態委員會。
  • 蘇聯解體是老布希的功勞?哈佛大學教授:直接原因是烏克蘭獨立
    他的作品《大國的崩潰:蘇聯解體的臺前幕後》對蘇聯解體的原因作出了一個完全不同大眾所普遍接受的對蘇聯解體的解釋的解答,核心內容是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在於內部的民族衝突和高層權力鬥爭,直接誘因是俄羅斯和烏克蘭政治精英之間的衝突,雙方無法繼續在一個國家的框架下合作。而美國在蘇聯解體後將自己視為冷戰贏家,這種說法其實是老布希為自己邀功的競選策略,而非歷史真相。
  • 前蘇聯的領導人都有誰
    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列寧宣布成立人民委員會,1917年11月8日,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即蘇聯總理。從1917到1924年一直是蘇聯總理,但列寧卻一直沒有擔任過蘇聯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也沒有擔任過蘇聯的國家元首(最高蘇維埃主席。)雖然這個職務是虛無元首,曄沒有掌控過軍隊,實際上是依靠威望和資歷來領導蘇聯的。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執政黨的創建者。列寧的功績無疑永遠是第一位的。
  • 蘇聯在1991年解體,解體後分解為幾個國家?
    不過,在蘇聯解體這一過程中,還出現了多個宣稱獨立的國家,但未被國際普遍承認,此後成為其所在各國的不穩定因素。1922年12月30日,由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共同籤訂《蘇聯成立條約》時,列寧堅持各加盟共和國擁有主權並享有脫離聯盟的權利,並最終寫入了《蘇聯憲法》,這成為了後來蘇聯解體的法律基礎。
  • 蘇聯解體30年:俄羅斯人怎樣看蘇聯解體?
    1991年,蘇聯宣告解體,隨後出現了所謂「獨立國家國協」。整整30年過去了,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現在是怎樣一幅景象?俄羅斯人又如何看待蘇聯的解體呢?甚至為換幾個錢,蘇聯的一些家庭將自家醃製的泡菜拿到街頭兜售,而買商品排長隊更是非常普遍。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導,1992年有66%的俄羅斯人對蘇聯解體表示遺憾,勃列日涅夫時期的福利制度似乎仍在人們的心頭縈繞。那時俄羅斯老百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就是:「糟透了!」可見蘇聯解體之初俄羅斯社會的艱難處境。
  • 戈巴契夫說:蘇聯解體不能怪自己,也不怪葉爾欽,都怪這四個人
    所以其實戈巴契夫就是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是蘇聯崩潰的第一大罪人,這一點那是無可爭議的!他們就是當時的副總統亞納耶夫、還有國防部長亞佐夫、還有內務部長普戈、還有克格勃領導人克留奇科夫等四位。戈巴契夫說正是這四位,使得本來大好的蘇聯走向解體。很多人可能要問了,這四個人幹了啥呢?
  • 俄羅斯學者:蘇聯解體是民族主義膨脹的結果?
    蘇聯解體至今已有三十餘年了,圍繞蘇聯解體的原因仍然眾說紛紜。儘管研究者將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歸咎於史達林模式,但其至今存在的「大俄羅斯主義」仍是解體的誘因之一。這裡提到的「大俄羅斯主義」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民族主義,主要指蘇聯各加盟國存在的反俄羅斯政治的主張,也指蘇聯國內尖銳的民族矛盾。雖然民族矛盾在蘇聯時期極為嚴重,但俄羅斯學者在談到蘇聯解體的民族因素時,很少提到民族矛盾問題,似乎對此問題畏之如虎。1922年蘇聯成立之初有四個成員,即最早的加盟國。
  • 哈佛大學教授:美蘇關係的微妙變化,美國當時根本不希望蘇聯解體
    蘇聯這個宿敵突然解體,而且時間點就在老布希第一屆任期即將結束、尋求連任的時候,不論其真實原因是什麼,老布希的競選團隊都迅速地抓住了這個天賜良機,當作本屆政府的功勞和競選的籌碼。蘇聯解體毫無疑問是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誰都沒有想到,一個和美國對抗四十多年的超級大國,一夜之間說倒臺就倒臺了。
  • 直擊蘇聯解體最後時刻:坦克開進紅場,圖9蘇聯國旗最後一次飄揚
    1991年12月25日晚,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戈巴契夫在電視講話中宣布辭職。隨即,葉爾欽領導的俄羅斯聯邦正式走到前臺。這是一組反映蘇聯解體最後時刻的照片,作為曾經的超級大國,蘇聯的解體震驚全世界。圖:蘇聯人民在購買麵包,麵包數量很有限,處於限購狀態。圖:飢腸轆轆的姐弟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