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網上看到過這麼一則故事:以前,有個漁夫無論天氣如何,他都會出海捕魚,總能滿載而歸。這一天,天氣晴朗,漁夫照常出海捕魚,跟往常一樣,他收穫了很多魚,僅差一點點就能裝滿整條船。但此時,天空突然烏雲密布,馬上就要下大雨了,小船可不比大船,不能在海上待太久,同行的漁夫都返回了,也勸他一起回去,可是,他心中總覺得不夠完美,想要捕滿整條船的魚。於是,漁夫決定冒著風險再撒一次網,心想著這樣可以滿載而歸。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傾刻間狂風暴雨襲卷而來,將準備收網的漁夫和他的漁船吞沒…最終,漁夫沒能滿載而歸,葬身於大海。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一次演講中說:「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追求完美和達到極致。」
漁夫因為追求完美甚至搭上了性命。
還有一個笑話是這樣講的:一個男子來到婚姻介紹所,進門後見到兩個小門,一扇寫著:美麗的,另一扇寫著不太美麗的,男子進入美麗的那扇門。迎面而來的還是兩扇門,一扇寫著年輕的,另一扇寫著不太年輕的,男子依舊選擇了年輕的。緊接著是第三道門,分別是有賺錢能力的和沒賺錢能力的,不用說了,男子又是選擇前者……這樣當男子進入最後一道門時,門上寫著一行字:你追求的太完美了,人間沒有,只能到天上去找了。
仔細想來,這個笑話雖然好笑,但是我們又何嘗不是也犯了這個錯誤,我們經常會忘記,世間十全十美的人是找不到的,不要過分的追求完美。
小麗是一位護士,不知道是出於職業習慣還是天性使然,她特別有潔癖,對於髒亂差的東西她都無法忍受。單位有給單身漢們提供集體宿舍,偏偏她這個舍友小齊,就是一個大大咧咧的姑娘。小麗每天都要把地板拖得乾乾淨淨的,甚至一根頭髮絲都不允許有。而且每天下班回來,都要先去澡堂洗完澡,換乾淨衣服才進臥室。對比之下,小齊姑娘可沒那麼講究了,不僅東西亂擺亂放,一下班更是直接躺到床上,澡也不洗,衣服也不換,說是累一天了睡覺更重要…為了這些事,小麗和小齊不知道吵了幾次,隔壁住的同事們也屢次過來幫忙調解。但是次數多了,同事們也就不願意參與其中了。漸漸的,小麗也有感覺到同事們和她的關係產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幸而小麗是個聰明的姑娘,她意識到也許這是自己對別人的要求太高了。所以她漸漸的就不把重點放在小齊這些「不講衛生」的事情上,而是多去看她的閃光點。她發現其實小齊其實很幽默,為人處事又直率又坦承誠,越看她這些優點越覺得小齊可愛,兩個人的感情也越來越好了。後來小麗做衛生的時候,小齊也參與進來幫忙,結局皆大歡喜。
傑維伯恩斯說過:過分追求完美,是取得成功的攔路虎,是自拆臺腳的壞習慣。所以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對自己高要求是好事,但過分地追求完美,不僅會讓自己去鑽牛角尖,也不利於人際關係。
清代學者型官員曾國藩,他最崇尚的話是「花未全開月未圓」,給自己的書齋取名「求闕齋」,意為不追求完美,但求留有一點殘缺。他說:君子要守缺,不要求全,因為只有守缺,才能常保富貴。君子有所缺,才能有所全,不可能十全十美,小人總想求全,總想十全十美,這是愚蠢的想法,一旦完滿了,也就是災禍來臨的時候。
以上足見曾國藩的處世智慧,他將不追求完美詮釋到極致。因此,他能位極人臣,並且得以善終,曾氏家族也興旺了數百年,這在歷史上實屬不多見,值得我們借鑑。
卡耐基說:「上帝給誰的都不會太多。每個人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只是要的位置不同罷了。」所以,我們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人生,不執著,不急躁,不迷茫。
要知道,不完美本身,其實也是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