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魯sir不說別人家的手機了,說說自己家的魯大師,回歸老本行,接下來呢給大家詳細解釋一下魯大師跑分項目。
本期是第一期,所以給大家解釋一個最直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電腦硬體——內存。內存也就是我們電腦的內存條,在電腦中的責任相當於手機的運行內存。CPU(中央處理器)是無法直接和硬碟交換數據的,原因非常簡單,CPU處理能力非常強悍,每秒上億次的計算能力,而普通硬碟的吞吐能力只有每秒幾十幾百兆字節。兩個傳輸速率不匹配的時候就需要中間有個中介了,沒錯這個中介就是內存。內存中暫存的數據會由CPU直接處理,所以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要是內存性能差怎麼辦呢?那電腦就會變卡,很卡。說到這裡很多不太懂電腦的同學可能就會問了,那麼內存到底是哪個硬體呢?如果下圖,內存條大概長這樣,有的內存條會在外面包一層散熱片,看起來也更加炫酷,也就是傳說中的馬甲條。顧名思義,就是穿了個馬甲的內存條。
馬甲條-有外側散熱板魯大師正式版的內存跑分可以用跑分的方式讓大家直觀地感受到內存性能的差距,但是這就有了一個新的問題,分數確實是越高越好,但是分數高和分數低的內存到底是性能差在哪裡了呢?魯大師跑分的分數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我們以魯大師正式版跑分來詳細說下,目前魯大師的跑分只能告訴大家你的內存跑分是多少,我們普遍認為9000分以上的內存是好的內存,10000分以上的內存就是性能非常強勁的內存。但是無法看到內存跑分的依據,也不知道到底高在哪裡了。
如圖,從這張圖中可以看到,內存性能跑分並不能看到自己的內存性能得分依據。兩次跑分的時候分數會有一定的浮動,這個是由於電腦使用時的不同負載情況所導致的。內存資源的佔用率隨時都是變化,並不是一個非常的固定的數值。
那麼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呢?電腦跑分不清晰?魯大師嘗鮮版解君愁!
魯大師嘗鮮版使用了新的跑分引擎和界面,讓你清楚知道你的電腦跑分各項目是怎麼來的,通過細分項的展示直觀的看到硬體獲得的高分或者低分是哪裡的性能比較強悍或者短板。
舉個慄子,依然是內存性能跑分。
在嘗鮮版魯大師跑分中,內存複製、隨機讀寫、順序讀寫都以最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多次跑分出現的誤差也更小,跑分相當穩定。
大家可以看到魯sir的電腦是兩條4G DDR4-2400內存組成的雙通道內存,嘗鮮版跑分1372分,隨機讀寫達到了21311.01MB/s,內存順序讀寫則是29649.44MB/s。是不是覺得很高?圖樣圖森破。根據魯sir的實測。金泰克的DDR4-2666內存雖然主頻比魯sir的高了點,但是隨機讀寫達到了29341.64MB/s,順序讀寫更是達到了38493.65MB/s。而在嘗鮮版跑分中則拿到了1848分的分數。1GB=1024MB。所以以後除了跑分證明自己的內存更好以外,還可以通過更直觀的讀寫速度去證明自己的內存才是更好的。
可能這裡會有小夥伴要說了,為什么正式版分數那麼高嘗鮮版分數那麼低?魯sir統一解答一下,正式版和嘗鮮版使用的性能評測引擎是不一樣的哦,所以正式版和嘗鮮版的分數也是不能直接做對比使用的。嘗鮮版目前首輪公測已經開始,歡迎大家下載體驗~
前往魯大師官網點擊新引擎嘗鮮版即可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