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亙古以來的規律來看,各國在交往的過程中只有利益是最為牢固的紐帶,只要符合雙方的利益,死敵也能化幹戈為玉帛。當然,總有一些國家喜歡不按照常理出牌,澳大利亞今年以來採取的「對華強硬政策」顯然就是完全的政治站隊結果,畢竟毫無理由得罪自己最大的經濟夥伴並不是聰明的做法。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澳大利亞政府已經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自十月份開始我國就對澳大利亞開展了一系列反制措施,玉米、紅酒等澳大利亞進口農產品都受到了影響。而除了這些之外,澳洲鐵礦石將被替代,中國拒絕為高價礦石買單。
澳大利亞孤注一擲推動鐵礦石漲價
對於澳大利亞來說,各類礦石無疑是他們所有出口貨物之中利潤最為高昂的,像龍蝦、牛奶、紅酒這樣的農產品雖然名氣更大但是從價值上根本無法和礦石相提並論。以其中最重要的鐵礦石為例,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量非常之大,每年都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而在我國進口的鐵礦石中大約67%都來自於澳大利亞。
可以說,在澳大利亞政府的預期當中,中國根本無法在切斷與澳大利亞鐵礦石貿易的情況下在短時間內找到其他供應商。也正因為如此,中澳發生貿易爭端之後澳方的應對措施就是親手策劃了鐵礦石的漲價熱潮,客觀來講這樣的方法在短期內確實為澳大利亞帶來了巨額出口利潤,但如果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的話澳方還是高興的太早了。
中方密切關注再生鋼鐵原料,將大蛋糕切給日本
就在澳大利亞以為中國會為高價的鐵礦石買單之時,中國卻出人意料地將目光投向了再生鋼鐵原料,有關部門對再生鋼鐵原料進口政策的放寬更是給澳大利亞潑了一頭冷水。所謂的再生鋼鐵原料其實就是一些廢棄的鋼材回收而成,在這一領域日本無疑是最為專業的。
根據國內媒體的報導,已經有中國企業和日本公司籤署了重型再生鋼鐵資源的採購訂單,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企業下的第一個關於再生鋼鐵原料訂單。可以說,這些訂單的成功籤訂意味著我方不用忍受澳大利亞的高額鐵礦石,也意味著我們已經開始尋求更加多元化的發展,最終也是日本成為了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