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發現「遠古巨獸」,屬於全新物種,體長達40米!

2020-12-15 騰訊網

大約41億年之前,地球上就孕育出了生命,一直到200萬年前人類的出現,漫長的時間長河裡,地球上生物更新迭代的速度驚人,特別是在經歷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後,更是不斷刷新著地球的生物史,前段時間,在考古的過程中,古生物學家就發現了一種「遠古巨獸」,它的存在再次刷新了古生物學家們的認知。

古生物學家發現「遠古巨獸」

提到人類出現之前的地球主宰,很多人都會想到恐龍,不過恐龍是一個統稱,從三疊紀中後期出現開始,一直到白堊紀末期因為小行星撞地球而滅絕,在恐龍的演化過程中,也是出現過多個類目的,而且不同的時期,也都有不同的恐龍佼佼者。

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古生物學家們發現了全新的恐龍化石,它來自於1.8億年之前,讓人震驚的是,它的體長達到了40米,體重超過了10噸,而且脖子的長度更是非常驚人,這種擁有巨型身軀的恐龍,在當時是當之無愧的「巨獸」。

研究者表示,這種巨獸是蜥腳類恐龍的一種,當然,它也是一個全新的物種,因為從侏羅紀早期出現開始,一直到白堊紀早期全軍覆沒,在長達一億年的時間裡,地球上都是蜥腳類恐龍的天下,它們的普遍特點,就是身軀龐大、脖子和尾巴都非常長。

那麼,究竟是什麼造就了蜥腳類恐龍呢?在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周圍,古生物學家還發現了一些同時期的植物化石,最終通過地質勘測,揭開了遠古的真相。

來自1.8億年前的「植物大滅絕」

在地球生物演化的過程中,由於地球地質活動的影響,以及小行星等「天外來客」的撞擊,導致每隔一段時間,地球上就會出現氣候環境異常,很多生物也都會成為受害者,因為無法適應氣候環境變化而被淘汰掉。

研究者指出,蜥腳類恐龍的「長脖子」原因,就與一場災難有關。大約1.8億年之前,南半球發生了大規模火山噴發事件,噴湧而出的巖漿導致陸地上的植物大量滅絕,同時,一些蜥腳類恐龍也因為食物的短缺,而走向了毀滅。

這個時候,一種高大的針葉樹存活了下來,它們成為了當時南半球為數不多的植物之一,也為倖存下來的蜥腳類恐龍,提供了生命的供給品。

不過,因為這種針葉樹實在是太高大了,所以,蜥腳類恐龍才會進化出長脖子,就是為了可以吃到這些針葉樹上的樹葉。此外,因為針葉樹的樹葉非常堅硬,這也讓蜥腳類恐龍的牙齒變得非常粗壯,同時下頜骨的力量也非常驚人。

一直到地球進入白堊紀,由於針葉樹的逐漸減少,同時其它類目恐龍的崛起,導致蜥腳類逐漸被大自然淘汰,它們也最終於8000萬年前徹底成為歷史,湮沒於時間之中,一直到被人類發掘。

相關焦點

  • 龍王鯨才是海洋霸主,滅絕的遠古海洋巨獸
    雖然屬於鯨魚的一種,但是龍王鯨的外貌特徵卻和巨大的海蛇相似,當它首次被發現時,古生物學家還曾經把它當成是爬行動物 滄龍生存在白堊紀中晚期才出現的海洋霸主生物,是由陸地上的蜥蜴進化而來,其體長可達21米,並且重達40噸,有巨大的頭部以及強大的咬噬能力,在水中滄龍用肺呼吸,並且視覺較弱,聽覺和嗅覺發達
  • 《科學》雜誌:古生物學家發現新型遠古巨獸,犀牛和烏龜的結合體
    近日,全球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發表論文,介紹了最新發現的古老生物,名為Lisowicia bojani。來自波蘭和瑞典的古生物學家展示了這種遠古生物令人驚訝的形象,由於烏龜和犀牛的結合體。 它們生活在二疊紀中期到晚三疊世,可以說是最早的四足陸地脊椎動物,堪稱現代哺乳動物的鼻祖。
  • 遠古時期的地球,有哪些可以稱作是「遠古巨獸」的生物?
    地球距今已經有40多億年的歷史了,但是在地球剛剛誕生的11年裡面,地球上並沒有什麼生物誕生。直到過了30多億年。地球上才迎來了生命大爆發,這一次的生命大爆發就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在寒武紀生命的物種和數量有著非常大的提升,但是根據目前已經發現的化石來看,從生命誕生剛開始到石炭紀,地球上都沒有出現過大型的生物在地球的進化史上有很多史前巨獸。目前人類已知的史前巨獸有恐龍,那麼除了恐龍還有哪些遠古巨獸呢?我們先來盤點一下陸地上的遠古巨獸。
  • 伴隨青藏高原隆起的遠古巨獸
    伴隨青藏高原隆起的遠古巨獸 2020-06-10 0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2種物種(最大體長40米)
    白堊紀烏因庫爾組地層中主要發現的正式命名恐龍有12種,其中肉食恐龍包括了馬普龍、牛獵龍、戈瓦裡龍、南盜龍、烏因庫爾龍、蠍獵龍、雷霆龍以及肌肉龍,而植食性恐龍則包括了阿根廷龍、喬岡龍、鷲龍以及利邁河龍等。 白堊紀烏因庫爾組有什麼恐龍 1.
  • 古生物學家整理博物館時,發現神秘史前生物,這是一個全新物種!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來自英國的古生物學家團隊,在整理博物館收藏的史前動物化石時,竟然發現了一個全新的物種——一種和翼龍有關的神秘物種。新物種翼龍被發現研究者表示,在尋找史前鯊魚刺的過程之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翼龍顎片,雖然看起來和鯊魚刺的區別並不大,但是這塊翼龍顎片上,既然有著很多神秘的小洞,通過研究,這些小洞的主要作用是連接著表皮神經,可以幫助翼龍更好地捕捉食物。
  • 我國最大的肉食恐龍,身體長達12米,生活在山東,近親卻在北美洲
    說到肉食恐龍我們都會想到霸王龍,它是暴龍科最大的一種恐龍,其體長約11~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5.2米,頭高近6米,體重7~9噸,最重可達15噸,被認為是恐龍時代肉食恐龍中的巨無霸,不過霸王龍外還有棘龍和南方巨獸龍,其體型和霸王龍類似,體型都是相當驚人的。
  • 在一座神秘島上,古生物學家意外發現了恐龍的新物種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8月14號的科學報告中指出,古生物學家在考察英國的島嶼時,意外地在一座名為懷特的島嶼上面,發現了恐龍的新物種,而這一新物種之所以能夠被發現,完全是因為歷史長河遺留下來的恐龍化石,而這一發現也被古生物學家,發表在了「古生物學論文」中。
  • 盤點鮮為人知的十大「遠古超級生物」
    遠古蜈蚣蟲:遠古蜈蚣蟲是蜈蚣和千足蟲的祖先物種,其體長可超過2.4米,是一種身體肥碩的遠古生物,也是迄今發現為數不多的無脊椎掠食性生物。它們生活在石炭紀至二疊紀早期,大約3億年前,棲息在現今北美洲和蘇格蘭境內。
  • 十大最兇惡的遠古巨獸,每一個放到現代都可以引起災難的怪獸!
    泰坦蟒是遠古時代的一種蟒蛇,也是目前已知史上最大的蛇類,泰坦蟒平均體長達10~15米,最大重達2.8噸。恐龍滅絕之後,其它掠食者為爭奪霸權互相殘殺。史前動物泰坦蟒以其強大的實力與巨大的體型,成為了當時最大的肉食動物.
  • 揭秘史前最危險的十大巨獸 霸王龍竟然才第五
    是一種活於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約3.6億至4.15億年前)的大型古生物,身體長約8米,分量可達3.4噸,咬合力可達500千克,被視為泥盆紀時代最大的尖端(海洋)獵食者。鄧氏魚是地點家族最後的成員,咱們現在已無法找到任何與之有血緣關係的後代。   鄧氏魚很或許進犯其它長著骨片結構的盾皮魚物種,它們的顎部足以咬傷其它獵物,迄今發現最大的化石標本長度到達10米,估測其體重為4噸。
  • 古生物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恐龍物種,其外觀與科學家們所描述差異很大。 它有長矛狀的齊肩毛狀物和鬃毛。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白堊紀研究》期刊上。這種恐龍的個頭不超過現代的雞禽,大約於110萬年前生活在如今的巴西境內。
  • 泰國發現鯊齒龍新物種
    科學家在泰國發現了新的食肉恐龍物種Siamraptor suwati。該物種屬於鯊齒龍,擁有鋸齒狀的尖牙。 根據近日發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論文,新發現的這種食肉性恐龍名為「Siamraptor suwati」。這是在東南亞發現的、在這個年齡階段最完整的此類恐龍。這種恐龍身長7.6米,是該地區發現的許多大型恐龍之一。研究者還對食肉性恐龍在古代地球的分布情況提出了新的觀點。
  • 體長300米以上的超級巨獸大集合!300米哥斯拉也成「小不點」
    《哥斯拉:怪獸行星》中登場了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哥斯拉,這隻哥斯拉在2040年將人類驅逐移民至外星,成為地球實際統治者,並在隨後的2萬年時間,這隻哥斯拉瘋狂發育,身高達到300米,體長更是接近1000米,之前所有版本的哥斯拉在它面前都是弟弟。
  • 史前巨獸龍王鯨vs巨齒鯊,誰能贏?
    平均長達18米的龍王鯨是世界上最兇殘的史前巨獸,而巨齒鯊也長達15-18米,重40-60噸重,且有史上最強的咬合力!
  • 盤點十大遠古海洋猛獸
    目前科學研究發現它的天敵可能是鯊魚。龍王鯨為肉食性動物,體長約為15~20米。龍王鯨的化石第一次是在美國路易斯安納州被發現的,剛開始被誤認為是巨大的海洋爬蟲類,古生物學家從埃及與巴基斯坦發現的化石中辨認出至少存在兩個其他的種。龍王鯨的骨骼暗示它起源於陸地動物:一雙小腳。雖然埃及的化石並不常得到良好的保存,但在一個械齒鯨化石的胸腔找到一團魚化石。
  • 棘龍的身份或許讓你驚訝,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它其實生活在水裡
    根據考古發現,成年的霸王龍體長至少可以長到10米以上,而且奔跑速度比其他種類的肉食恐龍要快,這些優勢都為它登上食物鏈頂端奠定基礎。那麼霸王龍真的是最強的肉食性恐龍嗎?未必如此,因為最新研究發現棘龍恐怕要更出色一些。前段時間,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尼扎爾·伊布拉辛和他的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棘龍的最新研究報告。
  • 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範特西蟲
    【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範特西蟲】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耳形範特西蟲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
  • 兩個全新物種被發現,為何自然界不斷有新物種出現?
    科學家是如何發現新物種的?我國雲南,自古以來就是物種繁茂之地,無論是對於遠古生物的研究,還是對於現生物種的尋找,科學家們在雲南也經常會有收穫。比方說在去年,雲南地區就發現了不少新物種,例如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小飛鼠」,它被取名為高黎貢比氏鼯鼠,屬於比氏鼯鼠種群的一員,不過發現它的時候,這種「小飛鼠」就已經是瀕危物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