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美國當地媒體《防務新聞》的相關報導,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無人機母艦」在最近的一次回收測試中,再次遭遇失敗,這也是該項目的第九次回收失敗,「九連敗」對該項目的發展造成了較為不利的影響。
從今年10月28日開始,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就開始了對「無人機母艦」項目空中回收能力的密集測試,這連續的9次回收失敗,基本上都是因為X-61A「小精靈」無人機的運動速度和C-130母機未能保持一致,導致C-130母機上伸出的機械臂未能成功捕獲X-61A「小精靈」無人機。
「無人機母艦」項目其實很早之前就開始了,在2019年的11月份,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就已經成功在C-130母機上進行了X-61A「小精靈」無人機的放飛試驗。但因為整個項目驗收標準包含成功釋放和成功回收,所以除非能夠做到成功回收,不然「無人機母艦」項目就談不上成功。
美軍之所以從10月28日開始,就對「無人機母艦」項目進行密集測試,和中國的關係比較大。因為中國在此前的實彈軍演中,使用遠程反艦彈道飛彈成功命中幾千公裡之外運動中的靶艦,這讓美軍覺得,再貿然把航母戰鬥群駛入中國附近海域,並不是非常安全。
既然在海裡行駛的航空母艦不夠安全,那麼在空中飛行的「無人機母艦」項目自然也就成為美軍眼中的理想型工具,這也是「無人機母艦」項目從10月28號開始進行密集回收試驗的主要原因。
按照美軍方面的說法,「無人機母艦」項目,主要是為了讓美國軍方,在戰時情況下,能夠在對方的海岸線附近短時間內構建出一片廣闊、廉價的情報偵查網絡,以此獲得偵察衛星和戰術偵察飛機所無法獲取的情報資源。
因為整個偵查系統主要使用的是廉價無人機,而不是此前美軍使用的價格昂貴的大型無人偵察機,所以即使對方擁有較為完善的防空網絡,美軍這邊也完全能夠承擔得起戰損。
當然,在講究無人機察打一體的今天,美軍的「無人機母艦」項目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變身為大型武裝無人機攻擊網絡,對對方的交通運輸線和重要戰術目標進行攻擊。
但從中國的視角來看,這套「無人機母艦」的威脅程度並不高。從現在的資料上來看,每架C-130母機最多只能夠保障4架無人機的正常運行,如果要在關鍵區域對中國形成作戰優勢,就必須出動大量的C-130母機。
大量沒有隱身能力的C-130母機,無論是在中國防空飛彈部隊的面前,還是在中國海軍艦載防空飛彈的面前,基本上就是活靶子。如果要保證C-130母機的安全,那就要提前釋放無人機,這樣整個「無人機母艦」的作用就被降低了。
其次,即使美軍成功構建了無人機作戰系統,但是這幾年中國反無人系統已經十分完善,無論是硬殺傷手段還是軟殺傷手段都已經十分成熟。
如果真的和中國打起來,C-130母機大概率不用想著回收無人機了,其主要任務恐怕是不斷釋放新的無人機,以彌補戰損。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