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財務自由的解釋,有很多人有不同的說法。
有人說財務自由是指你再也不需要為了金錢而工作,也有人說財務自由是指你再也不需要為了金錢而出售自己的時間。
但其實財務自由是有公式的,財務自由只有一條公式,那就是:每月被動收入大於每月總開銷。
當我們滿足了這個公式的時候,就代表我們達成的財務自由。
同時由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得到幾個重點。
第一,打工上班跟財務自由無關,這是什麼意思呢?
由財務自由公式,我們可以發現只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總開銷,一個是被動收入。
打工上班的收入叫做主動收入。主動收入的意思是要持續工作才有,如果有一天你再也不工作,你的主動收入就會停止,所以很多人工作了一輩子,卻始終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無法財務自由,那是因為沒有弄懂財務自由真正的意思。
上班工作跟財務自由這件事本身無關。
想要財務自由,我們必須要爭取的是被動收入,而不是主動收入。
第二,被動收入才是財務自由的關鍵。
什麼是被動收入呢?就是你不必做任何事,也會有錢,不斷流入的收入就叫做被動收入。
舉例來說,房地產的租金、股票的增值等等都可以算是被動收入。
財務自由最難的在於獲得穩定的被動收入,而被動收入最穩定的來源就是房地產。
所以《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的作者才會一直鼓吹大家投資房地產。那是因為房地產的被動收入非常穩定,不像股票或是衍生性金融商品有高風險的特性。
第三,上班與財務自由有衝突。
從財務自由的公式,我們還可以發現一件事,幾乎大多數人上班的目的都是為了金錢,要財務自由,讓自己再也不用為了金錢而煩惱。
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每個人花無數個日子的時間在做的都是跟財務自由無關的事情,我們出售我們的時間換取每個月的薪資收入,但是薪資收入根本不在財務自由公式裡面,所以也就無法財務自由。
第四,薪水高不代表離財務自由更近。
很多人會認為,如果月收入十萬,自己就更接近財務自由。
其實這句話並不正確,幾乎每個人在銀行都會有存款帳戶,每個人存款帳戶的金額不同。
如果一個人月收入有十萬,這只是代表這個人的存款帳戶增加的速度比較快,並不代表這個人離財務自由更近的。
如果這個人能夠拿多一點的錢去進行投資,增加自己的被動收入,這時候我們才能說這個人離財務自由更近的。
看到這裡我們明白了,
一、打工上班跟財務自由是有衝突的,打工上班增加的是主動收入而不是被動收入。
二、財務自由的關鍵在於增加被動收入,而被動收入最穩定的來源是房地產。
三、財務自由的公式是每月被動收入大於每月總開銷。
最後,你有進行任何被動收入的投資理財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分享。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啟發。
喜歡記得關注。