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300億立方米 中線工程澤被6000萬人

2020-12-14 金臺資訊

6月3日,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淇縣三裡屯分水口門120公裡外,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固城鄉劉張莊村52歲的姜英霞早早起來,打開水龍頭,接滿一鍋水,點燃液化氣灶,為3歲的小孫女熬上最愛喝的小米粥。受益於「丹江水潤清豐」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清豐全縣群眾72萬人喝上了南水北調水。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截至2020年6月3日,丹江口水庫經陶岔渠首入總乾渠水量達到300億立方米。和城裡人一樣,享受到「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管理、同經營、同服務」的姜英霞是沿線6000萬受益群眾的一個縮影。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以來,工程沿線省市按照水利部部署,大力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積極消納南水北調用水指標,加快構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水利基礎設施和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網絡,取得顯著成效,為國家供水安全、生態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為南水北調後續工程早日開工奠定了良好基礎。

水質好:喝好水奔小康

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利部供圖。

從中華龍脈秦嶺發源,漢水吸納眾多支流,在丹江口匯聚成浩瀚的人工湖。喝上好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衡量指標之一。好水來自水源區的生態保護。黨中央、國務院在規劃階段,就明確了「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汙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原則,將水源區納入重點流域治理範圍,從規劃、政策、制度等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實施了丹江口庫區及上遊水汙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水源區43個縣和重點鄉鎮全部建成汙水處理廠,垃圾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相關地區關停規模以上汙染嚴重的企業超過500家,叫停和否決了300多個新上項目,建設庫周生態隔離帶,清理網箱養殖,入庫汙染物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中線工程沿線省(市)在中線總乾渠兩側分別劃定了一級水源保護區和二級水源保護區,對保障飲用水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

隨著中線工程沿線省市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農民飲用上南水成為新的時尚。55歲的石運章家住邯鄲市曲周縣曲周鎮小河道村,說起家鄉的過去,他用一句順口溜概括,「夏天水汪汪,秋天白茫茫,只聽蛤蟆叫,不見糧歸倉」,因為地處黑龍港地區,曲周縣是有名的苦鹹水、鹽鹼地。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農業大學專門在此設立研究課題。如今,藉助城鄉供水一體化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喝上南水北調好水的他十分滿足:「下地幹活回來可以美美洗個太陽能熱水澡,衛生間裡安上了衝水馬桶,自己過去飽受苦鹹水的經歷在孩子這一代身上不會重演了。」

中線工程通水五年多來,丹江口水庫和中線幹線供水水質穩定在Ⅱ類標準及以上。河北省黑龍港流域500多萬人告別了飲用高氟水、苦鹹水的歷史。沿線群眾飲水質量顯著改善,北京市自來水硬度由過去的380毫克/升降至130毫克/升。

水量多:河清岸綠百花香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渠首。水利部供圖。

300億立方米南水裡,有40億立方米為生態水。

南水北調工程既是戰略工程、民生工程,也是生態工程,南水不僅改善修復了受水區水生態環境,增加了受水區生產生活供水量,還大大緩解了城市生產生活用水擠佔農業用水、超採地下水的局面。

安陽河是安陽的母親河,發源於林慮山。隨著工農業快速發展,上遊來水逐步偏少,河水汙染也越來越嚴重,母親河成了一條排汙溝。近幾年,通過南水北調生態補水,安陽河水逐漸變得清了起來。在安陽河河岸公園,人們三三兩兩,散步、遊泳、釣魚,「我從小就住在安陽河附近,安陽河這幾年的變化我都看在眼裡。現在,我每天一有空就到這裡玩兒。」家住安陽河附近的居民蒲女士說,誰不想到近水、親水、樂水的好地方來玩呢!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南水北調工程新的歷史使命。自2017年起,中線工程已連續4年利用丹江口水庫汛期棄水及供水計劃內水量向沿線受水區40餘條河道生態補水,累計補水近40億立方米。沿線受水區通過水資源置換,壓採地下水,促進了區域地下水水位的明顯回升。截至2019年10月,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平均為22.81米,與上年同期相比回升0.63米,地下水儲量增加3.2億立方米;河北省2016年淺層地下水水位由治理前每年上升0.48米增加到0.74米,深層地下水水位由每年下降0.45米轉為上升0.52米,補水後河道沿線5公裡範圍內,淺層地下水水位上升0.49米;河南省受水區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0.95米。

生態補水後,北京密雲水庫蓄水量自2000年以來首次突破26億立方米,提高了首都供水保障程度。河北省12條天然河道得以階段性恢復,向白洋澱補水約2.5億立方米,瀑河水庫新增水面370萬平方米。河南省焦作市龍源湖、濮陽市引黃調節水庫、新鄉市共產主義渠、漯河市臨潁縣湖區溼地、鄧州市湍河城區段、平頂山市白龜湖溼地公園、白龜山水庫等河湖水系水量明顯增加。北京市利用南水向城市河湖補水,城市河湖水質明顯改善。天津地表水質得到了明顯好轉,中心城區4條一級河道8個監測斷面由補水前的Ⅲ類~Ⅳ類改善到Ⅱ類~Ⅲ類。

根據國務院批准的《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行動方案》,水利部會同河北省共同實施了利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水源,為河北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等試點河流實施生態補水。目前,試點河段兩側10公裡範圍內地下水水位顯著回升,滹沱河地下水水位最大升幅1.91米,滏陽河地下水水位最大升幅1.70米,南拒馬河地下水水位最大升幅1.08米。

中線工程還帶動了沿線生態帶的建設。目前,中線工程沿線形成了一條1200多公裡長、幾十米至數百米寬的生態景觀帶。焦作市利用穿城而過的中線工程總乾渠,在兩側修建了10多公裡長的帶狀生態公園,起名天河公園。園中綠樹紅花,亭臺樓榭,曲徑通幽,形成了約2000畝的城市綠地。清晨和傍晚,遊人如織,受到了市民群眾的一致稱讚。石家莊、鄭州、邢臺等城市,也相繼在總乾渠兩側建設了生態公園,既方便了群眾,也保護了總乾渠水質。

水安全:如履薄冰護健康

中線工程肖樓分水口向沿線河流生態補水。水利部供圖。

截至6月3日,中線工程已經安全輸水2000天。

這2000天,南水北調人以水滴石穿的耐心,如履薄冰,確保運行安全,從根本上改變了受水區供水格局,從原規劃的補充水源逐步成為沿線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

北京城市用水量75%以上為南水,中心城區供水安全係數由1.0提升至1.2;天津14個行政區居民用上了南水,南水成為天津供水新的生命線;河南有13個城市受益,其中多個城市主城區100%使用南水;河北有9個城市受益。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帶動了沿線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通水五年多來,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北方大中城市基本擺脫缺水制約,有力保障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

受水區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南水。沿線省市實行區域內用水總量控制,加強用水定額管理,帶動發展高效節水行業,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汙染行業,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關停並轉一大批汙染企業,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通過建立合理的水價機制和加強宣傳,提升人們的節約用水意識。

每年12月1日到來年2月底為中線工程冰期輸水階段。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制定冰期輸水調度方案,加強冰期輸水水溫、流速和流量的觀測以及工程巡查巡視。全線增加28條攔冰索、攔冰桶,在重要控制閘前安裝噴淋式、水下吹氣式擾冰裝置。如今,中線工程已經經過6個冰期和5個汛期的考驗,初步形成了冰期和汛期應對極端天氣的一整套措施,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輸水調度和安全運行管理經驗。

作為沿線20多座大中城市100多個縣市的生命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更是企業復工復產的重要保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精準調度,科學應對,展現出高效的應急管理能力,分布在沿線各個崗位上的南水北調人忙而不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建設成果,初步具備了現地管理處所有的人員獨自查出管理範圍內所有問題的能力,人人都是「多面手」,把思想和行動深深融入到保障輸水安全的工作中,保障了沿線6000萬受水區群眾的用水安全。

相關焦點

  • 南水北調東中線6年調水超394億立方米
    本報北京電  (記者王浩)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6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沿線群眾普遍認可。  目前,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前期工作正穩步推進。
  • 南水北調東中線6年調水超394億立方米_新聞中心_中國網
    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6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沿線群眾普遍認可。目前,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前期工作正穩步推進。
  • 南水北調東中線調水超三百九十四億立方米
    本文轉自【人民網-人民日報】;本報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王浩)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記者從水利部獲悉:6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目前,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前期工作正穩步推進。 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累計實施生態補水超52億立方米,推動了沿線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
  •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_新聞中心_中國網
    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6年來,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南水」成為沿線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超過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值得提及的是,2020年5月9日至6月21日,通過優化調度,中線一期工程首次以420立方米每秒設計最大流量輸水,提升了華北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成效,驗證了工程大流量輸水能力,集中檢驗了工程質量和運行管理水平。
  • 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生態補水超過52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6年 超1.2...
    原標題: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生態補水超過52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6年 超1.2億人受益   12日,
  • 南水北調東中線通水六周年,1.2億人直接受益
    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水利部獲悉,六年來,南水北調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超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南水北調:6年向河南調水118.54億立方米 2380萬群眾受益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為我省實施生態補水,圖為南水通過潁河退水閘12月11日,記者從河南省水利廳和水利部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獲悉,截至當天8時,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6年來累計向北方調水348.63億立方米,約6700萬人受益;其中向我省調水118.54億立方米,我省工程沿線2380
  • 全面通水六年 南水北調東中線調水超三百九十四億立方米(新數據 新...
    本報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王浩)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記者從水利部獲悉:6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南水北調東、中線調水六年,帶來哪些大變化?
    南水北調東、中線六年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1.2億人受益據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
    央廣網北京12月12日消息(記者馮悅 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12日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分東線、中線、西線向北方地區調水。通水六年,年供水量逐年遞增,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受益1.2億人。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沿線群眾普遍認可。水利部南水北調司一級巡視員李勇表示:「目前我們正穩步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構建『四橫三縱』的水網格局,為保障國家水安全作出應有的貢獻。」
  • 中國發布丨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六周年:調水超394億...
    中國網12月12日訊(記者 張豔玲)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寫在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六周年之際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共和國鑄造的國之重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被譽為「人間天河」。6年來,這渠丹江清水從南陽出發,晝夜不停滔滔奔流,累計向京津等城市送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成為居民生活的保障水、抗旱的救命水、河湖的生態水。
  • 南水北調廊涿乾渠向河北廊坊累計輸水3.04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工程是把中國長江流域豐盈的水資源抽調一部分送到華北和中國西北地區,從而改變中國南澇北旱和北方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戰略性工程,目的是促進中國南北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而廊涿乾渠則是河北省境內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中第一條開工建設的大型輸水乾渠,2011年初正式開工建設。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應急調度守護沿線6000萬群眾用水安全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應急調度守護沿線6000萬群眾用水安全中國網3月6日訊(記者 張豔玲 通訊員 閆智凱 周夢 劉許偉)水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戰略物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頂住疫情防控「大考」壓力,多措並舉,發揮輸水調度優勢,保障沿線受水區6000萬群眾用水安全,也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重要支撐。
  • 南水北調東、中線調水六年,帶來哪些大變化?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南水北調東、中線六年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1.2億人受益據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千裡水脈潤北國——寫在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六周年之際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共和國鑄造的國之重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被譽為「人間天河」。6年來,這渠丹江清水從南陽出發,晝夜不停滔滔奔流,累計向京津等城市送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成為居民生活的保障水、抗旱的救命水、河湖的生態水。
  • 南水北調使1.2億人受益 沿線居民生活迎可喜變化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南水北調使1.2億人受益 沿線居民生活迎可喜變化 12月13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水利部獲悉,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
  • 探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一渠清水緩緩向北流
    近日,記者探訪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橫跨豫鄂兩省的丹江口水庫。中線工程渠首樞紐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通過渠首開閘放水,一渠清水從這裡出發,利用海拔落差緩緩向北流淌,行程逾千公裡,一路自然流向京津冀等地。
  • 南水北調通水六周年 1.2億人直接受益
    ,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目前,按照國務院南水北調後續工程會議要求,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前期工作正穩步推進。東線二期工程可研和穿黃工程初步設計編制上報完成,中線引江補漢工程可研報告編制完成並上報水利部,中線調蓄庫工程雄安調蓄庫灌漿試驗開工,西線工程規劃方案比選論證通過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覆審。東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建設進度加快,計劃年底水下主體工程完工。
  • 去南水北調中線,為何必去穿黃工程
    為何會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此處潛越黃河?過去這個受制於水資源限制的廣袤土地將要煥發新的生機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